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蓮都區桃產業發展現狀與建議

2020-03-18 01:17黃海華郭明
現代園藝·綜合版 2020年2期
關鍵詞:蓮都區發展現狀建議

黃海華 郭明

摘 ? ?要:闡述了麗水市蓮都區桃產業發展歷史及現狀,對蓮都區桃產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分析,提出下一步可開展相關工作的建議。

關鍵詞:蓮都區;桃;發展現狀;建議

麗水市蓮都區地處浙西南山區,甌江中游,以丘陵山地為主,間有河谷盆地,是一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區縣(區)。全區總面積1502.10km2,其中耕地面積11160hm2,占總面積的7.4%,丘陵山地面積110666hm2,占總面積的73.7%。蓮都區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8.1℃,年平均降雨量1390mm,年日照時數1812.5h,年有效積溫約達6205℃,無霜期約為280d,氣候特點是春季回暖早,光熱條件好,晝夜溫差大,年降雨量適中;以丘陵山地為主,土質多為紅黃壤土、土層深厚、排水性好;是浙江省優質果栽培適宜區,其產出的水果外觀艷麗、內質優良,多次在國家、部、省級獲獎。同時,當地的低海拔區域春季回暖早,光熱條件好,蓮都區平原地帶早熟桃比浙江中北部地區早上市5~10d,對搶占早期市場、提高經濟效益十分有利,海拔300~600m的山地區域夏季冷涼,從1988年開始發展迎慶桃,到20世紀90年代末引進的燕紅桃及新川中島等品種還是具有良好經濟效益,近15年來引進的許多優良品種表現良好,代表品種有春美、中油系列、黃金蜜、夏香姬、夏之夢等。

1 ? 蓮都桃發展歷史及現狀

蓮都區桃早期有部分發展,受品種制約及柑桔快速發展,1984年栽種面積僅有13.53hm2,年產40.7t。1988年有232.7hm2,年產280.1t。1990年栽種面積249hm2,年產874t。主要品種有小紅桃、崗山早生、砂子早生、玉露、白鳳、雨花露、處州白桃、杭州早水蜜、豐黃、連黃、罐五、罐十四等。九坑村自1992年開始種植桃子,主栽品種是迎慶桃,該品種產量高、果形大,著色好,肉質松脆,風味濃甜,富有香氣,一般在8~9月成熟,果品還具有耐貯運的特點,一個僅有12戶50多人的小山村,以桃為優勢農產品致富一方而遠近聞名,1998年我國著名經濟學家費孝通先生考察九坑村時欣然題詞“九坑桃”,九坑桃由此而得名。20世紀90年代后,引進倉山早生、中油桃、黃金蜜、春蜜桃、春美等品種。1991年,栽種面積有233hm2,年產1019t。1995年,栽種面積有208hm2,年產1522.5t。1996年,栽種面積有225hm2,年產2143t。后期引進的燕紅、玉露系列、新川中島等諸多品種鞏固山區桃栽培面積,成就橫崗、嶺頭、雙黃等中高海拔山地產區,該區域生產桃利用夏季海拔優勢,成熟晚、品質優,填補夏季高溫季節南方市場空白,產品在溫州、福建等地供不應求。1998年,麗水產山水牌迎慶桃獲省優質農產品稱號。2001年山水牌燕紅桃獲省精品水果展銷會金獎。2001年,山水牌九坑桃獲中國浙江國際農博會金獎。2002年九坑桃獲省農博會金獎,取得省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獎牌。2003年,山水牌九坑桃被認定為市名牌產品,獲得省農博會金獎,2004年九坑桃獲省農博會金獎,2005年蓮都桃取得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證書,九坑桃獲省精品水果金獎、省農博會金獎,2006年山水牌九坑桃獲省農博會金獎,山水牌山水桃獲市名牌產品證書,2009及2013年山水桃連續獲浙江農業吉尼斯水蜜桃擂臺賽第士名,2017年梅田水果專業合作社燕紅桃獲省精品水果金獎榮譽,2019年培育蓮都仙桃公用品牌。

桃產區栽種面積近10年維持在2333hm2,栽培主要集中于仙渡、雙黃330沿線、雅溪巨溪片、聯城、老竹、麗新、碧湖高溪山區等鄉鎮。2013年栽種面積2266hm2,年產18000t、2015年栽種面積2366hm2,年產19700t、2018年栽種面積2546hm2,年產17100t。栽培品種根據市場變化引進品種多選擇極早熟品種,山區栽培選擇7月下旬到8月中下旬晚熟品種,燕紅桃銷售價格在4~6元/kg,667m2產值8000~10000元,中油桃系列品種栽培面積擴大。

2 ? 蓮都桃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2.1 ? 品種選擇

桃栽培上需要根據土壤、海拔等情況選擇適合的品種,目前市場上暢銷的品種多具備以下特點:①硬溶質桃;②大果品種,果實圓整;③果面鮮艷;④高糖品種,無酸味;⑤抗逆性好;⑥自花授粉品種。新引進品種必須經過區域試驗,證明適合蓮都區域氣候條件及銷售市場消費習慣的品種。在蓮都平原地帶發展極早熟桃,利用成熟早氣候優勢,規模發展5~6月上旬梅雨季節前采摘完畢的品種。近幾年由于受安徽山東等早熟桃影響,6月下旬~7月中旬成熟品種市場沖擊嚴重,除少數表現優秀品種可以少部分發展供應周邊市場,不建議大規模發展。傳統的福建市場已經形成穩定的燕紅等中晚熟品種的需求,建議在仙渡等區域鞏固原有生產,進行產業提升工作。

蓮都桃品種區域試驗缺乏政府層次的資金支持,但農民引種積極性較高,基本上國內剛發布的優新品種2~3年內蓮都范圍內能進行區試,隨著科研部門知識產權重視及商品意識增強,引種費用高漲,從正規育種機構引種費用1個需要1萬元以上,從民間機構引種費用稍低,引種后需要3年以上時間區試,費用也不低。發展桃產業需良種先行,品種儲備需要建立良好、長期投入機制。

2.2 ? 標準栽培模式技術應用

蓮都區桃產業栽培技術停留于傳統栽培階段,品種多樣,質量參差不齊,品質很難保證,市場競爭力差,標準栽培模式技術應用率較低,生產標準一致的商品果難。雖然有部分果園應用一些先進栽培技術,但都各自為政,沒有進行標準化栽培。要想1個區域產業領先,首先必須開展標準化栽培技術應用,選擇合適的樹型,采取標準的疏果技術,生產整齊一致的果品來適應現代水果流通體系,在各桃主產區建設一批標準園,起到引領示范作用。

2.3 ? 營銷模式急需改進

蓮都桃銷售還停留在20世紀90年代水平,桃產地交易市場嚴重滯后,僅有的嶺頭桃交易市場還是村級市場,提供交易功能非常有限,分級選果等完全依靠人工,無預冷設備。先進桃產區在大中城市銷售果品,均要求整齊一致的果品、單層防撞包裝及果品品牌,來適應水果銷售從地攤到精品水果店、超市銷售及電商銷售的變化,如果僅停留在銷售統貨階段,價格及效益難以提升,銷售鏈條難以打通,價格波動大,造成農民生產積極性下降。

2.4 ? 安全果品生產

桃樹易受病蟲害侵襲,生產綠色認證的桃具有一定的難度。2017年走訪雅溪一生產大戶了解到,這年吸果夜蛾爆發,生產的晚熟桃果品損失達60%~70%,若在桃成熟期遇到高溫多雨天氣,易發生褐腐病、炭疽病等,如果不進行有效預防,果園產量損失嚴重,發生病害嚴重的果園基本難以在市場銷售。一家一戶生產模式及露地栽培農藥管控難度大,以區域品牌銷售策略的需要建立嚴格的安全控制體系,從標準制定到農業投入品登記及農事記錄及產品安全檢測需要全程跟蹤記錄及監督,對使用區域公共品牌的基地合作社建立準入制度及監督機制。

2.5 ? 區域品牌運轉需要創新

歷史上蓮都桃產生了“九坑桃”“山水桃”等一批公用品牌,農民專業合作社也注冊了一大批商標,最后都有始無終。蓮都水果發展求全、求新、求異,三年五年一個提法,始終形成不了拳頭產品,造成目前小而雜的局面,難以有效開拓市場。新形勢下面臨農民年齡老化,從業人口流失,果園基礎設施薄弱局面,難以有效提高勞動生產效率。目前急需解決的是建立適度規模的現代家庭農場,從桃產業角度看,建立1.3~2.0hm2,土地規范平整,機械應用程度高的標準桃園尤為迫切。在建立現代標準化桃園生產基礎上,從銷售端轉變銷售模式,以鄉級水果交易市場為依托,建立設施完善的集散市場,以市場為依托,聯結南部非桃產區如福建等地水果貿易市場,銷售帶有蓮都區域標識的包裝桃,以達到鞏固蓮都桃產業基礎的目的。

(收稿:2019-08-19)

猜你喜歡
蓮都區發展現狀建議
接受建議,同時也堅持自己
好建議是用腳走出來的
地方廣電媒體融合發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蓮都區柑橘病蟲害綠色綜合防治技術
淺析蓮都區柑橘黑點病發生與防治技術
蓮都區柑橘產業轉型升級的思考
淺談蓮都區鄉鎮廣電站數字電視發展與管理
幾點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