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職生“心理孤兒”問題:基于武漢市旅游學校的考察

2020-04-22 20:34趙晶于敏章
教師·中 2020年2期
關鍵詞:中職生

趙晶 于敏章

摘 要:中職生是一個相對特殊的學習群體,“心理孤兒”問題在這一群體中較為普遍。文章從武漢市旅游學校中職生的“心理孤兒”問題表現著手,從家庭與學校兩個方面探析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進而針對性地提出預防措施。消弭中職生的“心理孤兒”問題,一方面需要增進家庭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互動,另一方面學校需要加強心理教育,引導學生“自我實現”,發揮學生特長,圍繞班級榮譽凝聚學生向心力。

關鍵詞:中職生;心理孤兒;武漢市旅游學校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中職生“心理孤兒”問題有著自身的表現及成因。針對其具體表現,剖析其成因,尋求干預措施,有助于更好地管理中職生學業相關事務,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一、中職生“心理孤兒”問題及其表現

(一) 中職生“心理孤兒”問題

“‘心理孤兒主要表現為心理上自我封閉, 游離于集體氛圍之外, 怯于交往,難于融入社會生活等?!敝新毶?,正處于青春發育期身心成長階段。與普通高中生不一樣的是,他們的學業成績一般較差,自知不能通過普通高考上大學。經過兩至三年的中等職業技術教育,他們將走向社會,成為社會人。

由于學業成績的“自卑”,進入中職學校后,部分中職學生通常受到“心理孤兒”問題的困擾。

(二)中職生“心理孤兒”問題表現

在武漢市旅游學校,不乏這樣的“心理孤兒”群體。中職生“心理孤兒”群體既有著其他心理孤兒群體的心理特征,也有著自身的表現。具體而言,中職生“心理孤兒”問題主要表現為如下三個方面。

(1)行為方面:喜歡我行我素、自私自利,什么都以自己為中心,不喜歡參加班集體活動。

(2)性格方面:表面開朗,朋友一大堆,實際上性格孤僻,找不到可以交心的人,不容易相信別人。

(3)社交方面:高度依賴社交媒體,手機不離身,熱衷于聊QQ、刷微信、打游戲,沉迷于網絡世界,喜歡虛擬世界多于現實世界?,F實中,很希望同學接近自己,但是卻不想采取主動,只接受被動交往。

二、中職生“心理孤兒”問題成因

(一)家庭因素

1.不良的家庭成長環境

已有的青少年發展和問題行為的理論認為家庭中存在一些不良因素與孩子的問題行為密切相連?!把芯匡@示大部分親子關系因子對中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的預測作用均有統計學顯著性, 一般來說, 親子關系越差, 中職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多?!辈涣嫉募彝キh境有這樣幾種情況:一是家庭不和睦,父母關系緊張。根據武漢市旅游學校某班47名學生的家庭情況調查,這樣的家庭占到了19.1%,其中,家長因為生計外出打工,將子女放在親戚家寄養,或讓孩子與爺爺奶奶一直生活的占到27%。在這樣家庭中成長的孩子體驗不到父母對她的愛,生活上沒有安全感,有了心里話也無人訴說,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的心理孤獨。

2.父母錯誤的教育觀念

在所有影響中職生發展的家庭因素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最大。父母通過對子女的教育行為,把社會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以及社會道德規范傳遞給孩子。一位家長就曾對筆者說過:“我們很難跟孩子講道理、談心,現在只要他做錯事情,我就打他一頓,讓他老實點?!闭{查的47名學生中,曾遭到家長“棍棒相加”的學生占到了51%,比例過半。這樣做非但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讓學生更加叛逆。

還有家長直接把學生丟進學校就不再過問了,認為教育只是學校的任務,跟父母無關。在所調查的班級中就有一名男生,自己租房住,經常遲到曠課,身體瘦弱、個子矮小。班主任給其父親打電話反映情況時,父親卻是這樣回答:“我已經給了孩子充足的生活費了,教育就是你們學校的事情了?!甭牭竭@樣的回話,讓人很是無奈。處于青春期的中職生,其身心發育并不協調,特別是心理發育不完全,長期的分離,使得父母與子女的心靈溝通被忽視了。個別中職生在成長過程中頻繁地接觸網絡,與家長溝通非常少,特別是來自單親家庭的中職生,其精神家園更為封閉,心理問題亦更加嚴重。

(二)學校方面

1.學校中的師生關系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在中職學校中,很多教師還是喜歡學習好的學生,厭煩“差學生”,不能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同時部分中職教師,對中職生存在偏見。在日常的中職生管理上,教師更多地采取簡單又粗暴的方式,使得渴望得到關心和理解的中職生,在受到教師批評后再一次跌倒在情緒的谷底,師生關系變得陌生而又緊張。加之大部分學生學習成績并不好,在學業上得不到教師的認同,心理更加壓抑。

2.同伴關系

中職生由于與家里人建立積極親密關系的機會不多,與教師又有距離感,因此希望在友伴和朋友身上找到歸屬感和親密的情感支持。但由于中職生本身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缺乏明確的努力方向,再加上不像高中生面臨著艱巨的學習壓力,同學之間沒有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上課時,不愛學習的學生睡覺、繡十字繡、玩手機、玩游戲等。在其他時間里,男孩子則去網吧包夜打游戲,打架斗毆也是時有發生,女孩子則待在宿舍玩手機或睡覺。學生之間缺乏良性的互動與交往,使得部分受“心理孤兒”困擾的學生更加孤獨。

三、中職生“心理孤兒”問題預防

(一)家庭方面

1.父母加強與孩子的互動

良好的家庭氛圍,加強實踐鍛煉,培養良好的性格特征是預防自閉心理的必由之路。平等、良好的親子關系與和睦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認知能力、創造能力都有積極的影響。因此,家長應多多與孩子溝通,經常抽出時間陪伴孩子,多去了解孩子,創設多彩的家庭學習活動,也可以配合學校開展實踐活動。在中等職業學校,亦有必要開展家長活動,以組織家長會的方式,邀請家長到學校參與親子互動活動,以彌補不良家庭環境對學生造成的心理影響。

2.轉變家庭教育觀念

現在的“90后”“00后”的中職生是更有思想的一代人。他們有自己的主見、自己的想法,越是被強迫做他們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會越叛逆。因此,教育孩子要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中職生的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通常都不高,能學一技之長,在社會上有份工作即可。但對孩子的教育,亦應遵循孩子的成長心理,尊重孩子不同的特性和差異。

(二)學校方面

1.加強心理教育,引導學生“自我實現”

中職學校作為中職生培養的主體,對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中職學校,需要創設“學?!嗉墶獋€人”三級網絡, 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領導, 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全員參與、全程滲透、全體動員”的“三全”機制, 為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有效保障。中職生沒有考取高中,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但是成績不代表能力。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中職學校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特點, 充分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熱愛學生, 學會與他們溝通的藝術, 耐心傾聽學生的心聲, 及時了解學生的需求, 并盡量滿足學生的合理需求”。

有研究表明,“中職生自我概念清晰度、社會支持、自尊與主觀幸福感存在密切關系。在教育實踐中需重視中職生自我概念清晰度對主觀幸福感可能的提升作用”。在中職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我有一個清晰的正面認識,從未來走向社會就業、生活與職業發展等角度,加強學生的自我認知和職業期望?!傲己玫穆殬I精神是中職生步入社會、走向職場需要具備的基本職業素質,是綜合素質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敝新毶逃?,需要在引導學生認知自我、培育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為其走向社會就業做好心理準備。

同時,在教育過程中,還需“構建以中職學生的內心需求、認知水平和認知規律為依據,以愛和規則為基礎,以促進中職學生身心和諧健康成長為目標,以接納、尊重、欣賞、激勵中職學生為原則的教育教學模式”。

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情感互動作為與學生溝通的手段,加強與學生之間的心理溝通,認真呵護其幼小的心靈;引導學生在學習技能的過程中不斷“自我實現”,通過縱向比較,讓學生看到自我成長和努力取得的成績,避免學生使用消極的自我描述;根據學生的個性,幫助學生確定自身的個體發展目標,讓學生朝著自身的目標努力。

2.發揮學生特長,圍繞班級榮譽凝聚學生向心力

從對武漢市旅游學校個別“心理孤兒”學生觀察中,發現個別學生雖然學習成績較差,但在全校性集體活動中,有著極強的班級榮譽感。例如在2014年學校的冬季田徑運動會上,平時對班級活動表現極不關心的男生,由于自身的身體素質好,積極報名參加800米跑項目。最終,經過近一個月的精心準備,他在學校冬季田徑運動會上,奪得了800米跑第一名,為班級和自身爭得了榮譽,在領獎時露出了純真的笑容。事后他贏得了班級同學的認可,與同學的關系亦越來越好。

四、結語

“對人們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得到行為的收獲;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獲;播上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獲;播上品德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獲?!苯鉀Q中職生的“心理孤兒”問題,還需家庭與學校共同努力,唯有如此,才能讓心靈的荒漠變為綠洲。

參考文獻:

[1]王玲鳳.中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親子關系[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6,20(7):444-446.

[2]陳水平.論中職教師課堂管理的優化[J].教育與職業,2012(8):190-191.

[3]何志昌.中職生心理健康現狀及教育對策探索[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7(5):91-94.

猜你喜歡
中職生
論在德育教學中滲透職業意識與促進學生職業發展
中職物理學生分組實驗項目化教學研究
酒店專業“假日實踐”教學模式探索
如何在語文課上提高中職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