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譜CT 成像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淋巴結轉移的診斷價值分析

2020-03-09 12:57李永軍劉濤張輝趙靜趙合保李保衛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20年1期
關鍵詞:能譜比值淋巴結

李永軍,劉濤,張輝,趙靜,趙合保,李保衛

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一種高度分化的惡性腫瘤,易出現縱隔淋巴結轉移及遠處轉移[1],而早期發現并干預淋巴結轉移病灶有利于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患者預后[2]。研究表明,常規CT 檢查主要觀察的是受檢者病灶形態學,但在功能評估方面具有一定局限性[3-4],而能譜CT 成像可有效提高富血供小腫瘤檢出率[5],且即使采用低劑量也能獲得分辨率較高的圖像[6],但目前關于能譜CT 成像對NSCLC 患者淋巴結轉移診斷價值的研究報道較少見。本研究旨在分析能譜CT 成像對NSCLC 患者淋巴結轉移的診斷價值,以期為臨床科學制定NSCLC治療方案及改善NSCLC患者預后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6 年8 月—2018 年8 月在河北工程大學附屬醫院就診的NSCLC 患者58 例,均經病理學檢查確診并存在淋巴結轉移,其中男50 例,女8 例;年齡40~70 歲,平均年齡(60.5±10.2)歲;病理類型:腺癌38 例,鱗癌20 例;腫瘤部位:中央型36 例,周圍型22 例。排除標準:(1)已接受放療、化療者;(2)原發病灶及轉移病灶過小而不能經影像學檢查發現者;(3)合并其他腫瘤者;(4)能譜曲線、碘密度、水密度等能譜CT 成像曲線參數偏差較大者;(5)臨床資料不完整者。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告知同意書。

1.2 能譜CT 成像檢查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炫速雙源CT 動態(Somatom Definition Flash)掃描儀(德國Seimens 公司生產)進行胸部CT 增強掃描,掃描前由專業人員給予呼吸訓練指導,以保證患者在深吸氣末屏氣期間完成掃描,掃描范圍為胸廓入口至腎上腺;采用非離子型對比劑(300 mg/ml)并經高壓注射器進行肘靜脈注射,注射速率為3.0 ml/s;掃描參數:延遲35 s,X 線球管旋轉時間為0.5 s,準直器寬度為40 mm,層間距為5 mm,掃描視野(FOV)為40 cm,自動毫安調節,雙源切換數據為80~140 kVp;根據單能重建算法,將采集到的原始數據重建成1.25 mm 圖像并傳送至SyngoDual Energy 軟件,經Monoenergetic 程序處理后成像;由兩名經驗豐富的胸部腫瘤影像學專業醫生評估所有患者淋巴結轉移情況并記錄,意見不一致時征求上級胸部腫瘤影像學專業醫生意見,以淋巴結最大短徑≥10 mm 為淋巴結轉移。

1.3 觀察指標 比較所有患者轉移病灶與非轉移病灶淋巴結短徑,并比較所有患者轉移病灶與非轉移病灶淋巴結、原發病灶能譜曲線斜率(λHu)及其λHu比值、標準化碘(水)密度(NIC)及其NIC 比值、標準化水(碘)密度(NWC)及其NWC 比值、標化有效原子序數(Neff-Z)及其Neff-Z 比值,其中λHu=(CT40keV-CT100keV)/6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兩獨立樣本t 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χ2檢驗;以手術及病理學檢查結果為“金標準”,繪制四格表以分析能譜CT 成像對NSCLC 患者淋巴結轉移的診斷價值,并繪制ROC 曲線以分析淋巴結和原發病灶λHu比值、NIC 比值在判斷NSCLC 患者淋巴結轉移中的價值。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淋巴結短徑 58 例NSCLC 患者經手術清除淋巴結95 個,其中轉移病灶淋巴結30 個(占31.6%),非轉移病灶淋巴結65 個(占68.4%)。轉移病灶淋巴結短徑為5~24 mm,平均為(12.2±3.6)mm;非轉移病灶淋巴結短徑為5~15 mm,平均為(8.3±2.2)mm。NSCLC 患者轉移病灶淋巴結短徑長于非轉移病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508,P<0.01)。繪制四格表發現,能譜CT 成像診斷NSCLC 患者淋巴結轉移的靈敏度為90.00%,特異度為60.00%,準確率為69.47%,見表1。

2.2 淋巴結、原發病灶λHu及其λHu比值 NSCLC 患者轉移病灶淋巴結λHu、淋巴結和原發病灶λHu比值低于非轉移病灶,原發病灶λHu高于非轉移病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繪制ROC 曲線發現,淋巴結和原發病灶λHu比值診斷NSCLC 患者淋巴結轉移的曲線下面積(AUC)為0.791〔95%CI(0.737,0.823)〕,最佳臨界值為1.35,靈敏度為88.6%,特異度為72.7%,見圖1。

2.3 淋巴結、原發病灶NIC 及其NIC 比值 NSCLC 患者轉移病灶淋巴結NIC、淋巴結和原發病灶NIC比值低于非轉移病灶,原發病灶NIC 高于非轉移病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繪制ROC 曲線發現,淋巴結和原發病灶NIC 比值診斷NSCLC 患者淋巴結轉移的AUC 為0.751〔95%CI(0.717,0.811)〕,最佳臨界值為1.25,靈敏度為85.1%,特異度為73.4%,見圖2。

2.4 淋巴結、原發病灶NWC 及其NWC 比值 NSCLC 患者轉移病灶與非轉移病灶淋巴結、原發病灶NWC 及其NWC 比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 淋巴結、原發病灶Neff-Z 及其Neff-Z 比值 NSCLC 患者轉移病灶與非轉移病灶淋巴結、原發病灶Neff-Z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NSCLC 患者轉移病灶淋巴結和原發病灶Neff-Z 比值低于非轉移病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圖1 淋巴結和原發病灶λHu 比值對NSCLC 患者淋巴結轉移診斷價值的ROC 曲線Figure 1 ROC curve for diagnostic value of λHu ratio of lymph node to primary lesion in diagnosing lymphatic metastasis in patients with NSCLC

圖2 淋巴結和原發病灶NIC 比值對NSCLC 患者淋巴結轉移診斷價值的ROC 曲線Figure 2 ROC curve for diagnostic value of NIC ratio of lymph node to primary lesion in diagnosing lymphatic metastasis in patients with NSCLC

表1 能譜CT 成像對NSCLC 患者淋巴結轉移的診斷價值(個)Table 1 Diagnostic value of energy spectrum CT imaging on lymphatic metastasis in patients with NSCLC

3 討論

淋巴結轉移影響NSCLC 患者治療方案的選擇及預后,目前臨床常使用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CT,MDCT)并以淋巴結短徑≥10 mm 為標準判斷NSCLC 良惡性,但其靈敏度為51%、特異度為85%,診斷效能有限[7-8]。能譜CT 成像通過高峰、低峰電壓瞬時切換及影像鏈升級而得到40~140 keV 單能量圖像[9-10],近年來開始廣泛用于腫瘤的診斷及鑒別診斷[11];車舒平等[12]研究表明,能譜CT 成像對肺部良惡性占位的鑒別診斷價值及淋巴結轉移的診斷價值均較高。本研究結果顯示,能譜CT 成像診斷NSCLC 患者淋巴結轉移的靈敏度為90.00%,特異度為60.00%,準確率為69.47%,表明能譜CT 成像診斷NSCLC 患者淋巴結轉移的靈敏度較高,與楊峰峰等[13]研究結果一致。

由于能譜CT 成像高低能切換成像方式是通過X 線球管瞬時完成、可在0.5 ms 內完成80~140 kVp 高速切換并得到一系列特定性能的圖像[14-15],因此其與常規CT 相比能避免射線的硬化效應,保證每一個單能量水平對應一個精確的CT 值且CT 值隨單能量水平變化而變化[16-17]。本研究結果顯示,NSCLC 患者轉移病灶淋巴結λHu、淋巴結和原發病灶λHu比值低于非轉移病灶,原發病灶λHu高于非轉移病灶且轉移病灶淋巴結和原發病灶λHu比值更接近1.0,提示轉移病灶與原發病灶具有同源性;進一步繪制ROC 曲線發現,淋巴結和原發病灶λHu比值診斷NSCLC 患者淋巴結轉移的AUC 為0.791,提示能譜CT 參數淋巴結和原發病灶λHu比值在判斷NSCLC患者淋巴結轉移中有一定參考、應用價值。

表2 轉移病灶與非轉移病灶淋巴結、原發病灶λHu 及其λHu 比值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λHu of lymph node and primary focus,and λHu ratio of lymph node to primary lesion between metastatic lesion and nonmetastatic lesion

表2 轉移病灶與非轉移病灶淋巴結、原發病灶λHu 及其λHu 比值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λHu of lymph node and primary focus,and λHu ratio of lymph node to primary lesion between metastatic lesion and nonmetastatic lesion

注:λHu=能譜曲線斜率

病灶 個數 淋巴結λHu 原發病灶λHu 淋巴結和原發病灶λHu 比值轉移 30 1.86±0.62 1.73±0.66 1.05±0.24非轉移 65 2.13±0.16 1.49±0.23 1.54±0.51 t 值 23.750 2.620 5.002 P 值 0.001 0.010 0.001

表3 轉移病灶與非轉移病灶淋巴結、原發病灶NIC 及其NIC 比值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NIC of lymph node and primary focus,and NIC ratio of lymph node to primary lesion between metastatic lesion and nonmetastatic lesion

表3 轉移病灶與非轉移病灶淋巴結、原發病灶NIC 及其NIC 比值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NIC of lymph node and primary focus,and NIC ratio of lymph node to primary lesion between metastatic lesion and nonmetastatic lesion

注:NIC=標準化碘(水)密度

病灶 個數 淋巴結NIC 原發病灶NIC 淋巴結和原發病灶NIC 比值轉移 30 0.24±0.09 0.20±0.08 1.04±0.29非轉移 65 0.75±0.07 0.16±0.07 1.43±0.64 t 值 30.089 2.474 3.183 P 值 0.001 0.015 0.001

表4 轉移病灶與非轉移病灶淋巴結、原發病灶NWC 及其NWC 比值比較Table 4 Comparison of NWC of lymph node and primary focus,and NWC ratio of lymph node to primary lesion between metastatic lesion and nonmetastatic lesion

表4 轉移病灶與非轉移病灶淋巴結、原發病灶NWC 及其NWC 比值比較Table 4 Comparison of NWC of lymph node and primary focus,and NWC ratio of lymph node to primary lesion between metastatic lesion and nonmetastatic lesion

注:NWC=標準化水(碘)密度

病灶 個數 淋巴結NWC 原發病灶NWC 淋巴結和原發病灶NWC 比值轉移 30 1.00±0.02 1.00±0.02 0.99±0.09非轉移 65 1.00±0.01 0.99±0.07 1.02±0.12 t 值 0.000 0.766 1.219 P 值 0.999 0.445 0.225

表5 轉移病灶與非轉移病灶淋巴結、原發病灶Neff-Z 及其Neff-Z比值比較Table 5 Comparison of Neff-Z of lymph node and primary focus,and Neff-Z ratio of lymph node to primary lesion between metastatic lesion and non-metastatic lesion

表5 轉移病灶與非轉移病灶淋巴結、原發病灶Neff-Z 及其Neff-Z比值比較Table 5 Comparison of Neff-Z of lymph node and primary focus,and Neff-Z ratio of lymph node to primary lesion between metastatic lesion and non-metastatic lesion

注:Neff-Z=標化有效原子序數

病灶 個數 淋巴結Neff-Z 原發病灶Neff-Z 淋巴結和原發病灶Neff-Z 比值轉移 30 0.78±0.04 0.78±0.04 1.00±0.02非轉移 65 0.77±0.03 0.76±0.09 1.06±0.04 t 值 1.355 1.163 7.764 P 值 0.179 0.248 0.001

碘是能譜CT 成像所用對比劑中的主要成分,因此碘密度可反映腫瘤及淋巴結供血情況[18-19]。本研究結果顯示,NSCLC 患者轉移病灶淋巴結NIC、淋巴結和原發病灶NIC 比值低于非轉移病灶,原發病灶NIC 高于非轉移病灶且轉移病灶淋巴結和原發病灶NIC 比值接近于1.0,提示淋巴結和原發病灶NIC 比值可有效反映轉移淋巴結與原發病灶的同源性;進一步繪制ROC 曲線發現,淋巴結和原發病灶NIC 比值診斷NSCLC 患者淋巴結轉移的AUC 為0.751,提示能譜CT 參數淋巴結和原發病灶NIC 比值在判斷NSCLC 患者淋巴結轉移中有一定參考、應用價值,與YANG 等[20]研究結果一致。

為減少受檢者體質量及血管對能譜CT 參數的影響,臨床常采用Neff-Z,但本研究僅發現NSCLC 患者轉移病灶淋巴結和原發病灶Neff-Z 比值低于非轉移病灶,未發現NSCLC 患者轉移病灶與非轉移病灶淋巴結、原發病灶Neff-Z 存在統計學差異,亦未發現NSCLC 患者轉移病灶與非轉移病灶淋巴結、原發病灶NWC 及其NWC 比值存在統計學差異,未能繪制ROC 曲線,分析其原因可能與本研究樣本量較小、切除淋巴結數量較少等有關,今后仍需進一步深入研究以證實能譜CT成像對NSCLC 患者淋巴結轉移的診斷價值。

綜上所述,能譜CT 成像診斷NSCLC 患者淋巴結轉移的靈敏度較高,而能譜CT 參數淋巴結和原發病灶λHu比值、NIC 比值在判斷NSCLC 患者淋巴結轉移中有一定參考、應用價值,有利于提高臨床判斷NSCLC 患者淋巴結轉移的準確性,從而為NSCLC 患者治療方案選擇及預后改善提供更準確的參考依據。

作者貢獻:李永軍、李保衛進行文章的構思與設計,負責文章的質量控制及審校;李永軍、劉濤、趙合保、李保衛進行研究的實施與可行性分析;李永軍、劉濤、張輝、趙靜、趙合保進行數據收集、整理、分析;李永軍、劉濤進行結果分析與解釋,負責撰寫論文;李永軍、劉濤、李保衛進行論文的修訂;李保衛對文章整體負責,監督管理。

本文無利益沖突。

猜你喜歡
能譜比值淋巴結
能譜CT成像定量分析在評估肺癌病理類型和分化程度中的應用價值
能譜CT在術前預測胰腺癌淋巴結轉移的價值
喉前淋巴結與甲狀腺乳頭狀癌頸部淋巴結轉移的相關性研究
淋巴結腫大不一定是癌
掃描電鏡能譜法分析紙張的不均勻性
掃描電鏡能譜法分析紙張的不均勻性
也談極值點偏移問題破解策略
按摩淋巴結真的能排毒?
物理中的比值定義法
按摩淋巴結真的能排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