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朔州市平川地區生態空間結構布局研究

2020-03-05 16:50符岐
工程建設與設計 2020年24期
關鍵詞:平川桑干河水網

符岐

(山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太原030001)

1 現狀與特征

目前,朔州市的生態環境特征如下:

1)林木資源生態現狀。朔州市林業推行“一礦一企綠化一山一溝”“挖一噸煤種一棵樹”的綠化措施,大幅度提高林木綠化率。通過大規模地造林綠化和林木資源撫育管護,推動了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和植物園的建設,形成城區西山、山陰雁門關等一大批生態景區,帶動了以生態健身、森林觀光為主的生態旅游業的蓬勃發展,生態建設已初具規模。

2)河流水網生態現狀。朔州市河流分屬黃河、海河兩大流域。黃河流域面積占總面積的27.8%,海河流域面積占總面積的72.2%。

3)濕地公園生態現狀?,F狀平川地區內有神頭泉濕地公園、建設中的恢河濕地公園、位于何家堡鄉躍進村東南方向的懷仁濕地公園、山陰東大灘濕地公園4 處濕地公園。神頭泉濕地公園為華北最大的天然濕地,素有“塞上江南”的美稱。

2 現狀研判及問題

對上述特征進行分析,發現朔州生態環境存在如下問題:

1)林業現狀研判。近年來,雖然平川地區通過大規模造林綠化,生態環境有所改善,但境內受自然氣候影響和長期的資源開發,森林生態系統整體功能仍然處于較脆弱狀態。

2)水資源現狀研判。河道長期干涸,沿河生態環境逐步惡化,河道泥沙淤積及河勢擺動問題日益明顯。同時平川地區濕地公園數量較少,影響范圍小?,F僅有的神頭濕地和恢河濕地,規模雖大,但均位于朔城區境內,對平川地區影響力度有限,仍不滿足新區發展的需要。

3)鹽堿地現狀研判。平川地區由于煤炭整合前的不合理開采,草場過度放牧、造成土地鹽堿化程度加劇。近年來,隨著生態建設和農牧業循環化發展,鹽堿地鹽堿化程度雖得到極大的控制,但改善鹽堿地和生態恢復仍然任重道遠。

3 發展目標

通過以河流水網生態修復、礦區和雁門生態恢復、平川綠核及慢行綠道系統建構三大生態主題建設,建立起以森林為帶、綠地濕地為片,綠核為點、水網、綠道為線的綠色生態系統。實現大地增綠、林業增效、環境增色、農民增收的目標,使綠色真正成為朔州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色調。

4 生態規劃

4.1 生態總體結構

三大生態主題即貫穿平川地區的三大綠化脈絡,圍繞“突顯一個核、打造金三角、貫穿一串珠”的總體思路,將平川地區生態布局統一規劃,慢行網絡及河道為“串”,綠核及一區三縣為“珠”,形成“一脈、五廊,三核、八園”的生態總體布局。(1)一脈——桑干河生態綠脈。桑干河作為平川地區乃至朔州市的主河道,不僅是景觀主脈,也是生態主脈,是慢行系統及綠核依附的載體和準繩。(2)五廊——七里河、恢河、源子河、黃水河、渾河綠林廊道。(3)三核——薛家營生態綠核、神頭生態綠核、朔南生態綠核。(4)八園——朔城區西山森林公園、山陰縣西山森林公園、懷仁縣金沙灘森林公園、應縣龍首山森林公園、山陰東大灘濕地公園、懷仁海北頭濕地公園、懷仁濕地公園、廣武生態旅游園。這些項目的實施,將極大地優化平川地區生態環境,提高空氣質量,形成多色彩、多層次、城鄉一體的新格局。

4.2 三大生態主題規劃布局

4.2.1 河流水網生態修復規劃

水資源作為城鄉生態化的基本要素,水網的構建與完善對城鄉生態化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山西水網將建設“兩縱十橫、六河連通”的十大骨干供水體系,實現山西水資源開發利用由“水瓶頸”向“水支撐”轉變。朔州市水網作為第一橫的重要組成,將連通黃河、桑干河,向朔同地區供水,除通過管線向朔州和大同供水外,其余水量可通過七里河進入桑干河。

1)水網修復原則及手段。水利改革發展“引、節、蓄、?!? 字方略,大力發展民生水利、現代水利、可持續水利,以水資源的高效和可持續利用以及良好的生態環境,支撐和保障全市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耙奔匆M黃河水,盡快完成對引黃北干線、各區縣引黃水廠及應縣支線的建設及管道的鋪設?!肮潯奔垂澦?。包括農田灌溉節水、工業節水、城鄉居民生活節水和提高全民節水意識,特別在農田灌溉節水上潛力巨大?!靶睢奔醇钐焐纤?、攔蓄地表水。規劃新建水庫中型、小一型水庫9 座?!氨!奔幢Wo生態資源、保護地下水資源、保飲水安全、防洪安全。適時適點地規劃布置濕地公園及水域保護區。

2)濕地及水域保護區構建。平川地區規劃依托桑干河水網系統,合理利用地形及中型水庫,因地制宜建設生態雨水集蓄工程,在距離城市中心8~10km 的地方共構建7 處生態濕地公園,做到平川地區一區縣一濕地,既起到攔蓄收集雨水,又成為防洪的重要組成。在構建濕地公園基礎上,依托中型水庫確定水域保護區,規劃耿莊水域保護區、東榆林水域保護區、下米莊水域保護區,為了強化山陰與懷仁聯系,依托金沙灘水庫,建立金沙灘水域保護區。

4.2.2 礦區和雁門生態恢復規劃

林木綠化區主要包括林地、鹽堿地、部分一般農田、少量基本農田,自然保留地,定位為綠化嚴管區,是在平川地區建設當中必須保留且限制開發的地段,應當嚴格控制產業準入門檻,禁止三類工業用地開發,限制一類、二類工業開發,綠化嚴管區不僅是一區三縣的主要廊道和生態屏障。

4.2.3 平川綠核及慢行綠道系統建構

1)綠核構建

在平川地區依托鹽堿地、一般農田、現有林地、自然保留地,在不侵占基本農田的前提下,在桑干河流域構筑三大生態綠核,分別為薛家營生態綠核、神頭生態綠核和朔南生態綠核。

三大綠核是全區生態的控制節點,是桑干河沿線的明珠,同時更是平川地區的綠肺,對于強化一區三縣之間的生態聯系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綠核建設當中,除滿足綠化嚴管區的基本要求外,還應當更加嚴格地提高控制產業準入門檻,禁止工業開發,允許畜牧業進入綠核,在綠核內部與基本農田融匯處設置特色生態保護用地,可鼓勵經濟林建設、支持生態旅游發展。

薛家營生態綠核:依托薛家營水庫、桑干河兩岸、金沙灘林場,主要在臧寨、大黃巍規劃薛家營生態綠核,占地約200km2。神頭生態綠核:依托神頭泉濕地公園、東榆林水庫,在朔城區的神頭鎮規劃神頭生態綠核,占地約40km2。朔南生態綠核:在朔城區沙楞河鄉規劃朔南生態綠核,占地約30km2。

2)慢行系統構建

隨著休閑時代的臨近,人們放慢腳步的需求日益強烈,享受生活成為休閑時代的主題。

規劃以綠化嚴管區、桑干河主河道的沿河綠化及一區三縣環城綠化為載體,依托平原農田防護林建成區構建生態旅游和慢行交通網,通過網絡的建構,串聯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郊野公園及歷史遺跡,建立城市與市郊、城市與農村的聯系,構成“一環四點,圈環相套,慢城為核,驛站為點”的慢行交通網絡。

通過慢行系統的構建,可以改善生活環境、縮小城鄉居民生活環境,同時提高農村居民收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達到生態共享,資源共用、共同富裕的目的。

3)慢區構建

平川地區慢區的構建要以3 個生態綠核為中心,以桑干河為軸線,以慢行交通為“串”,將“慢”充實到平川地區全境當中,規劃將以應縣為中心,依托應縣薛家營生態綠核構建平川地區慢區的起步區。

5 結語

城鄉生態一體化的建設,需本著持之以恒抓生態的原則,充分利用山西省綜合改革配套實驗區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奮力作為,堅持生態為基,力爭在平川地區生態建設上取得新突破,進一步推動轉型綜改試驗區的建設,為“十四五”朔州市實現“生態朔州”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猜你喜歡
平川桑干河水網
臨澤縣平川鎮飲水安全現狀及對策
水網藻生長及鈾對其生長影響的模型構建
基于水環境的污染控制研究
代表議案編織安全“水網”
塞北桃源桑干河
桑干河(外一首)
冬去春來
好吃的餃子
●山西加快推進縣域小水網配套建設
平川石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