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漢語溫度詞模糊性研究

2020-04-09 04:41翟麗娟
青年文學家 2020年6期
關鍵詞:模糊性

翟麗娟

摘? 要:表達溫度概念的詞語在俄漢詞匯系統中廣泛存在,溫度概念具有模糊性,表達溫度概念的溫度詞自然也是模糊的。本文借助模糊語言學理論,簡要介紹俄漢語溫度詞模糊性的表現及特點,為俄漢互譯、外語教學以及跨文化交際提供一些啟示。

關鍵詞:溫度詞;模糊性;俄漢對比

[中圖分類號]:H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06--02

1.前言

隨著1965年扎德論文《模糊集》的發表,模糊理論正式誕生。之后,出現了一系列以模糊冠名的學科,其中,模糊語言學最為引人注目。最早將模糊語言學理論引入國內的是伍鐵平教授,他發表的一系列文章為模糊語言學奠定了理論基礎。俄漢語溫度詞都存在模糊性質,本文將結合前人理論,對俄漢語溫度詞的模糊性進行探討。

2.俄漢語溫度詞概念界定

提到漢語溫度詞,我們首先想到“冷、熱”,國內一些學者還考察了“溫、暖、涼、寒”的語義。我們一般認為,“熱、溫、暖、涼、冷、寒”都屬于溫度詞,但這并不是溫度詞的全部外延,我們也不能用外延來充當溫度詞的定義。任曉艷指出,溫度概念要由相應的語言成分予以表達,這些用于標記溫度概念的詞就是溫度詞。俄語溫度詞通常指帶有溫度語義的形容詞,因其搭配能力比其他詞類強,而受到俄語界的廣泛關注。本文主要借助俄漢語核心溫度詞“熱/жаркий、溫/тёплый、涼/прохладный、冷/холодный”來考察溫度詞的模糊性。

3.俄漢語溫度詞模糊性的表現

首先,同一種語言中的溫度概念是模糊的。漢語界在對溫度進行研究時,通常將其劃分為四種程度:熱、溫、涼、冷。查閱《現代漢語詞典》,我們發現,這四個溫度詞的概念都是模糊的。以“熱”為例,“熱”的釋義是“溫度高,與冷相對”,在具體使用過程中,“熱”所指的溫度不盡相同?!敖裉焯旌軣帷蓖ǔV甘彝鈿鉁剡_到了30-40度,而“熱水”既可以在50度左右,又可以指接近100度的沸水。

其次,同一語言不同溫度之間的界限具有模糊性。這四個詞的表示的溫度呈遞減趨勢,但每兩個相鄰溫度域之間的界限是模糊的,我們無法通過過數字嚴格規定熱、溫、涼、冷之間的界限。俄語溫度詞分類具體地體現了溫度詞界限的模糊性。俄語語言學界對溫度詞的劃分通常采用拉希莉娜的觀點,將溫度詞分為暖域溫度詞(горячий, жарктй, тёплый等)、過渡意義溫度詞(прохладный等)和冷域溫度詞(холодный等)。結合詞典釋義,“тёплый/溫”(不冷不熱)更符合過渡意義溫度詞的特征,為何俄羅斯語言學家傾向于將其歸為暖域溫度詞?тёплый/溫和прохладный/涼都包含“程度不高”的語義,為何тёплый可歸為暖域溫度詞,прохладный卻不能歸入與之對應的冷域溫度詞?這反映了溫度詞界限的模糊性。

最后,俄漢兩個民族對溫度的切分并不完全一致,我們通過一些示例加以說明?!俺脽岽蜩F”在俄語中是куй железо, пока горячо(趁燙打鐵);“熱加工”在俄語中是горячая обработка(燙加工);“熱水”在俄語中是горячая вода(燙水);“溫泉”在俄語中是горячие источники(燙泉);“涼水”在俄語中是холодная вода(冷水);“涼茶”在俄語中是холодный чай(冷茶);“寒帶”在俄語中是холодный пояс(冷帶);“寒流”在俄語中是холодные течения(冷流)。

4.俄漢語溫度詞模糊性的特點

俄漢語溫度詞的模糊性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對立性。俄漢語中“冷/холодный”和“熱/жаркий”均構成了邏輯上的對立關系,事實上,這對反義詞的概念并非完全模糊不清的。無論對于哪個民族而言,處于溫度域兩端的“冷”和“熱”都是清晰的,冷、熱交界的中間地帶都是模糊的。100度是熱,0度是冷,那么與人體溫度接近的37度是冷是熱?隨著人們對模糊區域認知程度的加深,提出了“溫/тёплый、涼/прохладный”這種更細致的劃分。

第二,相對性。相對性在溫度域的模糊地帶體現得尤為明顯。按照我國氣候學劃分,連續5天平均氣溫低于10度算是冬季,連續5天平均氣溫超過22度算是夏季。在冬天,我們說“今天比昨天暖和”,但今天最高溫度可能只有5度。在夏天,我們說“今天比昨天涼快”,但今天的最低溫度可能是25度。溫度詞的相對性指使用溫度詞時會借助不同的參照物,因為參照物不同,就出現了上述例句中5度的“暖和”與25度的“涼快”。

第三,主觀性。由于俄漢兩個民族地理位置、生活習慣、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差異,他們對同一事物的性質可能做出不同的評價。俄漢語詞典對“溫泉”的定義都是自然涌出的地下水,溫度一般在20度以上。但溫泉在俄語中譯為“燙泉”,而不是“тёплые источники(溫泉)”。人類的身體構造具有相似性,泡溫泉時,人們都能感受到泉水溫度微高,但遠不至于感到發燙。漢語中,燙的程度明顯高于溫,甚至使人產生疼痛感,但“燙泉”還是作為習慣用法固定在俄語中。這反映了不同民族早期對事物命名有一定的主觀性。此外,主觀性還體現在日常交際中,由于每個人的體感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甚至使用不同的溫度詞來表達對同一客觀場景的感受。我覺得今天天氣很溫暖,對其他人來說,今天可能是涼爽的。

5.結語

溫度的特性比較復雜,我們無法確定每個溫度詞的外延,只能通過模糊性思維認識溫度詞,并逐漸形成對溫度詞的理性認識。溫度詞產生模糊性的主要原因是溫度本身沒有截然分明的界限,各個溫度域之間是彼此聯系,逐漸過渡的。從熱到冷是一個連續漸變的過程,而語言中只能借助“熱、溫、涼、冷”等詞將這個連續的狀態切分成一塊一塊的,那么,兩個相鄰范疇分界線附近就是模糊的??傊?,溫度詞具有模糊性質,不僅不同語言之間,甚至同一語言之間不同溫度詞的界限都是不確定的。對俄漢語溫度詞模糊性進行研究,使我們更深入地了解溫度詞的特點,避免在俄漢互譯、外語教學和跨文化交際中出現溫度詞的誤用。

參考文獻:

[1]Рахилина Е.В. Семантика температуры[J]. НТИ, 1999.

[2]黎千駒.模糊語義學導論[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北京. 2007.

[3]伍鐵平.不同語言的味覺詞和溫度詞對客觀現實的不同切分[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9(1):120-137.

猜你喜歡
模糊性
模糊性程度和模糊性厭惡對中國股市的影響研究
我國傳統色名的模糊性
網絡服務提供者違反管理義務入罪的刑法教義學分析*——以法條語言表述的模糊性為分析進路
審判過程中的法律語言模糊性界定及表現研究
——“2017年中國法律語言高端論壇”會議發言節選
《刑法修正案(十)》中“公共場合”的教義學理解——兼論刑事立法語言的統一性和模糊性
網絡語言的模糊性特征初探
法律英語中形容詞搭配及其模糊性探討——基于USC語料庫的reasonable個案研究
一種基于模糊性理論的最優保險決策模型
從語義模糊性看日語委婉表達
從修辭學角度看漢詩英譯的模糊對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