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消化道惡性腫瘤術后的早期腸內營養護理

2020-03-13 08:08王聰閆玉沙王霏霏
特別健康·下半月 2020年2期
關鍵詞:腸內營養護理

王聰 閆玉沙 王霏霏

【摘要】消化道惡性腫瘤術后的患者常因營養不良而影響后期的康復以及化療。應重視術后早期應用腸內營養支持,改善患者術后的營養、減少并發癥的發生?,F結合我們的臨床經驗,將消化道惡性腫瘤術后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的應用與護理進行闡述。

【關鍵詞】消化道腫瘤;腸內營養;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2-223-01

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大多數因飲食減少和疾病的消耗,存在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現象,這也成為胃腸道手術患者死亡及并發癥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圍手術期的營養支持顯得尤為重要。相對于腸外營養,腸內營養可通過口服或管飼來提供人體代謝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及其他各類營養素,不僅具有營養支持作用, 而且還能促進腸蠕動功能的恢復, 加速門靜脈系統的血液循環,促使胃腸道激素的分泌, 改善腸黏膜的屏障功能。[1]同時,腸內營養支持簡單、有效、廉價,另外早期腸內營養還具有免疫、治療作用。但凡胃腸功能正?;虼嬖诓糠止δ苷?, 營養支持時應首選腸內營養。本文對我科2018年2月至10月118例消化道腫瘤術后實施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的患者進行觀察和研究,現將具體情況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共118例患者,男76例、女42例,年齡41~82歲,其中胃癌根治術106例,胃腸吻合術12例。于術后24h待患者生命體征趨于穩定時即開始腸內營養支持。腸內營養制劑為短肽、不含纖維素的要素膳以及混合制劑,并指導家屬煮一些魚湯、牛肉湯等作為術后營養液,經鼻腸管掛瓶滴注或經輸液泵勻速泵入。實施腸內營養期間,有14例開始時有腹脹、腹瀉等并發癥發生,后經過減慢滴速,降低濃度,調整用量均得以緩解,6例糖尿病患者因食譜受限,刀口愈合延期。118例患者均康復出院。

2?護理

2.1?心理護理?患者由于對疾病知識的缺乏,以及經鼻插管引起的不適,患者會產生抵觸心理,并對腸內營養的效果產生懷疑[2],因此,在給予腸內營養治療前,要向患者及家屬講明腸內營養的目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滴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其對癥處理措施,并介紹治療成功的病例,增強患者的信心,消除緊張情緒,提高患者的安全感,使其能積極配合。

2.2?營養管的護理?妥善固定鼻腸管,防止滑脫、扭曲和受壓,保持管道通暢。術后標記鼻腸管留置在外的導管長度,并認真交接。由于部分營養液易粘附于營養管壁引起阻塞,每次滴注前后應給予 0.9 %生理鹽水或溫開水20~30ml沖管,持續滴入者每4h沖管一次,保持管道通暢。本組無脫管、堵管現象發生。

2.3?營養液的輸注方式?臨床實踐表明連續性經泵滴注時,營養素吸收較間歇性輸注效果明顯,胃腸道不良反應少。腸內營養初期應采用低濃度的腸內營養液,使胃腸道逐步適應腸內營養。在術后24~48h內經鼻腸管給予5%GNS 100ml慢滴,觀察病人是否耐受。若無腹脹等不適,則根據患者的適應情況逐步增加量和速度。開始輸注時速度宜慢,每小時約40ml~60ml,3天或4天后逐漸達到每小時100ml~150ml。溫度控制在37~40℃為宜。

2.4?常見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

2.4.1?導管堵塞?導管堵塞常見原因是營養液或藥物成分高、質地粘稠,容易造成物質沉積而堵塞導管;導管的護理不當或制劑質量不佳及配制不當亦為常見原因。預防措施包括在每次輸注前后,應用溫開水或生理鹽水沖管;持續輸注期間每4h用溫開水或生理鹽水30ml沖洗一次;給予粘性較大的營養液或喂養速度慢時,應使用靜脈輸液泵或營養泵;應用藥物時,將藥物碾碎呈粉狀,充分溶解,注藥前后用溫開水20ml沖洗管腔,以預防藥物和營養液在管腔內凝結成塊造成堵管;配置營養液時,應注意充分搖勻。發生阻塞時,盡可能用溫水沖洗。

2.4.2?消化道癥狀?較多見的是噯氣、腹脹、腹瀉等,其中腹脹較為多見。原因主要與營養液滴注過快、用量或濃度過大、液體溫度偏低 、胃腸動力差、個體耐受差異等有關??舍槍ο嚓P問題解決,如減慢滴注速度、減少用量、降低濃度、給予胃腸動力藥物、更換營養制劑等。濃度和量應根據患者耐受情況,濃度由低到高,量由少到多,勻速輸入,,以40ml/h為宜,逐漸增加;溫度要保持在37℃左右,天冷時可用加熱泵或熱水袋保溫,減少對腸道的刺激。

2.4.3?返流 、誤吸及肺部感染?多發生于胃排空不良及存在腹脹的患者,尤其是昏迷、吞咽和咳嗽反射減弱者。吸入性肺炎是最嚴重的并發癥。 預防:鼻飼后禁止翻身、叩背等動作,保持頭部抬高,可通過重力對抗返流,還可加甲氧氯普胺,促進胃排空。一旦誤吸應立刻停止輸注,抽吸胃內容物,防止再次吸入;同時給予抗生素,以防肺部感染。

3?討論

研究表明胃的功能術后1~2d內恢復正常,大腸需3~5d,而小腸的吸收功能術后數小時即可恢復正常。因此,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對于消化道腫瘤術后的病人是安全可行的。 腸內營養在創傷后2~3 d內開始,可減少腸道菌群移位,降低感染性并發癥的發生率,并有助于維持腸黏膜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維護腸道黏膜屏障功能,減少腸源性感染的發生。 綜上所述,消化道腫瘤術后患者的營養支持直接影響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而早期、安全的腸內營養支持更是關鍵。所以早期腸內營養是消化道腫瘤術后患者營養支持的首選途徑,且操作簡單、價格低廉,在臨床上應得到廣泛的應用。

參考文獻:

[1]?方赤波,鄧振輝,葉惠花,等.術后早期腸內營養對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J].河北醫學,2012,18(3):311-312.

[2]?譚瑞香,劉芬.胃癌根治術后早期應用腸內營養的護理[J].實用醫學雜志,2009,25(14):2378-2379.

猜你喜歡
腸內營養護理
骨科護理的安全隱患及人性化護理的探討
骨科護理的安全隱患及人性化護理的探討
個體化護理在感染科中的護理應用
妊高癥護理中優質護理的應用
舒適護理在肝癌介入護理中的應用
機械通氣患者床邊胃鏡下置鼻空腸管行腸內營養的護理
消化道腫瘤術后腸外營養與腸內營養聯合治療效果分析
重癥急性胰腺炎的營養支持
經鼻腸管早期腸內營養治療急性重癥胰腺炎的應用及護理體會
腦出血鼻飼患者家屬對腸內營養安全認知度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