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聲與CT聯合診斷腎上腺占位病變的臨床價值

2020-02-17 13:16江蘇省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影像科江蘇淮安223300
中國CT和MRI雜志 2020年1期
關鍵詞:嗜鉻細胞定性準確度

江蘇省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影像科(江蘇 淮安 223300)

張曉丹 周 閃

腎上腺組織分布于腹膜后脊柱兩旁,為重要的分泌器官,其所分泌的腎上腺激素可以參與人體多種代謝過程,包括調節心臟功能、擴張血管以及改善心臟血供等[1]。近些年來腎上腺占位病變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腎上腺占位病變患者及時診斷對于改善患者治療以及預后意義重大[2]。由于腎上腺組織體積較小,解剖結構復雜且位置深在隱蔽,本身難以發現病變,再加上腎上腺占位病變種類較多、臨床表現各異導致臨床診斷難度增加[3]。近年來隨著影像學技術逐漸發展,超聲、CT等技術在腎上腺占位病變的診斷應用逐漸廣泛,其診斷效能越來越受到臨床重視,但是關于超聲和CT聯合診斷腎上腺病變的報道相對較少,聯合應用的診斷效能值得進一步探討[4]。本研究對我院近幾年腎上腺占位病變患者超聲與CT影像學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進一步明確兩者在腎上腺占位病變診斷價值。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0例腎上腺占位病變患者資料。納入標準:①均為腎上腺占位病變;②患者均接受超聲與CT檢查,并接受相關手術,術后進行病理確診;③患者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患者腎上腺占位病變由于服用藥物所致;②患者資料缺失?;颊呤中g前接受超聲與CT檢查,手術后使用病理活檢確定患者病情。所有患者男性53例,女37例;年齡24~73歲,平均(41.53±3.89)歲;身高157~179cm,身高(165.73±3.26)cm;體重49~87Kg,平均(62.36±2.33)Kg;病變部位:左側、右側以及雙側腎上腺占位病變分別39例、37例和14例;手術治療方式:腔鏡與開放式腎上腺區腫瘤切除術分別為43例、57例。

1.2 方法

1.2.1 超聲:使用型號為Philips IU 22超聲檢查儀進行超聲檢測,檢測探頭頻率設定為2~5MHz?;颊哌x取平臥位,對于腎上腺部位掃描予以橫切面方式掃描。左右腎上腺透聲窗分別為脾臟和肝臟,部分患者可以按照患者情況選擇不同切面與體位進行掃描檢查,為使檢查圖像清楚可以在檢查時深呼吸后屏氣,對于左腎上腺檢查時可以進行飲水以排除氣體對檢查影響。超聲觀察與檢查重點內容包括病變位置形態、尺寸、回聲情況、邊界情況、血流情況等。

1.2.2 CT:使用型號為GE Lightspeed Ultra 16層螺旋CT進行CT檢查?;颊哌x取仰臥位,CT掃描從L2椎體下緣部位到T11椎體上緣范圍,相關參數設定為層厚0.5cm,電壓與電流分別為120kV與350mA。CT掃描檢測病變部位密度、尺寸、形狀與輪廓等情況。增強掃描選取泛影葡胺作為對比劑以1.2mL/Kg靜脈團注,確定患者病變是否出現強化情況。

1.3 觀察指標 分析超聲與CT檢查影像學特點,比較超聲、CT與兩者聯用診斷腎上腺占位病變結果,定位與定性診斷價值。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處理使用SPSS20.0軟件包,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進行差異比較,P<0.05提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超聲與CT檢查影像學特點分析 超聲檢查表現:嗜鉻細胞瘤:可見分布均勻呈球形的低回聲(圖1);囊腫:后部回聲出現增強,邊界清晰但沒有呈現暗區回聲;髓樣脂肪瘤:可以觀察到分布不均勻高回聲,可見瘤體較軟,形態較粗可隨呼吸變化光點;轉移瘤:分布不均勻的低回聲并伴有豐富血流信號;皮脂腺癌:患者內層回聲不均勻并伴有豐富血流信號。

CT檢查表現:嗜鉻細胞瘤:平掃呈卵圓形稍低密度影,部分病變內合并出血可呈高密度,增強后顯著不均性強化(圖2);囊腫:無強化水樣低密度影;髓樣脂肪瘤:以脂肪密度占位為主、特異性較強,CT值處于-80~-120Hu范圍;轉移瘤:有原發惡性腫瘤病史,可為雙側、多發,可見不均勻強化;皮脂腺癌:環狀強化不均勻密度,可以觀察到鈣化。

2.2 超聲、CT與兩者聯用診斷腎上腺占位病變類型結果比較 超聲、CT與兩種方式聯合診斷腎上腺占位病變正確率分別為74.44%、83.33%和95.56%,聯合診斷腎上腺占位病變正確率顯著高于超聲和CT(P<0.05),見表1。

2.3 超聲、CT與兩者聯用對腎上腺占位病變定位診斷價值比較 超聲聯用CT定位診斷靈敏度、特異度與準確度高于超聲和CT定位診斷,CT定位診斷靈敏度、特異度與準確度高于超聲,且三者之間僅靈敏度與準確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超聲、CT與兩者聯用對腎上腺占位病變定性診斷價值比較 超聲聯用CT定性診斷靈敏度、特異度與準確度高于超聲和CT診斷,且其靈敏度與準確度與超聲和CT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超聲、CT與兩者聯用腎上腺占位病變診斷結果類型比較

表2 超聲、CT與兩者聯用腎上腺占位病變定位診斷診斷價值比較

表3 超聲、CT與兩者聯用對腎上腺占位病變定性診斷價值比較

圖1-2 患者超聲與CT影像圖。圖1 嗜鉻細胞瘤超聲影像,病變呈低回聲、回聲不均,后方回聲增強;圖2 嗜鉻細胞瘤CT影像,病變較大、位于腹膜后,胰腺受壓前移,病變明顯強化、強化不均。

3 討 論

超聲與CT在腎上腺占位病變方面,首先可對病變起源進行準確定位,其次可清楚顯示患者病變部位解剖結構、病變內成分特征、血供情況及血流動力學特征,CT三維后處理可清晰顯示病變與鄰近組織、臟器的毗鄰關系,為后期手術治療提供詳實依據[5]。超聲能夠檢出直徑超過1.0cm腎上腺占位病變,但是對于直徑不足1.0cm病變則容易出現漏診情況,而CT則可以用于診斷直徑不足1.0cm病變[6]。超聲與CT診斷不僅可以顯示腎上腺占位病變尺寸、生長情況、形態等情況,兩者聯合還可顯示病變部位內部血供情況以及病變部位與周圍正常器官之間關系,兩者結合可清楚顯示不同類型腎上腺占位病變情況并進行對病變進行定性診斷[7]。

腎上腺病變的超聲和CT表現與患者腫瘤大小關系密切,在患者病變腫瘤尺寸較小或者腎上腺被其位置附近筋膜包裹,使其因為腸氣與腹部脂肪影響超聲診斷難度增加;病變腫瘤尺寸過大則會使病變部位附近器官與血管受到影響導致患者解剖結構變化,使腎上腺病變定位困難[8]。超聲檢查由于對液體較為敏感,所以其可以清楚反映腎上腺血腫情況,同時還能夠顯示病變部位腔隙是否存在積液,并依據積液情況判斷患者有關病情情況[9]。腎上腺占位病變診斷使用超聲檢查簡單方便且為無創檢查,所以對于患者是否需要進行急診手術可以使用超聲依據腔隙積液情況判斷[10]。本研究中超聲、CT與兩種方式聯合診斷腎上腺占位病變正確率分別為74.44%、83.33%和95.56%,聯合診斷腎上腺占位病變正確率顯著高于超聲和CT。

CT技術用于診斷腎上腺皮脂腺病變時可以依據三維重建以及強化手段顯示患者病變尺寸等情況,同時還可對患者內部結構與解剖結構進行觀察[11]。雖然超聲檢查也可了解到上述信息,且還可顯示患者病變位置血供情況,但是其檢查切面不確定以及檢查經驗等原因使超聲影像圖像質量不如CT圖像,所以對于需要進行腹腔鏡手術患者為達到獲取良好手術視野一般會選擇CT檢查[12]。另外CT檢查還可通過CT值來對病變位置組織密度進行分析,從而對病變組織成分進行推測,從而提高患者定性診斷效率[13]。如在進行髓樣脂肪瘤診斷時,依據患者診斷部位CT值可以評估該部位脂肪密度。祁明伸等[14]認為在進行嗜鉻細胞瘤診斷時超聲檢查僅能夠發現患者腹部異常但是不能夠明確發現患者病變類型,而加用CT后則可準確發現患者病情,表示兩者聯用可以提高患者診斷正確率。腎上腺占位病變診斷內容主要包括對于病變定性以及定位,CT可以滿足大部分診斷要求,但是對于病變部位尺寸較大、囊壁增厚或者密度較高情況下則需要加用超聲[15]。本研究中超聲聯用CT定位與定性診斷靈敏度、準確度明顯優于單一診斷,提示兩者聯用診斷價值較高。

綜上所述,超聲聯用CT用于診斷腎上腺占位病變時診斷價值較高,能夠有效改善不同類型腎上腺占位病變診斷正確率。

猜你喜歡
嗜鉻細胞定性準確度
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在紡織品定性定量分析上的應用
影響重力式自動裝料衡器準確度的因素分析
分裂平衡問題的Levitin-Polyak適定性
基于UPLC-Q-Tof-MS/MS和HPLC的牙膏中葉綠素銅鈉主要成分的定性與定量研究
帶定性判斷的計分投票制及其公理刻畫
肝嗜鉻細胞瘤1例報告
Phosphatidylinositol-3,4,5-trisphosphate dependent Rac exchange factor 1 is a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biomarker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單、雙側腎上腺嗜鉻細胞瘤臨床特點分析*
MRI診斷腎上腺嗜鉻細胞瘤的特異性及敏感性分析
論提高裝備故障預測準確度的方法途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