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給側改革:中西方經濟學比較分析

2020-02-14 05:53梁鈺蕾
商情 2020年2期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

【摘要】供給側改革是一種經濟領域的名詞,也代指經濟市場供需關系的最優解,通俗來講,供給側改革就是提倡商家以高質量的產品服務大眾。在每年“雙十一”、“黃金周”等消費時期,我國有大批消費人群將目光放在了國外優質產品上,這在一定程度上打壓了國內供給方的積極性,但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選擇更加優質的產品無可厚非,因此,為了滿足我國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供給方需要努力制造出高科技、高質量、高標準、且具有技術含量的產品,為此,國家投入了大量的科技研發資金,并提出“三去一降一補”的具體實施方案,這一過程也被稱為“供給側改革”。本文以“供給側改革:中西方經濟學比較分析”為題,從宏觀角度上切實分析中西方經濟產業的偏好與市場環境的趨勢,基于供給側改革的時代大背景,總結中西方經濟研究方向的不同,希望能為促進供給側改革的深入落實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 ?“三去一降一補” ?中西方經濟學 ?供給方

引言:從字面進行理解,“供給側”即供給的一方,與之相對應的是“需求側”,即有需求的一方。以2008年金融風暴為例,我國投入四萬億投資刺激需求側的發展,并于2015年新批兩萬億基建項目,這一系列的措施都是通過刺激市場就業、發展、售賣等需求,從而有效抑制經濟發展的下滑,這是典型的“需求側”管理方式。但隨著我國市場環境的日益發展,單純的“需求側”管理已經無法滿足當前市場,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擴展的“需求”瞄準到了海外市場,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國內經濟市場的發展,為此“供給側”改革刻不容緩。

一、中西方供給側歷史前沿對比

(一)中國供給側歷史研究

在中國經濟學領域,許多學者認為供給側與需求側是同時存在、密不可分且互相影響的,因此,針對某一方面的管理都必須達到雙管齊下的目的,這一觀點的解讀類似中國傳統思想中“陰陽”的變化。受到中國傳統思想的引導,我國在供給側改革的歷史研究等方面,都是以“需求側”管理作為主要推動方式。以“三期疊加”和“四降一升”等經濟新常態為例,我國供給側改革的主要目標是生產端,針對經濟發展中結構性問題與制度性矛盾,將過剩的產能轉化為新的經濟來源,控制“需求側”面積,降低企業成本,完成“三去一降一補”的規劃性任務。

(二)西方供給側歷史研究

無論是“里根經濟學”還是“撒切爾主義”,都是西方供給側學派的典型案例與素材。在西方觀點中,供給側與需求側是完全相反、沒有共通的含義,西方主流的供給側學派認為,“供給側”是西方經濟增長的唯一來源,也是創造、驅動人民群眾消費需求的主要動力。因此,西方供給側學派Y=F(K,L,A,R)意指通過控制資本、勞動、技術與土地等投入,達到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和全要素生產率,提升有效供給能力等有效目的。而在西方需求側管理Y=C+I+G+NX中,經濟市場是完全消化、企業高效率運轉等理想場景,也就是說,市場或行業不可能出現“過?!钡默F象。

(三)中西方供給側歷史研究對比

從西方供給側學派觀點來看,他們認為的理想市場情況與我國實際情況不符,事實上,我國煤礦、鋼鐵、水泥等高耗能行業,都存在著企業產能過剩的普遍現象。產能、庫存、杠桿、成本都是推動我國實行供給側管理的主要成因,因此,我國供給側改革主要動因與西方國家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同時,我國經濟領域最為普遍的管理認知是將供給側與需求側之間互相轉化、相互促進,而在西方供給側學派主張中,他們強調供給側是經濟市場的源泉與根本,兩者在認知偏好等方面也有著截然不同的理念。

二、中西方供給側改革方向分析

(一)中國供給側改革方向分析

從我國當前“三去一降一補”的規劃性任務目標來看,我國供給側改革方向仍然是以促進經濟市場活躍,扶持國內高新技術產業,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水平為主,而供給側改革的主要行業是以石油、煤礦等能源產業為主,減少能源產業鏈過剩,避免能源礦產企業的虧損過大等現象發生。為此,我國供給側改革參考了以往的“凱恩斯主義”等指導理論,在強調通過過大內需拉動消費水平的需求側管理方式的同時,也要全面提升要素生產率和經濟的動態效率。

(二)西方供給側改革方向分析

西方供給側學派發展于美國七十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時期,這一時期宣告“凱恩斯主義”政策的失靈,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開始將目光放在了生產端,“里根經濟學”和“撒切爾主義”也因此應運而生。從目前西方市場性質來看,供給側學派奉行“政府不干預原則”,充分強調了市場的決定性作用,也就是說,從未來西方供給側發展方向進行分析,西方經濟市場仍然保持較大的自主性與不可預計,總量性問題將會是西方經濟市場面臨的主要困難。

(三)中西方供給側改革方向對比分析

中西方在市場經濟等方面有著極大的分歧,兩者截然不同的認知誕生于不同性質的經濟市場,因此,國內供給側改革方向是基于宏觀角度的總量性分析開展的,而西方國家則是強調經濟市場的決定性與自主性,認為經濟市場環境是處于一種理想化的狀態,忽視了產能過剩等因素的影響,轉而倡導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的,希望能夠以此推動經濟增長。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著眼于中西方供給側的前沿歷史與改革方向進行了詳細分析,列舉2008年金融風暴與2015年國內基建項目等實際案例,切實探究中國供給側改革的主要動力與成因,并基于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七十年代十年“滯脹”期),分析西方供給側學派的崛起與理論,強調“三去一降一補”、“三期疊加”、“四降一升”的經濟效益與作用,希望能為促進我國經濟市場的健康發展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陳新風,趙平利,趙子光.供給側改革:中西方經濟學比較分析[J].科技經濟導刊,2017(05):283.

[2]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課題組. 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高質量發展[N]. 經濟日報,2019-10-09(012).

[3]陳興宇,張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基礎、現實背景與價值意蘊[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9(05):55-60.

[4]周康,楊芳,馬卓.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吉林省科技創新管理服務平臺的建設[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22(19):173-175.

作者簡介:梁鈺蕾(1999-),女,壯族,廣西南寧人,學歷:本科,單位:成都理工大學商學院,研究方向:經濟學。

猜你喜歡
供給側改革
美國動畫片價值觀輸出對供給側改革的啟示
朔州市煤炭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淺論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調整
利用土地整治推進供給側改革研究
從“供給側改革”看傳統蒙學圖書的深度開發
淺析農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房地產去庫存有何妙招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人才領域也需“供給側改革”
韓媒:抓住中國“供給側改革”新機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