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行為特點及其引導路徑研究

2020-04-23 09:31馬洪新
新絲路(下旬) 2020年4期
關鍵詞:網貸思想大學生

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相對于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目前,新媒體已經成為大學生獲取知識、相互交流、休閑娛樂的重要渠道。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深入了解大學生的新媒體使用現狀,研究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行為特點,把握規律性,踐行“立德樹人”根本理念,提出合理、有效、科學的應對措施,全面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進大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主要調查學生使用手機、電腦等移動互聯網情況。參照國內有關調查問卷和文獻,結合吉林農業大學實際設計了大學生新媒體使用現狀調查問卷,從新媒體使用時間,對學習、消費、人際交流等方面進行了調查。

本次調查采用網絡問卷調查,共有1668人參與,參與學生占在校生總數10%,參與率較高,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吉林農業大學學生新媒體使用現狀呈現以下特點。

1.目的多元化,休閑娛樂是主體

關于“新媒體使用目的”的調查中,91.31%的大學生體閑娛樂,排在第一位。而關注時政熱點、處理工作排分別是70.02%、54.26%,排在后兩位。從整結果看,學生使用新媒體目的呈現多元化,但休閑娛樂是主體。同時,在新媒體使用類型上,QQ、微信等交流類自媒體是學生的首選。

2.影響學習生活,改變使用現狀有挑戰

新媒體對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滲入影響較大,76.49%的被調查者表示有影響,有近20%的學生表示有很大影響。調查顯示有超過一半的大學生想改變自己的新媒體使用現狀,但有效改變自己存在困難。新媒體使用占據大部分的課余時間,甚至17.63%的大學生玩到深夜或通宵,這將嚴重影響學生的學業和身心健康,這部分學生也是我們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3.網絡成為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渠道,同時手機等網絡影響著課上學習

調查顯示通過課本學習和網絡平臺學習基本上形成1:1的態勢,網絡成為大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重要渠道。手機網絡等新媒體增加和豐富了學習內容、方式,這也說明傳統的課堂已經不一是當下獲得知識的唯一方式。從調查中,我們還可以看來,與老師交流求解只占5.7%,這說明師生間聯系交流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學習通是目前大學生網絡學習的主要平臺,這與教師通過“學習通”組織第一課堂教學工作息息相關。而“學習強國”、“易班”等第二課堂學習平臺學生使用率還比較低。從調查中,我們還了解到21.25%的大學生感受到了新媒體使用與學習產生了沖突,有74.87%大學生課堂上使用手機,這勢必對學生課堂學習有影響。

4.網購成為大學生重要消費方式,但過度消費值得我們關注

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網購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的主要消費方式,98.68%學生有網購行為,有56.47%大學生經常網購。平均每人每周一次是常態,超過20%的學生一周2次以上。87.83%大學生部網購消費每月500元以內,當然也存在著個別學生消費較大支出較大的情況?;旧钕M、學習消費、網絡與通訊費用支出還是大學生主要支出項目。

5.理智消費是主體,但存在網貸和網絡詐騙情況

調查顯示“網貸”還不是絕大多學生的選擇,說明大部分學生還是理智消費。但3.3%的學生選擇網貸,這說明網貸在大學生還有市場。特別是大學生成長鑒別能力不強,這里就存在著不良網貸的風險。一旦出現不良網貸,將給學生、家庭、學校帶來極大的風險和工作難度。所以說,盡管學生的選擇的比例不高,但正確引導學生理智消費,杜絕不良網貸,任務仍然比較艱巨。特別是有13.91%的大學生表示遭遇過網絡詐騙情況,說明大學生新媒體使用的鑒別力還需加強。

6.學生對時政新聞關注度不夠

通過調查了解大學生對時政新聞關注度還不夠,全面了解和關注的只占有39.15,有60.86%大學生很少關注或從不關注。說明大學生時政新聞關注度不夠,責會意識或集體意識需要加強。

7.法律法規了解還知之甚少

在關于“新媒體使用的法律法規”調查中,有83.94%大學生表示一知半解或不知道。調查中,我們還了解到有近10%的人,存在著對陌生人或有意見的人進行過人身攻擊。這說明大學生的新媒體使用普及,但對新媒體背景下的法律法規了解甚少。這也說明學校在這方面的教育引導還需加強。

8.戶外活動和集體活動減弱程度最大

通過調查我們可以看出新媒體對于大學生的影響是全面的,方便了學生購物、網絡交流等。但同時,新媒體也是雙刃劍,在為大學生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使現實中的人際交往、大學生身心健康帶來了較大的影響,特別是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戶外活動和集體活動就,這也能從大學生心理問題激增和大學生體質下降能多方面反映出來。

三、討論及建議

1.加強思想引領,鑄牢大學生新媒體思想觀

思想是先導,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思想和行為方式。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我們應該牢記“立德樹人”之根本,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青年學生,幫助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讓青年學生將個人命運和國家、民族的命運聯系在一起,肩負起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歷史使命。讓大學生明白為什么學習、為誰學習的問題,將學習變成個人成長進步的主動要求,努力提升個人本領,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踐行者。

2.加強教育引導,提升大學生新媒體使用素養

當前部分學生還存在媒介認知與理解、信息選擇與甄別、安全意識等方面能力不足和意識薄弱的問題,我們應加強這方面的教育和引導,提高學生媒介素養。同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新媒體背景下堅守法律法規是網絡使用的紅線和底線。從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到,于新媒體使用的普及性相比,人們對于網絡使用的法律法規知之甚少。因此,高校應全面加強大學生網絡使用相關法律法規教育,提升法治意識,清晰職責和義力,增強明辨是非能力,規避失范行為。

3.加強規劃指導,明確大學生新媒體背景下成長目標

大學生教育的重要目的是讓學生能夠了解自己,明確方向,提升能力,不斷使用自己成長、成才,成為有益于社會的人。而很多學生之所以沉迷于網絡,更主要的還是沒有明確人生方向,過著迷茫的生活,每天只能將更多的時間用于休閑娛樂之中。所以,學校應該進一步加強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讓大學生明確學習、工作目標。實施精準化、分類式全程指導,重點在落實落細落小上下功夫。

4.加強日常管理,規范大學生新媒體使用行為

大學是學生重要的成長期,但從高中的壓迫式學習,到大學生自主式學習。大學生普遍存在不適應。大部分學生存在著自治力、自控力比較差情況。面對著網絡的誘惑,同學們將能難抵擋住。因此,加強教育的同時,強化日常管理是必要的。通過管理規范學生什么時間可以使用、能使用多少長時間,如違備了給予的處理??恐贫鹊膭傂?,提升學生的自治力、自控力。如很多高校設置的教室手機袋、大一學生不允許帶電腦等都是很好的嘗試。

5.加強陣地建設,搶占大新生新媒體使用高地

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們應堅守職責,緊跟時代步伐,主動適應新媒體環境,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易班等網絡平臺,主動占領新媒體環境下思政教育的新陣地。要創新網絡工作形式,打造精品內容,吸引青年學生目標,讓網絡成長服務學生成長的重要戰場。同時,要打通線上和線下聯通,守護好學生的人生航向,引導學生科學做好人生規劃,為學生的成長成才貢獻力量。

作者簡介:

馬洪新(1977--)男,漢族,講師,碩士,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歡
網貸思想大學生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我得了一種叫手癢的病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網貸行業:一年內887家網貸平臺退出
網貸行業:一年內887家網貸平臺退出
網貸運營平臺總數持續減少 投資人數環比上升7.48%
網貸運營平臺總數持續減少 投資人數環比上升7.48%
極限思想在立體幾何中的應用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