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除草期對白芨生長發育及品質的影響

2020-04-09 08:18白艷榮蔣亞蓮王進英
安徽農學通報 2020年5期
關鍵詞:白芨生長發育除草

白艷榮 蔣亞蓮 王進英

摘 要:目的:探索白芨不同時期除草對白芨生長發育與品質的影響,以確定白芨適宜的除草時期,為白芨生產提供理論參考。方法:以紫花三叉白芨為材料,設置6個處理,分別為不除草(CK)為對照,除1次(4月初),除2次(4月初,5月初),除3次(4月初,5月初,6月初),除4次(4月初,5月初,6月初,7月初),除5次(4月初,5月初,6月初,7月初,8月初)。結果:除草不同時期對白芨的生長發育有一定的影響,選擇在5月初,6月初,7月初各除1次草有利于白芨的生長發育;白芨進入旺長時期,對白芨生長采取除草措施對白芨的生長發育尤為重要;不同的除草時期對白芨的農藝性狀有明顯的影響,在5月初和6月初除草促進根的生長,7月初除草促進莖和葉的生長發育。結論:不同的除草時期對白芨的產量與品質影響較大,應選擇在4月初、5月初、6月初、7月初分別進行除草1次,能保證白芨的生長發育良好,品質優良。

關鍵詞:白芨;生長發育;除草

中圖分類號 S45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05-0050-04

Effects of Different Mowing Periods on the Growth,Development and Quality of Bletilla striata

Bai Yanrong1 et al.

(1Kunming University,Kunming 650213,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weeding on the growth and quality of Bletilla striata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Bletilla striata production. Method: Six treatments were set up with the purple flower tricolor Bletilla striata as the material,which were not weeded(CK)as the control,except once(early April),except twice(early April,early May),except three times(early April,early May,early June). Except four times(early April,early May,early June,early July),except five times(early April,early May,early June,early July,early August)experiments. Result: Different weeding periods have a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Bletilla striata. In the annual growth cycle of Bletilla striata,it is advisable to choose in the beginning of May,the beginning of June,and the beginning of July each to remove grass to facilitate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Bletilla striata. Bletilla striata entered to a prosperous period,it is very important to take weeding measures for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Bletilla striata. Different weeding period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Bletilla striata. In early May,weeding was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roots. In early July,weeding was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stems and leaves. Conclusion: Different weeding periods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Bletilla striata. It is necessary to choose to weed once in early April,early May,early June,and early July respectively,which can ensure the good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Bletilla striata.

Key words:Bletilla striata; Growth and development; Weed control

白芨[Bletilla striata(Thunb.ex A.Murray)Rchb.f.]是蘭科白芨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稱刀口藥、連及草、紫蘭等。開發利用白芨,具有很大的科學、醫療和商業價值。白芨花色艷麗,被稱為中國洋蘭,是一種景觀植物,其干燥塊莖可入藥,是白芨顆粒、胃康寧膠囊、云南白藥等著名中成藥中的重要組成藥材。提取的白芨膠即白芨多糖,可作為增稠劑、懸浮劑、保濕劑等應用于化妝品中;還可作糊料、漿絲綢、棉紗和涂料等。過度采挖導致野生白芨資源銳減,白芨已被列為國家II級保護物種,被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

近年來,由于人們對野生白芨藥材資源進行掠奪式的采收,致使白芨趨于衰退或瀕臨滅絕。白芨在野生環境下,受自然條件的影響而產量不穩定,要提高野生白芨的產量與質量,必須進行人工栽培種植,但是人工種植又面臨品質退化,化肥超標,農藥污染和種子帶病等問題,并且人工種植的白芨,藥效成分的種類和數量往往因地區及氣候不同而異,不合理的除草現象也嚴重影響了藥材的產量和藥效成分,給品質控制帶來許多困難。目前有關白芨除草期方面的研究不多,而除草對藥材產量和質量有很大影響。長期以來,白芨除草僅靠經驗進行,因此對白芨進行深入的除草研究迫在眉睫。本試驗通過對白芨進行定期除草研究,分析除草期對白芨生長發育的影響,以期為白芨的合理除草和優質栽培技術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與試驗地概況 以紫花三叉白芨作為試驗材料,2018年1月在云南省昆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浦新路2號昆明學院農學院內栽植紫花白芨。試驗地海拔1900m,土壤肥沃,地勢平坦,pH值4.5~6。氣候屬低緯度亞熱帶高原山地季風性氣候,年均溫16.5℃,年降雨量1450mm左右。為避免土壤環境、施肥和白芨塊莖大小不一帶來誤差,在種植白芨前,選擇比較平整的地塊,土壤肥力力求均勻;同時選擇大小相對一致的白芨苗,田間管理措施一致。2018年的氣候條件:全年積溫2869.7°C,4—8月日照時數1163.7h,降雨量為885mm,具體見表1。

1.2 試驗設計 采用單因素試驗設計,共計6個處理,3次重復(表2)。

底肥:每小區施清糞水14.4kg、普鈣360g、油枯60g、K2SO4 108g。

1.3 測定項目與方法 分別在4—8月不同時期對白芨進行除草,并分別測定白芨的株高、葉長、葉寬、白芨塊莖中的多糖含量。

1.3.1 株高 用尺子對選取的植株進行測量,從莖基部開始量到植株最高的部分,并記錄數據。

1.3.2 葉片 選取植株5片葉,測量葉寬和葉長。

1.3.3 多糖的含量 比色法:測定多糖含量常用的方法有苯酚-硫酸法,蒽酮-硫酸法和咔唑-硫酸法[20],依據是強酸條件下多糖水解成單糖,生成糖醛衍生物,與酚類或胺類物質反應生成有色物質。在一定的波長下測定有色物質的吸光度,依據有色物質的吸光度與多糖含量的關系,可知白芨中的多糖含量。滴定法:主要是依據菲林試劑反應,首先將多糖水解成單糖,以次甲基藍做指示劑,用標定過的堿性酒石酸銅溶液滴定,根據酒石酸銅溶液耗量計算多糖含量[21]。

白芨塊莖于烘箱內干燥2h,粉碎—稱取適量白芨粉置于燒杯中,加水,置于水浴搖床浸提—紗布過濾除藥渣—加5%活性炭靜置30min,硅藻土抽濾—濾液濃縮至原體積的1/3—乙醇醇沉—離心分離沉淀(6000r/min,15min)—干燥。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除草期對白芨生長發育的影響

2.1.1 株高 從圖1可以看出,處理1與處理2位于同1列,即不存在顯著差異;處理1、處理2與處理3、處理4、處理5、處理6位于不同列,即存在顯著性差異;處理3與處理4、處理5位于不同列,即存在顯著性差異。除1次(4月初)與處理1不存在顯著差異的原因是:白芨在幼苗期,雜草可以起到一定的遮蔭作用,避免白芨幼苗被曬傷或曬死,白芨獲得短期生長良好的現象。在白芨幼苗生長初期,白芨生長速度緩慢,此時雜草的生長速度也很緩慢,較低于白芨的生長速度,降雨量和光照強和光照時數也相對較少,并相差不大,因白芨是喜潮濕溫暖的陰性植物,所以不除草和除草1次對白芨生長發育的影響不大;除2次(4月初,5月初)與處理1、2存在顯著性差異的原因是:4、5月份白芨幼苗開始生長,生長速度也逐步增長,雜草影響白芨生長發育,及時進行除草并適當增加除草次數,避免雜草生長與白芨爭奪營養和水分;除3次(4月初,5月初,6月初)與處理5、6存在顯著性差異的原因是:6月份正式進入雨季,降雨量和光照強度、光照時數也隨之增加,滿足了白芨生長的適宜條件,進行適當的除草,增加除草次數,防止雜草對白芨的生長造成影響;除4次(4月初,5月初,6月初,7月初)與處理6存在顯著性差異的原因是:與處理5的原因相似;7月份的降雨量和光照時數全年最高,是白芨生長的最佳季節,白芨進入旺盛的生長時期,雜草的生長速度很快,增加除草的次數既能防止雜草的生長,也能從更大程度上改善白芨的生長發育情況;處理5和處理6存在顯著性差異的原因是:8月份的降雨量和光照時數與7月份相比較,導致白芨苗的株高明顯低于處理5,除草次數過于頻繁會傷到白芨的根部,造成白芨生長停滯或生長緩慢。各個處理之間顯著性差異:除4次(4月初,5月初,6月初,7月初)>除5次(4月初,5月初,6月初,7月初,8月初)>除3次(4月初,5月初,6月初)>除2次(4月初,5月初)>除1次(4月初,6月初,7月初)=不除草。綜上所述,5月初開始除草白芨長勢明顯比4月初才進行除草好,且4月初、5月初、6月初、7月初都進行除草的白芨長勢比其它處理進行1次、2次、3次、5次好。因此,白芨在生長發育的年周期中宜選擇在4月初,5月初、6月初、7月初各除1次草,有利于白芨苗生長發育。

2.1.2 葉面積 從圖2中可以看出,同一處理間,處理1的展第3葉、第4葉、第5葉與展第1葉、第2葉位于不同列,存在顯著性差異,展第1葉與展第2葉的位于不同列,存在顯著性差異,展第3葉、第4葉、第5葉位于同1列,不存在差異;處理2的展第2葉與展第3葉位于同1列,不存在差異,展第1葉、第4葉、第5葉與展第2葉、第3葉位于不同列,存在顯著性差異 ,展第4葉與展第1葉、第5葉位于不同列,存在顯著性差異,展第1葉與展第5葉存在顯著差異,展第4葉與第5葉存在顯著性差異;處理3的展第3葉、第5葉與展第1葉、第2葉、第4葉存在顯著性差異,展第3葉與展第5葉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展第1葉與展第2葉、第4葉存在顯著性差異;處理4的展第2葉、第3葉、第5葉與第1葉、第4葉存在顯著性差異,展第2葉、第3葉、第5葉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展1葉與展第4葉存在顯著性差異;處理5的展第1葉與展第2葉、第3葉、第4葉、第5葉存在顯著性差異,展第2葉、第5葉與展第3葉、第4葉存在顯著性差異,第2葉與展第5葉不存在顯著性差異,第3葉與展第4葉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處理6的展第5葉與展第1葉、第2葉、第3葉、第4葉存在顯著性差異,展第1葉與展第3葉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展2葉與展第4葉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展第1葉、第3葉與展第2葉、第4葉存在顯著性差異。由此看出:除了處理1(CK)的第5片葉的葉面積最大,其余葉片都是第4片葉葉面積最大,接收光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能力也較強,因此其葉片壽命最長。分析原因是處理1由于部分的雜草遮擋,在白芨生長初期對白芨苗進行遮蔭,可以防止白芨苗被曬傷、曬死等,第5葉片向光生長,可以很好進行光合作用并制造有機物。

隨著除草次數的逐漸增加,光照時數和強度也隨之增加,導致單葉增厚增寬,葉片有明顯縮短的現象;隨著除草次數的不斷減少,光照時數和光照強度隨之減少,而葉片增長,寬度卻比之前減少了。處理1(CK)的葉面積較大,其第4片葉和第5片葉的葉面積最大,第5葉葉面積為17.4cm2。(見圖2)

2.2 不同處理對白芨塊莖中多糖含量的影響 從圖3可以看出,處理3、處理4與處理1、處理2、處理5、處理6存在顯著性差異,處理1與處理2、處理3、處理5、處理6存在顯著性差異,處理2與其他各個處理間均存在顯著性差異,處理5與其他各個處理間均存在顯著性差異,處理6與其他各個處理間均存在顯著性差異,處理3與處理4不存在顯著差異。處理5中白芨多糖含量最高,其次是處理4、處理3、處理2、處理6、處理1,進行除草處理后的白芨多糖含量均高于不除草處理,過度的進行遮蔭處理和不進行遮蔭處理或遮蔭不足都會降低白芨塊莖的多糖含量。因此,在進行人工種植白芨時應選擇在4月初、5月初、6月初、7月初分別進行除草1次,既能保證白芨的生長發育情況良好,品質優良,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人力和物力。

3 討論與結論

除草措施能夠顯著提高白芨的品質和生長發育進程,同時一定程度上提高白芨的產量。除草過程中的合理施肥,對白芨的生長發育起重要作用。在白芨的除草時期里,5月、6月、7月的效果比較顯著,除草不能過于頻繁也不能不除草,否則均會影響到白芨苗的正常生長發育。白芨幼苗前期可以不用除草,雜草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為白芨幼苗遮蔭的作用,白芨喜陰暗潮濕的環境,過高的溫度和太長的日照時數都不利于白芨的生長發育,處理不當會導致白芨苗曬傷或曬死。白芨生長旺盛期,雜草會與白芨爭奪營養和水分,不利于白芨的葉片進行光合作用而制造有機物,其中,白芨的多糖含量在除草后明顯提高,尤其是處理5比處理1(CK)高8.65%。與其他處理相比,處理6與處理1的葉片面積較大,原因是隨著除草次數的增加,光照強度和光照時數增加。處理5白芨的株高都在20cm左右,因此,白芨最適宜的除草時期應在6月、7月左右,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錯過了最佳時期導致白芨生長發育緩慢或停止生長。在日平均氣溫偏高的月份,要加強白芨苗的田間管理,尤其是除草和水肥管理。一些雜草的須根與白芨假鱗莖纏繞在一起,除草時應講究方法和次數,次數過多會傷及白芨塊莖。

參考文獻

[1]陸善旦.白及種植技術[J].農村新技術,2008(19):4-5.

[2]楊興文.白芨栽培技術[J].農村實用技術,2014(12):34-34.

[3]文彬.白及栽培技術[J].農村新技術,2017(2):12-13.

[4]張亦誠.白芨的生物特性及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7(10s):45-45.

[5]韓學儉.白芨藥用及其栽培技術[J].農村經濟與科技,2004,15(10):31-32.

[5]黃永亮.元江縣野生白芨人工馴化栽培技術初探[J].林業調查規劃,2013,38(3):124-126.

[6]陳紫鋼,桑子陽,覃少吾,等.白芨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林業實用技術,2013(6):57-58.

[7]張倫梅,熊云杰,譚林彩.白芨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1(24):7.

[8]佚名.一種白芨的種植技術,CN 105532218 A[P].2016.

[9]鄒暉,李海明,王偉英,等.白芨栽培管理技術[J].福建農業科技,2017,48(1):37-38.

[10]潘靜.白及生態栽培技術要點[J].南方農業,2017,11(29):25-26.

[11]熊丙全,廖相建,張勇,等.四川地區白芨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7(21):90-91.

[12]郭喬儀,普懷亭,趙堅能,等.白及四層覆蓋栽培技術[J].云南農業科技,2017(1):32-33.

[13]張秀玥,李明榮,周勇. 不同除草期對白芨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耕作與栽培,2008(3):38-39.

[14]張秀玥,李明榮,張啟東,等.不同微肥施用量對白芨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貴州農業科學,2009,37(2):31-32.

[15]不同生長調節劑對白芨無菌萌發及成苗影響[J].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2017(2):784-790.

[16]羅光輝,艾傳惠,周奇,等.白芨不同播期試驗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5(10):80,86.

[17]馬曉淵.農田雜草抗藥性的發生原因與治理[J].雜草科學,2002(1):5.

[18]張澤溥.我國農田雜草治理技術的發展[J].植物保護,2004(2):28-33.

[19]羅麗,許春艷.瀘水縣林下紫花大白芨仿野生種植與應用前景分析[J].綠色科技,2016(21):45-47.

[20]芮海云,吳國榮,陳景耀,等.白芨中性雜多糖的分離純化與結構分析[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2004,31(1):30-33.

[21]武桂娟,劉泓雨,蘇曉悅,等.白芨多糖對大鼠應激性潰瘍作用機制的探討[J].中醫藥學報,2011,39(3):39-41.

[22]崔向磊.白芨多糖的結腸生物可降解性與抗潰瘍性結腸炎活性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2.

[23]吳婷.白芨多糖及其硫酸酯對丹皮酚的包合及包合物的理化性質與生物學活性的比較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8.

[24]夏向文,李欣,馮敢生,等.介入途徑下中藥白芨提取物作為基因遞送載體的可行性[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9,17(7):1832-1835.

[25]李川,李二星,劉洋,等.白芨實生種子的快速繁殖技術[J].貴州農業科學,2016,44(8):105-108.

[26]和壽星,徐中志,薛潤光,等.白芨無菌播種育苗技術[J].云南農業科技,2010(6):38-39.

[27]Yongkweon Y,Hyunkyung K. Effects of pseudobulb size and planting depth on the growth and flowering in Bletilla striata.[J]. Horticulture Environment & Biotechnology,2000,41.

[28]Han L,Cui A,Shao X. Effect of Planting Density on Growing Development Traits and Yield of Scutellaria baicalensis[J]. Northern Horticulture,2015.

[29]Chi S H,Li J. The SWOT Analysis and Popularize Countermeasures of Bletilla striata Germplasm Resources[J].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4.

[30]Garrido EMPJ,Cerqueira AS,Chavarria D,et al. Microencapsulation of caffeic acid phenethyl ester and caffeic acid phenethyl amide by inclusion in 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J]. Food Chem,2018,254:260-265.

[31]Hai J,Chen ZQ,Deng DF,et al. Transvenous treatment of a complex cavernous sinus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secondary to balloon embolization of a traumatic carotid-cavernous fistula[J]. Chin Med J(Engl),2006,119(21):1846-1848.

[32]韋卡婭,劉燕琴,秦靜,等.白芨組培外植體的篩選研究[J].中國現代中藥,2008,10(5):13-14.

[33]李雨晴,楊嘉偉,王康才,等.白芨種子無菌萌發特性[J].江蘇農業科學,2015(4):253-255.

[34]曹婧,李婷,包彩云,等.白芨組培苗移栽馴化技術研究[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5,30(4):39-41.

(責編:張 麗)

猜你喜歡
白芨生長發育除草
玉米除草、追肥 記住這些“黃金時段”
除草記
小麥播種后 除草最佳時間別錯過
El regreso triunfal del alforfón
白芨活性成分的抗氧化和對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
冬油菜栽培技術探析
不同激素配比的培養基對白芨增殖擴繁的影響
除草新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