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歷史劇《渭水醫魂》析三國時期封衡對民族團結的貢獻

2020-02-27 19:35
民族藝林 2020年4期
關鍵詞:郡守渭源縣渭水

(甘肅民族宗教研究中心,甘肅 蘭州 730030)

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中國從歷史上就是一個統一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是一家”的意識從中國歷史上就產生了,無論是周人構造的“天下觀”、春秋戰國文化百家爭鳴時期產生的“四海之內皆兄弟”、秦始皇統一天下,還是唐宋以后提出的“華夷一家”思想、“蒙漢一家”思想、“滿漢一家”思想等等,都是對中國大地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延續和表現?!段妓t魂》是根據東漢末年渭源地區名醫封衡的歷史傳說,由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張慧源編劇、甘肅絲綢之路渭河文化公司編排演出的大型秦腔歷史劇,此劇后來由北京紅紫依國際影視文化傳媒公司和甘肅絲綢之路渭河文化公司聯合拍攝成具有古代傳奇色彩的戲劇電影。2017 年,秦腔劇《渭水醫魂》作為“全國基層院團戲曲匯演”劇目在全國地方戲劇演出中心(中國評劇院)精彩上演,贏得眾多掌聲。本劇主角封衡是古代生活于渭河源地區的一位名醫,與華佗、葛洪等齊名,該劇以封衡學醫、行醫、傳醫的歷史故事為題材,再現了他獻身中醫事業,以一顆仁醫仁術之心服務漢羌邊民的精神,展示了祖國醫學和醫德的博大之處,是一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中醫藥文化精神、倡導各民族團結互助的舞臺藝術精品。通過搜集文獻發現,在其傳承發展中醫的過程中對民族團結作出了很大貢獻,對后世也有很大的影響。關于封衡的養生思想在醫學界有諸多文章進行了論述,本文就依據戲劇作品《渭水醫魂》及其他文獻資料,就封衡對民族團結的貢獻做一定發掘和探究,并分析其對后世的影響。

一、《渭水醫魂》的地理背景和人物背景

黃河的最大支流渭河,發源于甘肅省渭源縣境內鳥鼠山,是黃土高原與秦嶺地槽西端的交匯地帶,渭河之源的渭源縣海拔在1930-3941 米之間,年降水量500mm 左右,平均氣溫6.8℃,氣候高寒陰溫,土地肥沃,植物資源豐富,據統計,草本植物共有69 科435 種,其中大部分為野生中藥材,名貴中藥材主要有當歸、黨參、黃芪、秦艽、柴胡、貝母等。渭源縣家植中藥材的歷史悠久,自古就有“渭水當歸傳兩廣”和“黨參故里”之說。全縣有三種氣候類型,河谷地帶光熱條件比較好,適合紅、黃芪生長,品質優良;北部山區干旱,黃土層深厚,所產白條黨參色澤乳白,體胖梢長,2001 年時渭源縣被中國農學會命名為“中國黨參之鄉”;南部二陰山區,所產當歸頭大,側枝少,藥用價值高。據當地傳說,漢末有“神醫”封衡就在渭河源地區的鳥鼠山中學道習醫,他經常踏晨露上山采藥,若遇患病之人不論認識與否,即診斷治療,藥到疾除。據《后漢書·方術列傳》記載,封衡,字君達,約生于公元116 年,卒于220 年。[1]封衡自幼精進學醫,經常采集野生藥物并精心研制各種奇效良藥,將丹藥裝于竹管內掛在腰間,常騎一青牛云游四方,治病救人,但又不留姓名,人們便以“青牛道士”稱呼封衡。公元216 年,曹操招引四方術士,封衡、華佗等16 人應召前去,曹操見封衡鶴發童顏精神狀態極好,便詢問其養生之道,封衡道:“減思慮,省肥濃,節嗜欲而已;體欲常勞,食欲常少,勞勿過極,少勿過虛?!合酿B陽,秋冬養陰,以順其根,以契造化之妙?!盵2]曹操聽之有理,便依照封衡所講述的養生之道逐一實施,不日后感覺效果明顯,便欲將封衡留在身邊做自己的保健顧問,被封衡謝絕,更不收受曹操賞賜他的財物,回到家鄉歸隱鳥鼠山,繼續云游行醫。

封衡是善于養生的古代醫家之一,2012 年被甘肅省衛生廳評為甘肅省古代十大名醫。最早記載封衡的是《后漢書·方術列傳》,之后的諸多文獻屢見對封衡的記載,根據史料記載,大家公認封衡是古代隴西人,也有人認為他是武山縣人或渭源縣人(現今的天水市武山縣和定西市隴西縣、渭源縣在古代同屬隴西郡)。

二、秦腔劇目《渭水醫魂》的劇情介紹

根據封衡的各種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渭源縣渭河源演藝有限責任公司創作編排了大型秦腔歷史劇《渭水醫魂》,詳細展現了封衡行醫歷程和其對當時少數民族地區民族關系的影響?!段妓t魂》全劇共分六場:

第一場 本草經(遇險),表現封衡的艱苦、堅毅從醫之路。戲中封衡自述其“學老莊究天人揣摩岐黃,遇恩師劉子南傳授醫術,效神農嘗百草制丹輯方,辨識藥性在首陽,草藥寶庫渭河源,感受毒苦與寒涼,即便中毒死,遠勝刀下亡,救人命功德如天,開一條救生路人人安康……”從唱詞中感知封衡學醫的決心和治病救人的宏愿,他為解救病患,冒險采藥、以身試針、以身試藥,全家為此付出巨大犧牲,一日帶徒弟去鳥鼠山鷹嘴崖采靈芝時不慎墜崖摔傷,在養傷期間仍堅持研究醫藥。

第二場 仁愛篇(救難),寫封衡大愛之心,不分族別堅持己見救治羌民的事跡。有一日幾位羌民兄弟急匆匆來訪,告知封衡在羌民與漢民于水草岸邊爭搶牛羊的過程中,其羌民首領受傷嚴重命在旦夕,欲請封衡前去搶救醫治,此時封衡因摔傷尚未恢復,再加當時郡守有嚴格規定——羌漢相通將會治罪,封衡做了短暫的思想斗爭,唱詞:“羌漢本是一家親,不知何故做敵人,想要隨他去,腿腳不便路難行,欲作袖手看,醫者本分是救人,我是漢民漢皇管,皇天后土埋祖先,你等羌民今為敵,助敵如同做內奸,見死不救違心愿,事到如今兩為難……”在羌民兄弟的一再懇求下,封衡拿出從鷹嘴崖采來的靈芝,告訴其火速拿去為首領煎湯灌服,自己隨后就到。家人聞之驚慌不已,拿郡守的律條提醒封衡,封衡念白到“若為羌漢兩家努力和好,即便赴湯蹈火也是等閑!”封衡在夜色中決然踏上奔赴羌區的險道,醫治好了羌族首領。封衡在羌民的無限感激中揮手離去,此時傳來委婉動聽又顯蒼涼的舞臺幫腔“山相連水相連連成一片,為什么你殺我我仇你死斗有年,一腔精誠表天地,鑄劍為犁永相安……”真切表達出了羌民期盼和平的心愿。這場戲通過封衡濟世的行為和堅毅的決定,充分彰顯了傳統中醫和醫者的仁心仁術精神。

第三場 和平頌(結盟),贊揚了由封衡的仁醫之心感化了羌族首領,達成了漢羌民族和好的愿景,為兩族邊地人民的安寧作出了貢獻。劇情描述了封衡回到漢區家鄉后,郡守得知封衡與羌民來往,而且為羌首醫治好了傷病。在公堂之上郡守審問封衡欲治之罪,封衡承認曾贈靈芝救羌首,但不認其有罪并據理力爭,如念白所言“漢人羌人都是人生人,理應互相親善,我救治羌人首領,只為化解漢羌敵意,讓邊疆永葆安寧……”但是郡守無法接受封衡的辯解,欲依漢律問罪,因此封衡與郡守有了一段精彩的對唱爭辯,封衡唱道:“封衡救人意味長,果真羌人死非命,漢羌雪上又加霜,一還一報無窮已,死來死去民遭殃……”郡守唱道:“華夷自古有大防,至今長城萬里長,非我族類心必異,救人豈能救賊王!”封衡唱道:“古圣前賢講大同,山水相連一家親,邊關安定是大局,羌漢和美郡守的功!”從兩人的唱詞來看,羌漢爭斗冤冤相報終無寧日,封衡欲以此次為羌首行醫的機會努力為羌漢矛盾的和解尋得契機,但郡守仍心存疑慮排外思想難以動搖,因此兩人沒有形成意識上的統一。在辯論僵持之際,有人來報羌首孤身一人前來欲見郡守。羌首登堂施大禮拜見郡守,郡守十分驚訝,問羌首何故一人來漢地,羌首說聽聞郡守欲治罪于封衡,為報答封衡的救命之恩,前來公堂為封衡辨明冤屈。在公堂上羌首自責自憶對以往的爭斗拼殺做了深刻懺悔,如詞所唱:“我失大局迷了心竅,幾十年視生命輕如鴻毛,陽關大道我不走,偏偏愛走獨木橋,爭山爭林爭草場,搶牛搶馬搶財寶,直鬧的邊地無寧日,害苦了羌漢人血淚滔滔……”羌首愿俯首以自己之身來保封衡免于罪責,郡守見羌首此般識大體明大理,深受感動并幡然醒悟,遂對羌首以禮相待,并承諾今后羌漢兩家不再爭戰并進行糧馬互市貿易往來,讓羌漢百姓安居樂業,且赦免封衡罪責并上奏朝廷予以嘉獎。最后在封衡的見證下,羌首與郡守在公堂上歃血為盟,此時舞臺上傳來優美歡快的幫腔:“一團和氣美酒香,歃血為盟安西羌,山河相連心相連,渭水長流祥和光……”

第四場 護生贊(離別),歌頌了封衡的醫術醫德醫道醫念,贊美封衡不逐名利的精神和夫妻相愛的平凡家庭生活。在該場戲中,出現一對在涼州戍邊十年欲往長安回家省親的兄弟,路途遙遠行程艱辛,途徑渭河源時兄長不幸身染重疾,行走間出現休克,其弟悲痛萬分,此時幸好被采藥的封衡遇見,便拿出銀針點刺穴位使其蘇醒,并帶其至自己家中安排家人為其煎藥調養。正在家歇息間,有鄉鄰來請封衡醫病,封衡起身就走,家人告訴其郡守已多次派人來請,欲讓封衡應征去漢都許昌見曹丞相,封衡以治病救人要緊為由置之不理。有一日羌族邊民來邀請封衡夫妻參加羌族的祭山節,二人欣然答應,隨后郡守又親臨封衡家中,告訴其曹丞相強令征召,如若不去,要么貶郡守為庶民,要么用囚車強押封衡至許都,封衡思慮再三,無奈打點行囊辭別家人趕赴許都。在辭行時,封衡與家人情意綿綿依依不舍,但又不得不去,摘錄部分辭行時封衡與妻子的對唱如下:

封:渭水人因戰亂飽經苦難

幾輩人盼安定望眼欲穿

多少家因病魔妻離子散

多少人因貧窮離別家園

哪一家不曾有無奈哀嘆

哪一家不是血淚斑斑

我也曾對蒼天發下誓愿

定要讓羌漢一家盡歡顏

到如今蓬門陋室留你守

拋妻別子淚不干

妻:我知你難離妻和子

難離漢羌好弟兄

封:封衡我離不開鳥鼠山

妻:夫君你離不開渭水源

封:渭水源養育恩情重

妻:養育故土好人情

封:如今灑淚別你去

合唱:萬水千山心相依

最后在親人和羌漢邊民的揮手相送下封衡攜帶徒弟踏上去許都的征程,舞臺幕后再次吟唱起情深意長的幫腔調:“渭河水喲幾十道灣,親人為你把心擔,眼含淚水把君送,盼望親人早回還……”該場戲情節跌宕起伏,感情飽滿細膩,充分表現出了封衡珍護羌漢百姓生命的大愛情懷。

第五場 自由曲(應征),通過曹操征召、封官、賜金等事件的生動展現,表現了封衡的養生觀念和他行醫為民、平等對待各族人民的高尚醫德。封衡來到許都參見曹操,并為其獻上渭水源的當歸、黨參和黃芪等中藥材,曹操甚是喜歡。曹操向封衡了解邊情,征求安邊之法,封衡認為其安邊之法無非“和”“活”二字,“和”是要和氣和好,不能動輒打打殺殺;“活”是說人要有活路,不論漢民還是羌民,都要能活下去。曹操聽后大加稱贊。曹操又問封衡養生之道,封衡便以總結的養生方略答之,曹操得此養生方略如獲至寶,一再欲留封衡在許都為官,封衡心系渭河源羌漢百姓,執意回還,并答曹操:“藥在深山才是藥,自由生長藥性真,人參供到金盆里,不過平常草一根!”曹操被其說服,稱其為“渭水醫魂”,遂允其心愿,以重金相贈,封衡謝絕,臨行曹操托付其赴安定疫區救治百姓,封衡慨然允諾,曹操便將一頭青牛作為坐騎賜予封衡,封衡乘青牛前往安定疫區。

第六場 大漢歌(魂歸),這場戲描述了封衡奉曹丞相之命,義無反顧奔赴安定疫區抗擊瘟疫,并向家人捎書告訴歸程,當渭水源羌漢邊民得知封衡即將回來,大家歡欣鼓舞等待迎接。待到徒弟回來時告訴大家,師徒在安定已將疫情控制,但師父封衡卻因勞累過度積勞成疾殞命他鄉……朝廷感于封衡的事跡,賜予他“渭水醫魂”金匾,差人送到其家鄉時已離世,羌漢百姓懷著無限思念將“渭水醫魂”的金匾高高懸掛,舞臺上傳來高亢悲涼的幫腔“渭水源,渭水源,五彩祥云空中飄,神醫歸去魂不歸,仁愛灑遍鳥鼠山……”全劇結束。

這部秦腔歷史劇《渭水醫魂》,生動形象地再現了封衡學醫、行醫、傳醫的艱苦奮斗過程,表現了他獻身中國醫學、維護民族團結的歷史貢獻,歌頌了他服務于漢羌人民的仁醫精神,譜寫了一曲民族團結的壯歌。

三、簡析三國時期羌漢民族關系

今甘肅省渭源縣、隴西縣是古代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據《后漢書·西羌傳》里記載:羌族本出自三苗,原住在南岳地區(今河南南部至洞庭、鄱陽一帶),后遷至“三?!钡貐^,與當地的民族融合,成為羌族。關于“三?!钡貐^,有兩種說法:一說在今敦煌三危山一帶,二說在甘肅渭源縣的鳥鼠山西南一帶。至漢代河西隸屬匈奴時,羌與匈奴相接,臣屬于匈奴,為匈奴上貢財力,物力,人力。前384—前362 年(約在秦獻公時期),羌族以今青海省為中心,分不同部分遷往不同的地方:一部分向南進入西藏;一部分向西直入昆侖山北麓;還有一部分往東遷徙進入隴南山區,被稱為武都羌、白馬羌(在今隴南地區);而大部分仍居留在黃河、湟水和賜支河(三河)一帶。后至漢景帝時期,居于甘青交界的黃河、湟水和賜支河一帶的羌族,開始了向甘肅其他地區和甘肅以東遷徙的漫長過程,居住在湟水流域的研種羌部落要求漢朝政府允許其部落入守隴西塞。漢朝政府遂將其安置于狄道(今臨洮縣)、安故(今臨洮縣和渭源縣相連的地方)、臨洮(今岷縣境內)、氐道(今禮縣與武山縣之間)、羌道(今宕昌縣西南)一帶。據此所知,漢朝政府很有可能將其安排于羌族本身安居的“三?!钡貐^——及渭源縣西南部,自漢朝開始,羌族部落便扎根于這一帶。直至東漢時期,羌人多次對抗漢朝政府,在經歷三次大的起義失敗后,甘肅境內的羌族人數驟減。

從史料記載來看,整個漢朝的歷史始終充斥著羌漢的爭戰,尤其是東漢時期,更是發生了無數次漢與羌的征服與反抗。光武時代,漢朝政府派伏波將軍馬援平定羌族,河西初定,但好景不長,隴右燒當羌反叛,燒當羌部落攻取隴西郡首陽縣,57年,中郎將竇固與捕虜將軍馬武率軍四萬再次將其降伏。在今渭源縣首陽山有棵四五人才能合抱的千年古松,據傳東漢捕虜將軍馬武征西羌時,在此地屯兵時將馬鞭掛到該樹,在樹下休息,后人稱之為“馬武掛鞭樹”。反叛——鎮壓——再反叛——再鎮壓,成了漢朝與羌族關系的循環模式。對于東漢如此重復的爭戰歷史,需要從深層來尋找其原因,在《后漢書》中范曄以史學家敏銳的目光分析了漢朝的羌漢關系及民族政策。范曄總結了羌人之所以不斷起義是由于當時漢族官僚剝削、壓迫太重所致,東漢政府為加強對羌民的控制,強迫羌民內徙以分散削弱羌族力量,內徙羌民失去原了有土地等生產資料,加上人口繁衍增多,生活日益貧困,除此之外,東漢政府又常向羌人征兵,作為羌漢紐帶的護羌校尉和地方官吏殘暴貪婪欺壓羌民,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羌人才組織起來,發動了接連不斷的起義與東漢政府抗爭。在東漢以后,甘肅境內只剩下一小部分羌民,生活在今渭源縣麻家集鎮一帶及以南的隴南地區。

四、弘揚優秀歷史文化精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共同體是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團結統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經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親如一家的中華民族共同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的基礎,是民族團結的根本;中華民族豐厚的歷史,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歷史;中華民族歷史上各民族傳承的優秀文化精神特質,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在世界上屹立不倒的根本。在當前時代主題下,弘揚優秀的歷史文化精神,樹立文化自信,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效路徑。封衡只是中國幾千年歷史長河中的一個人,不論史料記載還是文學表現,都對封衡這位出自隴原的古代名醫稱頌不已,封衡不僅對我國古代中醫的傳承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對羌漢民族關系的發展也具有深遠影響。

(一)剛健自強、厚德載物,封衡獻身醫學,為漢族和羌族的繁衍生息做了貢獻

《渭水醫魂》劇作以歷史人物為依托,通過封衡學醫、行醫、傳醫的戲劇情節,表現了醫者在平凡崗位上獻身醫學展現的奉獻精神和犧牲精神。第一場《本草經》(遇險),表現封衡的艱苦、堅毅從醫之路:為解救病患,冒險采藥、以身試針、以身試藥,全家為此甘愿付出并支持他的事業,在不慎墜崖摔傷時,在養傷期間仍堅持研究醫藥。這種自強不息、勤勞專業的工匠精神,是中華民族文化優秀精神的特質之一。三國時期,蜀漢和北魏為了對付北方的對抗勢力,連年派人征討氐、羌、胡等北方少數民族,使氐、羌與漢邊境的人民處于戰亂的水深火熱之中,封衡的精湛醫術,不僅醫治了當地的漢族,同時也醫治了羌族人民,為少數民族的繁衍做了一定的貢獻。第二場仁愛篇里,封衡拋下被郡守懲罰的顧慮和自身安危,只身犯險于雨夜前往羌區,醫治了羌族首領,在一定程度上使羌族人民的生活環境保持了穩定,使羌族人民能夠保持正常的生活;另一方面,封衡醫治了不少平民百姓,直接挽救了當時羌漢邊民的生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當時羌族人民的死亡率,使得羌族人民能夠正常的繁衍生息,為羌族的傳承和延續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二)仁心仁術,是中華傳統醫藥文化的核心理念,封衡用自己的仁醫之心,醫人醫心,緩和了漢羌的矛盾,為民族團結貢獻了力量

傳統中醫藥文化的“以人為本”“醫乃仁術”“天人合一”“調和致中”“大醫精誠”等核心理念,在封衡的身上都有所體現,他以個人之醫術,行平凡之事,卻醫人醫心,緩和了漢族與羌族的矛盾,是為民族團結貢獻力量的典范,影響深遠。從封衡主要活動區域來看其所處的政治環境,當時,渭水源地區處于曹魏、蜀漢、西羌邊境,是少數民族跟漢族雜居生活的地方。東漢政府向羌族征兵,還要其納貢納糧,加劇了羌漢之間的民族矛盾,戰亂紛爭不斷。在天災人禍戰亂之際,人們期盼和平的生活環境,期盼有大醫挽救深受其害的災民。封衡作為一位名醫生活在戰亂頻發的時代和區域,難免不少病痛者慕名前來尋其求醫問藥,其中不乏羌民藏民等。在當時民族關系緊張的氛圍中,雖然受當時的民族政策約束,但封衡作為一位心胸博大的名醫,以救死扶傷為己任,行醫不分族別:首先,封衡醫治好了羌族首領,化解了邊區羌民對漢民的仇視。其次,封衡勸解郡守“我救治羌人首領,只為化解漢羌敵意,讓邊疆永葆安寧”,使郡守和羌首達成和解,緩和了羌漢矛盾。再次,封衡向曹操提出的“和”“活”的處理漢族與少數民族關系的主張,為曹操提供了正確解決民族關系的思路,緩解了民族矛盾。

(三)立足平凡之人,其“和”“活”處理民族關系的主張,對后世乃至今天仍有深遠影響

《渭水醫魂》第五場中,封衡應征見曹操時,曹操問其如何解決邊境的民族之爭,封衡認為:“安邊之法無非‘和’‘活’二字,‘和’是要和氣和好,不能動輒打打殺殺;‘活’是說人要有活路,不論漢民還是羌民,都要能活下去?!?/p>

“和”的民族思想,為后世的民族團結思想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從封衡的思想來看,與儒家思想有緊密的聯系,其“和”的民族觀與儒家的“仁”政一脈相承,把仁政思想應用于解決民族關系,對后世處理統一過程中的民族關系,為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都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國家歷來重視民族團結進步事業,2018 年的兩會上提出的憲法修訂案,將民族關系確立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并將繼續加強,其中,“和諧”思想,同封衡提出的“和”的民族關系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在“活”的方面,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高度重視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問題,實施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先后出臺了興邊富民、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對口支援等政策措施,可以說,當前民族地區的發展正處在一個政策機遇疊加期,民族地區的社會面貌極大改觀,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各族群眾謀發展、謀幸福、奔小康的勢頭十分活躍。

封衡的思想涵蓋了豐富的人文精神,如人的尊嚴與使命、人的權利與義務、人的理想與品格、人際關系及民族關系的和諧與協調等社會中的重大問題,尤其在民族關系方面,封衡所持的“和”“活”觀點一而貫之符合各個朝代各民族的根本利益,也是制定積極的民族政策的根本所在?,F今的民族政策及外交政策也與古代封衡的民族關系思想遙相呼應,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民族原則,堅持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權利,促進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發展。

(四)《渭水醫魂》以“仁醫”為線索,運用歷史悠久的文化遺產“秦腔”為表現形式,在弘揚封衡優秀醫德的同時,也宣傳了民族團結、互助的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確體現

《渭水醫魂》劇目將封衡這一醫者仁愛行醫、平等醫治漢羌胞民的品格與其濟世的目標聯系起來,將封衡的醫者仁心與羌漢民族團結的大事聯系起來,將一個歷史上平凡醫者的高尚品德與國家民族聯系起來,中醫的理念與處理民族關系的主張得以聯系起來。這部劇作在傳播了中醫哲學中的養生智慧的同時,將中醫的和諧精神普及至民族邊界治理和民族團結方面,這是一次從醫人到醫國的升華。[3]《渭水醫魂》是立意獨特的一出新創歷史劇目,在弘揚中國傳統醫學精神的同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其中,做到了既有民族的親近感,又有國家的大局觀念。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民族優秀文化精神,有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猜你喜歡
郡守渭源縣渭水
打油詩也能保命
打油詩也能保命
渭水舍漁
家鄉的渭水河
渭源縣重度殘疾兒童送教上門的實踐與思考
渭源縣文化綜合館館前廣場景觀設計
從渭源境內的古民居看明清時期的居民生活
渭源縣名勝古跡和歷史遺存現狀的調查研究
家住渭水邊
郡守·太守·京兆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