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肆虐不斷糧不哄搶 我們的食材從哪里來?

2020-04-27 08:49姬婧瑛
新財富 2020年4期
關鍵詞:糧油冷鏈物流

姬婧瑛

2020年1月23日起,中國以城鄉封閉、經濟暫停的勇氣抗擊疫情,于今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兩個多月來,通過社交網絡,全國人民一起經歷著新冠疫情的肆虐,情緒如同波浪線一般起伏跳動。在平復了開始的恐慌之后,生活漸漸恢復了有條不紊的秩序感。廚藝與體重齊飛之中,一餐一飯的穩定撫慰著我們焦躁不安的心緒。

除去封城封路的疫區中心湖北早期物資調配不暢,全國并沒有出現食品供應緊缺,農批市場、電商、超市、外賣配送全權承包了我們的生活,我們享受著與平日近乎一致的消費水平。是怎樣的系統在支撐我們正常的生活?

要知道,2018年我們吃掉了5540萬噸豬肉和1.93億噸大米,我們平均每天需要15萬噸的豬肉和52.88萬噸的大米供應量,而這僅是我們豐富食品大盤中最基礎的兩樣。在大面積停工的情況下,米面糧油、瓜果蔬菜、雞鴨魚肉,這些保障生活的基本物資背后的供應鏈,究竟是如何高效運作的?

糧油:谷物自給率超95%,產業鏈一體化保證價格穩定

疫情剛暴發時,很多從物質短缺年代走過來的老人都曾憂心忡忡地去超市囤糧油,他們擔心萬一供應短缺,可能會斷糧。

實際上,糧食供應系統是一個動態平衡的調節過程,大家適量采購,銷售終端就會依據銷售量來計劃采購量,生產-銷售-消費能夠維持正向反饋機制,糧油企業都有合理的春節儲備,足夠應對突發狀況;如果大家都恐慌性采購、囤積,銷售終端就會過量采購,向生產端傳導壓力,在大面積停工狀態下,生產量與囤積量錯配,會進一步催化銷售端的失控,形成負面反饋機制,這種情況下極可能出現短期內嚴重的物資短缺。我們就是以這樣的理性分析,按住了家里老人想要超量采購的手。

主糧屬于國家重點調控產品,大規模的生產、倉儲、銷售,掌控在中糧、中儲糧等國企手中,保證面對重大意外事件影響時,國家可以統籌調配資源,保障穩定充足供應。

實際上,我國主糧自給率超95%。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我國糧食總產量突破6.6億噸,且連續4年維持在6.5億噸以上,2019年更是達到6.64億噸,可見生產端的原糧供應充足。

而將原糧收儲、加工、包裝、銷售,是決定消費供給能否平衡的決定環節。關乎國計民生的主糧,由國字號的中糧集團、中儲糧集團掌控著市場近一半的供應量。外資的益海嘉里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益海嘉里”),也就是金龍魚的母公司,是中國糧油一體化發展規模最大的非國有企業,上世紀80年代進入中國后,建設了遍布全國的經銷網絡。

中糧和中儲糧除了直接向市場供應糧油產品外,另一個主要的功能是保障國家糧油儲備充足,在豐年收儲、災年拋儲,以維持市場供應量的穩定和糧油價格平穩。疫情影響下,中糧集團快速復工、重組產能,一手抓復工增供,一手抓調運保。2月5日,中糧農糧加工企業復工144家,復工比例超70%,2月19日中糧福臨門37家米面自有工廠全面復工。

為了保障疫區糧油產品供應,中糧集團日均發往武漢的大米超過200噸、面粉面條50噸、食用油300噸,通過武漢市7家經銷商和8個直供系統,保證批發市場、大型超市、糧油店等4000多家銷售終端供應充足。中儲糧集團湖北分公司庫存的中央事權糧食超1000萬噸,按照人均每日一斤口糧的需求量計算,可滿足湖北6000萬人半年以上的需求。

我們以市場化程度更高的益海嘉里為例,來看糧油企業的運轉模式。益海嘉里在中國境內設立了149家控股子公司,全面掌控糧油從前端的生產,到中端壓榨碾磨,到后端精煉銷售的全產業鏈。其米面糧食加工原料,主要來源于東北、河南、江浙等糧食主產區,市占率僅次于中糧“福臨門”;而食用油原料主要來源于進口大豆、棕櫚等。金龍魚食用油在中國市場占有率超40%,是市場份額最大的食用油品牌。

具體到產業布局上,益海嘉里糧油不分家,按照產業鏈上下游工廠集合于一個生產基地的方式,在泰州、秦皇島、上海、連云港、防城港、廣州、深圳等地建立起62個大型綜合企業群,企業群以產業鏈為軸心,縱向一體化分布,內部建立統一的能源、原輔料供應以及倉儲物流體系,同時在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提供統一管理,以實現效率最大化和規模經濟。益海嘉里以渠道劃分、渠道下沉的原則,在全國設立了31個營銷分公司、24個直銷部,配備2600多家經銷商,抵達130多萬個終端客戶,覆蓋全國2800多個市縣市場。依靠強大的銷售網絡,益海嘉里可以將糧油產品快速分發至全國各地的糧店、超市等消費終端。

除此之外,為了保障糧油大宗商品從生產到銷售、集散分發的效率,益海嘉里建設了自有物流系統。其擁有130多家工廠儲運及關聯物流公司,囊括集裝箱、碼頭、船代、船運、倉儲、公路、鐵路、城配等全網全渠道業務。截至2018年底,益海嘉里物流管理的物流倉庫占地面積超過600萬平方米,各類可控運輸車輛5萬輛,自有碼頭11個、船代布點9個,自有江川海船總運力達到19.17萬MT、自有鐵路專用線37km,以及300多輛鐵路油罐車。

值得一提的是,農業農村部、交通運輸部以及公安部于2020年1月30日聯合下發《關于確?!安嘶@子”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正常流通秩序的緊急通知》,嚴禁未經批準擅自設卡攔截、斷路阻斷交通等違法行為,保障了“菜籃子”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正常的流通效率。

在疫情期間船運資源極度緊張、生產工人嚴重短缺的情況下,益海嘉里自有物流系統的優勢明顯。其旗下益海(泰州)糧油工業有限公司于2月4日復工生產后,火速安排馳援湖北發運豆粕,2月中旬湖北荊州、浠水已到港豆粕7000余噸,在途及待發運9000余噸,2月底前將全部發運完畢,極大緩解了湖北疫區飼料的緊缺。此前有報道稱,湖北有養殖戶因飼料和雞蛋運輸受限,活埋10萬只雞。

表1:A股上市公司養豬業務單月銷量及均價

為了保障糧油的市場供應量,益海嘉里水稻加工核心企業?益海(佳木斯)糧油工業有限公司在1月31日復工,日加工水稻900噸。益海嘉里天津分公司12條生產線全部復工,日產 3000噸中小包裝食用油;浙江企業自1月28日起,與大米代加工企業通力合作,日供大米89.62噸,油脂10.12噸,2月1日兩條生產線全面復工,日均產量達300噸;安徽分公司1月27日加快生產,日加工150噸大米和食用油1000噸。

國家重點調控的糧油企業為抗疫快速復工加產,保障了全國人民家中有糧,心里不慌。

肉禽:疫情影響運輸和銷售,屠宰環節決定市場供應

因為國人長期形成的食用活鮮肉品的習慣,我國肉禽市場呈現“國家儲備+民營大型企業規模養殖+小型分散養殖占主流”的格局。疫情影響下,占主流的小型分散養殖受沖擊嚴重,中央儲備肉不斷投放市場,如向武漢定點投放2000噸儲備凍肉,2月14日向市場投放1.4萬噸中央儲備豬肉,平抑豬價波動。加上大型企業貨源充足,保證了春節前后市場的豬肉供需平衡(表1)。因此,疫情之下,我們仍餐餐有肉。

春節消費量最高的兩大品類是豬和雞。受疫情影響,豬雞養殖產業鏈上,受沖擊最大的是上游的飼料供應和下游的屠宰銷售兩大環節。

飼料供應端,最大的障礙在車輛通行和運力恢復。隨著新希望、大北農、正邦科技、海大集團等大型飼料生產企業逐漸復產,飼料供應緊缺狀況得到極大緩解。前期養殖戶飼料斷供的情形不會再出現。

而屠宰加工端,受疫情影響,跨地區運輸受限,活豬活雞需要就地屠宰就地加工,持牌照經營的區域性屠宰廠,短期內產能難以大幅提升,多地屠宰廠已滿負荷運轉,以保障養殖端活豬活雞可以按期出欄、不壓欄,保障銷售端供應及時、充足,避免出現緊缺型價格上漲。此時,以屠宰和肉類加工為核心業務的雙匯發展優勢盡顯。

雙匯發展經營資源重點布局在河南、湖北、上海、山東、四川等屠宰及肉類加工行業的重要地域,可以統籌利用全國資源,化解區域單個市場風險。2018年,雙匯發展屠宰生豬1630.56萬頭,營收289.17億元。雙匯發展擁有遍布各地的銷售網絡和冷鏈網絡,目前在全國擁有一百多萬個銷售網點,可以實現冷鮮肉及肉制品在絕大部分省份朝發夕至。雙匯發展股價由2月3日的26.33元/股漲至2月19日的35.9元/股,上漲36.35%,這是資本市場對養殖產業鏈上屠宰和肉品加工環節的價值重估。

雞禽養殖產業,受疫情影響較大。大型雞禽養殖企業在春節期間,一般會儲備15-30天的庫存飼料,足以支撐到飼料企業復工投產,而中小型散戶式養殖企業因為儲備有限,在交通運輸不暢情況下,后續飼料補給不足,養殖戶大量傾銷,導致2月份肉雞價格不斷下跌至跌破成本價。

疫情后的恢復階段,批發渠道對于肉雞擴量和化解積壓的作用越來越顯得重要,而當前市場消費端增長不明顯,批零客戶固守經營差價,所以肉雞出欄報價持續下跌,而出欄肉雞經過多次批發和物流傳遞后,終端市場價格卻與豬肉價格相差無幾。

以華南地區最大的豬雞養殖企業溫氏股份為例,溫氏股份2020年1月份銷售肉雞7588.22萬只(含毛雞、鮮品和熟食),環比下滑19.55%、同比上升6.04%。春節前后為市場消費淡季,疊加各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措施的影響,肉雞銷量和銷售均價同時下降。

溫氏作為大型豬雞原料供應商,重點抓運輸和屠宰環節,保障市場供應。運輸方面,溫氏已于2019年8月完成2020年運輸公司的招標工作,中標運輸公司承包一條線路,比如從廣州到東莞鼎湖飼料廠線路,帶著政府分發的通行證完成固定線路的運輸。屠宰方面,各地屠宰線快速復產,例如河源市溫氏食品公司家禽屠宰線協調完善相關開工要求后,快速投產,滿負荷生產總產能可達3萬只/天,2月中旬其員工已到崗1/2,日屠宰1.5萬只,能夠解決河源以及周邊市區的家禽屠宰收貯問題。經歷此次疫情影響,溫氏股份更堅定了發展全產業鏈的決心,尤其是要加快屠宰加工和食品加工環節的建設。

向全產業鏈轉型的養殖企業,如牧原股份、溫氏股份,已完成配備上游飼料、疫苗、防疫產能,中游由區域向全國擴張養殖規模,面對疫情影響,仍能保持穩定的出欄量。下個十年,養殖企業的角力場則在下游屠宰和加工環節。自配屠宰產能,養殖企業可以掌控產銷平衡,擺脫原料供應商的被動地位;自配加工銷售產能,打造食品品牌,擴大知名度,有利于養殖企業提高整體毛利水平。

蔬果:產地直供成主流模式,農批市場+商超保障供應

2018年,全國蔬菜產量70347萬噸,同比增長1.7%,產量的增長得益于播種面積的擴張,2013-2018年全國蔬菜產量復合增長率2.17%,進口量僅49.1萬噸,且主要是蔬菜種子和馬鈴薯、辣椒、甜玉米、胡椒和豌豆等非主要消費品種。2018年,我們吃掉蔬菜69271萬噸,相比2017年增長1.7%,2014-2018年全國蔬菜消費量復合增長率2%。我國蔬菜高度自給,且產量增速高于消費量增速。

在鄉村,蔬菜基本各家自種,囤積的蘿卜白菜等過冬菜能夠自給自足。而城市,尤其是一線城市,對蔬菜供給的依賴度高。隨著城市需求的增加,我國蔬菜種植集中度逐漸提升,形成了華南與西南熱區冬春蔬菜、長江流域冬春蔬菜、黃土高原夏秋蔬菜、云貴高原夏秋蔬菜、北部高緯度夏秋蔬菜、黃淮海與環渤海設施蔬菜六大優勢區域。蔬菜種植的安全性、生態性、規?;?、集約化和品牌化水平不斷提高,生產基地直供模式成為主流。

以深圳為例,我們在家里蹲的日子里,深圳的農批市場和超市一直正常營業。農批市場早市可以買到10元/斤新鮮采摘的草莓,華潤萬家可以買到4.99元/斤的產地直供鮮雞蛋,永輝超市可以買到3.99元/斤的砂糖橘,甚至比平時的價格還要低。疫情期間,深圳是如何做到物美價廉新鮮直供的?

必須說的是,深圳唯一的一級批發市場海吉星國際農產品物流園(簡稱“海吉星”),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經銷商2000多家,匯集全國及世界各地8000多種農產品,目前經營的蔬菜、水果、凍品、干貨分別供應深圳市民消費量的85%、90%、90%和60%以上。其供應量不僅能夠滿足深港兩地居民的菜籃子所需,而且可以輻射整個華南地區乃至全國。至2月17日,海吉星復工率達 95%,市場經營戶平均開業率達80%,主要蔬菜、水果、加工配送的經營戶開業率超90%。從除夕至正月二十,海吉星合計供應蔬菜量80174噸,較上年同比上漲21.11%,深圳整體蔬菜供應快速恢復正常水平。

海吉星控股股東是上市公司農產品(000061),深圳市國資委全資子公司深圳市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持有其34%股權,屬深圳國資企業。農產品專注于農產品流通行業近30年,在深圳、北京、上海、天津、成都、長沙、南昌、西安等30多個大中城市經營管理40多個實體農產品物流園,包括深圳的各大農批市場,擁有國內最具規模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網絡體系。

銷售端,海吉星對接農產品旗下32家大型批發市場的網絡資源,可以隨時了解各地市場每種農產品的供應量、銷售量、庫存量,發現哪種農產品銷量增加,庫存不足,可及時調運補充,調劑余缺,保持市場穩定均衡供應,同時確保品種的豐富多樣。這就是深圳各大農批市場蔬果價格低廉的根本原因。

生產端,海吉星直接對接生產基地,不僅保證了果蔬的新鮮直采、穩定供應和價格最優,同時促進了生產基地對種植蔬菜品種的合理配置。這些直供基地實力不可小覷,比如2018年采購金額排第一的供應商東莞市六盛農產品有限公司,自有基地8000多畝,合作基地5萬多畝,遍布寧夏、云南、浙江、甘肅、海南等國內優勢產區,全年均衡供應不同蔬菜品種,并擁有強大的物流配送中心,日均加工蔬菜超過100噸,出口40多噸,年均銷售額超過2億元。

表2:冷鏈物流主要企業

表3:部分5星級冷鏈物流企業

而為海吉星連接生產端與銷售端的是物流配送企業。海吉星合作的兩大物流企業,分別是深圳市海吉星國際農產品物流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深農國際物流發展有限公司(簡稱“深農國際物流”)。其中,深農國際物流2018年為海吉星提供的物流服務金額高達1.47億元。

除了海吉星和農批市場建立的占85%以上供應量的保障體系,各大商超也是蔬果產地直供的主力,不同的銷售渠道保障了深圳市疫情期間果蔬食材的“完美供應”。比如為華潤萬家、人人樂、家樂福、百佳、大潤發、卜蜂蓮花等大型連鎖超市和機關食堂等供應“旺泰佳”無公害蔬菜的深圳市旺泰佳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專業從事農副產品種植、加工保鮮和配送的高科技農業企業,以廣東地區的上萬畝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為基礎,在全國加設六大生產基地,是華南地區最大的蔬菜生產經營單位之一。

物流:爭奪餐桌的最后武器,平臺型冷鏈優勢盡顯

疫情封門,催生了線上搶菜一族,續命物資都從電商平臺而來。如毛細血管般強大的物流、配送網絡成為新的城市剛需。電商配送成為搶奪餐桌的新武器,冷鏈物流成為業務量激增的生鮮電商的“壓艙石”。

疫情之前,生鮮冷鏈呈現地域、環節、功能上較為分散割裂的布局,鏈條長、環節多、損耗大、服務半徑有限,區域化的冷鏈企業居多,部分企業僅服務于冷鏈干線、運輸、城市配送,部分企業僅服務于海鮮、農產等某一類產品(表2)。

這樣多層的中間鏈條和交易交付環節,讓生鮮行業的損耗率居高不下。2018年開始,支持冷鏈物流業發展的國家政策不斷出臺,各地政府開始大力支持冷鏈物流發展,給予星級冷鏈企業資金補貼。截至2018年底,全國有約57家星級冷鏈企業(表3)。

政府扶持下,物流成為資本青睞的熱門行業。據新財富統計,2018年1月1日至今,超140家物流企業獲得PE/VC融資。2012年我國冷鏈物流需求總量0.67萬噸,2017年上升至1.47萬噸,2018年突破1.8萬噸。需求暴增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同樣快速擴張。2017年全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為2550億元,2018年規模達到3035億元,同比增長19.02%。2018年全國食品冷鏈物流總額達到4.81萬億,較2017年增長20.3%。這都是宅家吃貨的貢獻。

2018年,冷鏈物流市場整合速度加快,行業巨頭的兼并整合不斷,例如中外運冷鏈物流與招商美冷整合、萬緯物流收購太古冷藏、順豐與夏暉物流攜手等。

其中,2018年6月,持續一年的招商物流和中外運長航集團之間的冷鏈業務整合收尾,由招商美冷、中外運上海冷鏈、中外運冷鏈物流投資、中外運普菲斯冷鏈等4家企業投資的中外運冷鏈物流有限公司成立。強強聯合之后,中外運冷鏈在冷鏈資源、冷庫網點、運輸線路、運營能力、資本實力等方面得到了進一步提升,進化成為全國領先的綜合冷鏈物流服務商。

疫情爆發期,平臺型的冷鏈物流企業優勢盡顯,倒逼生鮮冷鏈向平臺化供應鏈進化。例如成立于2014年11月的民營中小型平臺九曳供應鏈,通過整合國內外的社會化冷鏈物流資源,為全球原產地生鮮農產品客戶提供一站式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在疫情爆發期間,九曳布局各地的集散中心、分倉庫存成了供需市場匹配的“調節器”,一方面,生鮮食材供應商可將產品投放九曳在各地的生鮮云倉,及時進行低溫存儲,降低損耗;另一方面,可以根據全國各地的庫存及時補貨,滿足市場需求。這樣的平臺化模式,不僅優化了生鮮供應鏈中的多個環節,實現“產地直供”,提升了市場響應效率,也降低了物流履約成本。

冷鏈物流的快速發展,離不開資本的助力。除了順豐速運、京東到家等巨頭不斷見諸報端的巨額融資外,中小型民營冷鏈企業也不斷獲得資本的青睞。例如,河南鮮易供應鏈有限公司獲得北京金融街熙誠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合伙)股權投資;希杰榮慶物流供應鏈有限公司曾獲得今日資本、寰慧投資2億元風投。九曳供應鏈從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則已完成9輪融資,投資機構包括招商基金、正大(中國)投資、中融國際信托、德同資本、上海光和明景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

在資本的助力下,九曳快速擴張。目前,九曳在全國已開通25個生鮮集散中心,國內已開通30個生鮮云倉(生鮮云倉內可支持8個溫區管控),布局26個核心城市,海外已開通15倉,基于云倉打造的干支線運輸線路達800多條,生鮮宅配服務已覆蓋全國84%的市級以上城市,產品涵蓋了水果、蔬菜、海鮮水產、牛羊肉、奶制品、冰淇淋、鮮花、紅酒等多品類。

經此一疫,冷鏈物流更會成為資本搶投的熱門標的。

猜你喜歡
糧油冷鏈物流
中國冷鏈物流:應對冬奧的技術大考
物流線上的毒品追蹤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 《“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
重慶市冷鏈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慶市冷鏈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最新糧油批發行情
最新糧油批發行情
最新糧油批發行情
2009年本刊重點關注之物流展會、交流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