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億翰森潛行

2020-02-28 11:56韓璐
21世紀商業評論 2020年2期
關鍵詞:制藥領域

韓璐

2019年6月,翰森制藥在港交所正式上市,以14.26港元發行,開盤價為16.3港元,以19.5港元收盤,市值最高沖破1600億港元,取代藥明康德,成為港股醫藥行業市值之最,直到2020年初,其市值一直穩定在1500億港元左右。

翰森制藥是國內第一大精神疾病類制藥公司,經營實體位于連云港,日常并不為公眾所知,知名度多局限在醫藥行業以及高瓴等資本玩家,直到登陸資本市場,才引人注目。有統計,翰森制藥以每手2.88萬港元成為2019年港交所新股入場費之王,甚至超過阿里巴巴。

東方高圣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瞿镕告訴《21CBR》記者,翰森制藥超過60倍的高估值,一方面來源于二級市場的抱團效應,資金扎堆白馬股,致估值不斷攀高;另一方面,過去兩年,集中采購、醫保目錄調整常態化等政策效應發酵,提前布局創新藥的翰森具備競爭優勢。

千億市值,也可視作對專注的一種獎賞。

翰森制藥上市后股權結構圖

醫藥伉儷

翰森制藥成立于2015年末,其經營主體為江蘇豪森藥業,創建于1995年,翰森制藥作為其海外上市主體,為豪森母公司,間接持有100%股權。

翰森制藥盈利能力出色,招股書顯示,其在2016年、2017年以及2018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4.33億、61.86億和77.22億元人民幣,凈利潤則分別為14.76億、15.95億和19.03億元人民幣,對應毛利率均在92%以上。在香港醫藥股中,財務表現非常亮眼。

翰森制藥的股東團隊,尤其受市場矚目,其第一大股東、實際控制人為現任豪森藥業董事會主席、CEO鐘慧娟,其丈夫則是恒瑞醫藥(600276.SH)實際控制人孫飄揚,恒瑞為A股市值第一的藥企,價值高達3800億元。在翰森上市前,夫妻兩人就有“醫藥伉儷”之稱,只是翰森收入規模只及恒瑞的一半。

1995年7月,恒瑞醫藥的孫飄揚與一香港商人,以70萬美元合資成立豪森藥業,由于孫本人分身乏術,1996年,本是化學老師的鐘慧娟辭職加入豪森藥業,擔任領導者,開始設計產品路線與商業籌備,確立了仿創結合的路線,專注改進傳統藥品或者仿制國外原研藥。

根據《藥品價格管理辦法》,首仿藥享有一定程度的定價優勢和先發優勢,在傳統藥企中,能進行首仿的藥企,亦是研發實力的象征。豪森已在中國推出超過30多種首仿藥,起點相對高,奠定了后續產品銷售、研發的優勢。

豪森藥業2015年開始一系列運作,為上市做準備,先是注冊海外主體翰森制藥,搭建離岸架構,由翰森制藥全資控股豪森制藥。2016年,翰森引入高瓴資本,出讓3%股權融資1.8億美元,當時估值即已達60億美元,2019年2月,博裕資本又以2.49億美元,認購約3%的股權。上市完成后,翰森則由家族信托Sunrise信托控股,持有68.35%股份,其余股份主要由Apex Medical、高瓴資本、博裕資本及公眾持有。

現今,一對夫妻,同時控制A股與港股市值最高的藥企。除了少部分關聯交易、商品采購外,兩家各有側重,恒瑞重點領域在抗腫瘤業務,且以阿帕替尼、PD-1等高門檻藥物為主;豪森則專注在中樞神經領域以及腫瘤領域,各有重點適應癥,形成了錯位發展,在產品線上幾乎不構成競爭?;蛟S這是夫妻兩人商量協同的結果。

從翰森管理層的人選來看,兩夫婦也顯露出布局接班人的考慮。

鐘慧娟本人主要負責戰略發展規劃、整體運營和銷售決定、董事會管治及關鍵管理問題監督等,兩人的女兒孫遠,現年33歲,則作為家族信托受益人,在弘毅資本擔任2年分析師后,于2011年10月即加入豪森,現擔任執行董事,主要負責研發戰略、業務發展及投資戰略提供指引??偛脛t由43歲的職業經理人呂愛鋒充任,呂在1998年創業早期即加入,現主要負責日常業務運營及研發管理。

主打“中樞”

翰森制藥的產品,普通人并不熟悉,相對知名的當屬“格列衛”,正是電影《我不是藥神》中“格列寧”的仿制藥。

從翰森的產品管線看,多元化的產品組合以及主次分明的銷售布局其最大的特點,其藥品共涉及中樞神經系統、抗腫瘤、抗感染、糖尿病、消化道和心血管六大領域,并策略性地專注于前四大領域。

中樞神經系統方面,翰森制藥主要在售兩款產品:歐蘭寧和阿美寧。按照2018年銷售額算,翰森制藥是中國第一大精神疾病類制藥公司,市場占有率為9.2%,自2014年來,連續5年銷售額位居中國精神類藥品市場第一。其中,歐蘭寧從2010年起就成為中國最暢銷的“奧氮平”品牌,2018年市場份額為67.4%。奧氮平是第二代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藥物,2018年銷售收入達30億元人民幣,居中國精神藥品市場之首。

抗腫瘤業務則是翰森的第二大產品領域,旗下“普來樂”過去8年一直是銷量最高的“培美曲塞二鈉”品牌,2018年市占率達到46.2%,在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線治療上,培美曲塞二鈉的體量在中國市場位列第二。在其他治療藥物上,翰森制藥的品牌均有著相當高的市占率。

據估算,中國腫瘤藥品規模在2018年達到1575億元,占中國總醫藥市場10.3%。瞿镕告訴《21CBR》記者,腫瘤領域是當下醫療領域最熱門的方向,市場增長空間大,競爭也激烈,企業突圍相當不易,翰森表現最強的中樞神經系統領域,門檻高,競爭對手少,隨著患者人群不斷增長和就診率上升,市場機會其實更大。

由于耐藥性不斷增加,抗感染已成迫切的公共衛生問題,相關領域在國內市場年規模達到2179億元。從2015年起,翰森制藥的“澤坦”就穩居中國替加環素藥品銷售市占率第二。其他糖尿病、消化道、心血管等規模大、增長快、臨床需求缺口大的領域,翰森制藥均有產品布局,且2002年就已開始1.1類創新藥物的研制,在創新藥領域有一定先發優勢與經驗積累。

目前,翰森擁有13款主力產品,包括1款1.1類新藥邁靈達,歐蘭寧、阿美寧、普來樂、澤菲等11款首仿藥,以及一款仿制藥昕美為,其中8種為已商業化的核心產品,5種具有增長潛力。13款主打產品的銷售額,占到2018年總收入的九成,收入貢獻最大的3款產品分別為歐蘭寧、澤菲及普來樂,收入占比高達56.4%。

翰森制藥也在不斷擴容其銷售網絡以及研發實力。截至2018年末,其銷售團隊達到4500人,覆蓋1900家三級醫院以及超過5000家二級醫院和其他醫療機構,在中樞神經系統以及腫瘤兩大領域基本實現全覆蓋。在上海、連云港的兩個研發中心,其研究人員已達1200名,累計投入達到18.6億元人民幣,占同期內總收入的9.6%,高于國內制藥企業2.1%的平均值。

力拓新藥

翰森制藥登頂港股醫藥市值王之后,并非高枕無憂,其以仿制藥銷售為主,仿制藥一致性評價以及集中采購新政正擴大實施,利潤承壓是必然。特別是,旗下諸多首仿藥的保護期或監測期均已失效,故面臨原研藥及其他仿制藥更大的競爭,比如,原研藥廠商也可能下調價格,對該藥物的仿制藥構成價格壓力。

這種壓力,在居高不下的銷售費用上有所體現,2016-2018年,翰森為銷售分別花費23.78億元、27.04億元和32.09億元,在總營收中的占比一直在40%以上,遠超研發費用。

瞿镕告訴《21CBR》記者,現有集采政策,對于大部分仿制藥都會較大影響,翰森旗下的重磅品種奧氮平和培美曲塞二鈉均為集采品種,其面臨的集采壓力并不小。

“未來仿制藥就是薄利多銷,從仿制藥到創新藥是必然趨勢,中國會形成‘專利懸崖。轉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創新同樣意味風險,企業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不必一味追求First-in-class,而是從臨床需求出發,找到患者真正有需求的產品?!宾拈F說。

從以仿為主的仿創結合,向創新藥為重點方向的升級轉型,對千億市值的翰森制藥來說,已是迫在眉睫。此次IPO募資,規模高達78億港元,翰森即表示,將主要用于加強研發團隊和技術投資等用途。

其中,45%用于研發項目、擴充公司的研發團隊及用于技術的投資;25%用于生產體系,建設新生產線,升級現有生產設施并提高其自動化水平;20%用于加強銷售及學術推廣;10%用做公司的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

翰森轉型的優勢在于,較早介入創新藥的研發,2011年以來,其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1.1類在研創新藥數量及獲批首仿藥數量均排名前兩位。在研發費用上,支出從2016年的4.03億增至2018年的8.81億元,在收入占比已達11.4%,其中,超過一半的研發費用用于創新藥研發。

從其披露的研發管線看,已有近百種在研藥物,其中6種已進入臨床二期及之后的1.1類新分子實體創新藥,2020年底之前,預計推出15個新品種,其中包括4個1.1類新藥和8個首仿藥。

比如,2019年末,其開發的“卡格列凈片”,即獲CNDA(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藥品注冊批件,成為中國首仿的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 (SGLT-2)抑制劑,用于II型糖尿病患者。

除國內市場,翰森也正開拓海外市場,計劃透過第三方代理和當地經銷商建立全球分銷網絡,尤其是歐美、日本等發達市場,以拓展其新品的市場空間,其生產體系已獲美國FDA和日本PMDA的CGMP認證。

翰森制藥的長遠目標是成為全球化創新型制藥公司,滿足大量未被滿足的需求,其策略包括:加強開展創新藥研發,持續強化首仿藥產品組合,優化綜合營銷體系建設,保持前沿的設施和生產質量管理體系,培養和引進高素質人才,并考慮以選擇性收購和戰略投資擴充業務和產品組合,但是,其專注的適應癥領域將不會偏移。

猜你喜歡
制藥領域
2020 IT領域大事記
領域·對峙
“自制藥”熱賣
2018年熱門領域趨勢展望
大寶小神探·逃離冰火領域
制藥機械設備設計問題淺談
機構薦股:亞夏股份、中航重機、永輝超市、佛慈制藥
嘉應制藥三大股東連套現 主業虧損市盈率超70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