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城郊田園綜合體建設模式分析

2020-04-07 17:50戰博楊小玲吳兆娟
安徽農業科學 2020年5期
關鍵詞:田園綜合體建設模式分析研究

戰博 楊小玲 吳兆娟

摘要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田園綜合體將成為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之一。在全面總結重慶市九龍區鄉村農業基本情況、資源稟賦的基礎上,分析了其區位交通、消費市場、鄉村旅游等優勢條件,深入剖析了發展建設過程中存在土地問題掣肘、投入資金較大、專業人才確實等問題,探討并提出了重慶九龍坡區田園綜合體未來實施路徑。

關鍵詞 田園綜合體;建設模式;分析研究;重慶城郊

中圖分類號 F30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0)05-0143-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05.039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rural complex will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carriers to realize rural revitalization.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resource endowment of rural agriculture in Jiulongpo District, Chongq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ous conditions of its location, transportation, consumption market, rural tourism, deep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such as land constraints, large investment funds, and real professionals, and discusses and puts forward the futur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he rural complex in Jiulongpo District, Chongqing .

Key words Pastoral complex;Construction ?model;Analysis study;Suburb of Chongqing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田園綜合體的內涵。美好的“田園”是我國古代人們向往的理想空間。農村是我國傳統文明的發源地,鄉土文化的根不能斷,農村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必須著眼于“新田園時代”背景,在城鄉融合發展中創造“現代田園”,關鍵的平臺就是“田園綜合體”。按照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的表述,田園綜合體要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1]??梢哉f,田園綜合體是在原有的生態農業和休閑旅游的基礎上的延伸和發展,能更好地體現鄉村獨有的美麗和活力,為新時代的都市人打造別具一格的世外桃花源,實現城市居民的田園夢。同時提升田園綜合體模式的商業價值,能更好地帶動新農村的發展,促進社會就業問題的解決[2]。

2019年5月,中共重慶市委五屆六次全會提出了“一圈兩群”發展新布局[3],九龍坡區雖處于重慶主城一圈之內,但東城西鄉空間格局顯著,作為全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主戰場的西部鄉村區域,具有都市鄉村的獨特功能和特殊價值,兼具都市農業、生態涵養、疏朗城市、文化體驗、養生養老等多種功能,并享有巨大的發展空間、良好的資源優勢和重大的歷史機遇。在實施過程中,必須發揮自身優勢,走城鄉融合發展、高品質的路子,結合大城市帶大農村的實際,大力發展田園綜合體,通過生產、生活、生態和農業、加工業、服務業有機結合推動新時代“三農”發展,才能實現城鄉共創高品質生活的愿景。目前,對都市城郊田園綜合合體建設缺乏深層次、系統性研究分析,特以九龍坡區為例進行分析研究,旨在為重慶主城區都市圈郊區田園綜合體建設提供借鑒參考。

1 基礎條件

1.1 人口經濟

全區鄉村區域涉及9個鎮,總面積297.6 km.2,耕地面積0.713萬hm.2,農業人口15.06萬。2018年,全區實現農林牧漁業及其服務業增加值6.67億元,其中種植業5.40億元、畜牧業0.22億元、林業0.11億元、漁業0.58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0.36億元。全區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0 028元,其中工資性收入12 694元、經營凈收入4 203元、財產凈收入251元,轉移凈收入2 880元[4]。

1.2 農業現狀

全區已形成花果、農產品加工、生態休閑三足鼎立、一二三產相互融合的都市現代農業體系,為城市提供豐富的新鮮農副產品。建成花卉果蔬效益農業基地及科技示范基地2 000多hm.2、農業部“無公害水產品養殖基地”4個、全國休閑漁業示范基地2個,成功創建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園1個。全區現有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551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80家,成功創建全國示范專業合作社4個,改造、重建基層供銷社6個、經營服務網點18個;“名牌農產品”16個,“三品一標”農產品81個,風景秀麗、生態休閑的現代農業“都市后花園”已蔚然成型。

1.3 資源稟賦

全區鄉村區域處于縉云山、中梁山之間的平行嶺谷地帶,土地多為淺丘平壩地,建設用地條件較好;長江及其支流等過境水量較充足、水質較穩定;森林資源豐富,水土流失總體較弱,具有較強的生態承載能力;水熱豐富,雨熱同季,無霜期長,具有良好的農業生產條件;旅游資源豐富,有國家4A級景區2個,國家3A級景區3個,全國歷史文化名鎮1個。

2 發展優勢

2.1 優越的區位條件

九龍坡區西部鄉村區域是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主要承載地,是輻射渝西地區乃至成渝城市群一體化聯動發展的重要通道,是全區城鄉融合發展的主要陣地。分布有西部國際涉農物流園、九龍園C區、西彭園區、金鳳電子信息園等重要節點,加之重慶高新區實行體制機制改革,有助于實現現代農業要素高度聚集。

2.2 便利的交通條件

區域內公路、水路、鐵路基礎設施齊備,形成了高速公路、快速路和主要干道的綜合立體道路網絡。對外交通便利,通達全城,水運有長江黃金航道,成渝鐵路、襄渝鐵路、西銅便線貫穿其中,軌道交通五號線、七號線快速推進中,承東啟西、輻射南北的交通樞紐地位將進一步凸顯。

2.3 廣闊的消費市場

區域內擁有主城區市民、園區工人以及高校學生三大消費群體優勢,其中區域內常住人口40萬,西彭及雙福工業園區擁有10萬工人,重慶理工大學、重慶科技學院、四川美院等高等院校學生10萬余人,加之主城區的875萬常住人口,潛在消費人群高達930余萬,市場前景廣闊。

2.4 強大的技術支撐

區域內有重慶市農業科學院、重慶市農業學校、重慶市風景園林科學研究院、貝迪農業等知名的農業企事業單位;有周君記火鍋、白市驛板鴨2個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眾多農業科研院校、龍頭企業的入駐可提供農業技術支撐,為其農業發展保障護航。

2.5 眾多的農業品牌

現已打造了“陶家青”“向葡萄”“老鄔草莓”“鄉悅葡萄”“橙里城外”“團渡水產”“桃林社葡萄”“帝璟莊園”“卓潤”“喜愛草莓”等一系列農產品品牌,在全區乃至全市享有較高的知名度,產品品質得到廣大消費者的一致認可。

2.6 蓬勃的鄉村旅游

依托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形成“西銅”、白市驛區以及金鳳三大鄉村旅游示范片,其中“西銅”片區以采摘體驗為特色;白市驛片區以賞花觀光為特色;金鳳片區則以垂釣休閑為特色。打造了以九鳳村、真武宮村、高峰寺村為代表的產業支撐型、科普體驗型、民族民俗風情型等10個旅游特色村,成功創建“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區”“中國最有魅力休閑鄉村”等,舉辦“走馬桃花節”“金鳳梨花節”“銅罐驛金秋采果節”等一系列節會,在鄉村旅游方面處于在全市處于前列。

2.7 優美的鄉村環境

作為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區,全區集中力量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在實施過程中注重挖掘農村自然特性、人文內涵和地方特色,打造了朱家院子、石家槽坊、熊家老院子等特色主題文化院落,建成了1個市級美麗鄉村示范片,9個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27個區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實現了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良好的鄉村環境為田園綜合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

3 機遇和挑戰

3.1 面臨機遇

從政策層面看,“十四五”期間,鄉村振興戰略將深入實施,現代農業產業園將加快建設,國家及市區級相關惠農政策將逐步推出,作為產業振興的重要載體,田園綜合體建設將迎來重要歷史機遇。從改革創新看,全區正穩步推進農村“三變”改革、農村承包地和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試點等改革創新,農村農業活力得到進一步釋放,將為田園綜合體建設提供契機。從發展趨勢看,中國農業正處于朝向現代農業全面演進的階段,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成為主線,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將成為未來趨勢,農業生產全環節將迎來升級,有利于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構建。

3.2 面臨挑戰

一是同類項目競爭壓力較大。全市已形成了忠縣、南川、潼南以及梁平的“1+3”田園綜合體建設格局[5],加之周邊區縣試點建設的田園綜合體,現有產品類型豐富,業態類型較為豐富,未來其建設將與之形成競爭。二是難以與市場需求相匹配。創新發展已成為時代發展主題,人們對新奇特的產品及體驗活動具有較強的消費欲望,而建設項目往往具有不可逆性、滯后性和可復制性,往往幾年時間后就難以滿足市場的需求變化[6]。

4 存在問題

4.1 土地問題掣肘

一是田園綜合體用地的類型存在多樣性,既有基本農田,也有閑置宅基地、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難以進行統一規劃建設;二是九龍區城郊區域土地流轉成本較高,極大地壓縮了項目利潤,往往導致眾多企業望而卻步。

4.2 投入資金較大

一是田園綜合體建設項目類型數量較多,所需資金往往較大,籌措資金難度較大[7];二是田園綜合體中一般最先啟動建設以農業項目居多,往往導致利潤小、收效慢、周期長、風險大。

4.3 專業人才缺失

一是創意性人才不足,在田園綜合體規劃建設中,在農產品創意、個性化設計、贏利模式規劃等方面缺少人才;二是專業技能型人才缺乏,在苗木栽培、有機種植、畜禽養殖、運營管理等方面缺少人才。

5 實施路徑

5.1 做優做強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

一是以產業振興為核心,深入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多品種、小規模、高品質、好價錢”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8],構建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核心的都市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二是因地制宜,面向市場選準特色優勢產業,推進基礎設施標準化、生產過程標準化和產品品質標準化,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做到“一村一品”“一鎮一業”;三是深入推進品種品質品牌“三品”工程建設,實現農業的提檔升級、提質增效。

5.2 做好做靚七彩九龍鄉村人居環境

一是要突出山地特色,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規劃建設的全過程,學好用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兩山論”,走深走實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兩化路”[9]。二是打造“小組團、微田園、生態化、有特色”的農村人居環境,著力農業農村面源污染防控,聚力抓好農村“廁所革命”、污水防治、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突出抓好以清理生活垃圾、清理溝渠塘堰、清理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改變影響農村人居環境不良習慣為主要內容的“三清一改”村莊清潔行動。三是打造產村景融合發展格局,利用空間種植蔬菜、水果等,形成“微果園”“微菜園”“微花園”,保持“瓜果梨桃、鳥語花香”的農村風貌,展現鄉野田園風光。充分利用大地景觀,新村綠化盡量保留原有樹木、竹子,新增綠化盡量選用鄉土作物,做到秀山秀水,使建筑環境和自然環境相協調,與鄉土文化相融合,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5.3 做實做深鄉村機制體制改革創新

一是完善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探索建立土地流轉、資金入股、房屋聯營、務工就業、保底分紅、產品代銷等帶農惠農機制,讓農民群眾更多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10]。二是創新投融資機制,充分發揮財政政策引導撬動作用,運用貼息、補助、以獎代補、投資參股的方式,爭取上級資金,吸引社會資本投入。探索成立農業發展扶持基金,通過股權債權融資、資產證券化等多種方式拓寬農業融資渠道。三是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程,培育發展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和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11]。

6 結語

以九龍坡區為例,對重慶城郊田園綜合體建設進行系統分析,可以看出城郊鄉村區域情況復雜,土地資源成為最大制約因素,但其區位交通、消費市場優勢也較為突出,建設田園綜合體具有一定可行性。在項目建設前,需進行系統全面的科學分析,結合“五個振興”內涵要求,做好頂層規劃設計,穩步推進實施,才能使其成為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財政部.關于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A/OL].(2017-05-24)[2019-07-05].http://www.mof.gov.cn/mofhome/guojianongcunzonghekaifa/zhengwuxinxi/zhengcefabu/xiangmuguanlilei/201706/t20170601_2613307.html.

[2]于小琴.規劃設計中的“田園綜合體”模式[J].中國林業產業,2016(10):288.

[3]騰華.高品質生活視域下重慶主城區都市圈郊區建設田園綜合體的思考[J].重慶行政,2019(4):53-54.

[4]重慶市九龍坡區統計局.2018年重慶市九龍坡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R].2019.

[5]劉志華,劉瑛,張麗娟.田園綜合體建設:以重慶的實踐為例[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8,34(4):23-29.

[6]盧貴敏.田園綜合體試點:理念、模式與推進思路[J].地方財政研究,2017(7):8-13.

[7]蔣渝.重慶農旅融合發展的問題及對策[J].重慶行政(公共論壇),2017(5):7-8.

[8]詹米璐.奉節 踐行"五個一批" 把貧扶到根上[N].重慶日報,2019-10-17(T08).

[9]侯金亮.重慶該如何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N].重慶日報,2019-03-20(007).

[10]李青海.田園綜合體建設的路徑選擇[J].經濟論壇,2017(9):92-95.

[11]張麗娜.美麗山水城視野下的田園綜合體建設[J].重慶行政(公共論壇),2017(4):92-94.

猜你喜歡
田園綜合體建設模式分析研究
廣西田園綜合體建設的思考與探索
田園綜合體鄉村景觀規劃設計發展新模式研究與實踐
國內外智慧城市建設模式及路徑對我省的啟示
探析氣候變化對中國農業氣象災害與病蟲害方面的影響
大直徑區熔硅單晶的研究與制備技術探究
新時期高校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分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