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霧天氣預報思路分析

2020-04-16 12:44畢夢佳
科學大眾 2020年2期

畢夢佳

摘? ?要:文章通過介紹輻射霧及平流霧的形成機理,闡述形成大霧天氣的環流背景和單站氣象要素特征,從而分析輻射霧的預報思路。

關鍵詞:輻射霧;平流霧;預報思路

1? ? 霧的形成機制

1.1? 霧形成的基本條件

形成輻射霧或平流霧,一般需要同時滿足以下3個條件:(1)水汽:水汽條件是能否形成霧的核心條件,霧是近地面層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或凝華)的產物,霧中水汽的來源主要有二,一是本區域空氣內部的水分,二是因風力作用從其他區域轉移至本區域的濕空氣中的水分。(2)冷卻條件:水汽的凝結需要氣溫接近露點溫度。(3)穩定的層結:邊界層內維持穩定的層結可促進近地面水汽聚積;若氣層穩定性不足,還可促進熱量及水汽的擴散,防止霧的形成。

1.2? 輻射霧的形成原理

形成輻射霧需滿足如下條件:(1)溫度條件:晴朗的夜間及清晨,近地面氣層降溫較快,易形成低空輻射逆溫,該現象可促進近地面層霧滴發生大面積聚集,進而在逆溫層之下形成輻射霧。(2)水汽供應:區域內近地面層水汽較多,若此時出現降溫則會促進水汽凝結,例如,雨后是形成輻射霧的高頻時期。(3)層結條件:當近地面氣層相對穩定或出現逆溫層時,上下層間熱量及水汽交換受阻,可促進水汽凝聚。(4)風的作用:大量研究發現,當風速在1~3 m/s時,更易形成輻射霧。

輻射霧的特征有:(1)隨季節和一天中時間段的變動而產生明顯變化,例如,在秋冬季出現輻射霧的頻率更高,且日出前后形成的輻射霧濃度最大,白天氣溫升高后,霧氣逐漸消散。(2)受區域地理條件的顯著影響,如在空氣濕度較大的山谷、盆地、湖面等區域更容易觀測到輻射霧。(3)輻射霧的厚度及區域分布差異較大,其厚度變動范圍一般在幾十米到幾百米之間,平原地區形成大面積輻射霧的概率更高。

1.3? 平流霧的形成原理

平流霧是暖濕空氣遇冷在近地面發生冷卻而形成的天氣現象,其形成同樣需滿足一定條件。首先,暖濕空氣的溫度與冷下墊面差異較大,存在平流逆溫,可抑制垂直混合的發展。其次,暖空氣本身濕度大,可提供足夠的水汽用以霧的形成。再次,層結較穩定,絕大多數大霧天氣發生在有逆溫層的環境中。最后,適中的風速,平流霧的形成與維持是暖濕氣流疊加在冷性下墊面的結果,一定的風速是保持暖空氣流動的必要條件。

平流霧的主要特征有3點:(1)季節性變化明顯,多形成于春夏兩季。(2)一般情況下強度高于輻射霧。(3)在天氣條件穩定的狀態下更易形成,并伴有層云、毛毛雨的天氣現象。

2? ? 霧的環流背景與單站氣象要素特征

2.1? 天氣系統空間結構

霧期間,高空環流形勢比較穩定,500 hPa圖上一般為偏西或西北氣流控制,有利于弱冷空氣向雨區滲透;850 hPa圖上一般盛行弱西北氣流,從風場結構可以分析出反氣旋環流。在溫度場上,對流層中低層一般為弱的暖性結構,一般不存在明顯的溫度槽或脊。從地面形勢來看,霧一般發生在氣壓梯度很小的區域,常見的包括鞍型場、弱高壓區、弱低壓區等,而地面流場多表現為弱輻合區,可促進近地面水汽聚集。在霧的形成及持續過程中,900 hPa以下的弱輻合上升運動促使近地層水汽向上轉移;對流層中低層發生弱輻散下沉運動,高層的下沉運動阻止低層水汽向高層輸送,可使水汽在逆溫層高度內充分混合。

2.2? 單站氣象要素的演變特征

2.2.1? 探空特征

(1)中低層有明顯的逆溫層存在。

(2)逆溫層內的溫度露點差接近飽和,霧越濃,飽和層越厚。

(3)逆溫層內的風速一般小于8 m/s,近地面高度的風速很小。

2.2.2? 地面要素特征

(1)濕度:霧區的溫度露點差大多接近0 ℃。

(2)風力條件:微風(1~3 m/s)對霧的形成最有利。

(3)氣溫變化:輻射霧主要是通過氣溫下降來實現水汽凝結。

3? ? 輻射霧的預報思路

3.1? 天氣形勢分析

在秋冬季節,霧以輻射霧為主,產生輻射霧的基本天氣形勢包括:

(1)500 hPa上:西北氣流或偏西氣流。

(2)850 hPa上:弱暖性結構,流場上通常為反氣旋流出區。

(3)900 hPa以下:弱上升運動,對流層中層為弱下沉運動。

(4)地面氣壓梯度小,風場上出現弱輻合。

3.2? 地形因素

輻射霧多產生于潮濕地區,如河流、湖泊、水塘等。

3.3? 本地氣象要素分析

(1)根據逆溫層厚度和風速參數及飽和層的厚度參數,判斷是否具備霧形成并持續存在的條件。

(2)輻射霧的形成對風速要求較低,微風狀態下(1~3 m/s)即可滿足其形成要求。

(3)若發現本站溫度露點差呈現降低趨勢,可預測霧的出現或逐漸變濃,若水汽條件相對穩定,輻射霧預報成功與否主要受最低氣溫預報的影響。

(4)觀測站點及周圍區域天空特點,若為晴朗天氣,有利于地表輻射降溫,大霧天氣一般出現在晴朗無云的天氣背景下。

(5)查看站點區域內近期是否出現降水天氣,主要是由于秋冬季發生降雨或降雪后,近地面層空氣濕度顯著上升,夜間發生輻射降溫,極易促使大面積濃霧產生。

3.4? 輻射霧的消散條件

(1)逆溫層:太陽輻射、風速擾動,可促使逆溫層變薄甚至消失。

(2)氣溫變化:輻射霧形成后,在無云或少云的天氣背景下,太陽輻射易發生升溫,溫度變化可促使輻射霧逐漸消散。

(3)風力條件:在北方干冷氣流或南方暖濕氣流條件下,若風速高于一定程度,如大于4 m/s,不利于水汽在逆溫層內聚集,可促進輻射霧消散。

(4)天氣系統的影響:當有鋒面、深厚的輻合系統時,更易觀測到霧氣迅速消散。

[參考文獻]

[1]劉書慧,李夢,劉原江.南充市霧的特征分析及輻射霧預警技術方法[J].中低緯山地氣象,2019(3):62-66.

[2]張春花.海南霧的天氣氣候特征分析及預報方法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1.

[3]陳光.江蘇地區一次大霧天氣的診斷分析與數值模擬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

[4]朱東升.準確預報春雨大霧,霧散航班即時起飛[J].空中交通管理,2003(3):43.

[5]尹小波.貴陽機場一次輻射大霧過程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12):40-41.

[6]趙玉潔,姜皓嚴.渤海大霧預報方法研究[J].天津航海,2019(1):72-7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