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常規檢驗在貧血診斷及鑒別診斷中的價值分析

2020-02-25 02:14馬慧芳馬菊芬郭李娜王宇坤
醫藥前沿 2020年29期
關鍵詞:巨幼診斷率缺鐵性

馬慧芳 馬菊芬 郭李娜 王宇坤

(長治醫學院附屬和濟醫院檢驗科 山西 長治 046000)

貧血主要由人體內紅細胞減少所致,誘發因素有多種,病癥初期癥狀較淺,隨著癥狀加重,可能出現頭昏、耳鳴、失眠等癥狀,面色蒼白,對患者身體健康造成一定影響[1]。貧血類型分為不同種,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較為多見,由于該疾病影響周期較長,及時發現、治療對保證患者健康具有重要意義。臨床可通過患者病史、實驗室檢查鑒別貧血,但仍有部分患者未能明確病因,誤診率較高,進而造成疾病惡化[2]。血常規作為臨床基本檢查項目,可為貧血鑒別診斷提供一定依據。本文選擇2018 年6 月—2020 年6 月100 例貧血患者,分析血常規在不同類型貧血患者中的具體診斷價值,以供參考,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 年6 月—2020 年6 月100 例貧血患者,依據貧血類型不同分為甲組(巨幼細胞性貧血)50 例,乙組(缺鐵性貧血)50 例,以同期接受體檢的健康人50 例為對照組。甲組男21例,女29 例,年齡在24 ~70 歲之間,平均年齡(47.3±2.2)歲;乙組男20 例,女30 例,年齡在25 ~71 歲之間,平均年齡(47.4±2.1)歲;對照組男24 例,女26 例,年齡在22 ~73歲之間,平均年齡(47.6±2.3)歲。三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患者臨床資料完整,②所有入組病例知情,主動簽訂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近一個月出現大創傷患者;②經期、妊娠期;③其他疾病造成血常規異常的患者。

1.2 方法

叮囑受檢者檢查前8h 禁食禁水,第2 日清晨空腹狀態抽取肘靜脈血,血液樣本放置抗凝管中保存,真空狀態下抽取血液樣本輕微搖晃,均勻后使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測。

1.3 觀察指標

(1)血常規檢查結果:①紅細胞(RBC),②血紅蛋白(Hb),③紅細胞分布寬度(RDW),④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MCH),⑤紅細胞平均體積(MCV),⑥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

(2)貧血總檢出、巨幼細胞性貧血檢出率、缺鐵性貧血檢出率。

1.4 數據統計分析

采用SPSS24.0 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檢出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RBC、Hb、RDW、MCH、MCV、MCHC 的比較采用t檢驗,P<0.05 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實驗結果

2.1 血常規檢查結果對比

甲組RBC、MCH、MCHC 水平高于乙組,乙組RBC、MCH、MCHC 水平低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甲、乙兩組Hb 水平低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甲、乙兩組RDW 水平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甲組MCV 水平高于對照組,乙組MCV 水平低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血常規檢查結果對比(±s)

表1 血常規檢查結果對比(±s)

注:與對照組對比,1)P <0.05,與乙組對比,2)P <0.05。

組別 例數 RBC(×1012) MCH(pg) MCHC(%) Hb(g/L) RDW(%) MCV(fL)甲組 50 4.00±0.471)2) 38.58±2.141)2) 320.03±10.141)2) 96.79±8.311) 20.81±2.341) 102.44±8.121)2)乙組 50 3.23±0.431) 26.00±2.061) 276.88±10.231) 97.23±8.741) 18.54±2.101) 76.56±8.051)對照組 50 4.20±0.39 36.55±2.10 346.56±10.11 120.11±8.46 13.33±2.07 88.77±8.23

2.2 診斷率

通過對100 例貧血患者血常規檢驗進行貧血診斷,貧血總診斷率99.99%(99/100)。其中,巨幼細胞性貧血診斷率98.00%(49/50),缺鐵性貧血診斷率100.00%(50/50)。

3.討論

貧血指的是外周血紅細胞容量下降,低于正常范圍。缺鐵性貧血發病機制為血液中合成鐵元素不足,機體長期處于缺鐵狀態,導致血紅蛋白合成能力下降[3]。巨幼細胞性貧血發病機制為人體DNA 合成障礙,不僅與葉酸、維生素B12缺乏有直接關系,同時與藥物、遺傳等因素相關,發病后可能對骨髓造成破壞,導致機體生成無效性紅細胞[4]。臨床診斷準確性對貧血的治療十分關鍵,目前臨床用于診斷貧血的方法包含骨髓鐵染色及血常規檢驗等多種,骨髓鐵染色是缺鐵性貧血診斷的黃金標準,檢出率及準確率較高[5]。但由于該檢查方法需實施侵入性操作,患者可接受程度普遍低下,無法大范圍推廣采用,并且檢查期間骨髓取材位置出現差異,將直接影響檢查結果準確性[6]。與骨髓鐵染色法比較,血常規檢驗可有效判斷貧血類型,為后續治療提供有力參考依據。

沈紅在相關研究中指出,使用血常規檢測,其中紅細胞分布寬度、紅細胞計數、平均紅細胞體積、血紅蛋白、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是重要的參考指標,可以為檢測提供依據[7]。人體血液包括有形細胞和液體兩個部分,血常規可測量血液中有形細胞形態、計數,在多種疾病診斷和治療中發揮積極作用[8]。該檢驗方法操作較為簡單,不耗費大量時間,可對貧血情況直接做出診斷[9]。本文結果示:貧血總診斷率99.99%,其中,巨幼細胞性貧血診斷率98.00%,缺鐵性貧血診斷率100.00%。甲組RBC、MCH、MCHC 水平高于乙組,乙組RBC、MCH、MCHC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甲、乙兩組Hb 水平低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甲、乙兩組RDW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甲組MCV 水平高于對照組,乙組MCV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血常規診斷貧血診斷率較高,操作簡單、便捷,不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精力[10]。

綜上,血常規檢驗在貧血診斷及鑒別診斷中的價值顯著,診斷率較高。

猜你喜歡
巨幼診斷率缺鐵性
巨幼細胞性貧血的四種臨床表現
X 線CT聯合檢查對非典型性肺結核的臨床診斷效果研究
警惕妊娠期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嚴魯萍教授治療老年缺鐵性貧血的經驗
深圳地區營養性巨幼細胞性貧血與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關性研究
仔豬缺鐵性貧血的綜合防治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礙住院患者的臨床特征及診斷構成變化
肺炎支原體抗體聯合白細胞計數、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在小兒支原體肺炎感染診斷中的臨床價值
巨幼細胞性貧血與難治性貧血細胞形態學的鑒別診斷
新生仔豬缺鐵性貧血的防治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