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言溝通聯合心理護理在促進精神病患者康復中的效果觀察

2020-03-13 08:08宛海飛
特別健康·下半月 2020年2期
關鍵詞:語言溝通精神病心理護理

宛海飛

【摘要】目的:對語言溝通聯合心理護理在促進精神病患者康復中的效果進行探究。方法: 隨機選擇我院2018年4月~2019年6月期間接診的82例精神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研究組,均41例,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研究組在此基礎上加入語言溝通、心理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研究組服藥依從性(95.12%)高于對照組(75.61%),對比差異顯著(P<0.05);研究組抑郁焦慮評分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結論: 語言溝通聯合心理護理有助于改善精神病患者心理狀況,提高服藥依從性。

【關鍵詞】精神病;語言溝通;心理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2-118-02

作為常見的臨床疾病,精神病的治療普遍以規律用藥物為主,但多數患者服藥依從性較差,導致精神負擔加重[1-2]。所以,及時向精神病患者提供科學心理護理,并與其交談時靈活運用語言溝通技巧,可有效調整患者心理狀態,保證服藥依從性。本研究以我院精神病患者為例,輔以心理護理及語言溝通,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符合醫學倫理,現對我院2018年4月~2019年6月期間收治的精神病患者開展研究,共82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1例,男24/女17,年齡28~65歲,病程1~11年。研究組41例,男26/女15,年齡27~72歲,病程1~10年。經比較發現,兩組基線資料無差異(P>0.05)。

入選標準:①符合《精神疾病診療手冊》[3];②知曉研究,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妊娠、哺乳女性;②合并惡性腫瘤、語言及理解障礙。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包括測定生命體征,評估病情,協助患者進行常規檢查;安排舒適、整潔病房;按醫囑,給予藥物治療,除此之外,輔以飲食指導、心理疏導、生活護理等措施。

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入語言溝通、心理護理,如下:①語言溝通,結合患者具體病情程度、性格特征、文化背景等差異性,選擇適宜的溝通時機與其交談,作為傾聽者、勸慰者,護理人員務必重視患者主訴,引導患者闡述內心想法、表達內心情感,及時采取針對性溝通技巧寬慰患者;與患者溝通期間,保持熱情態度、面帶微笑,以患者角度考慮問題、解決問題,盡可能滿足患者心理需求;注意在與患者溝通時,充分尊重患者的隱私權,解除患者思想顧慮,積極配合護理及治療。②心理護理,加強巡視病房次數,關注、掌握患者心理變化,隨時安撫患者情緒,減輕心理壓力;分析、總結患者不良心理情緒原因,及時糾正患者不良認知,以防發生輕生;組織文娛活動,邀請患者參加,盡可能轉移患者注意力,消除負性情緒,宣泄內心苦悶,確?;颊邚氐追潘尚那?,積極面對生活。

1.3?觀察指標

①《服藥依從性調查表》評估兩組服藥依從性,總分100分,包括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不依從。服藥依從性=完全依從(%)+部分依從(%)。②運用焦慮自評量表、抑郁自評量表評價護理前后患者心理狀況,焦慮評分以50分為臨界值,抑郁評分以53分為臨界值,分值越高,心理狀況越差,呈反比[4]。

1.4?統計學處理

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24.0為工具,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SymbolcA@

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服藥依從性

護理后,研究組服藥依從性為95.12%(39/41),包括 完全依從16例,部分依從23例,不依從2例。對照組服藥依從性為75.61%(31/41),包括完全依從13例,部分依從18例,不依從10例。對比差異顯著(SymbolcA@

2=6.248,P<0.05)。

2.2?比較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況

研究組護理后焦慮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3?討論

精神病患者由于心理負擔過重,常常需要來自家庭、社會的理解及支持,但是在與患者交流過程中,如果出現過激語言/行為,不僅加重患者心理負擔,誘發心理障礙疾病,而且還會造成病情的進一步惡化,使患者徹底喪失生活信心。

本研究選擇精神病患者為例,在常規護理上加入語言溝通、心理護理,通過觀察、分析服藥依從性、焦慮評分、抑郁評分等指標變化,發現研究組整體臨床效果優于對照組,和文獻[5]結果相一致,表示語言溝通聯合心理護理對該病患者預后恢復具有良好的促進效果。究其原因如下:語言,是人與人之間用于溝通、交流、表達感情、相互了解的工具。作為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扮演多個角色,且大部分時候是與患者打交道。所以,較其他職業語言來講,護士的語言更為重要。在精神病患者常規護理當中加入語言溝通,可以第一時間獲取有關患者心理、生理、社會等方面信息資料,以保證后續護理措施更具有針對性、規范性,使患者完全按醫囑合理規律用藥,優化治療效果,改善預后;心理護理,通過心理引導機制作用能夠調節患者心理狀況,重新樹立樂觀心態及心境,減輕負性情緒,消除精神負擔,加速病情康復進程。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聯合語言溝通對精神病患者整體康復效果起到了積極的改善效果,值得大力宣傳、推廣。建議今后工作中,繼續探究心理護理聯合語言溝通對精神病患者的影響效果,以期豐富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付春霞,劉琳,付春鵬.語言溝通及心理護理在精神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7,23(29):167-168.

[2]?盛圓圓.語言技巧在心理護理與康復護理中的作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25(20):170-171.

[3]?黃明生,劉協和.精神疾病診療手冊[M].2010.

[4]?李秀環.系統心理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與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11):123-124.

[5]?徐興紅,劉興高,鄧麗鳳.心理護理在恢復期精神病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18):2777-2779.

猜你喜歡
語言溝通精神病心理護理
完形填空專練(五)
精神病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的語言溝通探究
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語言溝通探析
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的話語溝通技巧研究
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的語言溝通探究
如何判斷你的老板是個“精神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