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疫情”時代,中國自行車產業的藍圖與現實

2020-04-26 09:59王劍冰
中國自行車 2020年2期
關鍵詞:后疫情小哥單車

王劍冰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形勢趨于緩和,復工“大幕”逐漸拉開,人們免不了產生通勤的煩惱。在密閉又擁擠的公共交通方式與通風性好、避免與人接觸的自行車出行之間,不少人選擇后者。

過去幾年,中國自行車產業在共享單車的帶動下,經歷了突飛猛進的增長,又隨著共享單車行業的“冷卻”而歸于沉寂。受疫情影響,自行車再次成為大眾選擇的出行工具。因此是否可以認為,疫情將帶動國內自行車產業迎來一波發展“高潮”?

撇開疫情這樣的“黑天鵝”事件不談,在“后疫情”時代,中國自行車產業規劃著怎樣的未來?現實又是如何?

需求催生機遇

“特殊時期,比起公交、地鐵,還是覺得騎自行車安全一些。3月3日,準備去公司值班的成都市民李先生,帶上一次性手套、酒精濕巾等裝備,重新下載了共享單車App,準備騎車去公司,通勤距離7km,騎行時間約40min。

共享單車因通風條件好、消毒方便、可避免人與人之間近距離接觸和病毒傳播等優勢,成為更多出行者選擇的交通工具。中國疾病控制中心消毒學首席專家張流波向媒體表示,對于中短途的出行,騎共享單車是一個相對安全的方式。

隨著全國各地復工復產工作有序推進,像李先生一樣選擇騎行上班的人并不在少數。美團大數據顯示,自深圳陸續復工復產以來,美團單車在深圳的訂單量較復工前增幅達49%。從出行距離來看,用戶平均騎行距離較之前增加60%,平均騎行時間達25min。這表明,如今越來越多的上班族正在使用自行車完成更長距離的通勤。

從商業角度看,復工帶來的出行需求,顯然為共享單車企業提供了一次重獲用戶的機遇。各大共享單車平臺紛紛推出各類免費出行權益。2月24日,美團單車發起“復工騎行周”活動,2月24日起至3月1日所有用戶均可免費領取騎行卡。哈噦單車也推出了復工福利,自3月2日起,持有哈噦單車騎行套餐的用戶,可免費領取一張7天騎行卡。

為解決共享單車消毒問題,進一步保障大眾復工出行安全,美團單車、青桔單車等還在多個城市開展了“無差別消毒”行動,運維人員不分品牌、不分顏色,對負責區域內所有共享單車消毒。同時,美團單車還發布了《“無接觸”騎行倡議書》,倡議用戶佩戴口罩、手套,騎行前,使用消毒物品擦拭車把、車座等車輛關鍵部位。

2月17日,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協會完成《互聯網租賃自行車衛生保障運營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團體標準的立項工作。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協會表示,《規范》將對共享單車消毒常態化和標準化,對共享單車日常衛生維護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期的消毒和維護,提出車輛衛生要求及運營人員要求。目前,《規范》征求意見稿正在編寫過程中,有望在3月下旬對外發布。

除了使用共享單車,也有不少市民選擇騎自有自行車通勤。在論壇“騎行吧”里,不少網友表示“如果不是因為疫情,我都忘了角落里吃灰的自行車。'在全國各地有序復工的背景下,騎行正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通勤方式。

自行車產業現狀

國內自行車產業的發展路徑可以簡單概括為,從早些年的穩步發展,到因共享單車興起而迅猛發展,再到受共享單車“退潮”影響進入反思和蟄伏期。

2018年被稱為共享單車泡沫破滅的一年。根據中國自行車協會不完全統計,2018年,共享單車產量約為500萬輛,僅為2017年產量的1/4,部分企業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另外,由于共享單車沖擊消費市場,自主品牌自行車市場份額萎縮,有的企業銷售額下降50%以上。而在共享單車出現前,內銷市場規模約2500萬輛,2018年除去共享單車外的自主品牌銷售不足,1000萬輛,降幅在60%以上。

上海鳳凰公司副總裁季小兵稱,共享單車給企業帶來了發展的機會,也帶來了不少問題。共享單車的沖擊和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大家更好地認清了自己,讓企業順勢而為。

也正是因此,如今眾多自行車廠商進一步明晰自身定位,專注特定市場。按照功能分類,自行車可分為健康運動類和都市慢生活類。上海鳳凰定位都市慢生活、城市休閑騎行,為此推出系列自行車,引領大眾時尚騎行。而這一定位的背景是,目前以運動休閑為主的中高檔自行車有較大增長。2019年,千元以上自行車產量842.6萬輛,同比增長18.5%,比2018年提高10.5個百分點,千玩車占比繼續提高,超過總產量的11.5%。

一些企業則繼續加大創新力度,提升自行車智能化、互聯網化水平。比如曾兩次榮獲德國紅點設計大獎的Bike8以吸Onelap、Incolor等企業。

也有企業“押寶”新的賽道,比如天津飛鴿車業就將電動自行車作為發展重點,布局的原因是可觀的利潤和旺盛的需求。根據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數據,2019年1至11月,全國電動自行車完成產量2458.2萬輛,同比增長14.8%;營業收入663.3億元,同比增長7.1%;實現利潤總額25.7億元,同比增長10.3%。

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19年1至11月,全國自行車制造業主要產品中,兩輪腳踏自行車完成產量3612.0萬輛,同比下降7.4%。全國規模以上自行車制造企業營業收入441.2億元,同比下降1.2%。但實現利潤總額14.8億元,同比增長高達46.9%。雖然產量和營收有所下降,但利潤卻有大幅度增長,這足以說明,國內自行車行業正處于積蓄力量的時期,正根據變化的市場需求,不斷提升競爭力。

市場空間廣闊

中國外賣市場規模極其龐大,催生一條完整送餐產業鏈。而國內的送餐業務,大多是“外賣小哥”通過電動自行車完成。

國內最大的智能換電企業——易馬達e換電提供給新華體育一組數據,公司最大的客戶群體是外賣快遞小哥,在1至2月疫情最嚴重期間,雙月換電訂單數同比2019年增長超過140%,是“疫”線逆行者外賣小哥在非常時期撐起了千家萬戶的龐大需求。

其實,在騎行文化最發達的歐美國家,人們日益青睞電助力自行車。它有別于中國外賣小哥的坐騎,外觀和普通自行車差異不大,只是增加了鋰電助力系統,能幫助減輕腳踏力道,續航力可達80~100km,一方面能享受騎行帶來的樂趣,另一方面讓騎行變得更為輕松。

2019年4月15日,隨著電動自行車新國標的正式實施,外賣小哥的傳統電動車面臨淘汰更新,電助力自行車上位將是大勢所趨,背后的產業市場空間巨大。

在2019中國自行車產業大會,上,中國自行車協會理事長劉素文介紹,中國自行車、電助力自行車和電動自行車目前累計出口已超過10億輛,進入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8年中國自行車總產量為7315.64萬輛,出口量為6114.9萬輛,占比約為84%。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自行車出口快速增長的原因,在于近年來全球自行車市場需求大幅增長,并且中國自行車企業的研發和生產能力強,能夠很快適應市場變化。

“以前國外市場需求比較簡單,只要做幾個款式的自行車就足夠了,現在需要開發不同的新品?!鄙虾S谰眠M出口有限公司高級經理陳延令表示,現在中國自行車產業鏈完善,研發和生產能力強,因此企業能夠以較低成本快速開發新品?,F在公司除了出口既有款式自行車之外,新款自行車和電動自行車所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大。

中國的自行車出口較早,產業外向度較高,20世紀八九十年代就贏得了“自行車王國”的稱號。而之所以出現內銷相對疲軟的局面,業內人士認為,出行方式的變化有幾個階段,從開始的代步工具,到便利的汽車交通,再到以騎行為代表的低碳、健康出行。國內目前還沒有全面進入健康、低碳出行的時代。簡單來說,騎行尚未變成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有專家表示,“后疫情”時代,隨著公眾鍛煉需求的提高和出行方式的改變,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在基礎設施、政策體系等方面發力,補齊阻礙自行車運動發展的短板,為廣大人民群眾開展自行車運動提供更多支持。

(來源:新華網,此文有部分刪減)

猜你喜歡
后疫情小哥單車
共享單車為什么在國外火不起來
Rough Ride
人民幣國際化面臨“后疫情”機遇(經濟茶座)
特朗普強勢開啟“后疫情”競選集會
“后疫情”時代河北省智慧政務系統建設思考
“后疫情”時期,關于教育問題的幾點思考
快遞小哥
天才!快遞少年!
單車三人
小矛趣生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