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主義建筑格局與“棲居”訴求的沖突及其出路

2020-03-05 16:50林晶瑩
工程建設與設計 2020年24期
關鍵詞:海德格爾現代主義景觀

林晶瑩

(福建興華東景觀設計有限公司,福州350001)

1 現代主義建筑格局所面臨的困境

20 世紀20 年代以來盛行的現代主義建筑風格倡導簡約、實用、一體化,十分適應當今這個時代的建筑需求。無論是格羅皮烏斯、密斯還是柯布西耶,他們的設計方案都是直接針對當前居民高密度、高容量的居住狀況而提出的最佳的執行方案。它們假定所有的居住人群都必須涵蓋在統一的設計理念中,不考慮民族的、宗教的差異。正如柯布西耶所說的那樣:“人人都有同樣的身體,同樣的功能,同樣的需要?!痹谶@種工具理性主義思潮的影響下,現代主義建筑走上了一條依照技術理性的規則與程序,普遍使用工業材料與工程結構來建構,堅持建筑的功能與形式的統一性,充滿了機械感和幾何感的建筑表現之路。

建筑的功能本應當滿足人的多方面的需求,如心理的、生理的以及精神上的需求。但是現代主義建筑更多的是從機械主義、實用主義的角度來理解建筑的功能,將建筑等同于機械,為了實現功能的優先性而寧愿犧牲藝術的形式。它將科學性、方便性、經濟性與效率型放在第一位,至于建筑的形式與美感,則完全顛覆了傳統的建筑審美標準,將建筑空間看作是立體幾何中點線面的機械組合。這種機械化的建筑表現形式必然只能以單一、冷漠、暗淡的觀感呈現在城市空間之中。因此,茂密林立的鋼筋水泥建筑群落帶來的不僅僅是擁堵的人群和日益惡化的環境,更是給予了人們心理上冰冷的屏障,隔絕了人與人的交流,使人們的生活變得單一乏味,無論是在經濟領域、文化領域還是社會意識方面,人們受到了多方面的“異化”沖擊,從而不能直接把握和感受這個真實的世界。

2“棲居”概念的提出及人本質的回歸

海德格爾在論及現代人的生存困境時指出:“我們應該在安居的意義上思考通常所說的人的生存究竟是什么。要做到這一點,當然就必須放棄對安居的慣常之見?!盵1]在他看來,人們現在所理解的安居還只是停留在和人類其他活動并列的一種普通的活動,時而居于此,時而居于彼。因此,這種居住狀態只能稱為“居住”,而不是“棲居”?,F代都市擁堵的人口,嘈雜擁堵的生存環境,殘酷的職場競爭,使得當代都市居民很難達到“棲居”的狀態,甚至連“居住”的狀態都只能通過相當努力地工作才能基本實現。都市文明是人類當代文明的集中體現,都市賦予了人們更多的發展機遇和更加豐富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但是人們對于生活環境的美好追求并不能很好地實現預期目標。在目前這個時代,“住房緊張無論有多么嚴重緊迫,無論多么有害或多么有威脅,都不是安居的真正困境……真正安居的困境在于凡人一再地追求安居的本質,在于他們必須事先學會安居?!?/p>

詩意不單是精神化的追求,更是要建構起理想的生活世界。所謂的“棲居”,就是要打破那種工業社會所制造出的僵化的、機械化了的社會生活行為,突破工具性的思維方式,構建一種充滿創造性、想象力的重視精神化的生活方式。海德格爾說過:“建筑不僅僅是通向安居的一種手段和道路——建筑本身就是安居?!薄鞍簿印币辉~除了“居住”這層含義之外,還帶有“和平”及“被保護”的含義。因此,可以把“安居”一詞的真正含義解讀出來:只有置身于一種自由、和平的環境之中,居住才能說是達到“安居”這種狀態。只有不斷地維持和保護這種自由與和平的狀態,“安居”才會持久。這種良性互動的安居狀態才是海德格爾所向往的“棲居”。

海德格爾在《筑·居·思》一文中指出,建筑的本質乃是人的棲居,也就是讓人“是其所是”地存在,它必須體現為一種人與世界的詩性融合的狀態,否則,即便人住在這個房子里,也同樣會陷入無家可歸的狀況。在這種“棲居”的境界中,人的素樸之心要能敞開,與周邊的事物相契合,可以按照自然的心性在其中自由地持存。建筑與居住并不是相互分離、相互對立的關系,兩者是內在統一的。建筑歸屬于居住,并在居住中獲取其本質。沒有居住,就不可能有建筑;沒有原初意義上的居住,也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建筑。海德格爾在這里所揭示出的建筑與居住之間詩意性的作用關系,將單純的建筑美學上升到形而上的超驗的高度。他通過對人的“存在”的本質思考,擴展到人所棲居的空間的思考,試圖從“存在”的本真意義上來反思人與居住環境之間的關系。他揭示了現代主義建筑思想中的功利主義、功能主義,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將建筑的空間、結構、功能乃至風格都呈現出冷漠、單一的質感與色彩,沒有從生存的有機化和整體的生態型來設計人的居住環境,導致現代人居環境所出現的諸多問題。

3 對“技術至上主義”的批判與自我救贖

技術不僅僅是一種工具手段,它所要實現的真正目的并不是通過操控而使某種狀態成為可能,而是擺脫某種困境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由”。這種“自由”并不是對物(對象)的任意支配,而是作為一種可控制的資源的“貯藏”。它隨時處于預備狀態,只要有現實的需求,就能通過恰當的方式為人類所用。然而,僅靠技術本身是很難實現自我的超越和救贖的,顯然,對于技術的本質性思考與實質性抗爭只能通過另一個領域的介入才能得以實現,這樣的一個領域就是藝術。

與傳統的建筑表現形式不同,現代主義建筑的表現形式可以通過“模塊化”“復制”的生產方式得以實現。在逐漸步入后工業時代的今天,現代建筑的產生同其他物質形式的生產一樣,依賴某些生產技術——材質、涂料、工具等方面的技術。它們重構了一整套現代建筑及其受眾之間的社會關系?,F代主義建筑通過對材質、布局的重新建構帶給大眾全新的空間感,那種流動性、開放性的格局帶給大眾的迥異與傳統建筑格局所帶來的穩定性、隱秘性的特點不同。它更強調受眾的直觀體驗,個體不是通過關注、思考、研究和學習這種空間感而來適應這種布局,相反更多地則要迅速依靠身體感官的體驗來適應這種新環境。因此,建筑與公共景觀的設計必須遵循一定的藝術設計原則。藝術品的價值不僅在于它的使用價值,還在于它的審美價值。傳統建筑所賦予人的神圣感、崇敬感和歸屬感很難在現代主義建筑及景觀中得以傳承,這些現代主義的作品更多地成為一個個巨大的“商品”,成為人們體感“消費”的對象。因此,一旦現代主義建筑藝術設計喪失了個性,不再能滿足大眾對于新時代的情感訴求,這樣的設計思潮注定要陷入沉寂。

4 結語

每個時代都有不盡相同的建筑及景觀表現形式。作為建筑及景觀的最高實現狀態——“棲居”從來都不只是居住。居住只是日常意義上的基本功能,它還與人們的精神生活和審美息息相關?!皸印钡臓顟B除了要求人們盡可能滿足建筑及景觀的基本功能之外,還需順應時代的生活潮流和文化傳統,與時代精神完美結合?!皸印弊鳛槿吮菊娴囊环N生存方式,就應該包含著情感、生活、工作等諸多生存狀態,并以多樣化、差異性的特質而存在著。作為“棲居”的外在表現形式的建筑與公共景觀,必須作為各個地區文化和精神的有效載體,才能高效地發揮出文化的承載與再生產的功效。因此,在這種不等同于現代主義建筑理念引導下所展開的建設實踐,才能保證在空間上以及精神上都能使建筑保持“棲居”所帶來的自由性與開放性,確保最大限度地包容居住者無論在生活方式還是文化精神上的差異性,從而做到真正有效地使人存在的本質得以彰顯,并更好地融入自然與社會之中。

猜你喜歡
海德格爾現代主義景觀
景觀別墅
海德格爾的荷爾德林闡釋進路
火山塑造景觀
沙子的景觀
包羅萬象的室內景觀
實踐哲學視域下海德格爾的“存在”
死亡是一種事件嗎?——海德格爾與馬里翁的死亡觀比較
格特魯德·斯泰因的現代主義多元闡釋
從海德格爾的“形式指引”看《詩》《書》中的“帝”與“天”
魯迅與西方現代主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