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網絡課程的有效教學實踐探索

2020-04-08 09:30陳英楊彩虹師婷王楠楠羅楠李曉艷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20年3期
關鍵詞:數控編程網絡課程有效教學

陳英 楊彩虹 師婷 王楠楠 羅楠 李曉艷

摘要:2012年“MOOC元年”開啟后,網絡課程迅速在全球升溫。該文以高職院校模具專業《數控編程》課程為例,遵循高職學生認知規律及職業發展規律設計課程,基于網絡課程,充分運用手機教學互動APP、仿真加工軟、硬件設備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有效教學實踐,提高學生學習欲望,增強學習效果。

關鍵詞:網絡課程;數控編程;有效教學;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0)03-0183-02

在“互聯網+”時代,基于信息化的教學創新紛紛涌現,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和專業知識的整合運用讓枯燥單一的理論課程更加開放、多元。既要掌握專業核心知識又要掌握現代化信息技術,并將兩者完美結合成為目前最為熱門的課程改革課題[1]。上海師范大學黎加厚教授提出信息化教學設計[2],運用系統方法,以學為中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科學地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以實現教學過程的優化。

《數控編程》是裝備制造類學生必修的專業核心課程之一,教育研究者嘗試過多種研究與實踐[3-5]。本文基于網絡課程,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以高職模具專業《數控編程》課程為例,設計探索有效教學方法。

1《數控編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指令種類多,靈活運用要求高。模具零件在數控加工中主要進行數控車削和數控銑削,指令代碼不盡相同,不同系統部分代碼也有區別,常用的M代碼、G代碼有百余個。上課需記住所學系統各個代碼功能、格式及應用注意事項,內容多,還要學會查看不同設備、不同系統的指令表,熟練手工編寫程序,靈活運用。這些特點導致學生普遍覺得無條理可循,死記硬背,內容枯燥、乏味,難以激發學習熱情。

(2)學生數學基礎薄弱,解決問題能力有待加強。數學知識與數控編程聯系密切,了解工件坐標并準確計算各基點位置,是編程準確的基礎,大部分學生計算能力薄弱對于教學來講是一大難點,在動手操作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報錯或零件尺寸不合格,一片茫然,不能獨自解決問題,數控知識也很難有起色。

(3)課程實踐性強,機床實操少。數控加工是制造業實現自動化、柔性化與集成化生產的基礎,它的應用大大提高了產品質量和勞動生產率。課程要求學生要有熟練的實際操作能力與強大的拓展精神。但練習實操設備損耗及工件、刀具等耗材成本高昂,學生安全生產意識薄弱,危險系數高,往往集中實訓學習操作,不隨課程開展實操。

2 現代信息化教學手段應用

(1)網絡課程的運用。隨著慕課(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的興起,我國網絡課程近年來不斷建設與完善,全球的優質教育資源可以免費獲取,打破了校園的圍墻,給學生提供了系統學習的可能。教師根據本校教學學情,選取一些精品課程,轉發至教學互動軟件資源中,擴大教學內容的深度及廣度。與之配合,自制每一個指令的仿真動畫微課,可詳細觀察刀具的走刀路線,便于學生接受和理解。

(2)教學互動軟件的運用。課堂互動軟件擁有簽到、課程資源、測試、提問、討論、作業、等功能,能有效地調動課堂氣氛、增加學生參與度,還能很好的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可將網絡課程與自制微課、PPT等教學資源按項目、任務分組上傳至云班課APP中,按課程進度定時發布,每年直接復制班課,減少了每次布置任務、上傳資源等重復工作的工作量。學生是否預習、看了多少,教師界面會有顯示,教師能清楚地掌握學生預習情況;課中使用云班課簽到,節約點名時間;隨堂測試檢查理論學習的掌握情況;作業提交互評,了解學習效果;課后學生在云班課上交流學習心得,消化總結。

(3)機房、實驗室的運用。將授課內容盡可能與現有實驗軟件、器材、設備聯系,綜合開發課程,讓學生在觀察中學原理、在操作中學技能。采用仿真軟件輔助教學,通過對給定任務的仿真加工,由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的學習各編程指令及編程技巧;硬件使用實驗室數控機床,讓學生在做中學,實現教學與生產、課堂與車間、專業與職業的有效對接。

3 基于網絡課程的有效教學探索

(1)精選可視化任務提興趣,制作知識點動畫助記憶

授課過程采取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方法。教師從上一學年的課程設計和拆裝實訓測繪模具中選取零件作為工作任務。有實物輔助教學,更加的直觀,加工后能替換掉原零件,也增加了課程的趣味性。課前發布各個指令的走刀路線動畫,學生可反復觀察每個指令的知識點細節,便于理解和記憶。

(2)執行參考內容重理解,完成編程仿真練獨立

資訊階段,學生觀看網絡課程,系統全面的了解課程的內容。使用仿真軟件將教師提供的網絡課程中的程序導入,執行單段運行,觀察每句指令的組成、走刀軌跡、了解程序含義。生動地看到每一步仿真加工過程,排除看到較長、完全看不懂的程序時的畏難情緒,提高學習積極性。

隨后小組討論零件分析、加工工藝、基點坐標,嘗試獨立操作仿真軟件編寫程序、仿真加工,期間可重復觀看網絡課程,遇到錯誤、討論解決、修改程序,直至程序無誤加工出零件并測量尺寸。最后,小組總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心得體會,學生從彼此的交流中查找不足,從而改進提升。

(3)實驗加工操作漲技能,連線車間師傅貼實際

將各組程序拷貝到實驗室教學機床中,使用尼龍料替代金屬毛坯,出于安全考慮,過程中降低主軸轉速和進給倍率。教學機床有實際車間機床的現實存在感,鍛煉操作技能,并初步培養學生對機床操作安全意識,降低實訓中危險概率。

抓住學生急于表現的心理,讓學生嘗試將零件替換掉模具中原有零件,增加積極性。測量工件尺寸,對比圖紙,分析誤差原因。教師提煉重點知識,及時鞏固,通過微信連線車間師傅,講解答疑,明確以后實際加工時的注意事項。與實際生產貼合更緊密,吸引學生注意,擴展學生獲取知識的廣度。

4 總結

網絡課程能涵蓋傳統教學中所有的知識點,學生根據需求自主學習,強學弱教,讓教師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云班課app的應用讓學生可隨時隨地按章節查閱學習資料,并增加了課堂互動;全程理實一體化,使用宇龍仿真軟件和實驗室機床,學生在做中學,自己觀察、動手操作及解決問題,能動的學習重點難點,增強了學生的自學意識與課堂主動性,掌握知識更牢固。本教學設計,基于網絡課程,借助信息化手段,以學生為主體完成了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通過三屆學生教學實踐檢驗與證明,此教學設計及實施過程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一定程度上突破教學難點,實現了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劉剛,李佳,梁晗.“互聯網+”時代高校教學創新的思考與對策[J]中國高教研究,2017(2):93-98.

[2]黎加厚,教育技術教程:教育信息化時代的教與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王穎,秦松祥,李曙生.《數控編程與操作》項目化教學課程改革探討[J].機械制造與自動化,2008,37(6):65-66.

[4]侯益波.理實一體化教學理念在數控編程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職業教育,2011(11):30-32.

[5]文娟萍.《數控車床操作與編程》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實踐[J].現代企業教育,2015(2):439.

猜你喜歡
數控編程網絡課程有效教學
探討徑向槽數控車削編程指令的區別
淺談高中英語有效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
新理念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