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地區開展社會工作需要注意的問題

2020-04-23 09:31馬雅琴
新絲路(下旬) 2020年4期
關鍵詞:社會工作民族地區

馬雅琴

摘 要:社會工作是一門專業也是一門技術。它是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種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遵循專業理論規范,以利他主義為指導,運用專業的方法進行的助人服務活動。幫助有需要的個人、家庭、群體、組織和社區,整合社會資源,協調社會關系,預防和解決社會問題,恢復和發展社會功能,促進社會和諧的職業活動。

關鍵詞:民族地區;社會工作;社會發展需求

一、民族地區開展社會工作的必要性

民族地區由于歷史的原因和地理位置的特殊,是一個欠發達、多文化、多宗教的偏遠地區,自然環境較差,人民生活條件艱苦、經濟發展比較滯后,社會功能發育不全,社會公益事業發展比較緩慢,科技教育也比較落后的地區。

1.民族地區現存的社會問題

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民族問題實際相結合,制定并實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并緊密結合民族工作新形勢不斷完善和發展。但是,我們也能看到少數民族在發展過程中與漢族的差距,還存在很大的社會問題值得我們關注。

(1)文化、教育方面的危機更加嚴重。少數民族的許多傳統文化藝術的流失速度比漢族傳統文化藝術更快。尤其是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目前國內55個少數民族中有13中語言瀕臨消失。教育水平差,師資力量薄弱,少數民族地區與東部地區受教育程度不均衡。為促進教育公平,必須把民族地區的教育放到重要的位置。培養優秀的少數民族文化青年,留住人才,傳承民族文化傳統。

(2)經濟上的貧困問題。緩解和消除貧困,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人類夢寐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國政府矢志不渝的宗旨。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環境、文化傳統、人口素質等多方面原因,中國的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農村,其中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貧困狀況更為突出。

我們在開展社會工作的中,不僅僅要按照黨的民族工作的基本原則要求,除在關注少數民族群體性物質和精神需求,加強民族間團結和民族文化的理解、溝通外,更加注重于社會工作的價值理念和專業方法,高度重視個人和家庭,維護弱勢群體的合法權利,努力提高他們的平等地位。所以開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工作已經是勢在必行。

2.社會工作在少數民族地區的功能

社會工作是現代社會制度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通過提供服務、解決社會問題而對社會運行發揮重要的影響,具有積極的作用。

社會工作的功能主要是對服務對象的功能和對社會的功能。對服務對象的功能包括四個方面:助人、救難、解困、發展,其中助人是社會工作的基本功能。在此基礎上,社會工作者希望促成人與社會環境的良性互動:一方面,通過解決問題和增強能力使服務對象來應對來自環境的壓力和挑戰;另一方面,通過調動環境中的資源和改善環境,向人們提供更多的支持。對社會的功能主要是維持社會秩序和促進社會和諧。社會工作所擅長的、面對面的、深入人心的、個性化的服務在化解矛盾和沖突時所產生的促進社會和諧的作用是其它工作所不能代替的。不僅如此,社會工作通過自己的服務,也可以在社會上弘揚服務和慈善精神,促進相互關愛的良好的社會風氣的形成,促進社會和諧。

在少數民族地區除了以上所述的功能外,在促進社會公正方面,無論從資源的占有、權利的分配、利益的再分配方面,還是從交通運輸、通訊設施、生活水平、消費水平、居住條件等方面看,少數民族中有很多弱勢群體,他們沒有享受到應有的經濟和政治方面的利益,被排斥、被邊緣化,從而生活在困境中。為了促進社會公正,社會工作者應該為他們提供幫助,增強他們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促進不公正制度的改變,為他們參與社會生活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制度保障。社會工作目前所的做的就是先助人,再自助。首先是要幫助人,為少數民族地區的少數民族提供生存所需的條件。從提供支援服務開始,然后在提高服務功能,授之以漁。

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發展、進步、文明、穩定、和諧,關系到全國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實現。社會工作為那些有需要的個人、家庭、機構和社區提供專業的服務,是一種舒緩、解決和預防社會問題,恢復和發展社會功能的職業活動。所以大力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工作服務,對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民族地區開展社會工作的特殊性

我國少數民族認可大多集中在西部,而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對我國構建和諧社會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民族地區地理區位、經濟發展、社會發展、文化發展、宗教信仰、自然條件等方面的原因是其遠遠落后與其他地區。正因為少數民族地區存在的這些特殊性使民族地區的社會工作發展也呈現出自己的特點。

1.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

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滯后,貧困問題一直威脅著少數民族的發展。由于少數民族地區地處邊遠深山區、高原荒漠區,地廣人稀,生態嚴重失調,不斷惡化,生存環境惡劣,各種自然災害頻繁。雖然國家長期以來投入了大量財政資金,但是這樣卻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反而滋生了只靠國家供給的惰性。解決少數民族地區的貧困問題不僅要進一步加大向少數民族地區的資金投入和扶貧工作力度,加強民族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而且要探索適合本地區特點的發展路子。利用自身的優勢發展,以精準脫貧和鄉村振興戰略為依托,發展特色經濟,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

2.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獨特性

作為一名社會工作者我們有自己的專業文化價值和行為觀念,而少數民族長期受到家族還有宗教的影響,有自己的獨特的文化信仰。民族文化是區別與其他民族的重要特征和標志。各民族都十分重視自己的民族文化,往往把別的民族對自己的文化的歧視看作是對自己民族的歧視。所以在民族地區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區和諧發展中敏感而又重要的問題。在社會工作領域,就要求民族地區的社會工作者要注意在服務過程中不要將自己的價值觀念不知不覺的強套于案主或者是服務對象身上,這樣會直接影響到服務的效果。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社會工作者解決的問題是多樣化的,尤其是對于少數民族的問題的解決上需要掌握多種文化知識,包括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生活習慣、婚喪嫁娶、生育死亡等相關知識。社會工作者不僅要尊重、理解少數民族的文化信仰,還要努力把不同民族文化和少數民族群體的理解與那些指導社會工作實務的原理和理論結合在一起,以案主所屬的民族群體身份和社會階級地位相關的價值和地位為導向。在開展社會工作的過程中,社會工作者一定要保持價值中立的態度,客觀的為案主服務。

3.宗教對民族地區的重要影響

西方社會福利思想起源于宗教理念和人文主義思潮,主要形成于中世紀以來的宗教救濟和工業革命時期的慈善實踐?,F在宗教依然發揮著其獨特的功能和作用。尤其是在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宗教對信仰者的生活和心靈產生著巨大的作用,直接影響著信眾的生活方式,行為準則,道德標準,決定著他們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如在民間流傳很廣泛的佛教則一貫強調“慈善,博愛,眾生平等”,佛教宣揚,“善惡因果,往復循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引導人們注重修行,去惡揚善。它對百姓的日常生活與幸福觀等產生了顯著的影響。還有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它將保護生命放在積德行善的首要位置。它倡導人們,尤其是富人要仗義疏財、“周人窮困”,若是“積財億萬”而不救弱濟貧,使人饑寒而死,那就罪不可赦。此外,道教反對殘害婦女與女嬰,認為 這種行為罪過很大。對于全民信教的民族來說,宗教信仰和世俗生活交織在一起的。小到決定著一個人的品德修養,婚姻生活、人際交往,大到形塑著一個民族的特性和文化傳統。所以在現時代,我們要充分的利用宗教對少數民族地區以及少數民族生活的積極影響,規范和約束人民的行為道德,提倡宗教中的真善美,維持合理的社會秩序。

三、民族地區開展社會工作需注意的問題

社會工作的任務不是對服務對象加以治療,而是要和服務對象建立一種有助于服務對象潛能得以發揮得以發展的積極地、開放的相互關系,使其行為有內而外地逐步發生變化。少數民族地區民族特有屬性決定了其社會工作的探索方向。

1.尊重少數民族的文化以及他們的風俗習慣

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是黨和國家民族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重要內容。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就是要從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原則出發,尊重各民族的平等權利,不能因某個民族的風俗習慣不同就歧視或侮辱他們;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的保持或改革,應由該民族的干部群眾去決定,別的民族或個人不能強制或干涉;任何民族不能以自己民族風俗習慣為標準,去衡量和要求別的民族,也不能以個人的好惡去對待民族風俗習慣,去處理同風俗習慣有關的事情。實踐證明,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少數民族社會工作開展過程中,尊重的表達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尊重案主、最低限度是工作者不能指責、嘲笑和貶抑案主,案主被看成有價值的人。如果案主的人格手動侮辱,將對案主的心理造成災難性的影響;尊重表現為向案主表達身體的關注和心靈的關注。關注也是表達尊重的一種方式,對案主的一言一行細心體會;尊重表現在對案主的思想、情感、行為的接納上。許多學者認為,接納是尊重的先決條件,主要表現在非評估性、非審判性和非批判性的態度;尊重也表現在對案主的溫暖、關心與喜愛上。這些都需要社會工作者投入相當的感情;尊重還表現為尊重案主的自決上,不隨意操縱案主。我們要有意識,案主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處理問題的方式和權利。我們所要做的是真摯的想案主傳達我們的意見或者是建議。

2.注重社會工作與宗教文化相結合

人本主義和宗教思想是社會工作的哲學基礎。宗教文化價值和社會工作價值理念有同源性。社會工作實踐起源于西方國家的宗教慈善活動。在社會工作的的理念中也有很多與宗教相通的“善念”。對社會進步有很大的積極意義。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民族地區積淀也很深厚,尤其是傳統文化思想在西部民族地區影響非常深刻。特別是宗教文化,它與慈善、社會福利和心理咨詢有著深刻的淵源。例如,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慈悲是佛教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佛教的重要倫理準則和理想價值觀念,鮮明的體現的佛教的人文精神。還有基督教的基本理念就是“愛”,“愛人如己”所有的一切都包含在“愛”里面。這些“善念”以人為本,也是每個社會工作者所需的理念、價值。

3.培養少數民族社工人才隊伍

民族地區開展社會工作是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民族地區鍛煉成長一支職業化、專業化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為各民族人民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社會工作專業服務,實現好、維護好各民族人民根本的利益,是我國社會工作及其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目標,對促進當地民族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其一,加強民族地區社工人才隊伍建設,不僅是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要求,而且是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有力舉措。其二,加強民族地區社工人才隊伍建設,是將西部欠發達地區經濟社會大開發切實轉入以人為本、整合社會資源、協調社會關系、增進社會功能、解決社會問題、提供社會工作人才支撐,開創西部大開發新局面的內在要求。其三,加強民族地區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民族地區社會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西部大開發,給西部地區社會文明進步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的又一大舉措。其四,加強民族地區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是促進民族發展,增強民族團結,實現各民族真正意義上的平等,縮小與發達地區社會進步差距的有效途徑。

要把社會工作特點和民族特色結合起來解決本土化的問題,這就需要大力培養運用民族語言作社會工作的專業人才。比如在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地震后,很多專業人士和愛心人士紛紛趕至,但僅僅因為語言的不通,導致對外來人員的信任度和接納度不高使得很多專業輔導員無從下手。但是對那些擁有共同語言和文化信仰上的社會工作者則能更好的去幫助服務對象。所以,在民族地區,社會工作者要了解并且認同少數民族的文化,也需要自身在社會工作方面有一定的知識和技巧。這樣才能在少數民族地區更好的發揮社會工作的作用。事實上,既有社會工作的專業知識又會運用民族語言的社會工作人才十分緊缺,這就需要加大培養本地區本民族的社會工作人才。

參考文獻:

[1]喇英才.青海社會工作探索與實踐[J].青海人民出版社,2012.79

[2]胡彬彬.社會工作介入少數民族地區的空間及特殊性探討[J].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10(4)

[3]民族地區論文[J].民族地區社會工作開展的路徑探析,中國學術論文網

[4]馬戎.民族社會學導論[J].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猜你喜歡
社會工作民族地區
結構性嵌入:社會治理視域下強制隔離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區退休老人的老有所為與社會工作介入
社會工作介入流動兒童需求與服務研究
貴州少數民族地區高職院校單片機課程教學現狀與改革探析
以社會工作視角解決四大國有控股銀行服務質量提高困境
云南省民族地區農村小學體育教師現狀調查研究
用新發展理念引領民族地區城鎮化發展
淺析儒家文化對老年社會工作的影響
民族地區城鎮規劃現狀淺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區“一類模式”小學漢語文教學質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