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洲豬瘟后恢復生豬生產的思考
——以龍山縣為例

2020-03-04 09:06潘昌平姚華清
甘肅畜牧獸醫 2020年5期
關鍵詞:龍山縣糞污養殖場

潘昌平,秦 濤,姚華清

(1.龍山縣畜牧水產事務中心,湖南 龍山 416800;2.龍山縣興隆街道農業綜合服務站,湖南 龍山 416800)

自2018年以來,全國各地爆發非洲豬瘟,對生豬產業造成沉重打擊,生豬養殖量急劇下降,市場豬肉產品供不應求,豬肉價格不斷上漲,當前恢復生豬生產是農業產業重中之重。

1 龍山縣生豬養殖情況

1.1 龍山縣概況

龍山縣位于湖南西北邊陲,地處武陵山區中腹地帶,處于湘、鄂、渝三省(市)交界之地,是湖南西北大門,史稱“湘鄂川之孔道”,全縣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境內群山聳立,溝壑縱橫,泉水豐富,俗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加宅園”之稱,總面積3 131 km2,屬于亞熱帶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水充沛[1];全縣61.5萬人,城鎮化人口24.4萬人,城鎮化率在40.4%。

1.2 生豬生產情況

2018年以前,全縣生豬常年存欄在18萬頭左右,年出欄生豬20萬頭以上,而每年需求生豬在30萬頭左右,每年要從外進口生豬10萬頭。受疫情、退養等因素影響,目前生豬存欄9.12萬頭,出欄生豬12萬頭,缺口約20萬頭。

1.3 恢復生豬生產開展情況

根據農業農村部《感染非洲豬瘟養殖場恢復生產技術指南》,制訂《龍山縣生豬復養技術指南》。龍山縣派出養殖技術員50多名,深入397個村開展大清洗大消毒活動暨恢復生豬生產指導,舉辦技術培訓300多場(次),培訓人員15 000人(次),發放生豬復養技術指南30 000多份,發放消毒藥品30多t,消毒面積1.58萬m2;指導生豬養殖場開展大清洗大消毒和生物安全防控,發生疫情的豬場進行3次徹底消毒后試養,對哨兵豬全場放養,臨床觀察2~3月無疫病發生,再對豬場環境進行采樣檢測,呈陰性方可投入生豬養殖;推行養殖場封閉式管理模式,嚴禁場外人員車輛入場。

2 恢復生豬生產的建議

2.1 充分利用優惠扶持政策

一是規模場建設獎勵。對2019年至2021年新建(擴建)的年出欄1萬頭以上規模場給予50萬元,年出欄3萬頭的給予100萬元的獎勵,中央和省級扶持政策不重復享受;縣政府對2020至2021年新建設出欄5 000頭至1萬頭豬場建設分別給予20萬元/場、40萬元/場的資金補助。二是引種補助。對規模豬場自2019年至2021年引進種豬的,給予每頭500元的補貼。三是種豬場建設。對2021年底前新獲得種豬場資質的,給予每場50萬元的補助。四是能繁母豬保險和育肥豬保險。自2019年至2020年階段性提高能繁母豬、育肥豬保險保額,將能繁母豬保額從1 000~1 200元增加至1 500元、育肥豬保額從500~600元增加至800元,擴大能繁母豬和育肥豬保險覆蓋面,降低養殖風險。五是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2020年龍山縣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477萬元,項目傾斜生豬養殖,主要支持生豬養殖場對糞污資源化利用改造和配套設施建設,按照不高于投入的50%進行獎補。

2.2 制定生豬生產發展計劃

根據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的政策措施》的通知和相關部門的要求,結合實際,制定了《龍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保障市場供給的實施意見》,擬定了2019年至2022年四年發展目標,從20.5萬頭增長30萬頭,調整生豬養殖區域布局,以茅坪、苗兒灘、里耶、咱果、召市、桂塘、紅巖溪、茨巖塘等鄉(鎮)為穩定發展區,興隆、石牌、洗洛、石羔為約束發展區,民安、華塘為創新發展區,主要是屠宰、冷鏈配送、肉品加工區,大安、水田壩、靛房、洗車河、內溪為潛力增長區;強化各職能部門政策支持,如新建養殖場設施用地、環評、林業用地、限時審批,取消現行用地15畝的規定,能繁母豬保額從1 000元/頭增加到1 500元/頭,育肥豬從500元/頭增加到800元/頭,并把生豬生產納入年度績效考核,為生豬生產提供政策支持,激勵生豬生產快速恢復。

2.3 合理規劃生豬產業發展前景

2.3.1 引進大型養殖企業 由于該縣暫時無大型生豬養殖企業,可利用資源豐富,地廣人稀,根據實際,可引進大型養殖加工企業,采用“公司+基層+合作社+農戶”的養殖模式,推廣“帶養”“放養”“入股”“租賃”等多形式合作方式,帶動本地農戶向標準化、規?;?、集約化的現代化生豬養殖業發展,快速恢復生豬生產,由生豬進口縣轉變為出口縣,發揮龍頭企業領頭羊作用,拉伸產業鏈條。

2.3.2 引導本地養殖業標準化進程 加快本地生豬產業向標準化、規?;l展,推廣“豬-沼-糧(果、菜)”“豬-沼-電-有機肥”等山地高效循環種養體系,鼓勵本地生豬養殖戶糞污資源利用改造,按照“因地制宜、一場一策、填平補齊”的原則,對生豬養殖場實施“一控,二分,三防,兩配套”改造糞污處理設施建設,改變傳統的水沖糞和水泡糞向干清糞過渡轉變,加強生豬科學養殖技術培訓,提高生豬養殖智能化、信息化建設,發展“物聯網+”“互聯網+”生豬養殖,通過五年的改造,基本要實現生豬現代化養殖。

2.4 加大支持力度

引導金融機構加大生豬產業融資,拓寬生豬生產融資平臺,降低貸款門檻,探索以物、以豬、以資、以場等作為抵押條件,對種豬場和年出欄5 000頭以上的規模豬場,積極提供融資擔保服務;對“惠農擔—生豬貸”擔保貸款,利率優惠按不超過央行同期基準利率,擔保費統一優惠按年化0.5%執行;疫情處置、無害化處理生豬按照1 200元/頭標準補償到位,提高生豬養殖戶積極性和創造性。

2.5 加強基層防疫建設

2.5.1 及時空編補員,增加新鮮血液 全縣21個鄉鎮(街道)共397個村(社區),目前只有68個鄉鎮防疫員,其中有4個鄉鎮只有1個防疫員,基層隊伍嚴重偏少,要對基層防疫員進行全面清理,及時空編補員,要保證每個鄉鎮至少3個防疫員以上,每年可分批次招錄大專以上的畜牧獸醫相關專業人才,保證基層隊伍力量。

2.5.2 加強技術培訓,提高服務水平 采取“送出去、請進來” “互聯網+”等多種形式,加強基層技術人員專業培訓,從養殖場建設選址、改造、欄舍設計、防疫驅蟲、消毒衛生、生物安全防護、飼養管理等方面加以培訓,進一步提高專業人員技術水平,提升防疫水平。

2.5.3 加強基層防疫隊伍管理,保質保量完成防控任務 合理安排工作,要保證基層防疫隊伍有足夠時間完成學習、日常管理防疫服務時間,禁止安排辦公室、安全生產、信訪等工作,做到專業人員專業用。

2.5.4 保障基層防疫經費,確保防疫工作落到實處 要保證冰箱、冷藏包、注射器、雨衣雨鞋、防護服等防疫物質,各鄉(鎮)要根據防疫任務、檢疫監測數量,足額安排基層防疫工作經費,把防疫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提高基層防疫隊伍責任心和榮譽感。

猜你喜歡
龍山縣糞污養殖場
規模養殖場防疫現狀及對策
湖南省龍山縣土地利用變化特征及驅動機制研究
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現狀 存在問題及對策
豬場每天利用糞污發電1.8萬度
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規?;B殖場糞污無害化處理技術
湖南龍山縣土家語地名考釋——以他砂鄉為考察中心
精準扶貧下龍山縣鄉村旅游轉型與升級
規?;B殖場豬的繁殖障礙發生原因與防制
新建規模養殖場的環保新要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