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讀《桃花源記》里的故事味兒

2020-04-23 09:31王芳
新絲路(下旬) 2020年4期
關鍵詞:桃花源記

摘 要:《桃花源記》在淡淡的敘事中,鋪排出熱烈的政治理想。本文通過對《桃花源記》故事構成的基本要素及要素間關聯的解讀,對結合留白藝術對人物對白進行品味與補白,對故事情節發展推動點的歸納與提煉,對多元化的主題認知的分析與呈現,解析了《桃花源記》所敘述故事,耐人尋味的原因。

關鍵詞:敘事要素;對話留白;情節發展;主題認知

記敘有種種技巧,頭緒再亂也能整理得井然有序,孤零零的事可想辦法輔助、支撐,呆板的能夠讓它活起來,直通通的可使它曲折起伏,俗氣的能使它典雅,干枯的可使它豐滿,運用的奧妙存乎一心。陶淵明棄彭澤令回家十六年之后的57歲,寫下《桃花源記》,將萬般憂傷壓于心底,于筆尖化千樹桃花昭示未來,文字不驕不躁,不偏不激,于淡淡的敘事中,鋪排出熱烈的政治理想。而《桃花源記》里的故事味兒也耐人尋味。

一、要素齊備,前后合理關照

《桃花源記》開篇一句“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即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記敘要素齊備,內容具體集中,表達簡潔有力。

開頭這處交代和后文關聯也極為密切,“晉太元中”和“秦時”形成時空上的巨大差異,時過境遷,世事無常;“武陵”和“郡下”前后關照,增強了虛構故事中的代入感;“捕魚人”則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人物,故事情節全部圍繞這一人物展開。

葉圣陶先生說:“范圍規定之后,才能下組織的工夫,剪裁與排次才有把握。凡是不在這范圍以內的,就是個必敘述的,若偶有雜入,便當除去。 而在范圍以內的,就是必須敘述的,若前有遺漏,便當補允。至于怎樣排次才使這范圍以內的事物完滿敘出,也可因以決定。 假如不先規定范圍,材料雜亂,漫無中心,決不能寫成一篇完整的文子?!碧諟Y明在故事的選材和要素的交代上,做到了圍繞中心,材料充分,要素齊備,前后的關聯也極為巧妙。

二、對話留白,引發深入思考

小說“留白”即“不能寫得太滿”,也就是說作者在不影響作品主題明確、形象完整的前提下,在塑造人物、安排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等方面以模糊的、不確定的表達產生虛實相生、有無相生的空白藝術來激發和誘導讀者的想象和聯想,讓讀者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對作品中的內容進行再創造。它屬于有意省略、空缺的部分,蘊藏著豐厚的審美潛能和藝術張力?!短一ㄔ从洝分写迦撕蜐O人的對話就有充分的留白,引發讀者的深入思考。

原文: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

補白:村人:喲,您這是從哪兒來?

漁人:我是武陵人,今天出來駕船捕魚,碰到一片桃花林,在盡頭處看到一座山,從山上的小口進來的。

此處留白是漁人的答話,因為漁人的行蹤已在前文詳述。而“具”字更體現了漁人的誤闖誤入與無心冒犯。村人在“大驚”后終于放下心來,邀請漁人回家,并且用豐盛的飯菜招待了他。

原文: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補白:村人2:怎么會有外人來呢?是誰?來干什么?

村人1:他說他是武陵人,今天出來駕船捕魚,碰到一片桃花林,在盡頭處看到一座山,從山上的小口進來的。

此處留白,是村人的答語,此處答語是對漁人來次的轉述,與前文所敘內容重復?!跋獭弊謱懗隽藵O人的到訪打破了世外桃源的平靜,寫出了這里人們的驚訝與一絲擔憂。而這處留白卻很好的解答了世外桃源人的疑慮。從個別到普遍,從直述到轉述,這處留白增加了故事的豐富性。

原文: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補白:漁人:你們怎么會在這里呢?

村人:我們的祖先為躲避秦時的戰亂,帶著妻子兒女和同鄉的人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就沒再出去,就同外界的人隔絕了。

村人:現在還是秦朝的統治嗎?

漁人:現在已經是東晉孝武帝時候了!朝代不斷更替,戰爭連年不斷,賦稅徭役繁重,民不聊生,百姓流離失所,災難深重……

村人:唉!真像極了當年,幸虧我們來了這里,可以免受災難!

漁人的問題和答語可以通過村人答語和問題推測,因此略去不說。漁人的“所聞”和村人的“嘆惋”正是陶淵明想說而又不愿說出口的話,留白引人遐思,給了讀者豐富的想象空間。

文中對話留白的表現形式豐富多樣,有根據上下文內容交代直接略去問話或答語的,有從一方敘述略去另一方對答的,有用代詞進行高度凝練與概括的。在閱讀故事的過程中,讀者可以在聯想與想象的基礎上,依據上下文內容,對話雙方特點,主題表達需要等,進行合補白,豐富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三、合理推動,情節有序有致

在漁人誤入桃花源這一故事情節的寫法上,作者通過一系列動詞“行”“忘”“逢”“異”“行”“窮”“舍”“行”“答”“言”“辭”,不疾不徐地交待了漁人的行蹤,情節設置合理,推動有趣有序。

因為是“漁人”所以“沿溪行”,因為“要捕魚”所以“忘路之遠近”,因為“忽逢”所以“異之”,因為“林盡水源”所以“舍船”,因為“從口入”所以“復前行”。

而推動情節發展的契機也交代的恰到好處?!巴分h近”寫出桃花源隔世之遠,不易發現,而正是在這樣一個遠離塵世的地方,出現了一片又大、又美、又純、又鮮的桃源,自然引人注目?!疤一帧奔词乔楣澃l展的第一個推動點。漁人對桃花林景象的驚異,促使他繼續前行,一探究竟?!胺路鹑粲泄狻钡纳蕉?,又一次吸引了漁人,促使他“復行”。漁人的好奇心是情節發展的第二個推動點。

從山洞走出后,“桃花源人”安閑美好、恬靜自然的生活圖景,再次深深地吸引了漁人,讓他從遠觀到近距離參與桃花源人的生活,才有了“見漁人,乃大驚”的情節。因此,世外桃源的景象是情節發展的第三個推動點。

在敘寫故事時,情節的設置要合乎事件發生發展的規律,在情節發展的關鍵處,要有推動情節發展的設計點,這樣才能使故事講述有序有趣,才能使讀者更好地深入情節,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

四、回環往復,深化主題認知

從表現形式上看,《桃花源記》結尾采用情節復現的方式,有意制造弦外之音、言外之情。正如葉圣陶所說:“結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結尾最忌的是真個完了?!?/p>

《桃花源記》對“漁人”探尋世外桃源的故事記敘完整而詳盡,但故事并未就此完結?!疤亍薄皠⒆芋K”及“后人”對世外桃源的探尋,從敘事的不同層面,豐富了文章的表達,深化了文章的主題,給讀者的閱讀留有余味。

如果說漁人探訪桃花源,純屬誤打誤撞的話,他的再次探尋足以體現其對世外桃源生活的追求與向往。他是有行動、有追求的一類人物的代表。

太守能“遣人隨其往”,可見其對探訪世外桃源是很有興趣的,但他許是礙于身份,并未親自動身。他有親自踐行的行動,卻沒有真正一探究竟的意圖,可見對世外桃源的世界并不熱衷。他是有行動、無追求的一類人的代表。

劉子驥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他的氣質和世外桃源最為匹配,可遺憾的是,他也只是“欣然規往”,最終也沒有什么結果。他是有追求,卻未能行動的一類人的代表。

而后人就更可憐了,既無追求,亦無行動。

這四類人的故事,都講述了主動探尋世外桃源無果的過程,但因為個人眼界、身份地位、追求目的的差異,故事講述的側重點也各有不同。四個故事相互補充,不斷再現,使故事內容的豐富性,主題表現的深刻性得以充分表現。而陶淵明心中的“桃花源”隱而不得也再合理不過了。

作者簡介:

王芳(1981--)女,陜西西鄉人,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年級組長,中學高級職稱。研究方向:讀寫結合教學實踐。

猜你喜歡
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與一文多選現象、多種文體特征及多重主旨解讀(上)——基于清末民國教科書的考察(1908-1921)
《桃花源記》與一文多選現象、多種文體特征及多重主旨解讀(中)——基于清末民國教科書的考察(1922-1937)
《桃花源記》
太守到底傻不傻?
《桃花源記》文體的定位和教學內容的選擇
《桃花源記》教學方法探析 
經典之光照亮現實
試析西方畫家筆下的繪本杰作《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的思想內容解讀
解讀《桃花源記》中陶淵明的感情傾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