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州評彈音樂之唱腔流派

2020-04-15 03:59朱永剛
戲劇之家 2020年4期
關鍵詞:演唱特點流派蘇州

朱永剛

【摘 要】歷史上,蘇州評彈形成了陳(遇乾)調、馬(如飛)調、俞(秀山)調三大流派。它在歷經百余年的發展中,期間又不斷出現以這三位名家風格為基礎,經過改造創新自成一家的新流派。但三大流派中以“馬調”產生繼承并自成一派者居多,如薛(筱卿)調、沈(憤安)調、琴調(宋雪琴)等。

【關鍵詞】蘇州;評彈;流派;演唱特點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4-0038-01

說起評彈,人們很自然地想起山明水秀的江南水鄉——蘇州。評彈正是起源于蘇州,流行于富饒美麗的長江三角洲地區:早在400多年前,蘇州一帶就有說書活動。據《吳縣志》記載:清朝乾隆皇帝微服私訪,路過蘇州時,曾把當地一位名叫王周士的說書藝人招來,彈唱一段《游龍傳》。王周士晚年創立了評彈歷史上第一個行會組織——光裕會所。光裕會所成立后,評彈藝術發展非常迅速。在清嘉慶、道光年間,出現了陳遇乾、俞秀山、毛菖佩、陸世珍四大名家。四大名家的高超技藝提高了評彈藝術的總體水平,也使得評彈的影響進一步擴大。

一、陳調

陳調是三大調中歷史最悠久的腔調,是清乾隆時四大家的第一人陳遇乾吸收昆曲及灘簧音樂創造的調子,其結構比較規整,音域不寬,善抒悲壯豪邁之情。后世書目常以陳調表現老年人題材。陳調是上下句式,上句一般落5,下句落2。具體特點有:(一)曲調深沉蒼勁,節奏平穩。旋律進行常有同音重復和小六度、小七度或八度的下行跳進。(二)陳調區別于其他流派唱腔的最顯著的標志是其商調式色彩,一般評彈開篇的最后三句落腔就是由陳調發展“轉尾”(調式轉換)的。如《蝶戀花·答李淑一》中“吳剛捧出桂花酒”等處用了陳調的唱腔及過門,聽來既自然,又有時代氣氛。(三)陳調的過門也多采用相同音型的反復,使其伴奏與唱腔的結合別具一格。(四)陳調的演唱風格在吐字和潤腔等方式都和昆曲、蘇灘音樂風格比較相似。

陳調代表書目有《義妖傳》《芙蓉詞》,以及劉天韻的《林沖踏雪》。

二、俞調

清嘉慶、道光年間,評彈藝人俞秀山所創,早期的俞調曲調簡單,速度緩慢。后經傳人蔣如庭、朱介生等藝人加工發展,吸收京昆、蘇灘及京劇旦角的運腔和曲調,加快節奏,豐富曲調,所以現在彈調界把朱介生看成俞調正宗。俞調音域跨度大(常兩個八度),常用真假嗓結合,初學者大都用俞調來打基本功。俞調唱腔結構多用七字句,多以“四三”“五”句式出現。其特點有:(一)腔幅長大,二五長上句的后五個字分三個句逗,而且最后一個字與前面斷開,又加虛字襯腔的補充,形成了上句特有的長句幅結構。(二)俞調唱腔曲調曲折委婉,速度緩慢,字多腔少,富于歌唱性,擅長抒情。(三)俞調的唱腔,旋律以下行為主,適于表現女性題材。(四)俞調唱腔多為徽調式,上句落1、下句落5。

俞調代表書目有:朱介生《黛玉歸天》,俞筱霞《梅竹》,揚振雄《西廂》,周云瑞《岳云》,以及朱慧珍的《宮怨》。

三、馬調

清同治年間評彈名家馬如飛所創,他曾為書吏,頗有文化素養,相傳《珍珠塔》是由他改編的。馬調以本嗓演唱,風格質樸淳厚,因其早期唱腔近似吟誦詩文,所以又稱“文章調”。其特點有:(一)唱腔結構為上下句,喜用鳳點頭和疊句,唱腔自由,適于說唱大書。(二)馬調唱腔字多腔少,敘述性強,對后世評彈影響深遠,后來的沈薛調、周調、琴調都是這一腔系派生的。(三)馬調唱腔最明顯的特征在其下句的“合尾”,即在下句第六字擴展2—3小節同音反復的小腔后,停頓一下或加一短小過門再唱第七個字,有人稱之為“蜻蜓點水”。(四)馬調唱腔一般為徵調式,旋律多級進下行,但其幅度不大。

馬調代表作有:卿鈺卿《二進花園》,魏含英《方卿寫書信》,魏含玉《罵金錢》。

四、蔣調

創始人蔣月泉,是江蘇蘇州人,現任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曲協上海分會副主席。他在周調、俞調和馬調的基礎上,吸收京劇的唱腔和唱法形成了含蓄深沉、韻味醇厚的風格,蔣調是上下句結構,上句落1,下句落3。一般用固定音型形成宮角交替調式,豐富了曲調表現力。代表作有《杜十娘》《刀會》《白蛇傳》等。

五、麗調

20世紀50年代,徐麗仙在蔣調的基礎上,把尾音拖長,將地方戲(滬,越)及其他民間音調加以融合,形成了以低沉哀怨、委婉纏綿著稱的流派——麗調。下句唱腔不論平仄都落5。徐麗仙善于吸收戲曲的板式變化來豐富評彈的音樂表現力,如《情探》一段,就運用戲曲的散板,還運用疊句,將桂英悲涼凄婉的心境宣泄得淋漓盡致。徐麗仙的嗓子略帶沙音,她揚長避短,運用中音區,加以不同的速度變化并在五聲音階的基礎上大量運用“4”和“7”,具有鮮明的女性特色,又增強了纏綿深情的特色。代表作有《新木蘭辭》《黛玉焚稿》《杜十娘》等。

六、結語

新中國成立初,蘇州的評彈藝人有800余人,上海和蘇州書苑就有近百家?,F在已發展為24個流派,除上面介紹的五大流派外,比較有藝術特點的還有——楊(筱亭)調(小陽調):《白蛇·合缽》、金月庵《白蛇·盜草》;徐(云志)調:《三笑,梅亭相會》《寇宮人》;祁(蓮芳)調:《黛玉焚稿》、《雙珠鳳·私吊》;候(莉君)調:《英臺哭靈》《鶯鶯拜月》《待月西廂》;周(玉泉)調:《志貞描容》《張飛》《文武香球》等。

參考文獻:

[1]讓美妙的曲藝旋律放射出耀眼的光彩[J]. 劉漢家. 曲藝,2013(05).

[2]蘇州評彈[J]. 成萌. 曲藝,2011(09).

猜你喜歡
演唱特點流派蘇州
“洋蘇州”與“新蘇州”演奏和弦
容軒讀印——明代流派印(下)
海洋玉髓鑒賞收藏的“十大流派”
關于戲曲流派概念及推出新流派的思考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論京劇表演新流派的創立
蘇州一光
藝術歌曲和歌劇演唱特點分析
蘇州十二憶
說個好蘇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