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0g/L醚菌·氟環唑懸浮劑防治水稻稻曲病效果試驗

2020-04-09 08:18韋剛
安徽農學通報 2020年5期
關鍵詞:氟環唑稻粒稻曲病

韋剛

摘 要:通過開展230g/L醚菌·氟環唑懸浮劑防治水稻稻曲病效果試驗,結果表明,230g/L醚菌·氟環唑懸浮劑對水稻稻曲病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第2次施藥后25d,對稻曲病的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達87.95%和90.97%以上,顯著高于對照藥劑50%醚菌酯水分散粒劑和125g/L氟環唑懸浮劑處理防效,且對水稻生長安全,增產效果較明顯。推薦在水稻稻曲病發病前,于水稻破口前10d第1次施藥,齊穗期第2次施藥,建議230g/L醚菌·氟環唑懸浮劑的商品用量為645~810mL/hm2。

關鍵詞:230g/L醚菌·氟環唑懸浮劑;水稻稻曲病;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 S43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05-0086-02

稻曲?。║stilaginoidea virens)是水稻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嚴重影響著水稻的產量和品質。近年來,由于戊唑醇、苯甲·丙環唑等藥劑的長期使用,對稻曲病的防效明顯下降,生產上急需針對稻曲病的高效藥劑輪換使用。為此,筆者于2016年開展了230g/L醚菌·氟環唑懸浮劑對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試驗,為其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供試藥劑為230g/L醚菌·氟環唑懸浮劑(安徽省豐臣農化有限公司);50%醚菌酯水分散粒劑(巴斯夫歐洲公司);125g/L氟環唑懸浮劑(巴斯夫歐洲公司)。供試水稻品種為嘉優2號。

1.2 試驗設計 試驗設6個處理:①230g/L醚菌·氟環唑懸浮劑645mL/hm2(商品劑量,下同);②230g/L醚菌·氟環唑懸浮劑810mL/hm2;③230g/L醚菌·氟環唑懸浮劑975mL/hm2;④50%醚菌酯水分散粒劑300g/hm2;⑤125g/L氟環唑懸浮劑750mL/hm2;⑥噴施等量清水,為空白對照(CK)。每處理4次重復,計24個小區,小區面積30m2,隨機區組排列,區組間設隔離行,四周設保護行。

1.3 試驗田概況 本試驗在廬江縣同大鎮新渡村安徽同大現代農業科技園公司水稻田中進行。試驗田前茬為小麥,本茬水稻于2016年5月22日播種,6月13日移栽,栽24.9萬穴/hm2。試驗田地勢平坦,沙壤土,肥力中等,pH值5.5,有機質含量1.91%,為多年種植水稻田。試驗田水稻長勢、栽培密度均勻一致。

1.4 施藥時間及方法 2016年9月1日(水稻孕穗末期,破口前10d)第1次施藥,9月19日(水稻齊穗期)第2次施藥。將配好的藥液用衛士-16型背負式手動噴霧器按對水450L/hm2均勻噴霧。

1.5 試驗期間氣象條件 第1次施藥9月1日為晴天,西南風1級,溫度21.9~32.9℃,平均27.0℃,相對濕度66%;第2次施藥9月19日晴天,北風1級,溫度18.4~26.3℃,平均22.0℃,相對濕度74%。試驗期內最高溫度16.5~35.0℃,平均26.6℃;最低溫度12.5~23.5℃,平均19.1℃;平均溫度15.5~28.1℃,平均22.4℃;相對濕度54%~99%,平均78.4%;雨日13d,雨量160.0mm。試驗期內氣候正常。

1.6 藥效調查內容與方法 分別在第2次施藥后10d(灌漿至乳熟期)、25d(臘熟期)進行藥效調查。采取對角線取樣法,每小區取樣5點,每點調查相連50穗,每小區調查250穗,記錄病穗數,并按9級分級標準進行調查分級。分級標準為(以穗為單位):0級:無病粒;1級:每穗1個曲球或染病稻粒;3級:每穗2個曲球或染病稻粒;5級:每穗3~5個曲球或染病稻粒;7級:每穗6~9個曲球或染病稻粒;9級:每穗10個曲球以上或染病稻粒。計算病穗率、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并進行差異顯著性測驗。計算公式如下:

[病情指數=Σ(病級×發病穗數)調查總穗數×9×100];

[防效(%)=CK病指(病穗率)- pt病指(病穗率)CK病指(病穗率)×100]

1.7 測產方法 水稻成熟收獲前每小區進行測產:每小區5點,每點割1m2水稻,脫粒后曬干、稱重,計算各小區產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水稻的安全性 試驗期間,各處理區水稻生長正常,無藥害現象發生,對水稻生長安全。

2.2 不同處理對水稻稻曲病防治效果比較 試驗結果表明,230g/L醚菌·氟環唑懸浮劑對水稻稻曲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表1、表2)。230g/L醚菌·氟環唑懸浮劑645、810、975mL/hm2,第2次施藥后10d對稻曲病的病穗防效分別為87.37%、90.53%、92.63%,病指防效分別為91.42%、93.56%、95.28%;第2次施藥后25d對稻曲病的病穗防效分別為87.95%、90.36%、91.97%,病指防效分別為90.97%、93.44%、94.05%。對照藥劑50%醚菌酯水分散粒劑300g/hm2、125g/L氟環唑懸浮劑750mL/hm2,第2次施藥后10d對稻曲病的病穗防效分別為81.05%、84.21%,病指防效分別為82.83%、86.70%;第2次施藥后25d,對稻曲病的病穗防效分別為80.32%、84.34%,病指防效分別為80.41%、85.74%。其中,230g/L醚菌·氟環唑懸浮劑各處理防效均顯著高于對照藥劑50%醚菌酯水分散粒劑300g/hm2和125g/L氟環唑懸浮劑750mL/hm2處理防效,且230g/L醚菌·氟環唑懸浮劑中、高劑量2個處理(即810mL、975mL/hm2)間防效差異不顯著,但均顯著高于低劑量處理(645mL/hm2)防效。

2.3 不同處理對水稻產量的影響 230g/L醚菌·氟環唑懸浮劑各處理增產效果較明顯,較空白區增產11.85%~14.63%,也高于對照藥劑處理區(表2)。

3 結論

本試驗結果表明,230g/L醚菌·氟環唑懸浮劑對水稻稻曲病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增產效果明顯,且對水稻生長安全。第2次藥后25d,病指防效可達90.97%~94.05%。從經濟角度出發,在大面積推廣應用時,建議230g/L醚菌·氟環唑懸浮劑的商品用量為645~810mL/hm2,應掌握在水稻破口前10d第1次施藥,齊穗期第2次施藥,對水450L/hm2噴霧。

參考文獻

[1]劉家成,李剛,胡全勝.農作物病蟲預測預報辦法與技術[M].北京:中國致公出版社,1995:217-219.

[2]盧秀兵,汪謹桂.不同藥劑防治水稻稻曲病藥效試驗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9,738(04):97,101.

[3]許美良,陳永兵,周有銘,等.水稻稻曲病防治適期及策略初探[J].浙江農業學報,2005,17(3).

[4]王文勝.水稻稻曲病防治藥劑篩選與防治適期確定試驗研究[J].江西農業,2019,151(02):31.

[5]黃培枝,林積秀,紀翠紅,等.水稻稻曲病菌侵染適期藥效試驗[J].農業科技通訊,2011(5):46.

(責編:張宏民)

猜你喜歡
氟環唑稻粒稻曲病
水稻不育系稻粒黑粉病抗性QTL的定位
水稻與稻粒黑粉病菌互作分子機制研究進展
17%吡唑醚菌酯·氟環唑懸浮劑的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方法
法國將撤銷所有氟環唑產品登記
芷江雜交水稻制種稻粒黑粉病發生規律及防治對策探討
秈粳雜交水稻稻曲病防治藥劑試驗
稻田里的爭吵
2011年懷集縣水稻稻曲病重發生的原因及防控對策
氣相色譜法測定谷物中氟環唑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