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勢下高校學生會組織改革與轉型發展探索
——以南京某高校為例

2020-04-15 12:35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20年4期
關鍵詞:學生會工作學生

(南京郵電大學,江蘇南京 210046)

在我國,高校學生會(包括二級學院學生會)是指在同級黨委領導、團委指導下的學生自治組織,作為實現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載體,發揮引領學生思想方向、維護學生合法權益、豐富校園文化等作用,是開展校園學生工作、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主力軍。

1 研究背景

2017年,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學聯聯合印發了《學聯學生會組織改革方案》,針對現階段各級學生會工作中的突出問題提出了“刀刃向內、刮骨療傷”的改革要求,發出了全國號召,高校學生會作為我國各級學生會的排頭兵,理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引領作用,為全國學生會改革轉型提供參照藍本和經驗借鑒。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該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共發布網絡問卷202份,回收有效問卷202份,有效回收率達100.00%,以南京某高校本科生為調查對象,回答者性別分布適中,年級分布均衡,問卷數據真實有效(見表1)。

表1 被調查對象基本情況(n=202)

3 高校學生會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3.1 制度建設不完善

在調查中,關于“您覺得院學生會當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的問題,58.91%的被調查者選擇了“組織定位不夠明確,不能很好掌握同學們的實際需要”,56.44%的被調查者選擇了“機構運作不夠透明,同學對學生會缺乏了解和信任”,這反映出學生會在建設中存在的制度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選拔制度上,當前高校學生會干部的產生缺乏民意基礎,主要表現為學生會代表大會召開間隔久,干部選拔程序不嚴謹、透明度不高、普通學生參與度不足;組織章程上,大多數學生會的章程流于形式,“虛有其表”,不能切實被學生會成員吸收內化為指導自身工作的原則;整體架構上,學生會部門設置冗余復雜,彼此之間職能交叉、權責不清、存在隔閡,部門自主性不足,缺乏內在活力。從團隊文化上看,當下學生會存在“家文化”代替“組織文化”的趨勢,精神文化傳承缺失,影響了團隊凝聚力。

3.2 管理監督不到位

在調查中,關于“您覺得院學生會當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的問題中,72.77%的被調查者選擇了“常規監督不夠完善,同學不能恰當行使監督權”,居于眾問題之首,表明高校學生會的監督問題已成為高校學生的首要關注點。

目前,在內部監督上,學生會基本以上級監督為主,同級、下級監督較弱;在外部監督上,普通學生對學生會的意見“發聲”渠道狹窄,意見被積壓而得不到解決,被動邊緣化,漸趨冷漠。據調查顯示,當遇到學生會的工作出現錯誤的情況時,大部分被調查者選擇置身事外,發聲主動性不足(見圖1)。

圖1 “假如學生會的工作出現錯誤,您會怎么做?”統計柱形圖

監督上的缺失導致部分自律性差的學生干部行為上脫離約束,思想認識逐漸退化,脫離了學生群體,遇事多隨性而為,最終影響了學生會的整體形象。

3.3 教育引導不深刻

表2調查顯示,在絕大部分學生眼中,學生會逐漸成為文體活動的組織者,而不是思想的引領者,思想領導性減弱。此外,在實用主義價值觀的影響下,學生會對學生干部的評價大部分取決于其工作成績,而對諸如學習、心理、人際交往等能力關注不足,造成學生會內部中存在一種“唯工作成績論”的觀念,在其影響下,許多學生一心撲在活動和工作上,忽略了自身的思政和文化學習,致使學生會成員的個人水平參差不齊,整體素質下降,聲望減弱。

表2 “您認為現階段學生會工作體現在?”頻數分布表

3.4 作風轉變不徹底

高校學生會作為廣大學生權益的代表者和捍衛者,理應踐行為同學服務的理念,滿足學生的合理需求,然而現階段,部分學生干部閉門造車,樂于搞體面活動,對同學的實際訴求傾聽不足,不能為其提供真正需要的服務。

在關于 “您對現階段院學生會的工作滿意度如何?”的問題中,被調查者表達了對學生會態度的轉變:滿意度下降(見圖2)。

圖2 “您對現階段院學生會的工作滿意度如何?”統計柱形圖(%)

此外,部分學生干部官僚氣息濃重,習慣以命令式的語氣布置任務,導致學生干事“被動地”接受任務,對其內涵和意義知之不足,得過且過,主動性和積極性被打壓,組織整體氣氛低沉,生氣不足。

4 高校學生會現存問題的成因剖析

4.1 組織定位偏差

由于安全等要素,高校學生會在履行職能的過程中往往會受到較多的行政干預,久之,學生會對自身的定位認知產生偏差,以高校管理部門的輔助者自居,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等功能逐漸萎縮,表現為在工作時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需求,學生好感度下降。

4.2 思想認識薄弱

高校學生會成員雖然具備一定的內生性自律和服務意識,但缺乏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向心性的價值理念,總體思想認識薄弱,且極易因學生干部團隊的更替而受到影響,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其次,當下高校對主要學生干部的思想認識、價值理念、領導能力、工作方式等缺乏長期培養機制,僅靠學生干部的自我學習、自我約束難以滿足學生會持續向好發展的人才需要。

4.3 環境因素影響

我國的法律法規對學生會的地位和作用沒有做出明確界定,其作為自治組織參與高校治理的權力和義務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此外,學生會缺乏維持其獨立運作的外部條件和物質保障,當前高校學生會的經費來源主要為學校撥款,渠道匱乏,數量有限,且有較為嚴格的使用限制,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會活動的形式和規模。

4.4 工作創新不足

在調查中,關于“您認為學生會各項活動不能吸引大部分人注意的原因是?”的問題,74.26%的被調查者選擇了“舉辦形式傳統,沒有活力可言”,居于各原因首位,這反映出當下高校學生會工作中的創新性不足,學生對學生會活動的青睞程度下降。

現階段高校學生會的工作體現出一種 “代際傳承”,即沿襲往屆的工作理念和方式,力求工作的平穩過渡,再謀進取。這種穩中求進的工作模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為新一屆學生會的工作成績設置了天花板,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會的后續創新力和發展空間。

5 推進高校學生會改革轉型的對策探討

5.1 明確組織定位

學生會要明確自身定位,則務必要捋清學生會與學校、共青團、學生及各學生社團之間的關系。

首先,學生會應積極投入到“一心雙環”團學格局的構建中,尊重共青團的樞紐和核心地位,在法律法規與高校制度允許的范圍內進行充分自治。

其次,學生會要明確自身的核心主體地位以及對班委會的領導職能,加強與班級、學生社團的溝通和指導,實現學校、學院、班級三級聯動的格局。

最后,學生會要始終堅持“學生為本、服務至上”的工作理念,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以同學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找準在學校與學生中的位置,既要避免成為學校的“發言人”,也要避免成為不顧校園大局的激進代表,發揮好在學校與學生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5.2 推進制度建設

首先,建立健全貫通性的學生會干部培養機制,運用領導力模型、勝任力模型、協同理論等科學理論,構建科學有效的培養體系。

其次,定期開展學生代表大會,由學生會代表聽取學生會主要干部的工作報告,對階段性工作進行評估,提出意見,切實發揮對學生會的監督作用。

再次,構建全面有效的評價體系,開展學生會內部自評、互評,學生會與班委會、學生社團之間的雙向互評,達到以評促學,以比促進、以考促干的效果。

最后,改革組織結構,對部門設置進行精簡優化,堅持按需設置、精簡高效、問題導向,對績效、反映不良的部門進行培訓、整頓甚至裁撤,以此提高學生會組織架構的合理性和工作效率。

5.3 優化周圍環境

首先,國家應健全法律法規,明確學生會的法律地位,督促高校和學生會落實章程,凸顯學生會的權益協商功能,為供給高質量服務提供保障。

其次,加強學生會文化建設,積極挖掘學生會的內在人文精神,做好傳承,提高組織文化對學生會成員行為心理的塑造和影響能力。

最后,加大對學生會的資金支持力度,設立活動經費,??顚S?,為學生會自主開展工作奠定物質基礎。

5.4 轉變工作方式

首先,提高學習能力,組織層面要向其他組織學習優秀的工作經驗與方式方法,個人層面應處理好學習與工作的關系,分清主次,協調均衡發展。

其次,注重對學生群體的調研,與班團溝通,把握其實際需求,提高學生會活動的質量和與學生需求的匹配程度,實現精準供給,做到形式吸引人,內容教育人,將“四自”職能落到實處。

最后,在工作開展過程中,要與時俱進,更新工作理念,創新工作方法,如利用新媒體的便捷性,廣泛收集學生對學生會已開展活動和工作的“用戶體驗”,以及對學生會下一步工作方向的建議和想法,以第一手資料幫助學生會提高服務實效。

猜你喜歡
學生會工作學生
學生會,是否真的很丑陋
學生會,是否真的很丑陋?
趕不走的學生
學聯選舉結果名單
不工作,爽飛了?
試議高校學生會宗旨的意義及確立
學生寫話
選工作
聰明的學生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