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在中國油畫中的體現

2020-03-03 11:16郭漢琪
呂梁教育學院學報 2020年4期
關鍵詞:飛天敦煌油畫

郭漢琪

(呂梁學院離石師范分校,山西 呂梁 033000)

油畫是起源于歐洲的一種繪畫形式,不同時期的油畫都會受到當時藝術思想的影響以及技法的制約,因此會產生不同的面貌。明萬歷年間意大利的天主教士利瑪竇,把西方的油畫作品引入了中國,可以說他是西方油畫在中國的傳播者。因此油畫開始在中國發展起來,如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已成為與中國畫并駕齊驅的主要畫種。

油畫是外來的繪畫種類,是國際性的繪畫媒介,雖然新的藝術樣式不斷地出現,但油畫仍然是主要的表現手法,有其頑強的生命力。中國的油畫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們國家博大的文化寶庫就是中國油畫發展的養料。

中國油畫家在學習和借鑒西方現代藝術的同時,在作品的創作中融入中國文化。油畫發展初期的歷史條件奠定了古典油畫的寫實傾向,而中國傳統繪畫是具有表現意味的寫意性。寫意是中國悠久的歷史與文化底蘊所形成的不同于西方的思維方式和審美意味。

東西方繪畫藝術在觀念和表現語言上有著很大的差別,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發展,各國文化相互深入交流。經濟全球化,藝術也在全球化。東西方文化的交流,特別是藝術方面的交流,不論音樂還是美術,一直是西方壓倒東方。東方藝術在西方的受歡迎程度不如西方藝術在東方受歡迎。在美術方面,近代中國美術不斷地引入西方的繪畫方法與藝術理念,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的藝術表現形式與思維都趨向于西方的藝術觀念,膚淺的學習西方藝術的表面。

究其內涵而論,西方文化很早就把物質和精神區別來看,而中國則長期受老子和莊子哲學思想的影響和滲透,強調陰陽相互,有無相生。西方寫實油畫是科學觀察理性表達,西方在透視學、解剖學、色彩學有很深的研究,而中國傳統繪畫更多的是強調神韻和氣韻,造型上不拘于外形,中國傳統的文化以及繪畫理論決定了中國的藝術審美,成就了中國的繪畫藝術。

中國油畫的創作內容,多以近現代為主,但是許多畫家的作品中蘊含了中國傳統文化,通過這一藝術形式向世界展現了中國文化。

一、歷史

中國油畫必須植根于中國文化精神的土壤,將中國文化融入作品創作中,將其內在精神發揚光大。20世紀初我國著名的畫家徐悲鴻,他曾在法國學習西方繪畫,回國后從事美術教育,他的作品將西方技法與中國筆墨融于一體,展現出了極高的藝術表現力。他的代表作《田橫五百士》、《愚公移山》等作品,都是取材于我國古代歷史故事,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贊揚了人民群眾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民族氣節。他的作品具有中國繪畫的筆墨韻味,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典范。

其中《田橫五百士》是徐悲鴻創作的大型中國歷史題材的油畫。這幅作品取材的是《史記·田丹列傳》中的故事,戰國時期農民起義領袖田橫(戰國齊氏后代)在劉邦稱帝以后,他和他的五百壯士逃到了一個小島上,劉邦聽說田橫很是得人心,擔心日后為患,便召他回來,封王或者封侯,否則就要誅滅他們。田橫為了保護島上的五百人便離開前往洛陽,但走到“尸鄉”他不肯屈服劉邦而自刎,而五百壯士得知后也隨其自刎。畫面表現的是他將到洛陽招安,他手下五百名忠心的戰士為他送行的場景。作品展示了精湛的藝術技巧與豪邁的民族氣勢,他的題材來源于中國的歷史,而且傳遞了中國人民傳統的高尚品質和思想情感,宣揚了威武不屈的高尚精神。

這幅作品創作于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當時的許多有志之士慘遭殺害,一些貪生怕死的人為了茍且偷生屈節投降。蔣介石到處征討,試圖對人民進行進一步的鎮壓,祖國災難深重。出于對反革命勢力的憎惡,對祖國的熱愛和對人民陷入水深火熱的生活的同情,徐悲鴻創作了這幅具有現實意義的歷史畫卷,采用援古證今的手法,具有深遠的意義。作品在形式內容上,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與時代性特色。

二、色彩

油畫藝術家王沂東將西方古典油畫的高深技法與中國民族文化的審美意蘊相融合,成功的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的作品用筆精細嚴謹、形體結構準確并擅于表現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以質樸凝重而又靈動的藝術魅力沁人心脾。他的畫表達了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展現了中國文化的神韻和魅力,他把中國工筆畫的筆墨融入了創作中,將民間平面色彩融進西方寫實油畫當中,為中國人找到了久違的親切感。

不同的顏色,描繪不同的事物,相同的顏色,由于文化背景的差異,也有不同的視覺傳達與情感表現。對于紅色,中國人有自己的理解,因為中國人注入了太多民族情感。其中王沂東的代表作《遠方的來信》,畫面中大面積的使用了中國紅,有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大紅色的粗布與印花的被面是我們對于鄉村的印象,王沂東把這些鄉村元素放入畫面中,可以看出王沂東對于家鄉故土的熱愛。作品畫面構圖與喬爾喬內的《入睡的維納斯》、提香的《烏爾比諾的維納斯》有異曲同工之妙,然而筆墨則有中國工筆畫的韻味,畫面既莊重典雅又展現了東方女性的含蓄美,我們可以感受到西方繪畫形式與中國藝術意蘊的結合。

王沂東將中國特有的色彩情感與西方繪畫技巧相融合,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找到新的表現語言,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體現了他嚴謹的創作態度。

三、宗教

提起敦煌飛天那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藝術的標志。近幾年大唐不夜城的飛天表演更是讓敦煌莫高窟的藝術為人所熟知。在敦煌莫高窟492個洞窟中,幾乎每個洞窟都繪有飛天,敦煌飛天是中國古代藝術家的偉大創作,是世界美術的一個奇跡。

從曾浩創作的敦煌飛天系列,我們能夠看到他對于敦煌飛天這一藝術形象,有著自己獨特的認識與理解。本身敦煌飛天這一藝術形象就是多種文化的復合體,曾浩沒有食古不化,而是從傳統出發,大膽的進行創新,再現了敦煌的文化底蘊。他用西方油畫的技法來表現中國的傳統文化---敦煌飛天,將現代人的審美觀與自己對敦煌飛天的理解融入到創作中,在現實中提煉人性的美好、善良,將神秘、不可觸摸的敦煌飛天人物展現在我們世人面前,用現代的藝術語言,喚起我們對遠古文明的追憶。

四、服飾

中國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獨特的服飾風格,每個民族也有代表自己民族特色的服飾。陳逸飛的古典仕女油畫《潯陽遺韻》、《西廂待月》等作品,用爐火純青的西方技法將東方美人刻畫的非常唯美,同時也展示了中國清末的女性服飾。

陳逸飛作品中描繪的女性大多帶著一種失落惆悵、憂傷哀怨的神情。畫面中的女性大多身穿清末的服飾,寬袍大袖,顏色或素雅或華麗,頭發都嚴嚴實實的背在腦后,再點綴精致的發飾,展示了東方女子的獨特韻味,她們或是撫琴或是吹簫或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在沉靜與靜寂的氛圍中流露出懷舊的氣息。從陳逸飛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到在強烈的現實主義風格中,展現了濃郁的中國式的東方韻味,呈現出一種追求即運用西方的技巧,賦予作品中國的精神。

中國還有許多畫家用油畫的表現方法來傳播中國的傳統文化,有些以國畫為背景進行構圖,形成畫中有畫的情境,增添了欣賞情趣;有些則是在畫面中加入一些典型的中國元素,例如畫家華延峰的靜物作品,畫面中大多是青花瓷器、唐三彩瓷器、馬燈、布老虎、中式家具等等的中國傳統元素。

由此可以看出要創作出好的作品,那些偉大的藝術大師不僅借鑒西方油畫獨特的表現技法,更要有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蘊,才能更好的發展。

總之,中國的油畫創作只有與中國的文化相結合,把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融入到油畫的創作中,弘揚中國的文化精神,創造蘊涵中國文化精神的油畫作品,中國油畫才能獨一無二,走向世界。

猜你喜歡
飛天敦煌油畫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一張油畫
飛天之夢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油畫《塬下》
油畫
飛天
亮麗的敦煌
絕世敦煌
飛天探月,永不止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