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操作思考 理解概念 學會表達 深度學習
——《“讀思達”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踐研究》課例分析

2020-03-27 08:49陳瑜華
探索科學(學術版) 2020年12期
關鍵詞:小格鐘面時針

陳瑜華

廈門市松柏小學 福建 廈門361000

數學概念的理解與表達,需要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在理解中更好地表達,這樣才能更嘗試地學習。深度學習是學生感知覺、思維、情感、意志、價值觀全面參與、全身心投入的活動。深度學習要經歷知識的創生、發展、建構、應用的全過程,只有在操作、思考與理解過程性學習中,深度學習才能真正發生,這是學生真正意義上的再創造性學習。作者以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讀思達”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立項批準號FJJKXB20-663)為抓手,在概念教學中讓學生操作思考、理解概念、學會表達、深度學習。

一、創設情境,操作思考,應用中理解達意

數學教學離不開具體的教學情境,創設有效情境是教學中的重要手段。在小學數學概念課的教學中,教師要想做好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探究,就得緊貼教材、進行有效的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這樣才能加深概念的意義理解,建立數學概念模型?!墩J識時間》這課設計,注意創設情境,幫助理解概念意義,設置以下任務環節:

操作思考任務一:課始,利用布谷鳥鐘面的動畫片形式,創設了學生熟悉的情境,回憶鐘面,介紹時針、分針、鐘面,讓學生建立“大格、小格”表象。

操作思考任務二:認識鐘面上的“60小格”時,教師創設活動情境:分針神槍手們,都準確地瞄準了目標。光有分針不能看時間,還需要“時針”來幫忙。然后教師隨意指1個數字,學生快速說出對應幾分。

課上,教師通過核心問題,架設深度學習課堂。通過創設學生熟悉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課內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切關系,從而讓學生學會用觀察、發現與思考的眼光進行探究,理解概念意義,在應用中把握教學深度。

二、以生為本,注重引導,探索中準確表達

教育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教師在充分了解學情、認真分析教材的情況下,注重引導學生,要處理好教與不教的問題。概念課教學中,學生已經會的就不再進行重復教學,通過引導深度探索,真正理解時間概念。因為日常生活中學生已經感知“1時=60分,知道了小格”,本節課就對這個環節進行了處理,課上創設“咕咕鐘”問題情境,不再進行重復教學。教學環節如下:

任務一:準確理解和表達。(1)數小格:想一想怎么數?和你的同桌說一說,看誰數得又對又快!開始!小結:鐘面上一共有60小格。(2)分針走1小格是1分。分針走1大格就是5分。(3)分針從12走到2是幾分?分針從12走到3呢?走到5呢?問:你們認得這么快,這么多數字,怎么記更好記?(4)活動:分針神槍手。老師隨意指1個數字,學生快速說出對應幾分。

任務二:探索中思考表達

認識“1時=60分”,分針和時針是一對好朋友,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我們一起來當小密探!想當好小密探要聽清要求哦!時針走一大格是1小時,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鐘??磿r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了多少?你有什么發現?請拿出學習單我們一起來探究分針和時針的秘密!

這樣,學生會的知識讓學生自己來解決,既能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又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在學生匯報、互動補充中,真正掌握了“1時=60分,知道了小格”。由于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讓學生發揮自己的能力,也為后續的學習打下了基礎,為進一步掌握幾時幾分做好準備。

三、巧設問題,驅動深思,觀察中思考表達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教材和學生學情出發,設計有深度的數學問題,驅動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猜鐘面。例如,在教學“認讀接近整時鐘面”這個環節時,設置了如下環節:

大問題引領思考:時針和分針是好朋友,可是有一天,分針很調皮,跑去玩了。你們猜猜鐘面是什么時間?說說你是怎么認的?

思考問題一:猜的對不對呢?我們得叫分針回來驗證!然后教師動手撥鐘面,出示鐘面時間4時。

思考問題二:教師撥鐘面分針到4時5分,問:這個呢?你是怎么認的?學生回答:時針指向4,分針指向1,就是4時5分。

思考問題三:時針剛好指向4嗎?引導學生觀察回答:因為4時5分是4時過一點兒,所以時針會走過4一點點。我們可以說“時針走過數字4,分針從12起走了5個小格”

思考問題四:誰能像老師這樣完整地說說你是怎么認的?規范學生回答“時針走過數字(),分針從12起走了()個小格,是()時()分”。

思考問題五:和你的同桌說一說,4時5分你是怎么認的?接著介紹中文寫法和電子表寫法。

緊接著,教師撥動鐘面時間:4時30分、4時45分、5時,有了前面幾個問題的鋪墊,已經將學生的思路引向深處,這幾個時間的認識自然就水到渠成,學生一下就時針的位置找到正確的時間了。為了引發學生深度思考,教師又設置“時間尺”這一教學環節,將鐘面抽象成線段:時鐘從4時到5時,把這段鐘面拉直,變成一條時間尺。在時間尺上,這些時間大約在哪個位置?

這一系列的問題,將學生知識的學習引入深處,既能調動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又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這幾個選項像連環鎖,不斷挑戰學生的認知,讓學生不得不深度思考“如何看50分、55分這類時間”的本質。在這樣的真實情境中,學生對如何看接近整時鐘面掌握得比較透徹,也理解了分針與時針直接的聯系。

四、遷移應用,拓展延伸,遞進中善于表達

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概念應用,學生實際的應用能力比起概念理論知識的掌握更為重要。遷移應用數學概念,以任務驅動解決實際問題,可以讓學生在一定的數學原型的啟發下,歸納、推理、探究出事物的規律與本質。拓展延伸概念內涵與外延,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促進其掌握初步的探究方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深度練習的基礎上達到深度理解、深度學習。

認讀表達任務:認讀鐘面,并說說這些時間你在做什么?

7:05、8:30、1:20、11:55

教師通過展示11:55的錯例,引發思考,進行小結:要看清時針和分針才能準確辨認時間。并且進行珍惜時間的思政教育: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操作表達任務:操作中學會表達。你撥我說

要求:每人在鐘面上分別撥2個時間,讓同桌說出時間。

實踐表達任務:小明周末去上數學興趣班,從8:10開始的,經過40分鐘,是()時()分?教師問:你是怎么想的?請你在鐘面上展示這個過程。你準備怎么撥鐘面?8:50分下課后,小明休息了20分鐘后又是()時()分,該怎么撥鐘呢?

教師應遵循發展學生多元智慧的原則,開展合理的拓展練習,鼓勵學生轉變思維模式,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引導學生形成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思維,不斷轉變問題思考角度,提升學生發散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靈活性,在層層遞進的練習中把培養思維的深度。

深度學習特別強調教師的重要作用,強調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引導和幫助。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概念的本質屬性,確定核心問題,感悟概念形成之理,追究概念深層之因,重視數學概念的應用,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進行深入思考與探索,形成多維互動的思考模式,學會表達,真正掌握理解數學概念。

猜你喜歡
小格鐘面時針
正確的鐘面時間
接著畫
怎么做能更好地認識分針和時針運動的聯動關系
(二年級)怎么做能更好地認識分針和時針運動的聯動關系
時針和分針的爭吵
林小格,下一站春暖花開
林小格,下一站春暖花開
鐘表上的數學問題
安小格的夏天
一年級單元同步自測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