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魚情畫意 純情至美

2020-04-18 07:31
收藏與投資 2020年12期
關鍵詞:彩瓷景德鎮陶瓷

出身陶瓷世家的戴明榮自出生起就注定與陶瓷有割舍不斷的緣分,其父母親都是擅長粉彩瓷繪的紅店老藝人。受家學影響,她自幼喜好繪畫,1979年便進入景德鎮當代官窯藝術瓷廠,師從古彩名師周湘蘭全面學習古彩技藝,并得其親授。由于專業技術成績突出,三年后她被選入景德鎮陶瓷館從事陶瓷文化傳播與古陶瓷鑒定研究工作,且身居此職30多年。她經手并策展的陶瓷展覽不計其數,許多展品為當時最優秀的陶瓷藝術家的獲獎作品。豐富的陶瓷館館藏作品與民國時期珠山八友的瓷畫作品讓她拓寬了陶瓷文化視野,熏陶出很高的審美素養。戴明榮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被選派到文化部舉辦的“國家文物局文物干部古陶瓷鑒定班”進修,景德鎮僅有兩個名額,而戴明榮就是其中之一。為其授課的導師無不是中國古陶瓷業界的泰斗名師、博物館的精英,如故宮的耿寶昌先生、南京博物院的張甫生先生、上海博物館的汪慶正先生等專家也曾親自為戴明榮授課。古陶瓷鑒定班的專業學習為她的陶瓷理論與古陶瓷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回顧戴明榮的陶瓷學養歷程,首先從實踐中得師傳親授,后又經陶瓷理論專業學習與實踐研究,再到陶瓷藝術實踐中來,知源流、明傳授,必得豐收之果。受珠山八友鄧碧珊畫魚之深遠影響,戴明榮專注瓷繪畫“魚”。戴明榮家鄉在婺源,兒時常常隨父母回老家玩耍,婺源蜿蜒曲折的小溪中,魚兒靈動自由的身影深深吸引著她,她常常與哥哥下河摸魚。她成長在三年困難時期,魚不僅為她提供了身體成長所需的營養,也啟發了她憧憬未來美好的生活,活蹦亂跳、悠然自如的一條條鮮活鯉魚成為她一生揮之不去的情結。

生于景德鎮陶瓷之家,長期工作于景德鎮陶瓷館的戴明榮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藝術的天性使她回歸陶瓷繪畫的理想之路,那就是用繪瓷之筆使自然界鮮活的魚再現于瓷上。于是,畫“魚”成為她生命的藝術追求。她的繪畫作品重氣勢、精筆墨,意境清新,格調高雅,畫面鮮活唯美,布局不拘一格,追求魚瞬間的動態變化與感受,畫面隨心而動,隨意而發。作品獨特,獨樹一幟。戴明榮的魚已經成為其個人標簽。她的作品多次被選中參加中、日、韓藝術邀請展,“傳承與創新”——景德鎮當代原創陶瓷藝術作品巡回展等,并在國內大型展覽中獲得多項大獎,深受廣大陶瓷收藏愛好者的青睞。憑借幾十年的古陶瓷鑒定知識及對陶瓷技法研究與對藝術的獨特見解,她撰寫了十多篇論文與賞析,分別在《現代粉彩瓷畫藝術鑒定與收藏》《景德鎮陶瓷藝術精品鑒賞》《景德鎮瓷板畫精品鑒識》《中國陶瓷》《景德鎮陶瓷》《景德鎮日報》《粉彩的裝飾藝術》《現代粉彩瓷繪藝術的演進與創新》等雜志上發表。作品《年年有余》《荷塘暢游》《魚樂》《樂在其中》《魚躍龍門》在《中國陶瓷》《景德鎮陶瓷》《瓷國明珠》等雜志上發表。

戴明榮專注畫魚,養魚以觀之,潛心鉆研魚類畫法多年,其畫魚姿態千變萬化,形態各異,或是蓮下游動,或是鯉躍嬉戲。初始畫魚,她什么都畫,古彩、新彩、青花、釉里紅,各種彩瓷裝飾技法她都進行嘗試與探索。戴明榮畫魚并不襲古人,而是把傳統純繪畫表現手法與現代工藝材料與水墨表現技法相結合,通過畫中水墨淋漓的蓮、荷等物象來烘托表現出畫中之魚在水中憩息、游動的動感與活力,別有新意。這種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已經在業內和收藏界受到普遍關注和好評,給人以全新的審美視覺感受。

猜你喜歡
彩瓷景德鎮陶瓷
《景德鎮陶瓷文化概論》前言
馬曉軍
趣圖
淺析明清時期彩瓷紋樣的藝術特征
我的家鄉景德鎮
2017“小獼猴歡樂行—景德鎮陶瓷文化之旅”
陶瓷藝術作品
談淺絳彩瓷畫及其蚌埠傳承
探析宋三彩瓷枕的藝術風格
用景德鎮話與世界對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