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方音樂文化及審美比較小議

2020-04-16 15:26張瀟瀟
黑河學院學報 2020年2期
關鍵詞:音樂文化發展

張瀟瀟

(阜陽師范大學 音樂舞蹈學院,安徽 阜陽 236037)

人類文化的外延有多方面的分支,比如,音樂、繪畫、舞蹈、雕塑、戲劇、建筑、電影、文學等八個方面。音樂是其中的一支,而在世界音樂文化體系中,占據較大比重的就是中國音樂文化及西方音樂文化。早在先秦時期,中國音樂文化就已經有了初步發展,經歷了幾千年悠久的發展歷程,且在世界音樂之林占有極其重要地位。西方音樂的發展則是從古希臘時期開始,同樣經過歲月的洗禮才最終形成現在的體系。由于中西方音樂在發展過程中受到不同的發展環境和外界因素的影響,從而有了不同的外在表現形式及人文精神內涵。隨著人類文化地域性差異逐步形成,在文化的外延分支上也就形成了不同的藝術風格。在思想傳達上,中國的文化、藝術受到儒、釋、道三家的影響,注重對于悟性、慧根、風骨等人內在特征各方面的培養,帶有強烈的主觀性,具有非常強烈的人文色彩。西方音樂則以古典音樂為代表,以嚴肅深刻為中心,體現濃烈的正劇及悲劇色彩,其客觀性主要從重視美學及強烈的功能性等方面表現出來,并且在差異方面西方音樂較之于中國音樂音域更為寬廣,曲調剛健、氣魄雄壯。而中國音樂則是曠達悠遠、瀟灑豪邁、悠深綿長,同時對于“情”與“景”的交融更為看重,與西方音樂的壯美不同,中國音樂更多表現一種幽美、曠達的情緒。

一、中西音樂的發展歷程及內涵差異

1.中國音樂的發展歷程

中國音樂的發展歷史悠久綿長,最遠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現今世界上所發現的最古老樂器是2001年出土于我國河南省舞陽賈湖遺址,是用鶴骨打孔制成的七孔骨笛。而到了先秦時期,最為著名的編鐘開始盛行,另外在當時還有鼓、磬等樂器。到了漢代,已經開始出現專門搜集、編制音樂的部門—樂府。到后來則由樂府指代帶有音樂性的詩歌載體,其中較為有名的篇章有《站城南》《東門行》《十五從軍征》等[1]。在三國、兩晉時期由于絲綢之路的開辟,域外文化的傳入為我國古代音樂注入了新的元素。我國古代音樂發展的巔峰在隋、唐兩個朝代,當時的音樂形式多種多樣,甚至出現了梨園、教坊、大樂署等專門學習音樂的教育機構。而到了清代,我國傳統音樂的普及程度已經非常高,在音樂的發展歷程中出現了一系列新的演唱形式及表演形式。比如:彈詞、北曲、南戲、鼓子詞、燕樂、清商樂、琴曲等。五聲階則是作為古代音樂的理論基礎,包含宮、商、角、徵、羽,是古時各類音樂的基本音階,同時古代五聲音階還對應著古代五行,同時人體內臟心、肝、脾、肺、腎也被認作是五行的對應,因此,在古人看來音樂也是治病救人的良藥,通過有效的發聲,能夠對身體內臟的疾病有所治療。中國古代音樂豐富多變的樣式體制、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蘊為中國現代音樂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和條件,也為世界音樂史的發展創造了寶貴的財富。

2.西方音樂的發展歷程

從16世紀末開始到18世紀這段時期被稱為西方音樂的巴洛克時期,巴洛克時期之后則是西方音樂史上的古典音樂時期[2]。維也納古典及前古典是西方古典音樂的兩個發展階段,由于西方在思想解放上的時間要早于中國,所以,西方音樂所宣揚的主題也大多是崇尚自由、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內涵。西方音樂的起源在古希臘古羅馬時期開始發展,現在人們所提及的西方音樂主要是指巴洛克時期開始以后的階段,當時的音樂作品絕大部分是為了上流社會中的應酬交際所做,所以,為了符合大貴族的特性,大量裝飾性音符的加入造就了極盡奢華的巴洛克時期西方音樂的獨特特征。1750—1820年是西方音樂史上的古典音樂時段,最為著名的音樂代表作家有三位,分別是:貝多芬、莫扎特及海頓。由于巴洛克時期所打下的良好音樂基礎,在古典音樂時期出現了許多流派、樣式且獨具特色的音樂體裁,包括多樂章的交響曲、獨奏協奏曲、弦樂四重奏、多樂章奏鳴曲等。在古典音樂之后則是浪漫主義音樂時期,主要時間段為1830—1900年間,是古典主義音樂的發展和延續,主要代表人物是舒伯特。對于西方民族分化的傾向在浪漫主義音樂中有鮮明體現,1900年至今,則是西方音樂史上的現代音樂。中國現代音樂深受西方現代音樂的影響,由黎錦暉填詞作曲,其女黎明暉演唱發行于1927年的《毛毛雨》是中國現代音樂史上第一首流行歌曲。魯迅當年曾評價這種唱法為“捏死貓”的“雞貓子腔”。

二、中西方音樂文化審美中的共通性

1.中西方在不同的發展環境中所形成的文化上的共通性

音樂是人們聽覺上的享受,所以,聽覺是形成文化審美的主要因素。音樂通過人的耳朵傳入人的意識,能夠直接調動人在情緒、情感、生理反應上的不同[3]。根據不同的文化背景及地域背景,音樂在各種音符的外在排列組合、內在思想含義表達方面各不相同。但不管什么形式的音樂,都是屬于人類文化發展的外延,處于人類文化的范疇,所以,雖然風格、表現形式不同,但在文化有共識的前提條件之下定然存有共通性。不管是西方古典音樂,還是中國民族音樂,都是對于社會風俗人情、思想文化、音樂家個人感情的直接反映,只是說這種反應不是用人們常用的言語和語言,而是通過音樂這一特殊的符號,往往通過音樂符號所反映出來的感情,會比語言所反映的感情更為真誠熾烈。

2.中西方音樂文化審美在音樂情感上的共通性

在各種風格的中西方音樂作品中,不僅可以在音樂旋律中找出共同性,同時對于音樂所要表現的情感依舊能夠找到共同性。也許在語言交流上中西方之間彼此存在著差異,導致交流困難,但對于音樂中所包含的共同情感卻不會受到語言的阻礙。筆者曾選取音樂專業的學生通過對于中國民族音樂《百鳥朝鳳》,以及貝多芬《命運交響曲》選段進行聆聽,并分析其中所蘊含的感情,最終得到以下結果。

表1 《百鳥朝鳳》與《命運交響曲》選段蘊含感情比較

其中有50%的學生認為兩首不同風格、不同樂器、不同旋律的曲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完全一致,都共同表現了對于生命的美好和對未來的期盼。盡管在言語、文化上有所差異,但在音樂表現的思想感情方面卻并無不同。由賈科莫·普契尼為代表的作曲家所引領和創造的真實主義聲樂演唱方式曾在19世紀末期的西方社會盛行,這種演唱方式所具有的主要特點在于音樂旋律伸縮性很大,在演唱過程中,個別音或臺詞中音樂音符經常會出現一定的縮短或增長,由此來改變演唱速度和音值,通過不同的演唱技巧變化來表達不同情感要素。如在聲音方面的明快靈活,多用以表達歡快和流暢的旋律;深沉渾厚的音色,則是表達莊重低沉的感情。同時,在我國歌曲的演唱中也會用到類似的技巧及方式。

3.中西方音樂文化審美在文化底蘊上的共通性

音樂是文化的外延形式之一,在一些特定場合和特定區域,音樂能夠起到鼓舞士氣的作用[4]。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西方音樂所共同具有的特點,在中西方音樂審美中,對于音樂藝術中的文化底蘊進行開拓和挖掘是其中的重要內容。當一種音樂作品缺少了相應的文化內涵時,這種音樂往往虛有其表,難以與欣賞者產生情緒上的共鳴,也難以在時間的洪流中站穩腳跟。比如,表現出莊重大氣的藝術特征以及純正典雅風格的美聲唱法;表現濃厚的民族韻味以及感情真摯風格的民族唱法。只有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上,才能夠產生這些風格鮮明、獨具特色的音樂表現形式。西方音樂文化審美的氣魄雄壯、純正典雅的藝術風格是在西方開放的思想文化環境下所形成,而中國音樂文化審美的瀟灑豪邁、曠達悠遠的風格則主要是在多民族的復雜背景下,以及儒、釋、道三家思想的影響中所形成。由此能夠知道,無論是西方還是中國,文化審美趨向的發展都深深植根于自身的文化之中。

三、中西方音樂文化審美中的獨特性

1.中西方音樂所表達的思想意義受文化影響而產生差異

中西方在長久的發展進程中,因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發展環境,造成了中西方在音樂審美觀念上的差異性,在主題內涵上這種差異較為鮮明地表現了出來,即中國音樂追求的是空靈雋永,而西方音樂則渴求大氣厚重[5]。在西方音樂的發展歷程中,注重于對音樂意義的追求,因此,客觀性較強,趨向于“有”,而中國音樂則注重對于音樂意境美的表達,如高山流水覓知音,帶有強烈的主觀性,趨向于“無”。例如,在西方文化范疇始終被看作一個有意義的實體且始終具有獨立自然性的“自然”,通過這一現象可以看到西方人在對自然物質、自然變化發展的研究上更為細致周祥,希望能夠通過科學的研究手段對自然界的奧秘進行揭露,進而實現對大自然的征服。而這些思想在音樂中的體現,則是主題觀點常在音樂中被明確指出的,音樂制作者沒有太大的熱情去追求主題以外的思想感情,使得情感具有鮮明的單一性。因此固定、清晰的西方音樂較之中國音樂的空靈則更實體化。西方音樂在創作過程中為了突顯音樂的實體性,往往有著慎密的框架結構,將強烈的真實性作為自己音樂創作的目的是西方音樂流派所共有的特點。對比之下,中國音樂則顯得空靈許多。在中國音樂的創作過程中,除了對于音樂主題的構造之外,還會更多追求音樂本身所表達的言外之意,即一種洽適淡遠、悠然朦朧的高遠意境。無論是道教的無為思想,還是儒家所追求的仁義,以及佛教所宣揚的“空”,都是“虛”這個意象在中國文化中的體現,所以,中國音樂在中國文化的影響下,也表現出濃烈的對于空靈意境的追求。

2.中國音樂追求融入自然,西方音樂追求個人精神

在中國民族音樂中,最為顯著的一個特性就是先天與本性相合,追求自然與人的統一,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由于在音樂的發展過程中,受到深刻的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影響。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更注重人的“仁”“禮”,因此,音樂發展方向更為雄渾,更具中國人海納百川的博愛氣質;而西方音樂,所表現出的則是對自然、命運的爭斗,以及對于頑強不屈精神的頌揚,其中較為有代表性的則是海明威的《老人與?!?,在圣地亞哥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的硬漢精神文學氛圍中,西方音樂更為看重個人精神。在中國不管是音樂創作,還是在事物變化形勢中,“尚和”都是最為中心的思想,無論是在老子《道德經》中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之所惡……故無尤;還是孔子《論語》中的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亦不可行也;以及《詩經》風、雅、頌等都有所體現,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中國民族音樂也因此而受到深刻影響。無論是從儒家、道家或者佛家,都可以看出,中國民族音樂在對內容、情感、思想、表現形式等方面都有著對于“和”的追求。而西方音樂則追求表現個人精神,所以,往往顯得大氣磅礴、高雅莊重,這種追求方向的形成與西方社會的發展,以及文化有密切聯系。無論是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的大航海時代,還是后來的工業革命,相較于中國,西方對于冒險開拓精神更為重視。

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中西方音樂也在不斷變化,近代以來中國音樂在很大程度上受西方音樂的影響。而西方音樂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一直都保持著自己獨特的典型特征,誕生了許多的流派,以及有名的作曲家,對于現代社會中音樂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隨著各國間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中國民族音樂也逐漸登上世界的舞臺,并且得到許多人的贊美和欣賞。

猜你喜歡
音樂文化發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誰遠誰近?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音樂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音樂
秋夜的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