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提升綠化覆蓋率的老舊小區停車空間改造模式研究

2020-03-18 01:17劉琳琳陳教斌
現代園藝·綜合版 2020年2期
關鍵詞:老舊小區

劉琳琳 陳教斌

摘 ? ?要:首先概述了國內外老舊小區停車空間設計研究進展,然后在分析綠化覆蓋率理論應用的基礎上,從汽車泊位設計角度充分挖掘潛在停車位,從提升綠化覆蓋率的創新視角提出了分類型老舊小區停車空間改造模式。以呼和浩特市老舊小區為例提出針對性改造策略,分析改造模式的實際操作性,旨在為今后同類型的老舊小區停車空間改造提供可參考性意見。

關鍵詞:老舊小區;停車空間;綠化覆蓋率;泊位設計

在國家老舊小區改造政策下,不少老舊小區經綜合整治后環境條件得到改善,但大多小區停車空間未經過景觀設計,地面通常由硬質建材鋪設而成,對綠地率和噪聲尾氣影響很大,停車與景觀之間矛盾突出,如何在有限空間內協調停車與景觀的關系是一大難題。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遙感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多種領域。在城市綠地建設方面,可利用遙感技術監測植物的生長過程,得到連續變化的綠化覆蓋率數值,將這一指標引入到綠化系統的規劃設計內,為環境要求不同的功能區建設提供很有價值的技術參數[1]。所以,通過生態學理念,從提升綠化覆蓋率的創新視角綜合研究老舊小區的停車空間改造,有效改善停車空間對老舊小區居住環境的影響,幫助提高城市整體環境質量。

1 ? 國內外老舊小區停車空間設計研究概況

1.1 ? 國外研究概況

20世紀90年代初,西方國家先后出現的居住區停車相關理論觀點逐漸體現在一些發達國家的城市居住區發展政策中[2]。20世紀20年代左右,雷德朋體系逐漸形成,將與日俱增的汽車擁有量與之相結合;20世紀70年代左右,交通安寧理論將道路分級,把對居住環境的規劃優先于汽車的使用;荷蘭的溫奈爾弗法則考慮人車共存,把汽車限定在一定的活動范圍內,并在環境建設中劃分空間將汽車的停放與活動場地分隔開,使地段保持活力[3]。20世紀90年代左右,以公交為主導的開發模式TOD和TND理論使公共交通最大化,通過多種方式相結合規劃的模式,減少對小汽車的依賴性。

在揚·蓋爾的《交往與空間》一書中指出,好的居住區景觀才能引起人們的自發性活動,促進人們停留觀景,休憩交流[4]。所以對居住區停車空間尤其是老舊小區的停車空間進行生態性人性化設計是非常必要的,且眾多學者認為城市綠化覆蓋率達50%時,可保持良好的城市環境[5]。但關注提升綠化覆蓋率的創新思想來指導停車空間設計的研究和調查很少。

1.2 ? 國內研究概況

在國內,有針對性、更為具體化的對居住區停車問題進行的研究和實踐很少,僅有的一些研究指出,在小區內修建綠化停車場將林木綠化建設與停車空間規劃相結合,利用樹冠的覆蓋作用營造層次豐富的立體綠化效果,進而有效改善停車空間的內部環境。這種方法簡便易行,投資小,見效快[6]。一些相關研究中還對老舊小區的停車環境改造提出了具體的建議[7]。但在實踐中,大部分小區僅僅是鋪設了草坪磚而忽視了喬灌木的種植,從而在保證了綠地率的情況下忽視了綠化覆蓋率的重要作用[8]。

總體上講,對于居住區停車環境的研究,我國仍處于起步階段,如何有效地開發停車空間直接影響了住區居民的生活品質[9]。尤其是利用提升綠化覆蓋率的創新思想來指導老舊小區停車空間的設計需要做更多的思考與嘗試。

2 ? 綠化覆蓋率理論概述

2.1 ? 綠化覆蓋率的概念

1979年,在國家城建總局轉發的《關于加強城市園林綠化工作的意見書》中首次出現了綠化覆蓋率這一指標[10],以此指導我國城市綠地的規劃建設。在城市綠地中,綠化覆蓋率指植物垂直投影的覆蓋地面的面積占城市總面積的比值,在計算時統計喬木、灌木、草坪和花卉的面積。

2.2 ? 綠化覆蓋率理論的應用分析

2.2.1 ?綠化覆蓋率與熱島強度成負相關。在園林綠地中,園林植物利用自身的蒸騰作用吸收周圍環境中的熱量降低空氣溫度。對綠化覆蓋率和熱島強度的回歸分析表明,綠化覆蓋率與熱島強度成負相關,綠化覆蓋率大于50%,熱島的緩解現象極其明顯[11]。

2.2.2 ?提升綠化覆蓋率有效改善空氣質量。很多園林植物具有較強的抗性,能夠吸收有害氣體、滯積灰塵。提高綠化覆蓋率、營造合理的綠地類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PM10的濃度,減少有毒氣體,提高空氣質量。在適宜的條件下,提高綠化覆蓋率有利于減少空氣含菌量 [12]。

2.2.3 ?綠化覆蓋率指標具有指導意義。綠化覆蓋率指標的引入代表著城市生態環境效益研究的新方向[1],為城市綠地建設提供很有價值的技術參數。在環境建設中考慮綠地斑塊之間的整體搭配和相互連通來提高綠化覆蓋率對改善城市熱環境效應有關鍵性作用[13]。

3 ? 基于提升綠化覆蓋率的老舊小區停車空間改造模式研究

3.1 ? 綠化覆蓋率與汽車泊位設計結合研究

不良的泊位設計破壞了宅間環境造成停車效果差,通過分析汽車的運行軌跡,將不同泊位組合形式進行合理的植物配置,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場地合理劃分停車位,提高場地利用效率,使一些園林設施融入到停車空間,為小區居民提供休閑娛樂場地,將綠化覆蓋率的最大化訴求與停車空間的精細化設計嵌合研究。

3.2 ? 汽車泊位設計分析

宅間空間以停小型車為主,上海SH760A車型符合大多數車輛的車型尺寸,以其為例,車長在6m以下,車位尺寸采用2.5m×6.0m,可適當設置微型車停車位供微型車停放,車位尺寸采用2.5m×4.0m。

利用小汽車方便靈活的行駛特性,在泊位設計中采用垂直式停車能夠有效提高停車場地的利用率。垂直式有前進停車、后退出車和后退出車、前進停車2種方式,后退停車、前進出車適合大多數駕駛員的駕駛習慣[14](圖1)。由于場地限制,也可在泊位型式中采用平行式和45°斜列式泊位方式(圖2)為汽車的停放提供多樣選擇。平行式停車汽車縱向間距規定為1.2 m,根據車型尺寸,車位尺寸采用2.5m×7.0m。

3.3 ?老舊小區停車空間改造模式分析

3.3.1車旁停車植物栽植模式。以上海SH760A為例,a=4.86 m、b=1.77 m、e=1.24 m,后懸尺寸為1.24 m,停車線內邊緣至向外1.2m任意處不影響車門的開合,且出于行車安全考慮,停車位與停車位之間留有0.5m寬度栽植植物增大喬木覆蓋度,在停車線邊緣搭配綠籬,提高綠化覆蓋率(圖3)。對于停車位需求量較大的小區可采取此種泊位型式。

3.3.2 ?車旁造景前進開出模式。通車道寬度較窄時,不能滿足小汽車回轉要求,垂直式停車汽車在掉頭時運行回轉軌跡為Y形回轉軌跡(圖4)。當在植物組團之間存在適合泊位尺寸的停車空間且通車道僅滿足汽車回轉時可結合此軌跡進行泊位設計并合理配置植物(圖5)。

以上海SH760A為例,小汽車后懸尺寸為1.24m,停車線至向內1.2m任意處可栽植樹木。當小汽車在通車道進行回轉進入泊位時,為了避免與鄰車的刮碰,兩部分回轉區域相接處應預留0.4m安全距離,滿足回轉要求和泊位尺寸設計,在以環形圓心O環形內半徑r形成的半圓區域里任意處可進行喬灌草的搭配。

3.3.3 ?45°斜列式車旁造景模式。在有限的空間內設計45°斜列式停車位能夠滿足不同居民的停車需求,根據停車位之間圍合的空間特點進行不同的植物配置,提升空間的利用率。栽植高大喬木為車輛遮蔭,在折線空間內種植綠籬,形成造型的層次感,其中點綴修剪成型的灌木,營造豐富的景觀效果(圖6)。

3.3.4 ?大、小停車位結合設計模式。根據微型汽車車型尺寸停車位采用2.5m×4.0m,將小汽車和微型汽車的停車位結合設計營造2.5m×4.0m空間進行樹種搭配,使停車位更具人性化,停車空間在立面的處理上層次更加豐富(圖7)。

3.3.5 ?泊位設計結合休閑設施模式。由于老舊小區內老年人較多,為老年人提供一定的活動場地很有必要,在停車位之間劃分出4.0m×6.0m空間增加桌、凳等休憩小品,使用綠籬進行圍合,營造出具有半私密性和安全性的休閑地塊,在入口處栽植高大喬木形成良好的庇蔭效果,使宅間空間在功能使用上更具人性化(圖8)。

3.3.6 ?泊位植物配置結合住宅采光模式。在宅間綠地的建設中,不能忽視住房的采光問題。停車空間內樹種的栽植位置在不同住戶鄰接處和不同單元鄰接處較不影響樓房的采光問題,停車空間與樓房之間形成綠化帶,在高大喬木之間點綴花灌木營造豐富的景觀效果(圖9)。

3.4 ? 植物配置的選擇

在老舊小區中,宅間空間資源緊張且利用率低下,應考慮使用喬木作為綠化的主體,可以有效消除噪音和消減視覺污染[15],在保證了綠地率的情況下提升了綠化覆蓋率,在美化環境的同時又具有良好的遮蔭效果;在相鄰停車位連接處采用帶狀綠化帶搭配綠籬種植,使停車空間增加韻律感;對于停車位地面的鋪設,應避免硬質建材鋪裝。目前有采用生態革墊代替草坪磚的做法,可體現真正意義上的生態停車[16]。

4 ? 呼和浩特市農大東區家屬院停車空間改造

4.1 ? 場地概況

改造場地位于農大東區家屬院南門西8~9樓之間,小區住宅形式為多層建筑,樣地面積約2500m2。樣地內綠化條件較好,大多為多年生花灌木,集中在宅間中心分布。小區內無固定停車位,現有停車方式為地面停車,以宅間停車為主,有路邊停車。周末和工作日晚5點至次日9點皆為停車高峰期,最多達20輛,樹木之間交叉停放車輛,停車效果較雜亂(圖10)。

4.2 ? 場地停車空間改造設計

從圖10可知,部分空間不滿足布置連續性泊位,根據車旁造景模式可合理劃分空間設立停車位,與周圍景觀良好結合。大、小停車位和45°斜列式停車位的設置,使停車空間的使用更加人性化、精細化。根據場地現狀,利用現有植物定位劃分休閑場地,增加園林設施。植物組團采用綠籬圍合,林下種植耐蔭性草本,豐富景觀層次。根據喬、灌木冠幅和草地覆蓋程度統計計算,改造后停車位增加,綠化覆蓋率提升約11%,3年預期提升15%,5年預期提升19%。

5 ? 結語

在城市老舊小區改造中,靜態交通停車位直接影響了居民的生活品質。本著實事求是的研究態度,從創新的視角,將綠化覆蓋率與汽車泊位設計問題結合,針對宅間空間存在的多種問題提出分類型的改造模式。分類改造有待于在今后的學習和實踐中進一步思考與探索,希望能夠在城區的更新改造過程中對停車空間的設計發揮積極作用。(收稿:2019-08-27)

參考文獻:

[1]周堅華.城市生存環境綠色量值群的研究(5)——綠化三維量及其應用研究[J].中國園林,1998(05):61-63.

[2]侯祥秋.已建居住小區停車空間改造策略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2016.

[3]劉建.已建城市住區停車環境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天津大學,2008.

[4](丹麥)揚·蓋爾.何人可,譯.交往與空間[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2:73-74.

[5]鄧小軍,王洪剛.綠化率 綠地率 綠視率[J].新建筑,2002(06):75-76.

[6]顏悅.居住小區機動車停車問題的再探討[J].北京房地產,1996(5):27-29.

[7]賈俊峰.淺談居住區的綠化規劃和停車場地的配置[J].山西林業科技,2003(04):40-41+47.

[8]曹京杭.城市綠化覆蓋率與大氣環境的關系探討[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00(S1):52-62.

[9]錢滿坤.城市住區停車空間活力性研究[D].河北工業大學,2015.

[10]夏繁茂.節約型園林植物的應用與優化研究[D].南京林業大學,2012.

[11]李延明,張濟和,古潤澤.北京城市綠化與熱島效應的關系研究[J].中國園林,2004(01):77-80.

[12]張新獻,古潤澤,李延明,等.居住區綠地對其空氣中細菌含量的影響[J].中國園林,1997(02):57-58.

[13]高凱,秦俊,胡永紅.城市居住區景觀綠化格局改善熱環境變化的遙感監測分析[J].生態環境學報,2012,21(03):464-469.

[14]李龍.汽車停放設施幾何設計關鍵問題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8.

[15]鄭利國.居住區停車場景觀規劃設計探討[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8.

[16]劉勇.城市居住區停車空間設計的精細化研究[D].北京建筑大學,2013.

作者簡介:劉琳琳(1996-),女,河南商丘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

通信作者:陳教斌,副教授,碩士,碩士生導師,從事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研究。

猜你喜歡
老舊小區
老舊小區供排水管網改造設想
城市燃氣安全隱患問題分析研究與解決對策
老舊小區有機更新權責劃分和資金籌措機制
戈壁荒漠老舊小區環境改造的實踐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