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下山參與非遺的邂逅

2020-03-24 12:23
僑園 2020年12期
關鍵詞:技術規程石柱人參

山參,大補元氣,生津液,生于遼東林下,形似人而得名;上古至今一直都是醫家推崇之上品,布衣祈求長生之妙藥,更是現代人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體質的佳品。先人應用人參的歷史可以追溯至2000年前,具有顯著的傳統文化烙印,在國人的腦海里留下深刻的記憶,或許是傳說、故事、軼事……林下山參不但有非遺的記憶、傳承、保護的特質,還在與時俱進、創新發展。

說到人參,說到非遺,不得不從“石柱參”講起。石柱子村位于遼寧省丹東市寬甸縣,鴨綠江畔,當地出產種植的人參稱為“石柱參”。曾幾何時,藥行流傳著“柱參不到不開行”的佳話?,F今,“石柱參”被列入《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錄》,被農業部確認為“農產品地理標志性產品”,丹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笆鶇ⅰ笔恰蔼毺氐牡赜?參農高超的技藝+優質的種質資源”的集合,也正是由于獨特的地域性,需要伐林開山,破壞生態環境,致使“石柱參”的傳承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

林下山參源于上個世紀90年代,遼寧省率先實行封山育林,禁止伐林種植人參,萬余戶參農創造性地在原生態林下撫育山參,遵循“不伐林、不施肥、不打藥、自然繁育”的原則,為林下山參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真正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林下山參具有野山參“蘆長碗密棗核艼,緊皮細紋珍珠須”的典型特征,繼承了野山參的品質和藥用、保健價值,是參中佳品,完全能夠替代野山參,是遼東人民勤勞和智慧的創新, 使得林下山參“飛入尋常百姓家”。

經過二十余年的發展,遼寧省成為林下山參主產區,分布于本溪等8個市22個縣區,種植面積達一百五十多萬畝,年產林下山參十余噸(干重),實現產值近五十億元。與石柱子村相距100公里的桓仁縣,獨特的自然資源孕育了優質上乘的林下山參,被國家林業部授予“中國山參之鄉”的稱號?!盎溉噬絽ⅲ窒律絽ⅲ笔恰爸袊鴩业乩順酥颈Wo產品”“遼寧省名牌林產品”。林下山參是桓仁縣特色產業,是遼寧省重點產業,也是山區農民增收致富的優勢產業,林下山參面積62.17萬畝,占全省林下山參產量的六成以上。

為了加快推進遼寧林下山參(野山參)產業高質量發展,貫徹落實《中醫藥法》《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及《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林下山參產業發展指導意見》《桓仁滿族自治縣林下山參產業發展實施意見》,2017年,由遼寧上藥好護士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牽頭中國中醫科學院、沈陽藥科大學、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藥材有限公司、遼寧恒源堂藥業有限公司等6家單位進行的“以林下山參為核心的人參中藥材大品種開發”項目列入2017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編號2017YFC1702300),建立林下山參遼寧省地方標準1項;建設和推廣林下山參種植基地11300余畝;開發了15個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較高的林下山參保健食品、食品及化妝品,核心期刊發表論文8 篇,發表SCI 論文14 篇;申請發明專利10項,獲得發明專利受權4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2項。在繼承和發展林下山參的產業過程中,堅持守正創新,可持續發展。

2018年,遼寧上藥好護士藥業(集團)有限公司作為聯盟理事長單位發起成立了中國林下山參(野山參)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一是先后制定了《桓仁山參生產技術規程》《地理標志產品 桓仁山參》《桓仁移山參繁衍護育技術規程》《桓仁移山參鑒定及分等質量》《林下山參生產技術規程》和《林下山參鑒定及分等質量》等6項地方標準;二是完成了“林下山參毒理安全性評價及功能性評價”和“林下山參與園參比較的增強免疫力和緩解體力疲勞功能試驗”,推動了林下山參綠色種植、加工轉化、商業流通、品牌營銷、科技創新等全產業鏈創新協同發展。繼承和保護是對歷史的敬重,創新和發展賦予了林下山參產業新的生命力。

“名參鬼蓋須難見,材似人形不可尋”,山參因其物以稀為貴而可望不可及;“滿酌共君醉,一杯千萬春”又是人們對于萬壽齊天的向往;林下山參產業“繼承創新、保護發展”更是歷史擔當。遼寧林下山參以綠色、質優被譽為“補氣之王”,護佑中華民族,粵港澳大灣區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應用人參保健的傳統,希望能夠與遼寧同仁一道在保護、開發和利用林下山參這一寶貴資源廣泛合作,共創偉業!

挖參

猜你喜歡
技術規程石柱人參
廣西:審定通過4 項果品深加工技術規程
流蘇樹嫁接耐寒桂花技術規程
石柱迷宮
清爽可口的“水中人參”
蘑菇石柱
人參娃娃
吃人參不如睡五更
巴勒貝克發現第三根超巨大石柱
歡迎搶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