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中國古代戲劇的話語權構建

2020-04-15 03:59郭歌
戲劇之家 2020年4期
關鍵詞:話語權構建傳統文化

郭歌

【摘 要】中國古代戲劇作為一門綜合藝術,在產生與發展過程中,形成了比較完整的話語權構建體系和表達流程。其中,劇本是基礎,導演是設計者與組織者,劇場與演出空間是媒介,演員是載體,觀眾是對象,戲劇評論助力于話語權的傳播與引領。這六大機制內在關聯、相互支撐、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為戲劇藝術的傳承與發揚,起到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傳統文化;戲劇藝術;話語權;構建

中圖分類號:J8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4-0004-04

戲劇是我國的傳統藝術之一,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中一直擔負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話語權是一種潛在的文化軟實力,字面意思是指說話和發聲的資格和權力,實質上是指一種信息傳播主體的潛在現實影響力,亦即一種控制和引導輿論的能力,及其在文化思潮引領中的價值力量。中國古代戲劇藝術,在由邊緣文體向中心文體演進的過程中,逐步確立了其話語權地位,而這種戲劇話語權的表達,有著比較完整的話語構建體系和話語活動流程,主要包括話語文本、話語主體、話語媒介、話語載體、話語表達對象、話語評價等六大要素。本文試對這六個方面的話語權特征進行簡要論述,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一、劇本:戲劇話語權表達的重要基礎

劇本,即戲劇文本,它是戲劇藝術創作的基礎。在文學領域里,它是一種獨特的文體;在藝術領域里,它又接近文學。因此,人們常說:“劇本乃一劇之本?!痹趹騽“l展史上,劇本的出現,大致是在戲劇正式形成并成熟之際,宋元時期的戲文和雜劇劇本的出現,正是我國戲劇成熟的重要標志。但在此前后,也有一些比較成熟的戲劇形態是沒有劇本的。

在戲劇藝術里,核心價值包括藝術價值和人文價值。教育、教化和娛樂是戲劇藝術的一對矛盾統一體,要做到既有藝術性又有思想性,就必須使它們相互結合、相得益彰。劇本則是為了規范戲劇教育、教化目的和藝術手段相結合的一個書面設計和約定文本?!皠”镜淖饔镁褪菫榱耸顾囆g手段不要偏離它的藝術目的?!盵1]同時,作為戲劇藝術創作的文本基礎,劇本還是舞臺表演或戲劇排練的必要依據,是劇中人物唱詞和對話交流的基礎語言,也是導演和演員二度創作的出發點。

戲劇的思想性,即戲劇想要表達的主要話語權,是通過戲劇這個綜合的藝術形式來體現。中國古代戲劇是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價值的重要載體。一出戲要宣揚什么內容,表達什么樣的話語,主要是通過劇本中的故事情節、人物刻畫、情感糾葛、矛盾起伏等環節來完成。戲劇話語中表達的善惡分明、懲惡揚善、褒忠貶奸、體察民情的觀念,以及所體現的經世思想、愛國情懷、優秀品格、仁愛精神等傳統美德,都代表著劇作家表達話語權的強烈愿望和文化價值觀念。劇作家還以藝術的方式來表達對社會的關注,來關切民眾的意愿,企圖以民眾代言人的身份進行劇本構思和藝術創作活動,并通過戲劇藝術的方式,共同構建舞臺藝術和觀眾交流、溝通的話語權表達形式,從而體現民眾的話語權。

在中國古代戲劇藝術中,戲劇文本話語權的強弱,主要取決于迎合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程度以及劇作者的社會責任感。一方面,戲劇創作的內容必須符合統治階級的主流意識形態,不能干擾他們的社會統治秩序;另一方面,由于戲劇藝術的生命力還在于觀眾的欣賞程度,劇本創作必須到現實生活中去找“戲”,以取得普通民眾的話語認同?!坝^眾”對戲劇作品的高度認同,是一種不可忽視的社會精神力量。我國古代傳統劇目大多取材于古代歷史故事或對經典名著的改編,其本身就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要展現和提倡的話語權,基本上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和民族精神,發揮著正能量的作用。

戲劇作為一種綜合性藝術,其思想性還必須和藝術性緊密結合,才能充分體現戲劇文化的重要價值,起到社會輿論引導、民眾心理疏導的作用,從而彰顯話語權功能。因此,要讓戲劇藝術成為真正的藝術,除普世的思想價值以外,還必須有鮮活的、獨具特色的經典人物形象,有膾炙人口的文學色彩,能為觀眾喜愛觀看,能為演員喜愛演出,最終在舞臺上得以呈現,在社會上進行流傳。所以說,戲劇文本的話語權表達有著比較系統的操作流程,即創作動機、創作目標、人物關系構建、情節設置、藝術設計、結構安排,完善劇本,并在以上基礎上完成一度創作。

二、導演:戲劇話語權表達的設計者與組織者

在中國戲劇發展史中,現代意義上的“導演”職業出現比較晚,但沒有導演的稱謂并不等于沒有導演的職能,具有導演性質的活動幾乎是隨著戲劇的產生而存在著。本文中的戲劇導演,是借用現代導演的名稱對古代戲劇排練、演出活動的“主事人”“引戲人”“戲頭”等這一職業和職責進行論述的。

戲劇導演是以戲劇文本為基礎,以演員表演為載體,運用和組織各種藝術方式,將劇本變為舞臺藝術進行整體演出的主要設計者、組織者及二度藝術創作者。戲劇導演的職能主要是對劇本主題意蘊進行發掘和強化、對表演藝術進行構思與啟發,以及對劇場藝術進行組織和協調等。在戲劇演出的整體活動中,戲劇導演對于延伸、擴展和深化劇作家的話語權,以及展現和加強自身的話語權表達,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與此同時,戲劇導演的這種地位和作用也對其本身的思想境界和藝術素質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第一,戲劇導演有著對戲劇文本進行獨特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詮釋并進行藝術再創作的責任。這種再度創作的效果是衡量戲劇導演對原劇本內涵的理解能力及其藝術品位的重要標準。一個優秀的戲劇導演,注重的不僅是劇本文字到舞臺形象的轉化,還有劇作的深層內涵和話語權意蘊的挖掘與強化,只有準確細致地分析、感受和掌握劇本的深刻內涵,才能把劇作家的思想情感忠實地傳達給觀眾。

第二,戲劇導演是戲劇排練的組織者和指揮者,對戲劇內容的表達與藝術風格的定位起著決定作用?!皠”镜恼嬲齼r值,不僅僅在于讀起來感動人,更重要的是演出來同樣感人,或更加感人?!盵2]戲劇導演根據自己對劇本的理解和劇本意蘊的發掘,進行藝術方案的設計,同時幫助演員和其他舞臺藝術人員研究和分析劇本,以深刻把握劇本主題和吃透劇情,并經過與其他創作人員進行密切合作,來全面表達戲劇傳播的話語權,實現戲劇藝術創作的構思和意圖。

第三,戲劇導演對戲劇話語權的表達與實現,還必須要具備較高的思想境界和深厚藝術積累。首先,戲劇導演必須具備較高的思想修養,能夠深刻理解戲劇文本中的思想內涵與話語權意圖,能夠使自己所導演的戲劇作品既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又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和觀眾聲譽。其次,戲劇導演必須要有深厚的藝術積累。在中國古代,戲劇話語權的表達是在平衡一系列戲劇演出“規則”的前提下進行的,戲劇導演深厚的藝術造詣及其表現手法,是戲劇話語權表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三、劇場與演出空間:戲劇話語權表達的媒介

在劇場觀看演出,除了視聽到劇中人物的動作和語言,以及由動作、語言推動的戲劇進程外,還有舞臺背景、燈光、道具等,這些,都是戲劇活動進行的重要因素。中國古代傳統戲劇演出場所鮮明的民族性、深厚的民俗親和力,是戲劇藝術話語權表達的基本條件。觀眾走進劇場,可以從戲劇作品中感受到劇作家和藝術家的真正魅力。中國古代傳統劇場或演出空間,在當時娛樂活動極其匱乏的時代,不僅見證著戲劇歷史的發展,而且承載著人們對生活娛樂的記憶,承載著樸素民眾的審美特征與社會文化,也體現著普通百姓與戲劇藝術之間的心靈溝通與話語交流。

首先,古代劇場和演出空間,為劇本的呈現提供不可或缺的環境保障。一個小小的戲臺,蘊含著許多文化,它與戲劇演出之間緊密相連,與時代脈絡和社會文化息息相關。由于中國古代戲劇受儒家文化影響頗深,戲劇舞臺所傳達的話語和信息一般是教人向善向好,使人們更為直觀地理解鄉規民約、祈求美好心愿,并在跌宕起伏、矛盾沖突的戲劇情節中,愉快地接受這些教化思想的熏陶。統治階級利用戲臺和戲劇文化的傳播來教化民眾,用封建禮教來約束人們的思想,得以維護和穩定社會秩序。同時,劇場的建立、發展和劇場效應的發揮,也為戲劇藝術的展現、為戲劇文本內涵和話語權的表達,發揮著重要作用。

其次,劇作家潛存于劇本中的劇場性預設及話語權效應,需要靠劇場和演出空間才能得到充分張揚?!皠鲂浴睗摯嬗趧∽骷业膭”绢A設中,通過戲劇演出的“場力”特性和現場效果來打造。河竹登志夫在其《戲劇概論》中,將劇場與物理學中的“場”,如磁場、重力場等進行類比,并且認為劇場具有能動性?!皯騽〉摹畧鲈谖锢砩鲜欠忾]的,在心理上卻是開放的?!盵3]劇場性效應的發揮,以人物為核心,以矛盾沖突、情境起伏為基礎,以場面性、舞臺性和表演性為外在形態,融劇本主題、話語特性、思想意蘊、故事情節、人物形象、藝術技巧、舞臺畫面、音響效果為一體,形成一種與文學性相輔相成的主觀性合成場力。[4]這種劇場性的獨特魅力,只有在劇場和演出活動中才能得到發揮。

再次,戲劇文本的內涵及話語權表達與演出劇場之間存在著相互適應性。不論是從戲劇藝術的角度,還是從戲劇內涵的角度,或者是從戲劇話語權表達的角度來看,劇本的內容與演出效果最終都需要通過劇場媒介來呈現,都要面向觀眾,接受檢驗。一方面,劇本的內涵及話語表達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劇場空間在舞臺設施、道具內容、燈光音響效果等環節符合其戲劇文本的敘述和想象,展現較高的水平;另一方面,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并非所有的劇場都能適應劇作者在劇本中所提出的各項要求。反之,劇場空間對戲劇文本也有著一定的要求和選擇,劇本的內涵及話語權表達也必須適應劇場空間與劇場環境的要求。

四、演員:戲劇話語權表達的載體

戲劇演員是戲劇舞臺故事情節展現的核心,是戲劇表演藝術的直接載體,也是戲劇演出活動中與觀眾聯系的紐帶。通過戲劇演員的藝術表演,才能使觀眾直觀地看到戲劇本身所承載的深刻思想及話語權內涵,從而對整個戲劇產生認同感。

作為戲劇演員,也必須自覺體現“戲劇主要是表演藝術”的意識,充分發揮專業特性和藝術才能。戲劇表演,是以唱詞、唱腔、對話、動作為主的藝術形式,通過演員的藝術展示與發揮,直接向觀眾呈現圍繞戲劇思想內涵的生活情境、人物形象、故事情節,使觀眾直觀劇中人物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點,切實感悟劇情所要表達的深刻思想和話語權意蘊。戲劇表演藝術家的真正魅力,不僅僅是出自于戲劇文本的思想性和語言性,更重要的是出自于演員在戲劇舞臺上的行為表現。波蘭著名導演格羅托夫斯基認為,戲劇藝術就是“發生在演員與觀眾之間的事”[5]。

要充分體現戲劇演出的目的和意義,戲劇演員在認真審閱和深刻領悟戲劇文本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基礎上,還必須具備一定的表演技巧。其一是語言技巧。聲音和語言是戲劇演員塑造人物形象的關鍵因素,只有充分把握劇中人物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點,才能正確處理好劇中人物的語音氣質,準確表達其性格化語言,從而提升戲劇表演中的話語表現力,凸顯所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古代的戲劇演出中,沒有像今天的揚聲器、麥克風等作為提升語言聲音效果的工具,其舞臺音響效果,都是演員自身語音技巧的發揮,靠自身的語音魅力來完成。其二是動作技巧。戲劇演員必須具備來自體驗社會、感受生活的豐富經驗,其舞臺展現的動作必須貼近生活,并對劇中人物的動作進行藝術提升。

戲劇演員的文化藝術素養與人文素質,關乎著戲劇演出的成敗與否。任何一部成功的戲劇演出都不會缺少每個演員的傾心打造,更與每個演員的人文素質與專業素養息息相關。這是因為,戲劇表演需要一定的思想深度、藝術修養、演出技巧來實現,只有具備較高素質的演員,才能正確詮釋劇中角色,才能塑造典型人物。如果沒有足夠的藝術素養和人文素質,再華麗的服飾、再精美的道具和動聽的臺詞,也會顯得蒼白無力。只有戲劇演員具備了其特有素質,才能賦予劇中人物鮮活的形象和獨特的氣質。因此,一個戲劇演員的綜合素質與其戲劇話語權的表達能力及藝術影響力密切相關。

五、觀眾:戲劇話語權表達與傳播的對象

戲劇藝術是戲劇藝術家與觀眾之間情感交流的橋梁。一部戲劇作品是否能夠展現和保持藝術生命力,能使自身的藝術性和思想性得到表達,很大程度上決定于戲劇的欣賞主體和傳播對象的認同,觀眾的接受才是戲劇藝術的終極目的。觀眾并不是戲劇演出的局外因素,而是戲劇創作內部關系的重要環節,是戲劇演出機制中的內在動力,是戲劇話語權表達與傳播的直接對象。

從戲劇藝術價值實現來看,主要體現在戲劇藝術家對觀眾審美興趣的把握。戲劇藝術家欲尋求戲劇藝術價值的及時表達和迅速實現,就必須深刻把握戲劇觀眾這一社會群體的心律動向,要求戲劇藝術的審美情趣具有廣泛性,能夠適應廣大戲劇觀眾的娛樂需求。一般來講,觀眾掏腰包花錢進入劇場是為了娛樂,而不是來受教育和教化的。劇作家如果不考慮觀眾賞心悅目的心理要求,而給他們灌輸一些教化性的內容,觀眾是不會買賬的。正如恩格斯所說:“作家的傾向應當從場面和情節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而不應當特別把它指點出來?!盵6] 戲劇作品主要是通過其令人信服的情感氣場和藝術魅力去征服觀眾,而不是把自己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規范強加給觀眾。觀眾的接受并不只是意味著戲劇與觀眾之間的情感交流,同時也是觀眾對戲劇話語權的認同,是劇場氛圍中的審美體現。觀眾接受意識的形成,是觀眾的思想認同、欣賞能力、藝術趣味、精神需求等多種因素的綜合表現。高明的劇作家,應該是把教化作用隱蔽在娛樂之中,讓觀眾在娛樂之中受到教育,以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戲劇藝術是通過舞臺為媒介、演員為載體而作用于觀眾的,因此,戲劇中的話語權表達過程對觀眾來說是直接性的。觀眾之于戲劇,在參與這個過程中所起的作用,與讀者之于文學相比,具有不可忽視的獨特之處,其一,戲劇舞臺形象的直觀性是文學作品所不具備的。演員與觀眾之間的直面接觸與交流,使戲劇藝術中不論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更具有感染力。其二,戲劇觀眾的群體性和“共時空”特征,使戲劇藝術的功能更容易接受和傳播,觀眾之間對戲劇內涵的熱烈議論和交流,會產生“交叉感染”效果,有利于戲劇思想性和藝術性效應的發揮。其三,戲劇藝術的創作者與戲劇藝術的欣賞者,共處同一演出空間,有利于對戲劇演出效果在同一時間進行檢驗。舞臺藝術的優劣、劇場效果的好壞,可以通過劇場氣氛及觀眾的情緒反應得到印證。

上述表明,觀眾在戲劇藝術機體構建過程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為接受主體,觀眾與戲劇活動中的創作主體(劇作家、導演等)、演出主體(劇場、演員等),共同構成了完整的戲劇藝術表達系統。不論是藝術價值的展現還是話語權的表達,正是因為有了觀眾的參與,戲劇藝術才獲得了真正的生命活力。

六、戲劇評論:評判并助力于話語權的傳播與引領

我國的戲劇藝術歷史悠久,遺產豐富。當戲劇藝術產生后,其本身也需要借助戲劇評論來得到發展;同時,這類新的藝術種類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關注并表明態度,希望戲劇藝術能夠密切服務于社會生活和現實斗爭,并成為話語權表達的工具。于是戲劇評論就應運而生了。

我國古代的戲劇評論,從萌芽到形成,再到繁榮發展,有著漫長的發展過程。從戲劇評論理論和助力戲劇話語權表達與傳播方面來看,其中不乏維護封建統治階級主流意識形態的大量觀點,也有歌頌古代人民熱愛勞動、勤勞勇敢、和睦相處的積極因素;同時,還有不少關于反封建傳統、反帝王將相等推動社會歷史進步的戲劇批評內容。從戲劇評論中關于藝術創作和藝術欣賞方面來看,涉及演員的素質、演出風格、唱白功力、表演技巧等,其中不乏可取之見。既有對演員演唱技巧的指導性建議,也有對前人表演經驗的總結,還有對戲劇創作和歌唱實踐規律的探索;既有褒揚與溢美之詞,也有訓導與貶斥的聲音。

值得指出的是,元代戲劇史上,曾出現過關于演員表演藝術評論的專著《青樓集》,作者是夏庭芝。書中記錄元代戲劇界若干位戲劇、曲藝女演員的生活片段,并對五十多位演員的演技進行了評論。這部戲劇史上的傳世之作,對于豐富戲劇理論、推動戲劇評論的發展、促進戲劇藝術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歷史影響。再比如,明代初年,中國古代戲劇史上發生的一件重大事件,即朱權所著《太和正音譜》的問世。朱權為朱元璋之子,在其兄弟中以能文著稱。他以“安以樂”與“和”作為藝術所應達到的最高境界,提出所謂“治世之音”標準。在《太和正音譜》一書中,著重品評了98位元代和明代初期戲劇作家的藝術風格。朱權關于戲劇藝術批評的觀點,片面追求文詞的華麗、音律的和諧,時時流露出階級的偏見,是一位典型的封建統治階級的戲劇評論家。他的許多觀點對于戲劇藝術的發展極其有害,但是,作為古代戲劇史上一部有著重大影響力的戲劇評論專著,還是占有一席之地的。明代嘉靖末年至隆慶年間,出現過三位重要的戲劇評論家——何良俊、王世貞和徐渭,他們在文學藝術創作和評論中,都曾進行過較多的嘗試,并取得多方面的成就。其中最杰出的戲劇評論家是徐渭,他在藝術活動中強調標新立異,反對墨守成規,倡導戲劇語言藝術的通俗易懂和“家常自然”。雖然徐渭的戲劇理論存在著一定的時代局限性,但他在戲劇評論中關于推陳出新的藝術風格和特點,對于引領戲劇藝術的發展,對于助力古代戲劇話語權的提升,都具有積極進步的意義。

“戲劇理論是人們對戲劇現象的理性認識和科學概括。古代人類以非凡的才能創造了戲劇,盡情享受著戲劇,同時,又力圖準確認識和概括這種為人類生活增添了無窮色彩的藝術樣式,這就是戲劇理論的發展?!盵7] 縱觀我國古代戲劇評論的歷史,雖然發展歷程漫長曲折,但有著鮮明的特色和深厚的底蘊。戲劇評論伴隨著戲劇藝術的成長進步,在探索戲劇藝術的發展規律、追求戲劇藝術的思想性和話語權表達、總結以往戲劇藝術發展的成敗得失、引領民族戲劇文化不斷進步與發展等方面,都發揮了不可或缺的積極作用。中國古代戲劇評論的歷程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對于戲劇理論的豐富發展和戲劇藝術繁榮有著重要的啟示。

首先,戲劇評論是戲劇藝術的再次創作,是一種文化的批判精神,是對戲劇作品客觀的價值判斷,有著獨立的學理品格和獨特的價值尺度。對戲劇藝術的懷疑、探索、批判精神,是推動戲劇藝術發展進步的動力之一,其使命和職責是引領戲劇藝術發展和繁榮。

第二,戲劇評論家要有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還必須具備崇高的思想境界和深厚的專業素養。戲劇評論家的見解必須是源自于作品,又獨立于作品,要以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對戲劇作品進行客觀的價值判斷,要揭示出作品所體現的話語意蘊、主題思想和藝術價值,并把這些帶給觀眾。

第三,戲劇評論要成為劇作家與觀眾之間的橋梁,不僅要當批評家,還要當戲劇藝術的詮釋者和解說人。古代戲劇給予觀眾大量的歷史知識和話語氛圍,老百姓看戲受到的教育和教化作用十分明顯。真正權威的戲劇評論家應該時?;钴S在觀眾的心目中,是觀眾最崇拜的藝術家與引領人。只有這樣,戲劇藝術才能不斷繁榮,戲劇的觀眾群體才能夠不斷壯大。

以上論述表明,中國古代戲劇作為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在產生、發展與繁榮的過程中,形成了內容豐富的話語權體系,其表達形式多樣,思想意蘊深刻,目標指向明確,藝術裹挾力強,社會影響廣泛,構建出比較系統而完整的運作機制。這些機制之間內在關聯、相關交融、相互支撐、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為戲劇藝術這一民族文化瑰寶的傳承與發揚,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重視對戲劇藝術話語權的研究,以創新的視角解讀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髓與精神實質,有著重要的學術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吳敏.劇本的重要性[J].民族音樂,2014(3).

[2]焦菊隱.焦菊隱論導演藝術(上)[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5,343.

[3][日]河竹登志夫.戲劇概論[M].陳秋峰等譯.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3,133.

[4]袁聯波,劉志榮.論戲劇演出中的幻覺性與劇場性[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4(5).

[5][波]格羅托夫斯基.戲劇的新約[J].外國文學,1980(4).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62.

[7]余秋雨.戲劇理論史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1.

猜你喜歡
話語權構建傳統文化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環境生態類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應提升貧困群眾話語權
高職應有自身的“話語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