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辣椒HD-Zip基因家族鑒定、系統進化及表達分析

2020-03-30 02:02邵晨冰黃志楠白雪瀅王云鵬段偉科
中國農業科學 2020年5期
關鍵詞:同源擬南芥結構域

邵晨冰,黃志楠,白雪瀅,王云鵬,段偉科

(淮陰工學院生命科學與食品工程學院,江蘇淮安 223003)

0 引言

【研究意義】辣椒(Capsicum annuum),屬茄科(Solanaceae)茄亞族(Solaninae Dunal)辣椒屬一年生或多年生植物,是我國重要的蔬菜作物,近幾年種植面積及產量均居世界首位(http://faostat.fao.org)。HD-Zip轉錄因子(homeodomain-leucine zipper,HD-Zip)是植物中特有的一類轉錄因子,參與調控植物光合作用、形態建成以及逆境脅迫應答等重要生長發育過程[1-2]。通過在辣椒基因組中系統鑒定HD-Zip基因家族成員,并對其染色體定位、基因結構、進化關系和表達特征進行分析,對進一步認識辣椒生長發育過程及培育改良辣椒品種具有重要意義?!厩叭搜芯窟M展】HD-Zip轉錄因子屬于同源異形域(Homeodomain,HD)轉錄因子超家族,參與調控正常生長條件和環境脅迫后植物的生長發育[3]。該轉錄因子均由同源異型域及亮氨酸拉鏈(leucine zipper,LZ)結構域共同構成。HD和LZ結構域的存在共同決定了該類蛋白的轉錄因子功能[1]。根據基因序列的保守性及結構特點,該家族可被分為4個亞族,HD-Zip I—IV:HD-Zip I亞族只包含HD和LZ結構域;II亞族另包含一個N端保守區域(N-term);III亞族較復雜,包含除HD和LZ結構域之外的START、SAD和MEKHLA結構域;IV亞族與III亞族類似但沒有C端的MEKHLA結構域[1]。HD-Zip基因家族不同亞族參與不同的代謝途徑[1]。以模式植物擬南芥為例,HD-Zip I在非生物脅迫(ATHB1、ATHB5、ATHB6、ATHB7、ATHB12)[4],光信號轉導(ATHB16)[5],葉片發育(ATHB1、ATHB3、ATHB16和ATHB20)[4]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HD-Zip II主要在植物發育過程中參與環境改變應答機制,特別是光質改變應答調控(ATHB2、ATHB4、ATHB2)[6-7];HD-Zip III主要參與胚胎發育(PHB和PHV)[8],莖和花分生組織形成(ATHB15、ATHB8、REV)[9]和維管發育(REV、ATHB15)[10-11]等;HD-Zip IV則主要在植物毛狀體的形成(HDG11、HDG12、GL2)[12],表皮細胞的發育(ATHB10、PDF2、AtML1)[13],葉片形態和生殖細胞發育(HDG1)[14],花色素苷積累(ANL2)[15]等過程起重要作用。HD-Zip的同一亞族在不同植物中具有相似的功能。但由于物種和環境的差異,特別是不同植物在進化過程中經歷了不同選擇、復制和保留事件,HD-Zip基因家族同源基因在不同物種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化。比如油椰子(Elaeis guineensis)中的EgHOX1(II亞族),該基因參與早期體胚的形成,并且影響了形成層發育中胚性能力的獲得[16]。番茄中的13條HD-Zip IV基因在新葉和花朵中高度表達,對不同的植物激素和非生物脅迫具有應答作用[17]?!颈狙芯壳腥朦c】目前,該家族基因已經在擬南芥[1]、葡萄[18]、玉米[19]等多個物種中被鑒定,并發現其發生不同程度的功能分化。辣椒的全基因組測序在兩個品種‘CM334’及‘遵辣1號’中已完成[20-21],為研究相關基因的功能及關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雖然該家族在‘CM334’基因組中進行了初步分析[22],但進化及表達數據分析較少,并未進行深入研究和比較分析?!緮M解決的關鍵問題】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學手段鑒定辣椒HD-Zip基因家族,并系統分析其在基因組中的分布、基因結構、進化分化特征及在不同組織中的時空表達特異性,為闡明辣椒HD-Zip基因家族分化歷程及生物學功能奠定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試驗于2018—2019年在淮陰工學院園藝作物系統生物學實驗室進行。

1.1 辣椒HD-Zip基因家族成員的鑒定

本研究主要基于我國辣椒測序品種‘遵辣1號(Zunla-1)’進行系統分析,同時利用墨西哥地方品種‘CM334’進行比較分析。研究中使用的辣椒基因組數據分別從辣椒基因組網站(Pepper Genome Database2.0,http://peppersequence.genomics.cn/page/species/index.jsp)及PGP(Pepper genome platform,http://peppergenome.snu.ac.kr/)下載獲得。

參照前人報道[1]及PlantTFDB(Plant Transcription Factor Database http://planttfdb.cbi.pku.edu.cn/)確定擬南芥HD-Zip基因家族成員。隨后,將其作為誘餌利用本地BLAST工具在辣椒基因組中進行比對(參數為E<1e-10,Identity>40%),獲得與擬南芥同源性高的HD-Zip序列信息,并利用Pfam(http://pfam.sanger.ac.uk/search)及SMART(http://smart.emblheidelberg.de/)進行驗證分析,刪除缺失結構域的序列,最終獲得辣椒HD-Zip基因家族候選基因。

辣椒HD-Zip家族成員蛋白分子量和等電點利用在線工具EMBOSS Programs(https://www.ebi.ac.uk/Tools/emboss/)進行分析鑒定。

1.2 辣椒HD-Zip基因家族系統進化樹構建和分組確定

利用CLUSTALW將擬南芥及辣椒HD-Zip氨基酸序列進行多序列比對分析[23]。并通過鄰接法(Neighbour-Joining,NJ)在MEGA 6.0中構建系統進化樹,自展值(Bootstrap)設定為1 000。HD-Zip基因的核苷酸差異同樣應用MEGA6.0進行計算[24]。

1.3 辣椒HD-Zip家族成員結構和保守結構域分析

HD-Zip的外顯子和內含子位置信息參考辣椒基因組注釋信息GFF文件,之后應用本地perl語言提取位置信息轉變為GSDS(Gene Structure Display Server;http://gsds.cbi.pku.edu.cn)可讀bed文件。應用在線工具GSDS進行HD-Zip結構的繪制。

應用MEME 4.9.0預測分析HD-Zip蛋白序列的結構域,搜尋motif值設置為16,結構域寬度設定為最小10、最大100,其他設定為默認參數。通過TBbool軟件繪制出MEME結構[25]。HD及LZ結構域通過SMART(http://smart.embl-heidelberg.de)數據庫分析確定。

1.4 辣椒HD-Zip基因家族染色體定位和基因復制類型分析

應用本地perl語言在辣椒基因組注釋信息GFF文件中提取位置信息并構建辣椒染色體定位圖。HD-Zip在辣椒基因組中的復制類型根據MCScanX下游程序duplicate_gene_classifier獲得[26],并標注在染色體上。

1.5 HD-Zip直系(Orthologous)和旁系(Paralogous)同源基因分析

辣椒、番茄和擬南芥HD-Zip的直系與旁系同源關系通過OrthoMCL(http://orthomcl.org/orthomcl/)軟件進行鑒別,HD-Zip在3個基因組中的直系與旁系之間的關系圖用Circos(http://circos.ca/)軟件繪制。

1.6 辣椒HD-Zip的組織表達差異分析和共表達網絡構建

通過GEO數據庫(https://www.ncbi.nlm.nih.gov/geo/)獲得‘遵辣1號’材料不同時期的轉錄組(GSE45037)注釋文件[21],運用R軟件繪制辣椒HD-Zip基因家族的表達熱圖。

辣椒HD-Zip在不同組織之間的表達關系皮爾森相關系數(Pearso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PCC)通過本地perl語言進行計算,顯著相關共表達基因對的網絡顯示利用Cytoscape 3.1進行構建。

2 結果

2.1 辣椒HD-Zip基因家族的成員分析和分組鑒定

利用生物信息學方法并經過后續的篩選驗證,從辣椒‘遵辣1號’全基因組中共鑒定到42個HD-Zip家族成員,根據染色體順序依次命名為CaHDZ01—CaHDZ42,其中基因CaHDZ42并沒有錨定在染色體(表1)。

辣椒中HD-Zip家族基因長度介于459 bp(CaHDZ38)和2 529 bp(CaHDZ03)之間;分子量從最小18.09 kD(CaHDZ38)到最大93.61 kD(CaHDZ03)不等;等電點介于4.20(CaHDZ40)至9.36(CaHDZ08)之間。因此,HD-Zip基因家族的基因長度跨度很大,且與分子量具有相關性,而pI主要取決于氨基酸中酸性氨基酸和堿性氨基酸的數量比,大多數CaHDZ蛋白(70%)的pI小于7.0,證明其可能是一類酸性蛋白(表1)。

基因序列若高度同源,則可能具有相似的功能。在擬南芥HD-Zip與辣椒的HD-Zip基因家族成員對比結果中可知,大多數辣椒HD-Zip與擬南芥具有高度同源性(E-value=0,表1),為指導辣椒HD-Zip基因家族的生物學功能研究提供了參考。

圖1 辣椒、擬南芥HD-Zip基因家族系統進化樹Fig.1 The unrooted phylogenetic tree of HD-Zip gene family between pepper and Arabidopsis

為進一步了解辣椒HD-Zip基因家族和擬南芥之間的同源關系,構建了辣椒、擬南芥HD-Zip基因家族系統進化樹(圖1)。由圖可知,與擬南芥一樣,辣椒HD-Zip基因家族可分為4個亞族(為I、II、III和IV)。在辣椒基因組中這4個亞族分別含有18、9、5、10個HD-Zip,I、II、III亞族數目與擬南芥中類似,其中III亞族基因個數一致,證明這3個亞族HD-Zip并沒有在辣椒基因組中大范圍變化,而辣椒中IV組基因明顯比在擬南芥中減少,可能是在辣椒全基因組復制過程中丟失較多(圖1)。

2.2 辣椒HD-Zip基因家族的結構特征分析

從圖2可以看出辣椒HD-Zip基因家族中4個亞族的基因結構有顯著差別。整體看來,I、II亞族的基因編碼序列較III和IV亞族結構簡單,I亞族外顯子數目最少,均為2—3個,II亞族為3—4個,而III、IV亞族成員外顯子數目多在10個以上(圖2-B)。大多數進化樹節支點的基因具有類似的外顯子結構,但從基因全長來看,相似的CDS長度卻有不同的基因全長,說明內含子長度具有較大的差異性。

同時,對辣椒HD-Zip基因家族進行了蛋白保守結構域分析,共鑒定獲得16個保守基序(Motif),將這些Motif進行了注釋。Motif 1和2對應HD,Motif 3對應LZ。結果表明,辣椒HD-Zip成員均含有HD和Zip結構域,但部分成員的HD結構域并不完整,如第I亞族中CaHDZ15和III亞族CaHDZ39缺失了部分HD結構域(Motif 2)。此外,IV亞族HD結構域中多了Motif 7(圖2-C)。從4個亞族的結構來看,與前人一致,I亞族只包含HD和Zip兩個結構域;II亞族除CaHDZ38外,motif多集中于序列后半段;III亞族和IV亞族含有另外的結構域,但它們之間并不完全保守(圖2-C)。

圖2 辣椒HD-Zip基因家族成員的結構特征Fig.2 An analytical view of HD-Zip family in pepper

2.3 辣椒HD-Zip基因家族的染色體定位分析

依據辣椒CaHDZ染色體位置信息,除CaHDZ42外,剩下41條基因不均勻地分布在12條染色體上(圖3)。其中1號、2號、3號染色體上分布的基因較多,分別有6條、9條和7條。2號染色體上的基因大多分布在其下端,3號染色體的基因大多分布在其上端,8號和9號染色體上最少,均只分布有1條HD-Zip家族基因,其余染色體在2—4條。通過4個亞族基因在染色體上分布情況比較,發現I亞族基因主要集中在2號和3號染色體上,其余亞族成員不均等分布在染色體上。部分染色體僅有單個亞族的成員,比如4號、5號和9號僅有I亞族基因,8號染色體僅有III亞族基因,推測在辣椒三倍化快速擴增過程中并未均等的發生片段復制,或者復制后HD-Zip丟失較多。

此外,通過MCScanX及下游程序對所有基因進行共線性和復制基因分析,結果表明,CaHDZ01/CaHDZ20、CaHDZ12/CaHDZ24、CaHDZ26/CaHDZ40、CaHDZ10/CaHDZ27都發生了片段復制。片段復制使得基因數目增多,特別是I亞組基因數目的增加。

圖3 HD-Zip在辣椒染色體上的位置Fig.3 The chromosome location of the HD-Zip genes in pepper

2.4 辣椒、番茄和擬南芥HD-Zip直系、旁系同源基因的鑒定

在對辣椒、番茄和擬南芥3個物種內部直、旁系同源基因的對比研究中(圖4),發現在3個物種中直系同源基因對都很多,這可能是由于HD-Zip序列極度保守和相似。在表1中,辣椒和擬南芥HD-Zip的比對結果也表明大部分基因對的E值都很小,甚至為0,證明這類基因極保守,特別是第III亞組基因。此外,通過比較3個物種中的直系同源基因對數目,發現直系同源基因對大體相同,但辣椒和番茄之間的稍多于其他組,表明辣椒與番茄兩物種間的基因相似度高,有較高的保守性。這也與辣椒和番茄的親緣關系相一致,一般親緣關系越近,兩物種間的同源基因對就越多。而旁系同源基因的鑒定結果則表明,擬南芥中要明顯多于番茄和辣椒,辣椒中最少,說明辣椒基因組的倍增事件并沒有導致HD-Zip的明顯擴增,或者是基因組復制后基因丟失較多。

圖4 擬南芥、番茄和辣椒的直系及旁系同源HD-Zip的分布Fig.4 Circle plots of paralogous and orthologous HD-Zip pairs between Arabidopsis thaliana, Solanum lycopersicum and Capsicum annuum

2.5 HD-Zip基因家族進化特征分析

為進一步明確HD-Zip基因家族進化特征,分別選取無油樟(Amborella trichopoda)、水稻(Oryza sativa)[19]、玉米(Zea mays)[19]、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17]、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27]、辣椒‘CM334’、辣椒‘Zunla-1’、毛果楊(Populus trichocarpa)[28]、葡萄(Vitis vinifera)[18]以及擬南芥[1]9個代表物種進行分析(表2、圖5)。與孑遺植物無油樟相比,HD-Zip在其余8種植物中具有不同程度的倍增(表2),證明其在不同的進化過程中被不均等的復制保留下來。系統進化樹分析表明,包含無油樟在內這9個物種的HD-Zip序列不均等的分布在4個亞族中,說明從被子植物開始,HD-Zip基因家族就穩定存在4個亞族。在這9個物種中,I亞族含有最多的數目,而III數目最少(圖5-A),證明在被子植物全基因組復制過程中I亞族復制保留的基因最多,而III亞族基因沒有發生復制或復制后丟失。這也側面證明III亞族基因可能相對比較保守。

表2 HD-Zip在不同物種中數目情況統計Table 2 Numbers of HD-Zip genes in different species

圖5 HD-Zip基因家族4個亞族之間的關系Fig.5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of HD-Zip gene family and characteristic of the four groups

通過系統進化樹來看,I和II亞族具有較近的親緣關系,而III和IV亞族親緣關系較近(圖5-A)。為研究這4個亞族基因之間的親緣關系,分別鑒定了它們之間的核苷酸差異。從圖5-B中可以看出,III亞族基因內部的核苷酸差異最小,證明該亞族基因非常保守,與前期結果一致。I亞族基因的平均核苷酸差異最大,但與II和IV亞族并未有明顯差異。II和IV亞族基因內部的核苷酸差異則更加分散,證明II和IV亞族基因發生了明顯的分化。從不同亞族之間的差異來看,I和II亞族基因之間核苷酸差異最小,表明I和II亞族親緣關系最近,其次是III和IV亞族。根據結果可以推測最先存在的HD-Zip基因家族可分為兩組,其中一組分化成I和II亞族,而另一組則分化成為III和IV亞族。

2.6 辣椒HD-zip基因家族在不同組織中表達模式分析

對42個辣椒HD-Zip在根、莖、葉、花芽、花和果實不同發育時期的表達模式進行分析。結果顯示,該家族基因的4個亞族具有不同程度的表達趨勢,其中I亞族中的基因在辣椒不同組織中的表達量相對較高,且亞族內部呈現出不同的表達模式,近一半基因在辣椒不同組織及果實發育前期均具有較高的表達量,證明這部分基因對辣椒的生長發育,特別是果實成熟前期具有重要的作用(圖6)。其中,CaHDZ22在莖中的表達程度最強,表明該基因可能對辣椒莖的生長有重要作用(圖6)。較I亞族相比,II、III和IV亞族基因在不同組織中的表達量相對較低,但部分基因在特定組織中具有較大的表達量,例如CaHDZ13在根、莖、芽、葉、花和果實成熟前期具有較高的表達量,CaHDZ34在辣椒果實成熟后期具有較大的表達量,CaHDZ02和CaHDZ28在果實剛剛膨大時具有較高的表達量,CaHDZ04在果實成熟前期具有較大的表達量,證實這些基因在辣椒的特定時期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圖6)。此外,CaHDZ09、CaHDZ42和CaHDZ41這3個基因在根、莖、芽、葉、花和果實成熟過程中均不表達。

此外,I亞族中大多數基因在根、莖、芽、葉和花中的表達程度相差不多。為了更好地了解辣椒HD-Zip及其同源基因之間的表達差異,通過篩選皮爾森相關系數(PCC,P<0.05)顯著共表達基因對,構建了辣椒HD-Zip表達網絡(圖7)。該網絡包含35個節點(基因)和87個邊(調控關系),有33對基因表達趨勢PCC大于0.8,6對大于0.9,CaHDZ14/CaHDZ22及CaHDZ07/CaHDZ02之間的PCC達到0.96。雖然在不同組織中表達有強有弱,但具有明顯共表達趨勢。除了正向協同,另外有9對CaHDZ之間為負調控關系。以上結果表明HD-Zip在調控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協同作用,并且不同亞族之間也具有一定的協同性(圖7)。

圖7 辣椒HD-Zip共表達網絡Fig.7 Co-expression network of HD-Zip genes in pepper

3 討論

植物轉錄因子通過其特有結構域與DNA及其他蛋白或轉錄因子間的相互作用,激活或抑制基因的表達來調控植物正常的生理過程或應激反應[3]。HD-Zip蛋白是植物界所特有的一類轉錄因子,包含4個亞族,而不同亞族的結構域差異又決定了其功能的多樣性[1]。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模式植物擬南芥中的HD-Zip家族成員功能均已被解析,證實不同亞族間確實存在多樣性的功能[1,4,8,12]。但在進化過程中,隨著不同物種經歷的不同復制選擇事件,同源基因發生不同程度的分化,常見的是產生次功能(Subfunctionalization)、產生新功能(Neofunctionalization)和丟失復制基因或功能冗余這3種類型[29]。HD-Zip基因家族目前已經在多個植物中被詳細鑒定,包括擬南芥[1]、玉米[19]、葡萄[18]、毛果楊[28]等。研究結果表明該家族成員具有較高的系統發育相似性,但是在不同物種中表現出不同的時空表達模式,并具有明顯的組織差異性表達,對植物生長發育的調控也存在功能分化和冗余的現象。此外,盡管感知同樣的環境脅迫因子,但是不同成員在同樣的環境脅迫下的調控方式并不相同[1,30]。

辣椒基因組經歷了快速三倍化擴增[20-21],給研究重要基因復制分化提供了很好的基礎。本研究從我國自主選育的辣椒‘遵辣1號’基因組中鑒定獲得42條HD-Zip,在‘CM334’中鑒定得到45條HD-Zip,經過FGENESH對基因序列進行手動矯正和重新注釋,最終確定以‘遵辣1號’基因組為主要研究對象。42條HD-Zip中除了1條沒有被錨定在染色體上,剩下41條不均等地分布在辣椒12條染色體上。通過共線性分析,發現片段復制是CaHDZ基因家族擴增的主要原因,這和馬鈴薯、擬南芥一致[1,27]。CaHDZ基因家族4個亞族成員的數目并不均等,I亞族最多且主要集中在2號染色體上,III亞族最少,這和擬南芥中的類似[1]。辣椒中IV亞族發生了丟失,但在擬南芥中,IV亞族保留的較多。同時,I亞族發生片段復制的基因數量最多,這可能是I亞族基因數目最多的原因。III亞族基因相對比較穩定,并未發生復制事件或復制后丟失。在所選的9個代表物種中,同樣發現I亞族擴增最為明顯。特別是在茄科植物中,I亞族基因數目占比達到40%以上。IV亞族基因在被子植物中也發生了比較明顯的擴增,但在‘遵辣1號’中該亞族基因數目占比只有24%,發生了明顯的丟失。III亞族在多個物種中均只有5條基因,相對比較保守。核苷酸差異分析結果表明III亞族基因內部的核苷酸差異確實最小,證明在物種進化過程中III亞族基因的選擇壓力比較小,因此基因也比較保守;而剩下3個亞族核苷酸差異較大,特別是I亞族,且差異比較分散??梢酝茰y在進化過程中這3個亞族的基因,具有較大的選擇壓力,更容易進化出新的功能[29,31]。通過不同亞族之間的差異來看,I和II亞族親緣關系最近,其次是III和IV亞族。由此推測I和II亞族、III和IV亞族可能分別從相同的祖先分化而來,或者IV亞族是從III亞族分化而來。

基因結構是研究基因功能和進化的重要依據,本研究詳細分析了辣椒HD-Zip基因家族的結構特征和保守結構域。辣椒HD-Zip同一亞族的基因,其結構相似。從外顯子數目來看,I亞族最少,III亞族最多,這和玉米[19]、毛果楊[28]等一致。III和IV亞族基因長度顯著長于I和II組,證明其有更加復雜的結構特征,保守結構域分析也印證了這一點。I和II亞族基因的保守結構域基本只包含了特有的HD和Zip結構域,而III和IV保守基序更加復雜。III亞族中還包含START、SAD和MEKHLA結構域,而IV亞族則包含START和SAD結構域[1,8,12],這與前人研究一致[1,6,13]。此外,III和IV亞族中的START和SAD結構域在兩組間并不完全保守,而在亞族內部很保守,可能在功能上也具有不同的表達模式。

辣椒HD-Zip存在明顯的組織差異性表達,I亞族差異最為明顯,而III亞族差異最小。這也證實了上面的推測,I亞族確實發生了明顯的功能分化,在不同物種中可能參與更多的代謝與發育過程[4]。I亞族基因在黃瓜中可以響應多種環境信號[32],煙草NaHD20可以調控花的發育[33],蒺藜苜蓿中HB1在一定條件下可誘導其在初生根和側根中表達[34]。在辣椒中,發現I亞族基因在莖中表達的基因最多,且表達量最大,特別是CaHZD22在莖中具有最高的表達,證明該類基因對辣椒莖的發育起到重要作用。此外,CaHZD18在根中表達量最大,CaHZD12和CaHZD22在花中表達量最大,CaHZD12和CaHZD07在果實成熟前期表達量最大,CaHZD18和CaHZD20在果實成熟后期有較大表達量,證明該亞族基因對辣椒的形態建成和果實發育具有重要的作用。雖然辣椒I亞族發生了明顯的功能分化,但和擬南芥直系同源相比,仍具有一定的功能相似性,ATHB1、ATHB3、ATHB16和ATHB20[4-5,35-36]參與葉片生長發育過程,CaHZD15、14和40在葉片中具有較高的表達量,可能參與了葉發育過程。辣椒中III亞族基因變化趨勢并不顯著,說明在不同組織發育和果實發育過程中功能分化并不明顯。通過和擬南芥中同源基因相比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擬南芥該組基因主要在植物發育過程和維管發育中起作用[8],辣椒中該基因也在植物組織中特別是莖中具有高表達。另外,辣椒的II和IV亞族基因也發生了不同程度分化,雖然HD-Zip在辣椒中發生了明顯的表達分歧,但其仍有一定的共表達趨勢,證明其在調控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協同作用。此外,為維護植物的正常生長發育,同一家族基因會存在一些抑制性表達調控。

4 結論

本研究在辣椒中共鑒定到42條HD-Zip,根據進化關系和結構特征分為4個亞族,不同亞族的基因結構、蛋白保守結構域及表達模式不同;CaHZD不均等地分布在12條染色體上,并有多個基因發生了片段復制;在進化歷程中,CaHZD保守性高,數目沒有明顯倍增,III亞族最為保守,I和II亞族、III和IV亞族親緣關系更近;CaHZD具有明顯的組織差異性表達,協同調控了辣椒的生長發育。

猜你喜歡
同源擬南芥結構域
山西恩予:打造藥食同源新業態
細菌四類胞外感覺結構域的概述
以同源詞看《詩經》的訓釋三則
擬南芥栽培關鍵技術研究
UBR5突變與淋巴瘤B細胞成熟
“鋌”有“直”義的詞源學解釋——兼說/直/義的同源詞族
同源賓語的三大類型與七項注意
擬南芥
口水暴露了身份
DEP結構域的功能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