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樸齊家與中國文人間的文學交流

2020-04-19 10:07太美燕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0年2期

內容摘要:樸齊家作為朝鮮北學派的著名人士,赴燕京前后,與中國文人李調元、潘庭筠等人進行了廣泛而頻繁的文學交流,并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樸齊家與中國文人間的交流對兩國之間的學術和文學起了至大的影響,實現了文化對話。

關鍵詞:樸齊家 李調元 潘庭筠 文學交流

一.序言

朝鮮學者與清朝學者的相逢與學術上的交流主要是通過燕行實現的。明朝滅亡,清朝建立,朝鮮對清朝是形式上的認定,但心里上卻以敵而視。與此同時,通過使行積極收容清朝學術和文化的傾向在文壇的一方面崛起,所謂叫北學派的一團人物。樸齊家是北學派文人中的一人,通過使行與清朝的學者交流,以全新的角度了解清朝。通過樸齊家與清朝文人的交流,可以看出當代知性人的活動狀況,兩國文壇與學界的動向,從這幾點引人注目。

本論文從以上的問題意識出發,察看樸齊家文集所收錄的與清代文人的交流樣相以及與清代文人間的交流所具有的意義。本論文與樸齊家交流的172位清代文人中主導清代文壇的李調元、潘庭筠兩人為中心進行議論。之所以從李調元,潘庭筠兩人為中心進行議論的原因是《縞纻集》中以上兩人的傳記和與他們交流過程記述的比較詳細。清代文人與樸齊家頻繁地接觸,同時,給樸齊家的作品寫序文來進行活躍的交流,實現文化對話。

二.樸齊家的燕行及經驗

樸齊家是十八世紀朝鮮思想史上空前絕后、構筑了獨特思想體系的思想家,代表十八世紀后半葉的卓越詩人。樸齊家第一次與中國文壇接觸的契機跟柳琴的入燕有關聯。1776年冬由柳琴帶《韓客巾衍集》入清朝,并由清朝文人李調元、潘庭筠予以評點?!俄n客巾衍集》是朝鮮文人柳琴于1776年編選而成,該詩集主要收錄李德懋、柳得恭、樸齊家、李書九等四位文人的初期詩作。李調元、潘庭筠在《韓客巾衍集》序文中把朝鮮四位詩人稱為“四家詩人”。樸齊家被李調元、潘庭筠的序文,跋文和品評感動后,正式見面之前就開始與他們書信來往,進行詩文交流。

樸齊家想親自體驗中國文物的愿望在1778年(正祖二年),樸齊家29歲那年實現,與李德懋一起踏上了使行路。當時清朝正處在乾隆年間,《四庫全書》編纂以及進行全方面文化事業的時期,碩學們聚集在燕京,這樣以便跟中國學者和文人交流。通過與李調元、潘庭筠的筆談交流,傳遞彼此的心和詩。這些筆談交流詳細的記錄在樸齊家的《縞纻集》。樸齊家的第一次燕行時間約三個月,閱覽當時中國文物并記錄下來,通過第一次燕行后樸齊家完成了《北學議》內外篇。

1790年,為了迎接清朝乾隆帝的八旬節,跟黃仁點、徐浩修等人一起第二次入燕。同年9月,因正祖的特旨,第三次燕行。這兩次的入燕樸齊家有了更多的機會與中國文人交流。1801年,為了購得朱子書,樸齊家與柳得恭和謝恩使一起入燕,這是他的最后一次燕行。

這四次的燕行樸齊家把清朝文壇的動向介紹到朝鮮文壇,同時把朝鮮文壇的種種情況傳播到清朝文壇,這樣樸齊家擔任了文化傳播者作用。

三.樸齊家與中國文人間的交流

樸齊家等人提出“北學論”主張,力主“北學”清朝。樸齊家的這種意識充分體現對“尊明反清”傳統意識的革新性,也是對朝鮮封建社會“華夷秩序”傳統觀念的大膽挑戰,積極促進和清朝文人交流。

(一)李調元

樸齊家踏上燕行路之前就跟李調元進行書信交流。以柳琴把《韓客巾衍集》介紹給清朝文人并拜托他們寫書評為契機,包括李調元在內的清朝文人評價樸齊家為“四家詩人”。李調元對《韓客巾衍集》收錄的樸齊家詩文進行以下評價。

“其為文詞 如粲如星 光如貝 氣如蛟宮水焉 有如黯如屯 云如久陰 如枯腐如熬燥之 色焉 有如春陽 如華川者焉逶逶迤迤 有如海運 震怒動湯 怪異百出者焉 豈非天下之奇文哉”[1]

李調元評價樸齊家的文章是天下奇文,贊不絕口。樸齊家收到《韓客巾衍集》序文后,寄《與李羹堂調元》[2]的信表示感謝。

雞林一卷書,木瓜瓊瑤報。

詩中有知己,珍重一言付。

小照來颯爽,迢迢鴨水渡。

萬里懸孤日,人間蠟五月。

生死結寸心,酒一香一炷。

未登清閣閣,欲繡宛陵句。

拜像如拜佛,閨集堪千古。[3]

李調元收到樸齊家的信后,為深表感謝回寄了一封信和自己的肖像畫,樸齊家看到肖像畫后,作為感謝寫了一首詩。這首詩的最后一聯,樸齊家表達用至極的友誼精神來拜李調元的肖像畫如拜佛,希望李調元的遺稿集流傳千秋萬代。

眾所周知,李調元在清朝詩壇屬于傾向神韻,格調,肌理的尊唐派人物,著名的戲曲理論家。樸齊家抱著學中國的先進文化的心,與李調元交流,樸齊家高度評價李調元的文章。

羹堂罷官去,多作成都游。

猖狂意殊得,絕似楊用修。

卻聞二三子,須從函海求。[4]

樸齊家踏上第二次燕行路時,李調元罷職后去了成都,因風流浩蕩與楊慎作比較。樸齊家的作品《過浐水望見藥山東臺 寄姜山仙吏》里有“雨邨著函海 內收升庵四十種 自著雜種四五十部 有我輩語”[5]的附記相當有趣,尤其最后部分的“有我輩語”引人注目??傮w來說,樸齊家在詩里贊揚李調元反叛精神,對著作《函?!犯叨仍u價,與此同時,肯定了李調元在清朝和朝鮮文學交流上起的貢獻。

(二)潘庭筠

潘庭筠早年參與《四庫全書》編纂,擔任御史。潘庭筠是把朝鮮文學傳播在清朝文壇的清朝著名的詩人。潘庭筠通過柳琴送的《韓客巾衍集》認識到朝鮮的四家詩人,給樸齊家寄了書信并表達把朝鮮文學傳播到清朝文壇。

“楚亭詩 脫手如彈丸 不為僻澀之音 所謂文入妙來 無過熟耳 襟氣磊落如見其人 頡頏四家未易定 王盧前后也”[6]

以上是潘庭筠對樸齊家的詩文品評。潘庭筠評價樸齊家的詩天衣無縫,并跟王勃和盧照鄰比較,可以看出潘庭筠對朝鮮文人詩的肯定。樸齊家收到《韓客巾衍集》詩文后,給潘庭筠寄了《與潘秋瘺庭筠》[7]等書信和詩歌。

在第二次燕行中樸齊家把朝鮮詩文集《冽水周旋集》給了潘庭筠,拜托潘庭筠寫序文。這個詩文集在清代文壇上廣為傳播后,詩人李鼎元吟了一首詩來表達想見朝鮮文人的心愿。此外,樸齊家寫了關于潘庭筠的懷人詩[8],贊揚潘庭筠的才智和他對朝鮮文學的影響。潘庭筠晚年放棄官職,入廟修行一段時間之后回到自己的故鄉。潘庭筠回故鄉時,給樸齊家寄了一封信,這封信體現潘庭筠的心態。對此樸齊家作了一首《續懷人詩18首·潘秋瘺庭筠》詩如下:

千花成塔禮瞿縣,憶共觀音寺里談。

文說長齋潘御史,乞攜野笠過江南。[9]

樸齊家在這首詩對潘庭筠澹泊的生活觀念不禁贊嘆,充分體現了毅然決然的辭去官職后返鄉的情景。

四.結言

以上是朝鮮北學派文人之一的樸齊家與清代文壇的碩學李調元、潘庭筠交流情況。樸齊家把朝鮮文學傳播到清代文壇,使清代文人理解朝鮮文學有所幫助。把朝鮮文學傳播到清代文壇的具有代表性的一例是樸齊家把朝鮮詩文集《冽水周旋集》給了潘庭筠,并傳播在清代文壇,引起中國文人的注目。并且樸齊家創作大量懷人詩來引起注目,這些懷人詩對清代文學在朝鮮的收容和傳播有所貢獻。

通過以上論議可以看出樸齊家與中國文人間的交流是雙向交流。首先,樸齊家是朝鮮文學的傳播者,同時是清代文學的收容者,他的入燕有授受性質。其次,李調元、潘庭筠等清代文人高度評價《韓客巾衍集》中的樸齊家的作品。

樸齊家與中國文人的交流是當時盲目輕視清代文壇而拒絕進行文學交流的朝鮮士大夫形成鮮明的對比。樸齊家與中國文人間的交流活動,極大地拓展了自己的文化視野,調整、更新了自己的文化意識。不僅對當時兩國文壇有著深淵的影響,而且對學術文化交流多樣化的現時代也給以啟示。

參考文獻

1.文獻與匯編:

[1]李佑成:《楚亭全書》,亞細亞文化社,1992年.

[2]柳得恭:《燕臺錄》,《燕行錄全集》卷六十,東國大學出版社,2001年.

2.著述:

[1]金哲:《樸齊家的詩文學與中國文學的關聯研究》,民族出版社,2007年.

[2]楊雨蕾:《燕行與中朝文化關系》,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

3.學位論文:

[1]楊雨蕾:《十六至十九世紀初中韓文化交流研究》,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年.

[2]梁尚勛:《樸齊家的北學思想與清代學術》,韓國世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年.

[3]樸尚勛:《楚亭樸齊家詩研究》,韓國漢陽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年.

4.期刊論文:

[1]金哲:《試論樸齊家對清代文學的批評》,《延邊大學學報》2期,1998年.

[2]鄭日男:《樸齊家懷人詩研究》,《韓國漢文學研究》第36輯,韓國漢文學會,2006年.

[3]樸鍾勛:《楚亭樸齊家懷人詩小考》,《韓國語言文化》第30輯,韓國語言文化學會,2006年.

[4]李勝洙:《新世界的探索、文學和旅行—以樸齊家的燕行漢詩為中心》,《東方漢文學》33輯,東方漢文學會,2007年.

[5]孫德彪:《朝鮮四家詩人與李調元的詩文友誼》,《社會科學論壇》10期,2010年.

注 釋

[1]李調元:「楚亭集 序」.

[2]李佑成:『楚亭全書』中,亞細亞文化社,1992,p.273.

[3]李佑成:『楚亭全書』上,亞細亞文化社,1992,p.92.

[4]李佑成:「李雨邨調元」,『楚亭全書』上,亞細亞文化社,1992,p.92.

[5]『貞 閣詩集』卷3,“雨邨著函海 內收升菴四十種 自著雜種四五十部 有我輩語”

[6]潘庭筠:『韓客巾衍集』評.李佑成:『楚亭全書』下,亞細亞文化社,1992,p.202.

[7]李佑成:『楚亭全書』中,亞細亞文化社,1992,p.277.

[8]李佑成:『楚亭全書』下,亞細亞文化社,1992,p.41.

[9]李佑成:『楚亭全書』上,亞細亞文化社,1992,p.422.

(作者介紹:太美燕,延邊大學亞非語言文學(朝鮮文學方向)在讀研究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