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探索

2020-03-09 03:40張吉友
經濟視野 2020年24期
關鍵詞:集體經濟人才農村

□ 文| 張吉友

引言

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是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不斷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發展農村經濟是重大的研究課題,進一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有利于提升農村基層組織服務能力,有利于促使現代農業的發展,也有利于實現農民共同富裕。因此,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具有重要的意義。

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意義

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動力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提出,更加明確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及地位。農村集體經濟是在自然鄉村范圍內,廣大農民自愿聯合所有生產資料投入到集體所有中,并嚴格按照按勞分配的原則進行分配,屬于一種農業社會主義經濟組織,而在其發展過程中同時也具有獨特的法律性和政治性。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動力,通過提升鄉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能力,并鞏固黨組織在農村基層中的執政地位,實現農村自治,切實保障廣大農民群眾的權益,從而促使廣大農民群眾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事業中,進而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提供強大的動力。

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體制基礎

家庭承包經營是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重要基礎,同時需要將雙層經營機制統籌落實,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堅持將各類生產資料廣泛納入農村社區中,并堅持共同勞動、共同享受勞動成果的原則,充分發揮出家庭聯產承包經營和集體統一經營的互動性作用,最大程度地調度農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從而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提供重要的基礎保障。

是實現鄉村振興的組織保障

在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過程中,能夠將一些個體經營模式統一起來,從而提高個體農戶抗擊市場風險的能力。因此,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進一步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需要在全面分析農村各個區域經濟發展的情況下,建立起相適應的集體經濟發展產業,以此為實現現代農村集體經濟奠定良好的基礎。尤其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需要將傳統農業、現代農業及特色農業緊密聯合,并遵循優質、高效的生產理念,從而形成具有特色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進而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制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主要因素

集體經濟基礎較為薄弱

集體經濟基礎薄弱是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制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由于部分行政村的集體經濟收入主要依靠財政撥付、集體土地發包等方面,所以集體經濟基礎較為薄弱,加之收入來源較狹窄,使得自身“造血”能力較低,從而缺乏充足的發展動力。

經濟發展人才較匱乏

經濟發展人才匱乏也是制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當前農村基層面臨著嚴重的人才流失問題,尤其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許多年輕優秀的人才并不愿意停留在農村中,而現有的基層組織結構中,人員趨于老齡化,有能力、有想法的人才較少,難以為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有效的人才保障。

基層組織創新能力較低

目前黨和政府加大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扶持力度,在政策和資金上均有所體現,然而由于一些村干部的思想固化,缺乏創新意識,在長遠發展規劃上抱有“寧愿少一事也不愿多一事”的心理,從而導致農村中許多資源得不到有效發揮,進而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產生嚴重的阻礙。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策略

積極創新謀發展

目前在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主要存在三種經營發展形式,分別是家庭聯產承包經營、股份合作經營、農民自主合作經濟。其中,家庭聯產承包經營是在經過農村居民同意的前提下,對集體可利用的土地進行經濟活動;股份合作經營是將農村居民的勞動力、生產技術、土地使用權等生產資料以股份形式納入集體經濟組織中,在利益分配上則以持有股份為標準進行;農民自主合作經濟是由村民自發組織,將同類產品整合一起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并共同進入市場中。這三種形式各自具有優勢和局限性,為了進一步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還需要加強集體經濟形式的創新,比如可通過企業與農村合作的形式,通過企業發展來帶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而基層黨組織及村委會主要負責招商引資,以此引進更多的當地企業,從而實現企業與農村協同發展。因此,在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中,應積極尋找多方的社會力量,形成良好的交流與協作機制,以此謀取更多創新的發展形式。另外,在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應不斷朝著現代農業方向發展,加大現代科技在農業生產中的推廣及應用,基層組織部門應積極宣傳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及方法,惠及廣大農民群眾,并不斷完善農產品生產產業鏈,提供農產品生產標準和品質,從而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注重特色產業的發展

在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產品競爭力的提升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為此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發展特色農產品、農作物等,通過發展特色產業,以此提高產品的競爭力,進而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具體而言,應以當地農村地區具有特色的農產品、手工作物等作為生產產品,并不斷提高生產效率,構建高效的集體經濟組織,促進特色產業的發展。同時,從多個角度對當地農村地區的生產可能性進行分析,包括地理資源、土地資源、產業基礎等,將可利用的土地、水域等資源進行農業經濟活動的開展,對于可利用的閑置房屋、生產設備等,可通過租賃等方式實現增收,充分將農村中閑置的資源有效利用,并注重經濟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進而實現更好的經濟發展。

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

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離不開人才的支持,因此在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需要注重人才隊伍的建設,應構建完善的人才引進策略,并做到人盡其用,真正發揮出人才的作用,從而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首先,應堅持“引進來”和“留得住”相結合的原則,構建完善人才引進體系的同時,提高崗位人才的薪資福利待遇,并加大宣傳力度,以此壯大人才隊伍。其次,從源頭上把控從業人員的質量,積極引進領導能力較強、有創業技能的人才,從而為促進集體經濟發展提供有效的人才保障。

加大政策與金融的支持

當地政府應加大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扶持力度,通過完善相關的補償政策,并將補償政策落地,保證資金發放到位,以此為集體經濟建設提供充足的資金動力。同時,積極鼓勵當地龍頭企業與農村集體合作,可采取降稅標準等措施,為村企合作助力,同時積極鼓勵金融機構的參與,以此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

各方聯合,構建完善的管理體系

在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離不開各方面的支持,政府需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黨組織及村支委應盡職盡責,充分發揮自身在集體經濟建設中的作用,并加強聯合,以此共同助力農村集體經濟的建設與發展。

另外,應建立起完善的考核評價機制,避免出現職權混亂、管理混亂等問題,通過構建完善的領導體系,加大管理力度,以此發揮基層組織機構的作用,實現治理有效,從而為集體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結語

總之,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包括政策制度、資金、人才等多個方面,應積極創設良好的發展環境,促使農村集體積極建設水平的提升,進而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

猜你喜歡
集體經濟人才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人才云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村集體經濟是如何“無中生有”的?——楊陵區農村集體經濟的成長之道
壯大集體經濟的武夷山市實踐
破解空殼村,黨建如何引領——以漢濱區壯大集體經濟為例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爭奪戰”
奔跑吧,村集體經濟組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