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文言文教學迸發思維的火花

2016-10-08 22:16
語文教學之友 2016年9期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訓練思維

摘要:文言文教學一味沉溺于咬文嚼字,忽視了文化傳承的美質鑒賞,更是忽略課堂教學思維能力的培養。運用對比閱讀、按圖索驥、推波助瀾、體驗式閱讀等多種形式研讀文本,既化解文言文語言障礙,增加其趣味性,又更好地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思維;訓練

文言文教學過于偏重于文本字詞句的翻譯,就會忽視文言文文化傳承的美質鑒賞,忽略課堂教學思維能力的培養?!霸趯W生的腦力勞動中,擺在第一位的不是背書,不是記住別人的思想,而是讓學生本人進行思考,也就是說,進行生動的創造?!苯虒W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如何在教學中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本人做了一些嘗試,請方家指正。

一、對比閱讀,訓練學生思維的聚合性

有相似點的文言文對比閱讀,異中求同。學生在比較歸納中將新舊知識自然聯系起來,迅速掌握同類知識的規律性,從而完成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過程,提高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如教《與朱元思書》一文時,我借助已學過的《答謝中書書》導入,由點及面,使學生對六朝文學作品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導入錄如下: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保ń處熭p吟,勾起學生記憶,有同學慢慢附和)

——還記得這篇短文嗎?

——對,是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這篇文章和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與朱元思書》有什么相似點?

(同學們開始發現之旅。如:題目相似,都是書信;作者年代相同;文章多用四言…… 這時,就可以引導學生了解六朝山水文和文人書信的特點。)

然后,再將兩篇文章的結構進行對比,學生發現:都是先細致寫景,末尾一句抒發感情?!傍S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和“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實乃心意相通??!由這個中心句繼續引導學生了解作者書信本意。

師:二位作者在給朋友的信中暢懷交談,意欲何為???

生1:可能是規勸朋友放逐名利,寄情山水。

生2:可能是山水美景觸動作者,與朋友共勉。

(教師對六朝文風的形成的政治背景進行簡要解說。)

教師在學生“悱”“憤”之時啟發思考,就會達到拋磚引玉之效。

二、按圖索驥,訓練學生思維的嚴謹性

有目的的思考才有意義,正確的思考動機與強烈的思考興趣和愿望,能推動學生積極地去弄清楚為什么思考,思考什么,怎樣去思考。文章開頭、中間或結尾總有一些提綱挈領的語句,教學時,教師抓住中心句反觀全文,能更清晰地呈現作者的寫作思路,使學生對文章構思產生深刻認識。這樣的思考,才能使學生做到心中有數,隨時隨處發現與思維目的相關的事例,思維活動就有章可循,有始有終。這樣的課堂也比平鋪直敘字詞句篇的慣性教學要有趣有效。如執教《送東陽馬生序》一文時,我用三個問題逐層引導學生整體感知:

1.“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中“此”指什么?本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2.全文以“勤”和“艱”組織材料,哪些內容表現了他學習的勤奮?哪些表現了他學習的艱難?

3.全文又用什么順序結構全文?請找出關鍵性語句并理清層次。

文章結構理清后,學生在入情入境的賞讀之中,自然獲得閱讀理解和鑒賞的技能技巧,也分解了學生詞句理解的難度,有利于文言語感的養成。同時,學生的思維從凌亂到合理再到細致,和文本嚴密的邏輯相得益彰、環環相扣。

三、推波助瀾,訓練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思維的深刻性集中表現為智力活動中向縱深發展思考問題,透過言語表面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開展系統的理解活動?!皩W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教師要利用文本巧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發現更多更有意義的問題。

本人執教《五柳先生傳》摘錄一節如下:

師:請同學們畫出文中表現五柳先生性格的語句,聯系閱讀積累說說你眼中的五柳先生。

(生默讀,小聲議論)

生1:他“閑靜少言,不慕榮利”,是一個“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有氣節的人。

生2:他“性嗜酒,……曾不吝情去留”,是一個率真曠達的人。

生3:他借黔婁之妻的話“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表明自己是一個淡泊名利的人。

生4:他“好讀書”“常著文章自娛”,是一個志趣高雅的人。

生5:他家“環堵蕭然”“簞瓢屢空”,他家很窮,卻“性嗜酒”,他不太負責任。他被請去吃飯喝酒,他的家人呢?

(這一問,教室里議論紛紛,有人贊嘆,有人反對)

師:看來你的一問激起了同學們的疑慮,我們一起來討論這個問題。請問:他愛喝酒,他平常怎么過酒癮?

生6:家里窮買不起,偶爾喝酒都要“親舊”請。

師:親戚朋友能請他喝酒,說明什么?

生7:他人緣好,他是讀書人,受人尊重。

師:不過,并不是所有的讀書人都會受到尊重的。我們探究一下他“窮”的原因。我覺得他窮不是因為他懶惰,有詩為證:“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p>

生8:他的貧窮是社會造成的。魏晉時期,戰亂頻繁,民不聊生。

生9:他種地的技術不行?!胺N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p>

(同學熱情很高,七嘴八舌。一女生舉手)

生10:我覺得五柳先生如此勤勞,又有這么高雅的志趣,難道他就自甘貧困,忍受這一切嗎?其實他不甘心,只是無力改變。他只能借黔婁之妻的話自我安慰,自我解嘲罷了,他“閑靜少言”,不是他不善言,是他缺少知己吧!

(大家不約而同為她鼓掌)

“一石激起千層浪”,課堂上關于文本問題的巧設巧問,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合情合理的假設推理既聯想了已有的知識儲備,又點燃了學生參與的熱情。

四、借助體驗,訓練學生思維的獨創性

由于言語習慣不同,時代背景差異太大,習慣了網吧、KTV等現代氣息沖擊的學生就很難理解王維“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的閑雅志趣。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鼓勵個性化解讀文本。如《記承天寺夜游》:“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的理解是一個難點,需做以引導:

師:本句理解的關鍵是“閑人”二字。你可以借生活感受給“閑”字組詞,再結合課文談談你對這兩個字的理解。

生1:“閑”即閑適自由。人只有心靈自由才有心情關心自然美景。蘇軾此時被貶,他沒有沉溺于其中而想得通,可見其曠達的胸襟。

生2:“閑”即清閑無事。他清閑無事的時候,和朋友散步賞月,吟詩喝酒寫文章,志趣高雅。所以,“閑”也可以理解為閑情逸致。

生3:“閑”即悠閑。他悠閑是因為有事不能做,他睡不著才去散步的。這樣的美景是巧遇而不是特意為之。所以,“閑人”其實不想如此悠閑。這兩個字透露的是悲涼之意。

再如《岳陽樓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解也是一個難點:

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怎樣才能做到?聯系你的體驗說說。

生1:和我沒關系的,我本來就不在乎的時候做得到。

師:我們特別在乎且和我們息息相關的情況下,我們怎么才能做得到?

生2:我媽媽很愛我,我高興的時候她比我高興,我不好的時候她比我還焦慮。但她從不在乎自己。我覺得這里是說范仲淹不在乎自己的得失和心情,他在乎的是國家的安危與發展。

生3:心中還有比自己更重要的東西存在的時候,我們就顧不上自己的得失了。你看,受宮刑之后依然寫《史記》的司馬遷。

(給學生議論留足時間)

學生明白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乃是范仲淹心懷天下的博大胸襟,“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偉大抱負就更加讓人欽佩。這個過程的聯想感悟和拓展引申擴大了學生的認知,這是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學習體驗在思維的催化下發生的效力。對于教學的難點問題,借助學生自己的理解比干巴巴的說教有意義得多。

“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訓練,經過訓練的智慧乃是力量的源泉?!蔽难晕恼n堂應該流淌出一條清澈的溪流,源頭就是學生不竭的思考力。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2]孫培青.教育名言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作者簡介:陳愛鈺(1979— ),女,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娘娘壩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語文課堂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和養成。

猜你喜歡
文言文教學訓練思維
思維總動員(二十五)
思維總動員
借助鄉土文化資源 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新課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學探析
文言文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文言文教學之流弊及矯治
善問讓思維走向深刻
日媒:日自衛隊將以“訓練”為名“出兵”南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