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護理干預對初產婦分娩方式的影響觀察

2020-04-05 21:42陳利
健康必讀(上旬刊) 2020年2期
關鍵詞:分娩方式初產婦心理護理

陳利

【摘?要】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初產婦分娩方式的影響。方法:選取2017年8月-2019年3月收治的96例初產婦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8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干預。對比兩組產婦的臨床效果。結果:觀察組產后焦慮水平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自然分娩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產后出血量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給予初產婦心理護理,能夠提升自然分娩率,緩解產婦焦慮情緒,減少產后出血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心理護理;初產婦;分娩方式;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2-0136-02

初產婦在胎兒、產道、產力和精神緊張等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下,容易出現一些列的心理問題,而這些心理問題的出現又會對產力、產道和產程等造成不良的影響,進而直接或是間接影響分娩結局。從以往的醫學研究結果來看[1],初產婦分娩過程中會在強烈生理變化和刺激的作用下而發生緊張、恐懼和焦慮情緒,進而延長禪城時間,降低產力,嚴重者還會出現心理問題導致的難產,進而威脅新生兒和產婦的生命安全。本研究探討心理護理對初產婦分娩方式的影響,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8月-2019年3月收治的96例初產婦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8例。所有患者均知情且同意;符合陰道分娩指征初產婦;無嚴重妊娠并發癥及胎兒先天性畸形等疾病;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其中對照組年齡22-36歲,平均年齡(28.1±3.5)歲;孕周36-41周,平均(39.1±1.3)周。觀察組年齡22-37歲,平均年齡(28.8±3.7)歲;孕周36-41周,平均(39.7±1.5)周。兩組產婦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行常規護理

責任護士簡單介紹醫院概況及主治醫生臨床經驗,組織氣進行全方位檢查(血壓、脈搏、心率、體溫及胎兒胎心);建立產婦檔案,整理產檢資料,開展健康宣教及營養干預,以蛋白質、維生素及糖分含量高的易消化食物為主,根據喜好調整飲食結構,如面包、肉粥、稀飯及面湯,產中檢查產婦生命體征,一旦出現異常及時告知醫生進行急救,以保證妊娠安全;美化病房環境,每日定時通風消毒,打掃病房,適當擺放花草,忌病房內外大聲喧嘩,幫助患者盡快適應醫療環境。

1.2.2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干預

①產前護理:初產婦因缺少分娩經驗,多伴有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并影響到分娩的順利進行,助產士需積極與產婦溝通,向其介紹醫院環境,保持病房安靜、衛生,多關心和安慰產婦,向其講解分娩知識和相關注意事項,告知其良好的心理狀態對保障分娩順利進行的重要性。②第一產程護理:在潛伏期時鼓勵產婦多走動,并食用高能量、易消化的食物;在活躍期鼓勵產婦保持情緒穩定,指導其進行正確呼吸和下腹部按摩,通過聊天、看視頻等方式轉移其注意力。③第二產程護理:助產士需積極與產婦溝通,爭取贏得其信任,提升安全感[2]。在出現宮縮時指導產婦深呼吸,并逐步向下屏氣以提升血壓,刺激胎兒分娩。在宮縮間歇期可囑咐產婦適當休息,給予其表揚和鼓勵,使其情緒保持穩定。④第三產程護理:加強對產婦心理狀態的觀察,對其分娩過程中的表現予以肯定,告知其新生兒的健康狀況,夸獎、贊美新生兒。還可動員產婦家屬給予產婦關心、鼓勵。如產婦對新生兒性別有要求,則需在胎盤娩出后再說明。

1.3觀察指標

焦慮水平:對護理前后焦慮水平進行評估;產后出血量:產婦分娩后2h,對產婦出血量進行記錄;分娩方式:記錄分析兩組自然分娩率和剖宮產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產后焦慮水平(36.42±3.47)分,顯著優于對照組的(39.42±4.32)分(P<0.05);觀察組自然分娩率81.25%(39/4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4.58%(31/48)(P<0.05);觀察組產后出血量(151.87±38.02)ml,顯著少于對照組的(168.36±56.25)ml(P<0.05)。

3?討論

分娩是女性必經的一個經歷,然而在分娩過程中因宮縮產生的疼痛感是產婦最不能忍受的,因此剖宮產率逐漸上升。初產婦對分娩知識較為缺乏,且有些認知是錯誤的,在分娩過程中通常發生恐懼、焦慮等不良心理情緒,不僅增加了產程,更威脅產婦及胎兒的生命安全[3]。過度的不良心理情緒增加了兒茶酚胺的釋放,進而造成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等,引起胎兒窘迫、子宮缺氧等,胎兒不能順利的娩出,不僅增加產程,更是增加分娩痛苦,甚至產婦需要剖腹產,增加產婦的痛苦,嚴重時甚至威脅產婦及胎兒的安全。

心理護理受到臨床分娩廣泛應用,要求產科護理人員既要具有專業心理學知識,又要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能與道德修養,便于對產婦給予人性化心理干預及生理護理。在產婦順產分娩中采取人性化心理干預,首先與產婦進行交流、溝通,給予營養支持,以確保體力充足,讓患者放松心情,舒緩負面情緒,減輕心理壓力,有助于生產安全性。然后針對不同產程再給予人性化護理干預,給予產婦鼓勵、信心,指導產婦正確用力,補充水分,使其樹立順產信心,分散其注意力,便于降低疼痛程度。胎兒分娩后,及時排出宮腔污物、余血,給予子宮按揉,并針對負面情緒采取心理干預,讓產婦感到舒適、安心,可有效促進預后。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后焦慮水平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自然分娩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產后出血量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在給予初產婦基礎護理的基礎上加強心理護理,可以有效減短產程時間,降低產后出血量,并且增加自然分娩的選擇率,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韋玲.心理護理用于初產婦分娩護理中的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9):215-216.

[2] 周娜.心理護理在初產婦分娩護理中的應用68例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5):236-237.

[3] 趙小新.心理護理對初產婦分娩方式的影響[J].心理月刊,2018,7(13):50-51.

猜你喜歡
分娩方式初產婦心理護理
臨床護理路徑在自然分娩初產婦中的應用價值探析
無保護會陰接生法降低初產婦會陰側切率的效果
妊娠期連續細致化護理對高危妊娠初產婦不良情緒及對剖宮產率的作用
分析自由體位護理在初產婦陰道分娩中的應用效果
治療性早產267例臨床分析
心理護理干預對初產婦分娩方式的影響研究
產前個性化心理護理對初產婦焦慮、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響
巨大胎兒發生的原因及分娩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