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探索與實踐

2020-03-27 12:08申宜靈
讀與寫·教育教學版 2020年3期
關鍵詞:中小學數學教學

申宜靈

摘 ?要: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極強的學科,知識點之間聯系十分緊密,銜接教學也就顯得十分重要。尤其在中小學數學銜接中,教學的難度、教學模式、教學環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小升初的學生而言是一個巨大地挑戰。小學數學教師做好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有助于小升初學生完成心理上與知識上的過渡。文章將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知識銜接三個方面進行探索與實踐,以期為我國中小學數學教學發展略盡綿薄之力。

關鍵詞:中小學 ?數學教學 ?知識銜接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文獻標識碼:C ? ? ? ? ?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03-0164-01

數學是中小學教學的核心學科,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知識點之間邏輯聯系緊密。在實際教學中可以看到,中小學數學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與區別,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中學數學的知識點建立在小學基礎之上;第二,中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要求相同;第三,小學數學以直觀教學為主,中學數學以抽象家教學為主[1]。因此學生在小升初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做好知識銜接工作,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構建新的數學知識體系,調節學生的心理狀態。由此可見,探究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探索與實踐是十分必要的。

1 ? 教學目標,一貫相承

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主要為: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數學抽象、數據分析、邏輯推理等多個方面。小學數學與中學數學采用相同的數學教學目標,以提升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為核心。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更加側重于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算、數據分析、直觀想象等相對比較基礎的能力,而在中學教學中更加側重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數學抽象、數學建模能力[2]。但在實際教學中,中小學教師迫于升學的教學壓力,依然采用知識與能力二維教學目標,忽視了學生的學科素養要求,無法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在中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落實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一貫相承,讓學生的數學教育更加連貫與完整。但應該注意的是,小學生與中學生在數學能力上有著較大的差異,學科素養側重點也有所不同,數學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學習能力上的差異性,合理調整教學知識目標,做好學科素養教學銜接工作。

例如:教師在講解《從算式到方程》時,可以結合小學教學中的《簡易方程》教學內容,設立比本課教學目標培養學由數學運算能力、直觀想象能力轉化為數學抽象能力、邏輯推理能力。首先,教師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張正方形圖形,設置問題“正方形邊長為5,讓學生求出它的周長”,讓學生分別根據圖形將四條邊直接相加與正方形周長公式列出兩種不同形式的算式。其次,教師將邊長變為未知數x,引導學生將所列的算式整理為簡單的方程。最后,學生經過整理,將兩種算式化為同一種算式。在此教學過程中兼顧了學生的多種學習能力培養目標,培養了學生的各項能力,將數學教學目標一脈相承。

2 ? 多維教學,立體教學

小學數學教學中以直觀教學方法為主,更加注重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而中學數學教學中則更加注重培養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思維。在小學教學中,數學教師多采用生動有趣的多媒體教學法、游戲教學法、小組合作教學法。與之相對應的,中學教師在教學中多采用問題導學教學教學法、思維導圖教學法。但在中小銜接教學中,學生已經適應了小學教學模式,如果教師直接過渡到教學模式,將會導致學生出現強烈的不適應,認為教師授課內容過難且枯燥無味,必然會導致學生對于中學數學產生抗拒心理,不利于接下來的數學教學。因此,在中學銜接過程中,數學教師不可操之過急,應該結合小學數學教學模式,逐漸地滲透教學方法,讓學生習慣抽象思考的方式,實現多維立體教學[3]。

例如:在《整式的加減》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興趣,讓學生使用電子表格學習新課內容。同時,教師將學生分為多個學習小組,鼓勵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將教師所給的多組整式數據進行相加。小組活動結束后,教師開展小組之間的討論活動,讓學生之間對比數據是否存在差異,如果出現數據不一致的情況,組內再次利用電子表格進行計算,學生的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實踐探究能力都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多維立體教學模式,將中小學教學模式進行整合,兼顧了學生的心理狀態,有助于學生從心理上、學習習慣上從小學過渡到中學。

3 ? 已知未知,知識銜接

小學數學是中學數學基礎,中學數學是小學數學的知識升華。教師仔細分析中小學教材可以發現,中學數學教學內容中與小學教學內容有許多的重合點,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數學知識。中學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調整知識點各個部分的教學時間,一方面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另一方面可以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教師利用學生已知的數學知識,開展未知數學,學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識教學內容,并在原有的數學知識體系上進行思維發散,完善數學知識結構,做好數學知識銜接[4]。

例如:在中學七年級上冊《角》一課的學習中,需要學生掌握鈍角、直角、銳角的知識,知道如何表示角與對比角的大小。學生在小學二年級上冊時同樣學過《角的初步認識》,學生對于鈍角、直角、銳角的知識已經有所掌握。因此中學教師在開展《角》一課的教學中,不妨縮短在角概念上的教學時間,讓學生為教師講一講鈍角、直角、銳角的區別,樹立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數學信心,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學習如何表示角與對比角,完善學生關于角知識的數學結構圖。

4 ? 結語

中小學銜接教學不可忽視,對于學生日后的中學學習至關重要。因此教師在中小學銜接的過程中,應該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方法、學習心理,結合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體系,從而做好中小數學教學銜接工作,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趙文彬.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探索與實踐[J].中學數學,2014(24):51-52,58.

[2] 謝述霞.中小學數學銜接教學的對策研究[J].新課程·中旬,2019(1):8.

[3] 肖彩鳳,李雪峰.中小學數學教學內容有效銜接的路徑——“7.1線段的大小的比較”的課例分析[J].中學數學,2015(22):29-31,66.

[4] 王亦磊.解析開發理念下的中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管理[J].考試周刊,2019(11):84.

猜你喜歡
中小學數學教學
論多媒體技術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數學教學中引發創造性思維的技能探究
例談數學教學中辯證唯物主義的滲透
對數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認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