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幸的“奇跡”和未來

2020-02-28 11:56劉雪婷楊燕
21世紀商業評論 2020年2期
關鍵詞:瑞幸星巴克奇跡

劉雪婷 楊燕

2019年5月,中國新零售咖啡連鎖品牌瑞幸咖啡(Nasdaq:LK),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共募集資金6.95億美元,市值達到42.5億美元。瑞幸咖啡創始人、CEO錢治亞在現場發布宣言——“瑞幸咖啡堅持做讓每個人都喝得起、喝得到的好咖啡”。

彼時,瑞幸模式存在頗多質疑,許多人相信燒錢模式只是曇花一現,然而,至2020年1月,瑞幸市值一度已攀升至100億美金,漲幅已有一倍有余,并如期在年內達到4500家門店目標,趕超星巴克成為全國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

瑞幸模式的商業邏輯憑什么能成立?

錯位競爭

放眼中國咖啡消費市場,當下規模有限,整體增速飛快,每年增長幅度在15%-20%左右(全球平均增速為2%)。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中國現行咖啡消費市場,速溶咖啡占到71.8%,現磨咖啡占18.1%,即飲咖啡占10.01%。其中,現磨咖啡品質相對最高,對咖啡的沖泡、飲用要求更高,多以門店形式出現,星巴克、Costa等連鎖品牌,以及街頭巷尾的各種獨立咖啡店,均主打現磨咖啡。

作為現磨咖啡中的后來者,瑞幸咖啡在2018年初才在公眾面前出現,這匹業界黑馬從一出生就以強勁的勢頭吸引所有人注意力。

從2018年1月廈門首店試營業,到同年12月第2000家門店——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貨店正式營業,瑞幸在一年內達到的規模,是星巴克用20年才取得的。從創立到IPO,瑞幸也只用短短18個月,“野蠻生長”的背后,是其另辟蹊徑的進擊方式。

面對星巴克、Costa等對于第三空間——咖啡空間和社交場的注重,瑞幸選擇側面出擊,直接拋棄“門店文化”的創建,從外賣配送入手,加上低價優勢,進軍市場。

錯位競爭中,瑞幸正中傳統門店的用戶痛點——咖啡價格貴、購買不方便,其門店模式主要以支持自取和外送的快取店為主,占到90%以上,配合少量優享店和外賣廚房,服務于外帶需求的用戶。另外,區別星巴克、Costa普遍30元以上的售價,在瑞幸,只需十幾元甚至更低(計入補貼因素),就能買到一杯同類型的咖啡。

大眾眼中的瑞幸,可能更多是一個瘋狂開店、瘋狂補貼的“瘋狂”咖啡,然而,以“門店+外賣”模式覆蓋大量人群、以低價策略占領市場的瑞幸基因,從一開始就決定這兩個“瘋狂”特性——高密集的店鋪是對線下服務的支持和補充,大批量的補貼則是對線上流量的吸引和鞏固。

按照星巴克、Costa等連鎖門店的模式,店鋪往往根據“人流原則”,開在人流量密集的地方,例如商場、交通樞紐的中心地帶,試圖在公共場所打造一種功能性強、可停留的“第三空間”。這種店鋪整體面積大,裝修規格高,像星巴克的旗艦店,面積一般在200平方米左右。

而瑞幸的選址原則以“區域型覆蓋”為主,以店鋪為中心輻射周邊有需求的顧客群體,目的是讓取貨、送貨流程更高效便捷,讓“咖啡去找人”。店面小、布局簡單是這些店的統一特征。幾十平方米的店鋪,只有一個柜臺和后面的生產線支持自取和外送。

星巴克總成本中,店鋪租金及運作費用占到47.0%,瑞幸只有14.5%。相對低廉的租金和開店成本,支持瑞幸更多、更密的開店需求,繼續擴大覆蓋面、精確服務范圍;較低的房租成本,也為瑞幸贏得價格的相對優勢,同時,也為瑞幸騰出更多空間。初期營銷上,新客首杯免費、“2.8折拿鐵券”、“3.8折大師咖啡券”等,讓本來以低價競爭的瑞幸咖啡,變得更有吸引力,迅速集聚大批流量,快速占領市場。

即使星巴克現在開展外送業務,對瑞幸的威脅并不大。一是新增的外送或自提業務與“第三空間”文化是相互背離的,對其到店的用戶體驗產生傷害;二是瑞幸和星巴克的消費定位、消費理念不盡相同。根據Talking Data的數據顯示,瑞幸和星巴克官方APP的獨占用戶,分別占到79.6%和88.7%,兩者的用戶重疊比例只有7.9%,瑞幸和星巴克的消費群體沖突性并不大。

盈利可期

瑞幸最需要面對的,可能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其一直處于財務虧損狀態,市場質疑聲從來沒有消退。依靠高額補貼換取規模與速度后,瑞幸何時才能真正獲利?以后又能否持續發展下去呢?

單杯產品的凈售價(人民幣:元)

新客戶獲取成本(人民幣:元)

根據零售的基本邏輯,我們大致給出瑞幸咖啡的盈虧平衡計算公式:收益=流量×轉化率×復購率×單價-獲客成本-門店運營成本-平臺成本。

其中,流量和轉化率的乘積是產生交易的用戶數量;獲客成本是用于吸取新客戶的銷售和營銷費用;運營成本主要是與店鋪層面相關的材料成本、商店租金和人力成本、折舊成本,平臺成本則是公司層面的行政費用、開店前費用等。

盈虧平衡的實質,概括起來無外乎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從目前瑞幸的表現,可以看到,瑞幸的確是在朝這個方向發展,大致有以下三方面:

其一,提高客單價和運單價。

直接影響客單價和運單價的,是瑞幸產品的售價和補貼價格,公開數據可看出,瑞幸產品售價在逐步提升。根據2019年第三季度交易數據統計,產品均價已達11.2元,環比上漲6%,同比上漲15%。

這得益于瑞幸一直在擴充和更新產品,不斷豐富的咖啡品種,此外相繼推出小鹿茶系列、瑞納冰系列、果蔬汁系列、健康輕食、堅果小食,以及各種熱門周邊,打造出一條更多樣化的產品鏈條,豐富收入結構。比如,新晉熱門產品小鹿茶,每杯成本和咖啡產品不差上下,售價在27元左右,高于咖啡系列13-23元的價格區間。

瑞幸同時收緊促銷補貼和運費補貼,客單價有更大的提升空間。根據獲客成本里的免費產品推廣費數據,重要的補貼項“首單免費”從2019年初就開始下降,相比2018年第一季度的15.8元/人,目前補貼只有6.5元/人。

免費外送的門檻已提高到55元,平均每單運費補貼已由2018年一季度的2.3元降至0.5元。隨著瑞幸開店密度越來越大,自提足夠方便,外送量會下降,這與瑞幸用配送為主打開市場,后期將重心放在自提的發展理念是相符的。

其二,突破咖啡消費的低頻狀況,提升用戶數量和購買頻率。

用戶數量和掛鉤復購率的消費頻率,是影響收入端的關鍵。瑞幸有多種方式刺激人群購買欲,促進消費頻次的增加:多元化的產品擴大選擇范圍;基于后臺大數據對用戶的精準營銷,根據消費記錄推薦相關產品、定向派發優惠券等。另外,瑞幸一直在試圖打造一種“無限場景”模式,星巴克經常出現的火車站、機場等地已有瑞幸身影,健身房、電影院這類邊緣角落,瑞幸也能憑借門店的“迷你身材”生長其中。

瑞幸還通過與B端的合作,帶來更密集的訂單需求,進一步提高門店坪效。瑞幸咖啡的APP上特別設有“企業賬號”板塊,直接對接各大企業,開通企業賬戶后,員工可以直接使用賬戶余額,將瑞幸咖啡帶到會議、訪談、接待等更細化的工作場景中。像字節跳動、北京電視臺、新華社等機構,瑞幸直接將門店開設在公司內部,全方位提供服務。

官方數據顯示,產品單價不斷上漲,補貼熱度有所下降,瑞幸的新客戶增長率還在呈上升趨勢,顧客人均消費頻率也在上升。

單2019年第三季度就產生790萬的新交易客戶,環比上季度上漲35%,第三季度平均每月每人消費4.7件產品,環比提升6個百分點,同比提升15個百分點;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末,交易客戶已累計增至3070萬人次,累計人數同比增長4倍。

從顧客貢獻價值上看,整體呈“對號”形狀,交易價值先有一個下降過程,可能是部分顧客享受完新客優惠后離開平臺,中后期呈現明顯上升趨勢??蛻艚灰變r值說明瑞幸的客戶參與水平,后續的增長趨勢證明的確產生了用戶黏性,保證一定的復購率。這些數據表明用戶消費在“質”和“量”上的雙效提升。

其三,嚴格控制運營成本。

2019年第三季度的財務報告顯示,瑞幸首次實現店面層面1.86億元的盈利。門店運營成本主要由材料成本(原材料成本、低值易耗品及倉儲物流成本)、店鋪租金及人力成本、折舊成本三部分組成。能在店面層面轉虧為盈,與瑞幸嚴格的成本控制密不可分。

互聯網的接入使線下店成為單純的取貨點,改變咖啡零售傳統的成本結構。店鋪租金及店鋪運作費用占到總成本的比例,星巴克為47.0%,瑞幸僅為14.5%,這筆開支分攤到產品上,每杯瑞幸售價可比星巴克低出近10元;由于瑞幸沒有收銀臺,全程交易以APP進行,既精簡人員配置,也讓訂單數據可控性更高。

同時,瑞幸將技術與管理系統、供應鏈相結合,進一步提升決策速度和運作效率。瑞幸門店的排班、盤點等都有一套自己的數字管理系統,加上自動補貨、自動派單等系統,不僅降低對店長的依賴性,并可及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度,讓整個運營流程更加智慧。

數據顯示,得益于運作效率的提升,房租及人力成本、材料成本中的倉儲物流部分整體降幅最大,在單杯中的拆分成本分別從2018年第3季度的7.4元、1.6元,到2019年第三季度的3.6元、0.5元。

估值莫測

2020年初,瑞幸又公開提出“無人零售”的戰略布局,預備開設兩大智能終端——“瑞即購”(售賣咖啡等飲品)和“瑞劃算”(售賣零食等其他產品)。

相比門店,無人售貨機更輕資產、更靈活;不受場地限制,離消費者也更近;訂單都源自于APP,用戶點單體驗與門店一致。無人零售的引入,帶來更加密集的布局,是瑞幸無限場景布局的加強,可吸引到更多更廣的客戶,以及產生更高的消費頻率。

無人零售的模式還大大削減運營成本,直接省去人力成本和開店前的裝修費用,租金成本更是大幅度降低。無人零售端和門店相配合,不僅使無人零售端的補貨和機器維護有保障,而且,更加密集的瑞幸網絡也帶來更多數據,為其下一步的發展提供支持和幫助,提高整體的運營效率,“飛輪效應”正在逐步形成。

同時,瑞幸還宣布與百事、雀巢、中糧、好麗友、伊利等供應商達成合作,會在豐富產品上更進一步,利于瑞幸進一步提高客單價,這些均符合上述提高收益的三大方向。

透過瑞幸的商業邏輯,我們肯定其經營模型,以盈虧平衡分析可盈利的希望,瑞幸未來的無限可能似乎已展現在眼前。資本市場也是一片叫好,相比IPO的42.5億美元,目前瑞幸的總市值一度已超過100億美元,前景大好。

那么,這是瑞幸最真實的未來嗎?其估值究竟是否過高估?

瑞幸一直標榜自己是一個互聯網平臺,而互聯網公司普遍有估值較高的特點。由于網絡信息傳播的邊際成本為零,就純粹的互聯網產品(平臺),用戶規模擴大,網絡邊際效應遞增,其網絡價值在不斷增大。高成長性的互聯網企業,即使尚未盈利,在資本市場也會獲得較高的投資估值,這是新興平臺熱衷于打互聯網標簽的原因之一。

然而,就實體零售而言,主要遵循傳統經濟里的規模效應,即在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內部結構趨于復雜,規模不經濟產生,表現為邊際成本遞增、邊際效應遞減。在資本市場,估值邏輯與互聯網平臺大有差異。

對于貼上互聯網標簽的零售企業來說,一味追求互聯網經濟邏輯去擴張規模,忽視背后的要素制約,很大可能會反噬自己。相關案例屢見不鮮,小黃車ofo早已是前車之鑒,小米至今也在飽受估值邊界的質疑和爭議。

嫁接互聯網平臺的瑞幸,對傳統的咖啡市場固然產生幾近顛覆性的撼動力,終究,就咖啡而言,互聯網只是一層外衣,其內在依然須遵循零售業務的經濟邏輯,供應鏈管理、連鎖門店管理……這些星巴克走過的老路,瑞幸無法“幸免”,反映在資本市場上,其估值究竟摻有多少互聯網的膨化劑,與小米一樣,需要時間證明。

猜你喜歡
瑞幸星巴克奇跡
瑞幸日內兩度觸發熔斷股價收跌近13%
瑞幸財務造假
瑞幸奇襲: 咖啡平權者的下一步
瑞幸唯一的對手,是用戶?
被玩壞的星巴克咖啡杯
星巴克為什么不賣酒了?
奇跡并不存在
隨手一畫就是奇跡 隨處一放就是風景
開心劇場
奇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