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TT模式在中職《護理學基礎》課程中的應用初探

2020-04-15 03:56施佩佩
知識文庫 2020年3期
關鍵詞:護理學基礎護理學輸液

施佩佩

JiTT(適時教學)模式是信息化背景下對教學模式的一種新的探索。本文介紹了JiTT模式的內涵及在中職專業課程《護理學基礎》中的應用,以靜脈輸液教學為例,詮釋了該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步驟,并指出該教學模式的實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學習效果。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 年)》指出,教育要堅持育人為本,以教育理念創新為先導,以優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境建設為基礎,以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新為核心。在護理學課程體系中,《護理學基礎》是一門連接基礎知識與臨床護理技能的橋梁課程,是護理專業學生學習后續臨床護理理論和技能的基礎課程。而在信息化飛速發展的今天,中職護生對各種計算機軟件的應用也非常熟悉,并且喜歡在網絡上學習和通過網絡交流。那么,如何把學生的興趣特長和護理專業知識的學習結合起來就值得教學實踐者好好思索。在此情形下,適時教學正好就起到了連接這兩者之間橋梁的作用,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1 JiTT模式的內涵

適時教學(Just-in-Time Teaching,簡稱“JiTT”) 模式是20世紀末在美國高校本科教學中出現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

簡單來說,適時教學模式是建立在“基于網絡的學習任務”和“學習者主動學習的課堂”二者交互作用的一種新型教與學策略,但尚未在醫學教育界廣泛應用。該模式的實施主要分三階段五個步驟:第一階段 基于網絡的學習任務 第一步 上傳各種學習資源、發布預習內容、作業,第二步 通知學生預習,并完成相關學習任務,第三步 根據反饋調整授課計劃;第二階段 創設主動學習的課堂;第三階段 基于網絡開展疑難探討。

2 JiTT模式下中職《護理學基礎》的教學案例分析

選取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護理學基礎》中第十七章靜脈輸液法為例,以藍墨云班課為教學軟件和網絡交流平臺,對該教學模式進行實踐運用。

具體實施步驟:

2.1課前準備階段

2.1.1發布預習任務

課前1周在班課上傳教學資源如病例、導學案、靜脈輸液視頻等,布置預習作業。然后在班課上發布通知讓學生完成課前預習。預習作業包括:選擇題和問答題。發布通知后,發現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參與率96.7%。因為使用了手機學習,連平時上課不是很積極的學生都表示喜歡這種學習方式。

2.1.2學生預習并反饋

學生接到通知后進行自主學習,拓展了學習的時間與空間。教師通過班課后臺查看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反饋。在自學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學生可以積極發起討論、跟帖。教師也可以與學生實時溝通交流,師生之間的溝通方式和溝通效果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2.1.3調整課堂設計

根據學生完成預習作業的情況:選擇題第二題的準確率只有30.73%,問答題第三題回答不完整,及時調整課堂教學內容、教學重點以及授課進度。

原來把如何為病人進行靜脈輸液操作,輸液注意事項以及輸液反應作為課堂教學重點,而如何為病人進行靜脈輸液操作是課堂教學難點?,F在根據反饋情況將如何為病人進行靜脈輸液作為課堂教學重點,而如何為病人進行靜脈輸液操作,輸液速度的計算,輸液故障的處理作為課堂教學難點。

2.2課堂教學階段

課堂教學階段共分為五個環節來突出重點、攻破難點。

2.2.1啟發思考

患者,男,36歲,因不明原因激烈腹痛入院,經醫生剖腹探查,確診為急性胰腺炎,術后返回病房三天,病情逐漸恢復穩定,醫生長期醫囑如下:替他欣3g +5%葡萄糖溶液500ml ivgtt qd請護士遵醫囑為該病人進行靜脈輸液。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結合病例回答如何為該病人進行靜脈輸液?如果要2.5小時輸完,輸液滴數如何調節?結合臨床病例進行分析,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以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啟發學生思維。

2.2.2實操演練

將學生分為8個小組,每個小組6-7人,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病例進行輪流角色分配演練,實施具體操作。操作時的模型使用仿真的手臂模型,在指導學生練習靜脈輸液時,設置茂菲氏滴管的液面過高或過低,觀察學生的處理方法以及在練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拍照或錄像。進針角度過大就用手機拍下來,茂菲氏滴管的液面過高的處理則拍成視頻。

2.2.3討論糾錯

先給學生示范正確靜脈輸液操作流程,然后將之前拍下來的進針角度過大的照片和學生處理茂菲氏滴管液面過高的表現以視頻的形式在電腦上展示出來,學生觀看后分組進行討論,并對錯誤的地方進行糾錯。通過討論糾錯激發學生主動思考,促進小組團結協作,解決了教學中的難點。

2.2.4鞏固提高

學生糾錯后重新分組練習,重點觀察學生錯誤的糾正情況。糾錯后馬上分組練習,加深印象,提高操作能力。

2.2.5歸納總結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歸納總結本次課學習的重點內容及難點,結合學生的總結最后進行補充。在操作過程中除了要注意規范的操作流程,還要注意跟病人的溝通交流,注意人文關懷以及護士要注意自我保護,防止職業損傷。實踐證明通過學生自己總結,能準確把握本次課重點和難點。

2.3課后提升階段

2.3.1練習提升

課后給出兩個病例,讓學生根據病例以小組為單位繼續練習靜脈輸液操作。然后讓學生把這兩次操作的視頻都上傳至藍墨云班課。

2.3.2難點探究

通過后臺完成批閱后,發現給這兩個病例中的病人輸液調滴數小組之間存在差別。其中有4個小組都是調40-60滴/分;有1個小組給病例1的病人調20-40滴/分,病例2中的病人調40-60滴/分;有1個小組病例1的病人調40-60滴/分,病例2的病人調20-60滴/分,有2個小組兩個病例的病人都調了60滴/分以上。因此針對這種情況在班課上發布問題讓學生繼續探討。

問題1.這兩個病人輸液時滴數調節是否一樣?

問題2.如果不一樣,為什么兩個病人同一種疾病輸入同一種藥物但滴數調的不一樣?

問題3.輸液滴數是根據什么進行調節的?

討論中發現有些學生已經掌握,還有6個學生還未完全掌握,讓已經掌握的學生再下次課堂中再進行講解。結合臨床設置真實案例能讓學生理論聯系實踐,既能解決教學中的難點,讓學生學會自我思考,提高探究能力,也能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習興趣。

3 教學效果反饋

JiTT模式下《靜脈輸液》教學結束后,筆者對該班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91.2%的學生表示“很感興趣”,同意在今后的學習中接受適時教學法,對學習效果也給予了肯定。

4 結語

在中職《護理學基礎》的教學中,運用JiTT教學模式使課前信息化手段的應用能夠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時時溝通,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提高課堂效率??傊?,JiTT教學模式能極大促進應用性操作性較強的中職基礎護理課程的有效教學,其針對該課程的應用價值不可估量且有待于進一步的認識和開發。

本文系2019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研究課題:“改良JiTT"在中職護生護理教學中的實踐研究,編號:JA201937。

(作者單位:浙江省永康衛生學校)

猜你喜歡
護理學基礎護理學輸液
學習通網絡平臺下翻轉課堂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①
醫工交叉學科發展背景下護理學教研的思考
護理學基礎課堂教學實施分層教學法探究
輸液時短細管中為什么沒有藥液流出
Seminar教學法在護理學基礎雙語教學中的實踐
一節中職《護理學基礎》優質課的生成
頸枕輸液袋
輸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