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亨廷頓的“政治秩序”思想

2020-04-23 09:31李靚
新絲路(下旬) 2020年4期
關鍵詞:共同體思想

李靚

摘 要: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政治思想家塞繆爾·亨廷頓出版了被譽為經典的《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一書,在這本著作當中,其政治秩序思想被后來的學者廣泛理解為對于強大政府的鼓與呼,而這種理解一方面使得人們對其思想產生了認識上的偏頗,另一方面也使得對于政治秩序的思考陷入了茫然。對于處在社會轉型過程中的我國而言,政治秩序的追索既是一項重要的理論工作,也是發展中必然面對的一個實踐課題。因此,重返亨廷頓的政治秩序思想,通過情境化的理解和針對性的分析或許能夠使我們獲得更加全面的認知。亨廷頓所提出的政治秩序論并非一個普世而獨立的命題,其背后乃是有著社會轉型這樣一個基本背景,以及他所提出的政治現代化與經濟現代化的分離這一邏輯。本文通過對其思想的內部解讀,將這一基本背景和邏輯命題揭示出來,從而為理解其政治秩序思想奠定全面的基礎。本文的研究結論認為,亨廷頓的政治秩序論,絕不能等同于強大政府論,政治秩序也不等于政治穩定,而是有著更加深刻的涵義。正如亨氏自己所言,政治秩序乃是意味著一種目標,良好的政治秩序同樣存在于不同的國家當中,而且隨著一個社會變遷的過程不斷地調整變化。

關鍵詞:政治秩序;思想;共同體

一、“共同體”與“政治秩序”

如果說,強調國家乃系構建起社會秩序之要件的觀點,將不可避免落入“權威主義”的指責聲之下。那么,是否意味著,任何關注到“政治秩序”的思考,都難逃“利維坦愛好者”的道德詰問?但是,當我們拋開盧梭的“黃金社會”與霍布斯的戰爭狀態”對于“自然狀態的思想異見,不難覺察到,這些思想家皆無法回避的問題是:人類注定在一個共同體當中生活,在思想里或許有“原子化的個人”,而在任何現實的情境中,人都必須處于“共同體這種形態下,才構成一種存在。進一步而言,人總是要生活在某種政治共同體當中的。我們無法回到歷史的源頭,去驗證是否存在這樣一個歷史階段,其中人的生活卻不表現為任何共同體的樣態。但是我們所目睹到的,或者由歷史文獻所記載的任何社會,大都不會推翻這個基本——人類社會必須存在于一個共同體的形態當中。本文試圖探討的是,我們擱置對于這個基本假設的爭論,進一步去思考一個或許更為重要的問題:“共同體”如何構建起來呢?

可以確定的是,一個好的“共同體”并非來自上天的禮物,這是對于任何一個國家都“先天”存在的考驗。既然共同體是人類生活的必然樣態,那么如何維系這個共同體,便成了一個極具思想性和實踐意義的問題。一個社會能夠得以存在的基本條件就是具有維系它的基本秩序,在最原始的自然社會當中,或許人類只憑著生物習慣性的協作,就能夠使其社會得以維持,因為在當時還沒有文字的存在,甚至可能連語言工具都還未發展出來。隨著人類向氏族、部落這種更大、也更加復雜的共同體演進的過程中,或許隨著語言和文字的產生,一些原始的禮儀、規范也得以形成了,正是它們使得這個更為復雜的共同體得以維持其基本秩序;當人類的歷史進入民族/國家的階段后,更為復雜的宗教、禮儀,乃至于初具體系化的法律規范,則成了維系共同體秩序的基本條件。在這個演進的歷史過程中,西方學界中自然法學和實證法學兩大派別產生了持久爭論,這種爭論本身就反映出,隨著共同體的擴大和樣態的變遷,維系共同體所需要的基本秩序也更加的復雜。

如果將這個問題放在中國,對一個處于轉型中的大國,如何能夠維系自身的基本秩序,使得這樣一個巨大的、復雜的共同體不陷入分裂乃至崩潰的境地,而是能夠形成高水平的社會共同體,從而推動整個社會向前發展,則成了它順利實現“社會轉型”的首要問題。由此,問題被進一步聚焦為:當一個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時候,是否會面對著一些更為特殊的、復雜的困境?如何才能夠在這樣的社會轉型過程中,成功的避免共同體的解體使得它能夠維系住自身,并且向前發展,從而順利地完成社會轉型呢?

二、亨廷頓的“政治秩序”觀

在亨廷頓看來,一個沒有或缺乏政治秩序的國家往往表現為政治上的動蕩和社會中的暴力,而政治動蕩經常性地表現為暴力、政變等形式的政治不穩定,因此政治不穩定只是缺乏或沒有“政治秩序”的表現,而以此反過來進行推測,政治穩定則只是一個社會具有“政治秩序”或政治秩序良好的表現之一。

亨廷頓提出,就像經濟發展部分地取決于投資和消費二者之間的關系,“政治秩序也部分地取決于政治制度的發達程度和新興社會勢力被動員起來參與政治的程度二者之間的關系”。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亨廷頓探討的政治秩序,并非是一個唯一或恒定不變的狀態或事物,而是一種“政治制度水平和“政治參與程度”之間的比例關系。換句話說,兩個都具有良好的政治秩序的國家,在政治上并不一定是相同的。因為對于一個政治制度化水平比另一個更高的國家來說,也有可能由于它面對著更多的政治參與需求,而在二者的比率上更加失調。

準確的來說,“政治秩序”乃是一種動態的目標。首先,良好的政治秩序表現為一個國家在政治上的穩定,而相反的政治動蕩則是缺乏政治秩序的表征。對于一個處于社會轉型中的國家,其完成轉型的最重要的體現,就在于新的政治秩序得到奠定;其次,政治秩序的有好有壞,但關鍵在于一國的政治制度是否能夠適宜于自己的政治參與狀況,只要該國的政治制度水平和政治參與程度的比率是適宜的,就可以說它是個具備良好的政治秩序的國家;再次,政治秩序不同于社會秩序,其二者往往表現為辯證的相互關系,且兩者之間可以發揮能動的相互作用;最后,政治秩序作為一個目標,乃是需要一個社會當中,其政治共同體的各方團體、社會勢力來協力創制的,每個社會都有著自身個殊化的政治生態,有著自己的政治參與程度、政治制度和政治機構,重要的是,要通過各方的合力,去創造出符合自身政治參與程度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機構。

在亨廷頓的視野里,“政治秩序”絕不能與“政治穩定”簡單的劃一個等號,后者指的是一個國家在政治上沒有動亂的現實,而前者則指的是一個和諧的社會狀態??梢哉f一個政治上不穩定的社會缺乏政治秩序,但是這并非意味著,一個政治穩定的社會就一定是一個具備良好的政治秩序的社會,政治穩定只是一個國家具有政治秩序的基本體現。而政治秩序乃是一個更加復雜的動態的目標,政治秩序自身具有開放性和變化性,政治秩序的存在往往體現為一種制度和參與之間的協調狀態,同時它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例如一個原先政治秩序良好的國家,可能由于政治參與程度的劇增,而使得過去的政治秩序失諧,因為如果想要保持住良好的政治秩序,僅僅固守原來的政治制度不變是不夠的,而是需要發展或創造新的政治制度去容納這些劇增的政治參與需求。

在分析發展中的亞非拉國家時,面對暴力彌漫于社會當中,政治秩序衰弱不堪的情景,亨廷頓開始按照自己的分析去尋找導致轉型國家陷入不斷的動蕩和暴力的原因。首先,他引用了托克維爾的觀點,認為這些國家政治動亂的發生,正是由于政治參與的需求程度增長的過于快速,以至于其速度遠遠超過了一個國家“處理相互關系的藝術”的發展速度。概括來說,就是隨著現代化的變革,經濟和社會發展引發了更多群體政治意識的蘇醒,同時經濟發展產生了新的社會勢力,這些新的社會勢力對于政治參與的要求,急劇擴大了一個國家政治參與的程度。而這個國家傳統的政治權威又往往受到變革的沖擊,這樣一來,就在政治參與的增長,與政治制度的衰敗之間造成了差距,而這個差距帶來的后果,就是出于現代化當中的國家里普遍存在的政治動亂和政治衰敗。

現代性或許是個“好東西”,而現代化往往會帶來“壞事情”,諸如城鄉差距、社會統一體崩解、政治動蕩、腐化盛行等等問題。那么,是否意味著社會轉型就是一切的“萬惡之源”呢,實際上卻并非如此。如果想要駛進現代社會的歷史大門,就必須跨過社會轉型這一道門檻,究其根本,現代化只是許多嚴峻的挑戰,而并非不可越過的高山或注定跌入的陷阱。對于一個面臨著社會轉型的國家而言,的確往往會面臨著亨廷頓所論及的諸多問題,但是,亨氏自己也給出了通過對政治秩序的追求,來跨越這些陷阱而求得良性發展的可能。

社會轉型伴隨的不是陣痛,而是對于一個國家發展的歷史性考驗,正如亨廷頓自己所提及的,如果不能成功的應對轉型帶來的各種危機,一個社會往往會面臨著陷入“普力奪國家”乃至“失敗國家”的危險,正是面對著政治參與的劇增與政治制度能力不符的局面,才使得一個國家無法走出政治動蕩的局面。政治秩序并非是一根應對社會轉型的“定海神針”,但對于它的注重和追求會使得一個轉型國家更加理性的面對政治參與的飛速增長,會使得其中的社會勢力更加珍惜轉型向前的機遇,也會使得一個國家重視自己的政治制度建設,通過政治制度能力的提升去應對政治參與等方面的挑戰。

對政治秩序的強調并不等同于強大政府論,政治秩序意味著一個國家在政治生活上的協調狀態,其自身具備的政治制度化水平能夠很好的處理社會當中的政治參與需求,政治秩序思想只是指出對于轉型當中的現代國家來說,政治秩序乃是不可忽略的核心,這種思想明顯不能等同于強大政府論,后者的理論完全是將政府視為一個國家發展的核心,而缺乏對于社會組織和個人等其他層面作用的分析,并且往往表現為政府權威對社會和個人的壓制。而在亨廷頓的政治秩序思想當中,并非是只強調政府的作用,對于社會當中的各種勢力和團體,亨廷頓都對他們在社會轉型中可能發揮的作用進行了分析,這不僅在方法論上克服了“強大政府論”的單一,而且在理論的框架當中包含了更多的元素。政治秩序的創造并非只來自于一國的政府,對于一個面對現代化沖擊的國家來說,僅僅依靠政府的力量去應對方方面面的挑戰,顯然是對亨廷頓政治秩序思想的嚴重曲解,如果脫離了各種社會勢力的創造,不將其人民融入到社會制度當中,在亨廷頓看來,這樣的政府即便建立起來了,它也并未創造出一個良好的或是穩定的政治秩序。

三、結語

亨廷頓的《變化》一書被福山稱作是政治上宏大理論建構的最后一次的嘗試,然而理論本身或許并無宏大與渺小之分,在一個封閉的思想體系當中,再大的理論也只能使人們獲得“一孔之見”;而對于開放的思想來說,再小的理論也足以成為知曉秋天的一片“樹葉”。亨廷頓因為《變化》一書而成名學壇,但卻從一開始其政治秩序思想就注定了被誤解的命運,而我們如今重新回到其思想內部的解讀,亦不僅是為了走出轉型之痛而進行的思想“修路”,乃更加是為了“重建”我們自身對于政治秩序的理性思考。

猜你喜歡
共同體思想
愛的共同體
以工作室為載體打造班主任專業成長共同體的實踐探索
抗疫中彰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
基于學習共同體的“沖刺與挑戰”問題設計例析
我得了一種叫手癢的病
極限思想在立體幾何中的應用
中部非洲共同體內部貿易占比下降至2%
一次函數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思想的樂章
思想的樂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