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潰瘍性結腸炎治療現狀及進展

2020-02-27 23:13林軒永
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 2020年12期
關鍵詞:生物制劑粘膜潰瘍性

林軒永

(桂平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廣西 貴港 537200)

潰瘍性結腸炎屬于常見的炎癥性腸病的一種,與遺傳、免疫、感染、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的慢性腸道炎癥性疾病,也呈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主要有腹瀉腹痛、粘液便秘、膿血等臨床表現[1]。該疾病多發病于青壯年群體,且病情復雜遷延、難以痊愈、反復發作,發生癌變的可能性較大,早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為現代難治疾病之一。目前現代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目的在于盡早抑制并消除結腸粘膜的炎癥,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減少腸粘膜的損傷并保持腸道正常功能,并采取有效維持治療措施有效控制疾病不復發,防治并發癥[2]。臨床上逐漸加深了對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機制與發病因素的科學認識,因此不斷地提出和研發新的治療方法并得到應用研究。

1 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治療現狀

1.1 治療原則

潰瘍性結腸炎治療原則在于:(1)及早診斷病情并進行綜合評估:疑診者可暫時不用激素;(2)明確患者的病變范圍、程度以及類型后進行相應的藥物選擇;(3)可參考往期臨床治療方案和具體情況合理選擇藥物;(4)患者用藥治療期間密切關注并發癥和藥物不良反應是否出現,進行防治;(5)無論是內科還是外科治療,都需要重視對患者進行全身性治療和營養支持;(6)依據患者的個體情況,科學制定綜合性和個體化治療方案。

1.2 內科藥物治療方法

1.2.1 輕中度潰瘍性結腸炎

已有相關研究指出,目前在治療輕中度潰瘍性結腸炎的一系列藥物中,氨基酸水楊酸類(5-ASA)藥物可作為臨床推薦使用的一線藥物,例如臨床常用的美沙拉嗪、柳氮磺胺吡啶和巴柳氮新型改進制劑等[3]。這一類藥物問世時間早,臨床應用時間長,其主要作用在于通過有效地改善患者腸道內部菌群環境,阻礙炎性細胞的分泌,進而有效抑制炎癥。近兩年還有相關研究發現,患者局部使用氨基酸水楊酸,可對左位結腸炎進行有效緩解,并且基酸水楊酸結合局部和口服的臨床療效要明顯優于單獨口服的治療效果[4]。部分輕中度UC患者在使用適量的氨基水楊酸類藥物治療后并沒有取得效果,即未能有效控制其臨床癥狀與阻止病情進展,且病變較為廣泛的時候,可給予這部分患者激素治療[5]。其中,第二代糖皮質激素布地奈德,憑借其強有效的抗炎作用與較高的安全性對輕中的度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起到了良好的癥狀改善作用,并且比一般糖皮質激素的副作用更小,產生的不良反應少。

1.2.2 重度潰瘍性結腸炎

重度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需要進行維持治療,臨床多使用皮質類固醇藥物對患者進行必要的癥狀緩解,但無法取得長期維持治療的效果,因此這一階段患者的主要治療手段就是采取節制激素治療法[6]。其中,以硫唑嘌呤、環孢素、6-巰基嘌呤為例,已有相關研究結果顯示硫唑嘌呤在內窺鏡檢測和患者臨床癥狀有效緩解方面的作用都要明顯優于美沙拉嗪,從而表明了其能夠治療潰瘍性結腸炎[7]。環孢素具有較強的免疫抑制作用,眾多學者經研究指出該類免疫抑制劑可作為目前臨床上用于治療急性重度潰瘍性結腸炎的首選。TNF抗體如英利昔單抗、阿達木單抗都是用于治療結腸炎的生物制劑,通過誘導和維持炎癥的緩解作用,從而減少了潰瘍性結腸炎手術治療的必要性。同時,經UCSUCCESS實驗發現,聯合使用免疫抑制劑(硫唑嘌呤)和生物制劑(英利昔單抗)對于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效果明顯比單用任何一種藥物的效果好很多[8]。

1.2.3 中醫中藥治療

中藥已經成為我國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特色之一,為了保證患者能夠取得更佳的臨床效果,目前臨床上更多地采用中醫辨證治療的方法。以中醫辨證與西醫分期相結合為治療依據,采取以內服中藥為主、西藥為輔,并聯合中藥灌腸“三聯一體療法”的方式進行UC治療[9]。隨著中醫藥學研究的不斷發展,加上中藥本身具有副作用少且復發率低的優勢在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研究中取得了重大進展。

1.2.4 其他治療藥物

抗生素如甲硝唑能夠抑制厭氧菌,抑制白細胞趨化,從而有效改善UC患者的免疫紊亂狀態。環丙沙星殺菌性強,能夠改善腸道炎性反應,并在一定程度上繼發性腸道感染的并發率。腸道黏膜保護劑思密達(蒙脫石散)經保留灌腸,促進腸道炎性反應快速消退,對腸道粘膜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同時,思密達適用于出現腹痛腹脹癥狀的UC患者,能夠通過吸附腸道氣體進行癥狀緩解[10]。而磷酸鋁凝膠的作用在于能夠依附于患者腸道粘膜從而對腸道粘膜進行有效保護,因此被廣泛應用于臨床。

1.3 外科手術治療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采取手術治療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決定,一般分為急診手術和擇期手術[11]。其中,急診手術的患者指標為并發消化道大出血、腸粘膜穿孔、合并中毒性麻痹、巨結腸、內科治療無效。而擇期手術治療的患者指征為并發性腸管癌性病變;慢性患者內科治療無效。

2 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治療進展

2.1 生物學療法

生物學治療利用生物制劑抑制治療炎癥性腸病已被批準,并逐漸得到了臨床推廣使用,但一直在對生物制劑進行不斷的研發與改進。目前成功應用于臨床并取得一定療效的生物抑制劑主要有以下幾類:腫瘤壞死因子抗生素一Infliximab(英夫利昔);黏附分子抑制劑,如重組人抗整合素單抗;T細胞表面膜蛋白抑制物,如抗CD3抗體.抗幾一2受體抗體;T淋巴細胞激活抑制,維系珠單抗;信號轉導通路抑制物,如CNll493[12-13]??偟膩碚f,伴隨著生物治療這種新型治療方法的臨床研究不斷加深,越來越多的問題被提出并且尚未解決,例如生物制劑治療周期的長度與限度、患者應答的標志、預后的效果以及不同藥物的適用情況和不良反應等有待解決。

2.2 干細胞療法

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目的在于修復損傷的結腸粘膜組織,使其原本的生理功能得以恢復。干細胞作為人體的原始細胞,具有高度繁殖、自我更新與分化的特點。而采用干細胞治療潰瘍性結腸炎,首選需要將培養額干細胞植入人體,使其分泌出眾多的免疫調節因子,以調節免疫系統紊亂,從而減輕患者的炎癥反應;同時,植入體內的腸道干細胞還能夠分泌很多修復因子,進行腸道粘膜修復[14]。但是,由于腸道干細胞數量較少,分布稀疏松散,其特異性標志—蛋白Lgr5不容易識別,而且被證明只分布于部分腸道干細胞表面。又因為蛋白Lgr5與特異性抗體結合困難,所以其干細胞成功移植的案例為數甚少,且僅僅對動物進行了實驗,由此說明該療法具有的良好前景,但仍需不斷進行臨床研究。

2.3 血粒細胞吸附系統治療法

據不完全統計發現,UC患者的腸道外周含有超大量的血粒細胞數量,其數量高出健康人的1倍及以上。當大量粒細胞、單核細胞浸潤患者的腸道粘膜后,就會釋放出大量的降解蛋白酶以及炎性因子,加深腸道組織的損傷程度。而粒細胞、單核細胞吸附系統治療方法,通常是選用335 ml醋酸纖維素球并通過泵循環進行UC患者的血液透析,該治療法在于利用醋酸纖維素珠對患者血液中的部分粒細胞、單核細胞進行吸附并有效清除,降低浸潤結腸黏膜的細胞數量便可有效減少炎性分子的分泌數量,從而抑制炎癥并盡可能達到消除炎癥的目的[15]。但是,吸附療法仍存在局限性,即目前僅適用于經傳統藥物治療無效的UC患者。

3 結 語

綜上所述,近年來關于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治療研究進展快,多種藥物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如氨基酸水楊酸類改進制劑、新一代的糖皮質激素、各種免疫抑制劑等藥物的使用都為患者帶來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同時,通過不斷改進的生物療法、腸道干細胞療法等帶來了新的治療希望,為潰瘍性結腸炎的有效治療提供了新的策略與方法。

猜你喜歡
生物制劑粘膜潰瘍性
生物制劑治療變應性支氣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進展
新廠即將投用!“中草藥+功能性生物制劑”成破局之道,金林生物再發力
不同配伍生物制劑對水稻秸稈青貯品質及飼喂價值的影響
三種生物制劑農藥對克氏原螯蝦影響研究初報
基于嚴重燒傷抗休克時胃腸粘膜內缺血的研究
粘膜下陰道緊縮術矯正陰道松弛的護理
粘膜下陰道緊縮術手術治療陰道松弛患者的護理
足底潰瘍性扁平苔蘚合并普禿一例
中西醫結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40例
愈瘍消潰方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活動期3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