?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白術須根中白術內酯Ⅰ、Ⅱ、Ⅲ含量

2020-02-13 05:20邵志愿吳德玲許鳳清趙宏蘇
安徽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0年1期
關鍵詞:須根內酯白術

邵志愿,章 娟,吳德玲,2,3,黃 琪,2,3,張 偉,2,3,許鳳清,2,3,趙宏蘇,2,3

(1.安徽中醫藥大學藥學院,安徽 合肥 230012;2.現代中藥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安徽 合肥 230012;3.中藥飲片制造新技術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安徽 合肥 230012)

白術為菊科植物白術(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的干燥根莖,白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等功效,臨床上主要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1]、水腫、自汗、胎動不安[2]。白術作為大宗藥材,平均年需求量約為7 000噸。經過產地調研發現,白術須根較發達,約占根莖總量的10%。按傳統加工方法,白術須根為非藥用部分需去除,造成了資源浪費,不利于中藥資源的可持續發展?,F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白術中有效活性成分主要是白術內酯Ⅰ、Ⅱ、Ⅲ等[3],白術內酯Ⅰ具有較強的增強唾液淀粉酶活性、促進腸管吸收、調節腸道功能的作用,是白術健脾運脾有效成分[4-5],白術內酯Ⅰ也具有抗腫瘤作用[6],白術內酯Ⅰ、Ⅲ均具有抗炎活性[7]。本研究以白術須根為研究對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測定白術須根中白術內酯Ⅰ、Ⅱ、Ⅲ含量,為白術須根的后續研究及其綜合開發利用提供實驗依據。

1 材料

1.1 儀器 日立天美PM1000液相色譜儀(高壓梯度泵、脫氣機、自動進樣器、柱溫箱):日本;萊芙高速多功能高速粉碎機(LFP-800A型):浙江省永康市紅太陽機電有限公司;MSA6型百萬分之一電子天平:北京賽多利斯儀器系統有限公司;高功率數控超聲清洗器(KQ-400KDE型):江蘇省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美國PALL進口濾膜(0.22 μmol/L):天津市領航實驗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1.2 試藥 白術內酯Ⅰ對照品(批號73069-13-3,純度≥98%)、白術內酯Ⅱ對照品(批號73069-14-4,純度≥98%)、白術內酯Ⅲ對照品(批號73030-71-4,純度≥98%):武漢天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色譜甲醇、乙腈:美國Fisher公司;磷酸等均為分析純;水為娃哈哈飲用純凈水。

1.3 藥材 20批次白術須根采自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有限公司白術標準化種植基地,經安徽中醫藥大學劉守金教授鑒定為菊科植物白術(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的須根。見表1。

2 方法

2.1 色譜條件 Agela Venusil XBP C18(L)色譜柱(4.6 mm×250 mm,5 μm);流動相為甲醇(A)-0.05%磷酸水(B)(70% A∶30% B);柱溫:30 ℃;流速:1.0 mL/min;白術內酯Ⅰ、Ⅲ檢測波長:220 nm,白術內酯Ⅱ檢測波長:276 nm;進樣容積:20 μL。對照品和樣品色譜圖見圖1。

2.2 對照品溶液制備 精密稱取白術內酯Ⅰ、Ⅱ、Ⅲ對照品適量,用色譜甲醇配制成濃度分別為140、140、164 μg/mL的白術內酯Ⅰ、Ⅱ、Ⅲ混合對照品儲備液,備用。

2.3 供試品溶液制備 取白術須根粉末(過3號篩)1 g,精密稱定,置25 mL量瓶中,加甲醇適量,超聲(功率250 W,頻率60 kHz)40 min,放冷,定容,搖勻,過濾,取續濾液,過針筒狀微孔濾頭(0.22 μmol/L),得供試品試液。

2.4 線性關系考察 取白術內酯Ⅰ、Ⅱ、Ⅲ混合對照品儲備液5 mL作為母液,并將母液配制成白術內酯Ⅰ、Ⅱ濃度為70、35、17.5、8.75、4.375、2.187 5 μg/mL和白術內酯Ⅲ濃度為82、41、20.5、10.25、5.125、2.562 5 μg/mL的混合對照品溶液。取上述白術內酯Ⅰ、Ⅱ、Ⅲ混合對照品溶液按“2.1”項下色譜條件進樣檢測,進樣20 μL,每個濃度進樣2次,取平均值。以峰面積積分值(A)為縱坐標,白術內酯Ⅰ、Ⅱ、Ⅲ濃度(ρ)為橫坐標,分別繪制標準曲線,并計算線性方程,見表2。

表1 白術須根樣品信息表

注:1.白術內酯Ⅲ;2.白術內酯Ⅰ;3.白術內酯Ⅱ圖1 白術須根樣品(A、B)、對照品(C、D)的HPLC色譜圖

表2 線性關系考察

2.5 精密度試驗 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20 μL,分別連續進樣6次,按“2.1”項下色譜條件測定白術內酯Ⅰ、Ⅱ、Ⅲ峰面積,實驗結果顯示各對照品中白術內酯Ⅰ、Ⅱ、Ⅲ的RSD分別為0.47%、0.15%、0.68%,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2.6 穩定性試驗 取同一供試品溶液,分別于0、4、8、12、20、24 h進樣,進樣量20 μL,按“2.1”項下色譜條件測定白術內酯Ⅰ、Ⅱ、Ⅲ峰面積,實驗結果顯示各樣品中白術內酯Ⅰ、Ⅱ、Ⅲ的RSD分別為2.22%、0.94%、1.37%,表明供試品溶液在12 h內穩定。

2.7 重復性試驗 取同一批次的白術須根粉末6份,按“2.3”項下方法制備6份供試品溶液,進樣量20 μL,按“2.1”項下色譜條件測定白術內酯Ⅰ、Ⅱ、Ⅲ含量,實驗結果顯示各樣品中白術內酯Ⅰ、Ⅱ、Ⅲ平均含量分別為0.0348%、0.0485%、0.0843%,RSD分別為0.95%、1.17%、0.37%(n=6),表明該方法重復性良好。

2.8 加樣回收率試驗 精密稱定樣品(X1)白術須根粉末6份,每份0.5 g,分別精密加入等量白術內酯Ⅰ、Ⅱ、Ⅲ標準品,按“2.3”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按“2.1”項下色譜條件進行含量測定,結果見表3。

表3 白術內酯Ⅰ、Ⅱ、Ⅲ加樣回收率實驗

2.9 含量測定 白術須根供試品溶液按“2.4”項下方法制備,按“2.1”項下色譜條件進行測定,含量計算以干燥品計,見表4。

3 討論

本實驗首次采用HPLC法同時測定白術須根中白術內酯Ⅰ、Ⅱ、Ⅲ含量,為白術須根的資源利用開發和質量控制提供參考。本實驗研究方法簡單、準確、重復性好,可以快速測定白術須根中白術內酯Ⅰ、Ⅱ、Ⅲ含量,為白術須根的資源再利用和質量評價提供了實驗依據。

依據傳統用藥習慣,白術須根作為非藥用部位需去除,但前期實驗發現白術須根中含有豐富的揮發油,白術揮發油中60%左右的成分是蒼術酮[8],而蒼術酮是白術的主要燥性成分[9],因此推測白術須根應具有與白術藥材類似的功效,如燥濕利水、止汗。因此本研究以白術內酯Ⅰ、Ⅱ、Ⅲ含量測定為基礎,為探究白術須根的藥效物質基礎提供實驗依據,同時初步討論了白術須根再利用的可能性,對節約中藥材資源具有一定的意義。

表4 白術須根中白術內酯Ⅰ、Ⅱ、Ⅲ含量測定結果

猜你喜歡
須根內酯白術
內酯類物質在食品中的貢獻及形成機制
白術質量評價的研究進展
內酯類化合物在食品中的風味貢獻及形成機制
植物的“嘴巴”
蕓苔素內酯與吡唑醚菌酯在小麥上的應用技術
黃連須根提取物生物堿類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麥冬須根正丁醇萃取物化學成分的分離與鑒定
單純針刺與針刺配合半夏白術天麻湯的治療對比
蕓苔素內酯與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應用技術
多花黃精不同齡須根藥材質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