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旅游景區園林植物景觀評價研究進展

2020-03-18 01:17陶永娟劉敏
現代園藝·綜合版 2020年2期

陶永娟 劉敏

摘 ? ?要:紅色旅游景區不僅要弘揚紅色人文景觀,還要重視綠色自然景觀的營造。對植物景觀進行科學評價,是合理營造植物景觀,充分發揮植物功能的重要前提。從園林植物美學特質、園林植物景觀評價理論及方法、紅色旅游景區園林植物景觀研究、園林植物五感評價等方面進行綜述,力求為紅色旅游景區園林植物景觀評價提供可行性研究思路。

關鍵詞:植物景觀評價;紅色旅游景區;五感評價

紅色旅游是把紅色人文景觀和綠色自然景觀結合起來,把革命傳統教育與旅游產業發展結合起來的一種新型的主題旅游形式。國家為了推動“紅色旅游”的發展,建立了12 個“重點紅色旅游區”。隨著紅色旅游業的發展,紅色旅游景區的建設如火如荼,人們越來越注重利用植物景觀烘托氣氛,不僅要弘揚紅色人文景觀,還要重視綠色自然景觀的營造,對植物景觀進行科學評價,是合理營造植物景觀,充分發揮植物功能的重要前提。目前國內外關于植物景觀評價和紅色旅游景區旅游開發的研究較多,但是關于紅色旅游景區園林植物景觀的研究較少,如何在紅色氛圍下進行科學合理的園林植物景觀評價是重要的研究課題,以期更好地發揮園林植物的作用,為紅色旅游景區的建設提供參考?,F從園林植物美學特質、園林植物景觀評價理論及方法、紅色旅游景區園林植物景觀研究、園林植物五感評價等方面進行研究進展綜述。

1 ? 園林植物美學特質研究

國內關于園林植物景觀的研究較多,相關領域的研究包含生態、美學、空間、布局、功能、藝術、心理、文化、立意等。關于植物美學特質的研究,高翅提出植物無論個體和群體,均具有生命、美學、空間和文化4種特質,其中美學特質由形、色 、質、香、聲和相(葉相、枝相、皮相、花相、果相)組成[1]。 華彬[2]在植物景觀意境營造中認為美學特征包括文化、色彩、形態、味道和聲音。蔡秋陽等[3]認為植物認知包括生命、美學、空間、文化4種特質,美學特質包括形態美、色彩美、氣味美、聲音美、質感美、花果美、枝葉美、皮相美、光影美。綜上,并查閱相關園林樹木學資料,本項目關于植物美學特質評價的研究對象確定為植物形態、色彩、聲音、氣味、質感5種類型。

2 ? 園林植物景觀評價理論研究

國外有關植物景觀評價的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期,以美國為中心開展的景觀評價研究,從自然資源評價開始,其中多以森林景觀為研究核心,主要集中在植物的美景度、景觀功能、生態作用等方面,國外園林植物景觀營造水平走在世界前列。

國內有關植物景觀評價的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我國學者研究了不同綠地類型的植物景觀,已在景觀評價方面做了很大貢獻,從最初簡單的描述性評價植物觀賞特性,發展到運用各種理論和方法評價植物景觀的綜合效益,為以后景觀評價方法的應用和創新、植物景觀的營造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3 ? 園林植物景觀評價方法研究

園林中運用較多的植物景觀評價方法有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模糊綜合評判法(Fuzzy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FCE)、美景度評價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Method,SBE)、審美評判測量法(BIB-LCJ)、語義分析法(Method of Semantic Differential,SD)及人體生理心理指標測試法(Psycho-physiological Indicator,PPI)等。

AHP法的特點是分析時需要的定量數據不多,用于多準則、多目標的復雜問題的分析,已經廣泛地應用于園林植物景觀的綜合評價中。王競紅[4]采用AHP法多角度全方位地探討建立了園林植物景觀評價體系;陳芳洲等[5]采用AHP法對西安市的9個公園綠地冬季植物進行景觀評價[5]。

FCE法多與AHP法結合運用于復雜性和模糊性的園林植物景觀評價。金彪等[6]運用AHP-FCE法對桂林“兩江四湖”旅游景區進行植物景觀評價;佟斌[7]運用AHP-FCE法對哈爾濱主要道路植物景觀進行評價。

SBE法能夠同時評價大量景觀,屬于心理物理學派,側重于植物景觀的美學評價。謝珊珊等[8]運用SBE 法對鄭州紫荊山公園34個典型植物群落進行美學研究;許麗等[9]基于SBE法對阿哈湖國家濕地公園3大區域進行植物景觀評價;劉敏等[10]運用SBE法對臨沂園博園28個植物群落典型樣地進行評價。

BIB-LCJ法提供大量景觀的兩兩比較機會,可靠性高,屬于心理物理學派。對于由相似植物組成的景觀評價效果明顯。陳璐等運用BIB-LCJ法與SD法進行杜鵑專類園春季植物景觀美學評價[11]。

SD法通過形容詞對反映人對植物景觀的心理感受,從心理層面了解人的感受。矯明陽等[12]采用SD法進行公眾對城市帶狀公園植物滿意度評價。

PPI 法通過圖片刺激,測定被試者在觀看圖片時的生理及心理指標,從而評價植物景觀對人體的影響。張哲等[13]采用AHP法和PPI法對深圳市公園綠地中具有代表性的10個植物景觀進行評價,證明利用人體生理和心理指標評價植物景觀是可靠的;李霞等[14]采用PPI法評價園林植物景觀色彩對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影響;Ken等[15]采用心率、呼吸速率、肌電圖等指標,研究聲音感知的生理反應和主觀評價之間的關系;邢振杰等[16]采用PPI法研究自然式和規則式的植物形態類型對觀賞者的生理和心理產生的不同影響;張喆等[17]采用生理監測和心理反應研究人體響應與森林色彩的關系。

4 ? 紅色旅游景區園林植物景觀研究

紅色旅游已經成為了一個廣受歡迎的熱點旅游主題形式。在我國興起于20世紀末,隨著“中國夢”和“美麗中國”概念的提出,紅色旅游達到了另一個發展的高峰,大批紅色旅游景區開始進行新的規劃設計,如何使游客在觀光賞景的同時深切體會紅色文化的紀念和教育意義,園林景觀的營造非常重要,園林植物更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紀念性場所的研究中,國外專門針對紀念性場所園林植物理論研究較少,實踐中紀念性場所植物景觀伴隨著各個時期紀念主體的不同,以及植物在環境中的作用不同而發生變化。到了20世紀中葉,設計師們越來越注重利用植物的觀賞性和生態性烘托氣氛,并且利用不同植物構成紀念性場所的各類型空間。國內學者對紀念性場所園林植物的研究較少,多集中在植物基礎理論研究、植物景觀設計的原則和布局方法等方面。

紅色旅游景區作為特殊形式的紀念性場所,國內外關于紅色旅游景區園林植物的研究不多,多為主觀分析,缺乏對園林植物的量化研究。武小慧[18]、蘆建國等[19]、黃廣遠[20]都對南京市雨花臺烈士陵園的植物景觀進行了研究,從植物種類、植物文化、群落結構、種植形式、空間形態、美景度評價等方面對雨花臺烈士陵園的植物景觀進行分析和總結;廖建華等[21]對湖南烈士公園4個植物群落的觀賞效果及生態效益進行比較分析;蔡小波等[22]從紀念性、休閑需求以及自然復合生態三者融合方面探討興安市烈士碑園植物景觀營造。

5 ? 基于人體響應的園林植物五感評價研究

環境心理學以研究人和環境的相互作用為主要內容,主要特點是把環境——行為關系作為一個整體加以研究,強調環境——行為關系的交互關系。從20世紀90年代起,環境心理學的研究速度不斷加快,研究的重點也由個體行為與環境的影響逐漸轉變成環境各因素對社會形態的影響,所涉及的領域也逐漸擴大到建筑、規劃、景觀、生態、管理乃至決策層面。但是,國內對環境心理學研究的成果并不豐富,仍是主要以翻譯國外相關書籍以及發表探索性論文居多,獨立性研究成果較少,研究內容多與建筑結合,對植物景觀的探究則更少。

植物景觀評價以環境心理學中的刺激理論和交互作用理論為基礎,其中刺激是被人體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等同時感知到的。感知包括感覺(對物體個別屬性的反映)和知覺(對物體整體的反映)。人體對植物景觀評價具有一系列反應過程,從景觀刺激開始,在人體中形成了感知→理解→偏好→決策的完整過程。伴隨著生理、心理和審美的變化,可以從生理反應、情緒反應、主觀審美評價等一系列可以探測的指標中反映出來,因而,人體響應關系可以概括為生理、心理和審美3個過程。

在已有研究中,通常以問卷調查的形式,通過人體審美響應研究植物景觀評價內容。王競紅[4]通過問卷調查確定了園林植物景觀評價指標;矯明陽等[12]通過針對公眾對植物景觀從感官、空間、風險等方面的感知情況進行問卷調查,研究植物景觀本身在整體上對游人的影響效果。

但是,目前植物評價研究主要以視覺信息為主,忽視了其他感知信息(聽覺、嗅覺、觸覺、味覺等)對人的影響。景觀植物美學特質包括形態、色彩、聲音、氣味、質感,所以植物美學特質評價應充分調動人體五感。關于景觀五感的研究較少,孫崟崟等[23]、吳冬婷等[24]從五感設計的概念、五感的相互聯系、相關理論研究3個方面闡述了我國景觀的五感設計研究現狀;而關于植物美學特質五感綜合評價的研究尚未進行。

目前,已有部分學者分別從形態、色彩、聲音、氣味、質感方面對植物進行基于人體響應的研究。邢振杰等[16]認為不同形態類型的植物景觀環境對觀賞者的生理和心理會產生不同影響;李霞等[14]、Buechner 等[25]測定并分析了同種植物不同花色組合、同種色彩不同植物種類組合、不同色彩植物組合對人體生理和心理的影響;張喆等[17]通過公眾審美偏好、視覺追蹤、生理和心理指標進行了森林色彩表征與人體響應關系研究;Marry 等[26]通過分析聲音感知的影響因素,表明視覺與聲音密切相關,植被與空間聲環境密切相關;Ken等[15]研究了聲音感知的生理反應和主觀評價之間的關系;張哲等[13]通過測試認為植物群落景觀與聲音結合對人的生理和心理有顯著影響;孫啟祥等[27]從藥物生理和芳香療法的角度,分析杉木木材揮發物對人體生理、心理健康的影響;王艷英等[28]利用多導電生理技術手段,從嗅覺的角度研究側柏和香樟兩種常見綠化樹種的揮發物對人體的影響;田如男等[29]研究了粗壯型、中粗型及細小型等不同植物質感材料對人體產生的視覺心理感受和景觀特性;張建華等[30]研究了植物質感在步行商業街植物配置中的應用。綜上,國內外的相關研究已表明基于人體生理、心理、審美響應等評價植物景觀是有意義的探索,但是在特定場所中基于人體響應的小尺度樣地植物美學特質綜合評價的研究尚未進行。

6 ? 可行性研究思路

綜上所述,園林植物景觀評價的理論和方法研究已日趨成熟,但是,關于紅色旅游景區園林植物景觀評價的研究不多,紅色氛圍中基于人體響應的小尺度樣地植物美學特質評價的研究尚未進行。從植物美學特質評價角度,為紅色旅游景區建設提供科學合理的植物種類及配置模式,為可行性研究思路,可為環境心理學理論在園林植物景觀領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

(收稿:2019-09-05)

參考文獻:

[1]高翅.植物認知與植景設計[J].風景園林,2012(5):50-51.

[2]華彬.植物景觀意境營造中植物美學特征三大基礎研究[J].北京農業,2016(2):67-68.

[3]蔡秋陽,祁磊,高翅,等.武漢市張公堤綠道植景評價研究[J].中國園林,2017,33(8):73-76.

[4]王競紅.園林植物景觀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初探[J].林業科技,2007,32(3):61-62.

[5]陳芳洲,董麗.基于AHP法的西安市9個公園綠地冬季植物景觀評價[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5,30(5):258-261.

[6]金彪,孫明艷,李海防.基于AHP-模糊綜合評價法的桂林“兩江四湖”旅游景區植物景觀評價[J].北方園藝,2017(1):203-207.

[7]佟斌.基于AHP-模糊綜合評價體系的城市道路植物景觀評價[J].黑龍江科學,2013(2):43-47.

[8]謝珊珊,王冬夢,李雪,等.鄭州紫荊山公園植物群落美景度評價[J].西部林業科學,2016,45(2):146-152.

[9]許麗,歐靜,陳榮建,等.基于SBE法的阿哈湖國家濕地公園植物景觀評價[J].山地農業生物學報,2017,36(3):15-22.

[10]劉敏,陶永娟.臨沂園博園植物群落美景度評價[J].山西建筑,2017,43(36):196-198.

[11]陳璐,陳月華.基于BIB-LCJ法與SD法的杜鵑專類園春季植物景觀美學評價[J].湖北農業科學,2016,19:4907-4912.

[12]矯明陽,高鳳,郝培堯,等.基于SD法的城市帶狀公園植物景觀評價研究[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3,28(5):185-190.

[13]張哲,李霞,潘會堂,等.用AHP 法和人體生理、心理指標評價深圳公園綠地植物景觀[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11,10(4):30-37.

[14]李霞,安雪,金紫霖,等.植物色彩對人生理和心理影響的研究進展[J].湖北農業科學,2010,49(7):1730-1733.

[15]Ken Hume, Mujthaba Ahtama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and subjective estimates of soundscape elements.Applied Acoustics,2013,74:275-281.

[16]邢振杰,康永祥,李明達.園林植物形態對人生理和心理影響研究[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5,30(2):283-286.

[17]張喆,郄光發,王成,等.多尺度植物色彩表征及其與人體響應的關系[J].生態學報,2017,37(15):5070-5079.

[18]武小慧.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紀念區植物景觀配置賞析[J].中國園林,2004,(5):44-47.

[19]蘆建國,孟國忠.紀念性景觀的植物配置——以南京市雨花臺烈士陵園為例[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2):87-91.

[20]黃廣遠.園林植物景觀的場所精神探析——以雨花臺烈士陵園為例[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09, 6(4):23-25.

[21]廖建華,陳月華,覃事妮.湖南烈士公園植物群落的觀賞效果及生態效益比較分析[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3,33(8):143-146.

[22]蔡小波,莫慧平.紅色旅游景區植物景觀與綠化設計探析——以興安烈士碑園綠植為例[J].南方園藝,2017,28(6):27-30.

[23]孫崟崟,樸永吉,朱文倩.景觀的五感設計研究[J].農業科技與信息:現代園林,2010(12):37-40.

[24]吳冬婷,劉興詔.國內五感式景觀設計研究進程與趨勢分析[J].福建建筑,2017(9):21-25.

[25]Buechner V L,Maier M A,Lichtenfeld S, et al. Emotion expression and color:their joint influence on perceived attractiveness and social position[J].Current Psychology,2015,34(2):422-433.

[26]Marry S, Defrance J. Analysis of the perception and representation of sonic public spaces through onsite survey,acoustic indicators and in-depth interviews[J].Applied Acoustics,2013,74:282-292.

[27]孫啟祥,彭鎮華,張齊生.自然狀態下杉木木材揮發物成分及其對人體身心健康的影響[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2004,31(2):158-163.

[28]王艷英,王成,蔣繼宏,等.側柏、香樟枝葉揮發物對人體生理的影響[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10,23(3):30-31,37.

[29]田如男,朱敏.植物質感與植物景觀設計[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9(3):72-75.

[30]張建華,俞碧川.基于質感特征的步行商業街植物配置初探[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科學版),2011,29(6):81-85.

基金項目:2018年山東省大學生科學研究項目“園林植物群落景觀色彩對人體生理的影響”(課題編號:18SSR088)和臨沂大學博士啟動基金項目(項目編號:LYDX2013BS027)資助。

作者簡介:陶永娟(1997-),女,山東臨沂人,在讀本科生。

通信作者:劉敏(1983-),女,山東泰安人,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園林景觀設計與理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