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兒創傷性骨折患者實施疼痛控制護理對術后康復的作用評價

2020-04-05 21:39鄭艷
健康必讀(上旬刊) 2020年2期
關鍵詞:術后康復作用

鄭艷

【摘?要】目的:研究小兒創傷性骨折患者實施疼痛控制護理對術后康復的作用。方法:取我院小兒創傷性骨折患者72例,隨機分研究組(疼痛控制護理)與對照組(常規護理)各36例,評估兩組腫脹與疼痛評分、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與護理有效率。結果:研究組較對照組的腫脹評分與疼痛評分低,骨折愈合與住院時間均短,護理有效率高,P<0.05(具統計學差異)。結論:對小兒創傷性骨折患者采用疼痛控制護理能緩解其腫脹感與疼痛感,促進骨折愈合,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提高手術效果,促進術后康復,值得借鑒。

【關鍵詞】小兒創傷性骨折;疼痛控制護理;術后康復;作用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2-0235-01

目前臨床常見的骨折類型是小兒創傷性骨折,其指的是突然事故或外力暴力打擊導致骨骼發生損傷或斷裂,患者在臨床中往往表現出畸形、肢體疼痛以及功能性障礙等,在發病早期如果沒有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療,勢必對的患者正常的生活、學習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目前對于創傷性骨折往往以手術治療為主,但小兒處在成長發育階段對疼痛感知具有敏感度,導致其術后疼痛感很難控制,在治療過程中,往往出現抑郁、焦慮等情緒,影響最終的手術效果。根據相關研究,采取科學高效的護理干預,能夠大幅度提升小兒創傷性骨折治療恢復效果,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升整體治療效果[1]。為分析小兒創傷性骨折患者實施疼痛控制護理對術后康復的作用,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資料

將2016年到2018年到我院接受治療的72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研究組(n=36):男19例,女17例,年齡4-12歲,平均年齡(8.21±0.74)歲;對照組(n=36):男20例,女16例,年齡5-11歲,平均年齡(8.17±0.68)歲。各資料無差異(P>0.05),可比。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兩組患者經過必要前期檢查,判定患者為創傷性骨折患者,相關病癥符合相關標準?;颊咴谂R床中表現出肢體活動異常等,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征得了患者及其家屬的同意,并在研究過程中,獲得了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同意。

排除標準:肝腎功能障礙;嚴重心臟疾病;合并臟器損傷;存在手術禁忌證;嚴重精神疾病;依從性差。

1.3?方法

研究過程中,對照組患者主要采取常規性護理方式,并在護理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身體基本參數,詳細告知其與家屬服藥劑量、注意事項與飲食指導,適當采取康復鍛煉,促進傷口能早期愈合。研究組以對照組為基點實施疼痛控制護理,(1)心理指導與健康宣教:術后需及時告知患者與家屬手術情況,主動與其溝通,采取生動形象的語言向患者講解疼痛正常性,告知其術后常見的并發癥,實時監測患者的病情,發生術后并發癥需及時告知醫師采取對癥的處理措施,幫助其家屬樹立疾病早期康復信心,提高依從性。(2)鎮痛護理:術后需定期協助患者翻身,采取冰敷方式緩解手術切口周圍的局部出血情況與腫脹感,適當抬高且按摩患肢,促進血液循環,使得患者的疼痛感明顯減輕,并根據醫生的相關要求,使用適量的鎮靜類藥物,同時放置患者喜歡的植物到病房,通過播放動畫片或講故事等方式轉移其注意力,從而緩解疼痛感。(3)飲食護理:治療期間需囑咐患者與家屬飲食以高維生素與高蛋白為主,保持營養均衡搭配,以少食多餐原則為基點,禁忌食用辛辣與刺激性較強的食物,加強免疫力促進骨折愈合。(4)運動護理:根據患者的病情恢復情況,合理指導其取仰臥位,閉眼3min保持吸氣,將雙拳握緊保持10s吐氣且放松,保持同樣的方式鍛煉四肢,同時定期開展有氧鍛煉,根據循序漸進的原則適當增加運動量,避免過度鍛煉導致傷口愈合效果欠佳。

1.4?觀察指標

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參考疼痛數字,對兩組患者肢體腫脹程度以及疼痛程度進行評估,明確二者之間的相互關系。

術后統計兩組骨折愈合時間與住院時間,各時間越短則說明手術效果顯著。

護理有效率:顯效:患者臨床病癥得到消失,骨折愈合;好轉:臨床病癥有所緩解,骨折位置基本得到愈合;無效:患者臨床病癥沒有得到改善,疼痛感較為強烈。

1.5?統計學方法

以SPSS21.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腫脹疼痛評分、骨折愈合、住院時間)(),t檢驗。計數資料(護理有效率)[n/(%)],檢驗。P<0.05,具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腫脹疼痛評分、骨折愈合時間與住院時間

研究組較對照組的腫脹評分與疼痛評分低,骨折愈合與住院時間均短,P<0.05(具統計學差異),見表1。

2.2護理有效率

研究組較對照組的護理有效率高,P<0.05,見表2。

3?結論

創傷性骨折屬于臨床常見的骨折類型,其常見誘導因素是高處墜落或交通事故,患者骨折位置往往需承受較重的外力作用,使得患者在臨床上表現出畸形、疼痛等病癥,如果沒有采取恰當的治療方式進行應對處理,勢必對患者正常的生產生活產生不利影響。從實際經驗來看,采取手術的方式,對小兒創傷性骨折患者進行治療,其能緩解骨折對四肢創傷骨折的影響,但術后患者具有強烈且持久的疼痛感,導致機體內分泌紊亂,使得最終的手術效果欠佳。

有研究報道,疼痛控制護理措施能有效改善小兒創傷性骨折患者的預后效果,主動與其溝通能改善心理應激反應,詳細向患者與家屬講解術后常見的并發癥,消除其對疾病知識的錯誤誤區,通過播放動畫片、音樂等形式轉移患者注意力,緩解疼痛感,同時采取冰敷形式緩解手術傷口周圍的腫脹疼痛感,促進病情康復。其次,護理期間需告知患者保持營養均衡搭配,增加維生素與高蛋白的攝入量,禁忌食用辛辣、生冷與刺激性較強的食物,加強免疫力,同時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對于疼痛劇烈者需遵醫囑給予適量的鎮痛藥物,適當開展有氧運動促進血液循環,以循序漸進原則為基點適當增強運動強度,避免過度運動影響病情康復。

侯玉靜,張晶晶等研究中明確指出[3],疼痛控制護理措施能顯著提高小兒創傷性骨折患者的手術效果,降低其自身疼痛程度,促進肢體功能早期恢復正常,縮短住院時間減輕家庭負擔,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效果與生活質量,促進骨折愈合與病情早期康復,具有時效性與可靠性。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組較對照組的腫脹評分與疼痛評分低,骨折愈合與住院時間均短,護理有效率高,P<0.05(具統計學差異)。由此可證:對小兒創傷性骨折患者采用疼痛控制護理能緩解其腫脹感與疼痛感,促進骨折愈合,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提高手術效果,促進術后康復,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 彭艷,賴巧紅.綜合護理干預對減少四肢創傷骨折患者術后疼痛程度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35):169-171.

[2] 劉晶.綜合護理干預在四肢創傷骨折術后疼痛護理中的作用及臨床意義分析[J].黑龍江醫學,2018,42(11):1139-1140.

[3] 侯玉靜,張晶晶.疼痛控制護理在創傷性骨折患者術后康復中的作用分析[J].雙足與保健,2018,27(19):151-152.

猜你喜歡
術后康復作用
自擬中藥方劑對痔瘡術后康復的臨床療效觀察
淺析情境教學法在中職會計課堂中的應用價值
試談鄉土地理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試分析高中化學教學中概念圖的應用策略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談談朗讀在文本解讀中的作用
基于班級管理的班干部培養方法研究
心理干預護理對直腸癌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
圍術期全期護理對肛腸外科患者術后康復及自護能力的影響觀察
心理干預護理對直腸癌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