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評分系統下選手訓練的趨向性變化

2020-04-07 03:51沈楊月馨
當代體育科技 2020年4期
關鍵詞:體育舞蹈訓練

沈楊月馨

摘 ?要:多年來,體育舞蹈的賽事評分標準一直在不斷地改進,以國際冰聯的打分系統為基礎,并根據賽場的反饋做出了調整和升級,就生成了現在賽場中所使用的WDSF2.1評分系統。該系統將評分標準更加細化,盡量降低了人為因素影響,使得體育標準更加清晰,更加切合了國際奧委會(IOC)對奧運會項目的要求,使之競技性更強,評分更加透明和公正,能夠及時給予選手技術反饋,成為訓練的一項指引性標準。

關鍵詞:評分系統 ?訓練 ?競技性 ?體育舞蹈

中圖分類號:G80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2(a)-0228-02

體育舞蹈作為難美性項群,其評判標準在近些年來也是不斷更改,其中有不斷加入新的項目和細則的因素,也有對于更加公正客觀的評價反饋的需要,除卻表演舞的規則更改細化之外,對于選手和裁判方面的要求也更加細致全面。這是由多重因素所決定的。如何在新的評分系統的標準下取得更加優秀的成績,根據細化后的評分表的反饋來提高自身競技水平,提高運動成績,以下將基于這一點來進行論述。

1 ?WDSF2.1評分系統概述

1.1 評分系統的標準

評分系統首次引進于2009年12月,后經賽場上的反饋進行了升級修改后才成為了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新系統,評判標準靠近奧運標準,同其余的難美性項群一樣對規則進行了規范化和細化的過程。同所有難美性項群一樣,體育舞蹈歸根究底也可以將評分標準大致劃分為藝術性和技術性2個方面,其中藝術要素主要是編舞與展現,動作音樂詮釋等等,而技術性則可以簡單闡述為個人技術質量和雙人配合技術質量。其下設置不同小點,如技術質量主要是依據運動訓練學中的動作七要素的基本層次來進行劃分,即身體姿勢、動作軌跡、動作時間、動作速度、動作速率、動作力量、動作節奏等方面,根據不同的完成度給予不同的分值,每小點以10分為滿分。

1.2 新評分規則改變后的優勢和特征變化

分數量化后,評分更加客觀,技術要點更加清晰,給予選手反饋更加明確,一定程度上來講,新的評分系統能夠促進選手的技術進步和規范化的進程。從模糊的評判標準逐漸細化到部分要點,增強了技術要點評判的客觀性,減少了人為因素造成的影響,但是在藝術因素上,藝術性是難美性項目仍然需要的固有屬性,雖然有著一定的量化標準,但是仍然擺脫不了裁判的感性因素,因此不可避免地,在評判過程中,大部分分值仍然會傾注在技術上,變成以技術為主導的現狀。通過對比近些年的規則變化細節,可以得知,在評分的側重方面傾向于技術,新增加了雙人配合動作質量為新評分標準,自2013年后,分值占比更是逐漸增大,由原先的1/5增加至1/4,選手單人技術由2008年后的2/5占比降至1/4,藝術性因素在2013年后有所增加。再向下分析,可以發現,2.1評分規則下,評分細則更加立體,更加全面,注重對選手綜合素質的考察。

2 ?在新評分系統下訓練傾向性改變

2.1 評分系統改變對于選手影響

運動成績取決于3個方面,運動員在比賽中的表現,對手在比賽中的表現以及比賽結果的評定行為,其中,比賽結果的評定行為包含了競賽規則、評定手段及裁判員的道德與業務水平。因此競賽規則的變化通常都會引起選手的訓練變化、技術細節變化和負荷的變化。新的規則變化加強了體育舞蹈的競技性因素,訓練的負荷量和負荷強度必然提升,尤其是技術訓練方面,仍然居于訓練中的主體地位,縱向來看,較初期提升了藝術因素的占比,細化了技術細節評判標準,這對選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藝術的美感同技術技巧相結合,并且對于技術要求更加嚴苛,訓練強度隨之加大,關注技術細節中的關鍵點是訓練中必須要注意的部分。

以2019年中國體育舞蹈公開系列賽溫州站A組選手為例,選手的舞蹈狀態可以明顯看出在個人技術細節上趨近標準化,細節部分上,更加切合評分要求,如握持部分的高度,空間維持都有一個較為趨近的標準,腳法方面,掌、尖的運用轉換,經過腳踝的步伐軌跡也清晰干凈,身體線條和內部力量可以清晰地看到擰轉、傾斜,甚至是反身時肌肉的走向。以一個經典的拉丁上步動作為例,由后腳將重心轉移至前,后腳由跟至掌再至尖,力量向上,身體保持直立,后背向中間擠壓,然后再進行下一個步伐。這其中的技術細節分成若干要點依次進行打分,這也是為什么會說,新的系統對于選手的技術要求更高了。在雙人配合中也依次新增了超平衡/平衡/抗衡/握持、雙人同步性等一系列指標,可以看出在雙人配合中是否和諧,引帶部分是否順暢也是重要標準。其次,超平衡指標的提出也說明了在組合編排中高難度動作技巧也正式列入了評價標準,也就是所謂的“大招”,成為了組合編排中的一部分。而在編舞與展現的部分,則考量了場地選位和場地利用、非語言交流、選手的風格特點等內容,前者是較為看重選手的比賽經驗,要求選手在不用語言的情況下通過肢體、眼神等非語言的方式塑造舞蹈的空間感,包括了非握持狀態下舞伴二人完成組合套路的和諧一致,而風格則是要求選手需要獨樹一幟的個人特色,能夠在完成了技術性要求的基礎之上融合出自己的舞蹈風格,才能脫穎而出。但是這一部分顯然更加取決于裁判的個人看法。在動作音樂詮釋中,主要是節奏方面的內容、音樂存在結構、動作的時值、節奏與拖拽節奏應當與音樂的結構相契合,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又考驗了選手本人的音樂處理能力。在組合本身的編排中,就要考慮到音樂結構的問題去編排動作,使其看上去更和諧,更加具有藝術美感。但是這一點在群體同臺競技的過程中很難注意到,裁判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關注某一對選手是否全程編排都具有足夠的音樂詮釋,裁判在執裁過程中很難去仔細觀察。

2.2 明確訓練比重

綜上所述,選手在訓練過程中仍然要以基本技術為主,目前在評分過程中能夠十分明確的標準仍然是個人技術質量和雙人配合技術質量,個人技術有著明確標準可以去訓練達到標準,雙人配合主要存在于配合和協調的部分,營造合適的空間,舞伴之間的穩定一致,這里的雙人配合不是專指握持姿態,正相反,無肢體接觸的動作編排在逐漸增加,與非語言交流這個指標協調一致,在平時訓練中就要增強空間感和默契程度的訓練。同時,要增加高難度技巧動作的訓練,在保證基礎技術的基礎上,每一位選手都要努力練成自己的特長技術,高難度技術才是選手獲得競技中的優勢的重要成分。在保證了技術訓練的情況下,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的技術風格,技術風格是一個有意識地加以培養的過程,特長越明顯,風格越突出。而體育舞蹈作為一個難美性項目,藝術性是其不可擺脫的一部分,舞蹈必然具有觀賞性,因此特長技術的訓練,甚至是技術風格的訓練,都需要往“美”的概念上去引導,僅僅一味追求難度也是不可取的。

總體來講,2.1評分系統是一個較為科學、分值配比較為均衡的系統,它對于現役選手有著更高的技術要求,以及更強的音樂掌控性和風格特色,規則的改變引導著選手進行相應的變化,在技術難度的基礎上,追加了精度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來說,這點利于選手在訓練中有意識的在訓練中加強自身薄弱環節,補足弱項。明確基礎技術,雙人技術是訓練中的基礎,規范化的練習,在練習中融入自身技術風格,有意識地增加高難度技術技巧的訓練,增強自身的競技優勢。以技術為主導的難美性運動項目,除了技術是決定性因素外,也要有意識地加強身體素質訓練,尤其是核心力量的訓練,也是訓練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身體素質達到了,技術要求才能在選手的身上更好地體現出來。

參考文獻

[1] 黎雨薇.世界體育舞蹈聯合會(WDSF)競賽規則的演變[D].北京體育大學,2015.

[2] 體育舞蹈運動數據編務組.體育舞蹈運動教程[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6.

[3] 黃程程.對WDSF體育舞蹈評判系統的解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5,5(7):249-250.

[4] 劉瀘.WDSF體育舞蹈評分體系的變化特征及對世界優秀拉丁舞選手動作技術的影響[D].四川師范大學,2016.

猜你喜歡
體育舞蹈訓練
體育舞蹈教師再教育對策研究
體育舞蹈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干預效應的實驗研究
讓文言文教學迸發思維的火花
日媒:日自衛隊將以“訓練”為名“出兵”南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