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虛擬技術展示“古意”
——記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首個虛擬展覽

2020-04-28 02:08李垚辰
藝術品 2020年12期
關鍵詞:古意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文/李垚辰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近年來注重館藏品的研究與梳理,注重館藏品在闡釋美術史發展當中的獨特價值,以及藏品的傳播。如何策劃和開展既有美術館自身特色,又有一定突破意義的長期陳列也是近年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一直思考的問題。自2012 年起,舉辦了多期專題性館藏精品陳列,不斷嘗試以自有館藏資源解讀美術史專題。同時,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有著10 年的360 度全景數字展廳制作經驗,在網站開辟“數字美術館”專題板塊。2020 年,遭遇新冠疫情的特殊情況,美術館的線下展覽全面停擺,比360 度全景拍攝更進一步的3D 建模渲染的純虛擬數字展示成為美術館在特殊時期的新選擇和新挑戰。

“古意的生成”展覽就是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刻,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做出的一個大膽探索和嘗試,經過兩個多月的籌備,于2020 年7 月19 日上線,是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的第一個全數字化線上虛擬陳列展覽,有著特殊的歷史意義。

一、展覽選題的思考

近年來,社會上下都認識到血脈之中的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作用,對于傳統藝術的欣賞需求也越來越多。這些年,國內博物館界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關注和研究投入很大,許多重要機構都舉辦了多場古代傳統繪畫的特展或系列展,相關研究也得到有效的推進。但是大家在身邊能夠隨時進入欣賞傳統藝術陳列的博物館、美術館也并不多,在身邊能夠欣賞到、接觸到傳統藝術的機會也實在很少。對于那些對中國傳統藝術抱有熱情的大部分觀眾而言,對傳統藝術的認識還依然蒼白,許多停留在碎片化的想象之中,猶如“霧里看花”。試想在這樣一個鋼筋水泥的后現代社會中,專業機構如果沒有引導觀眾了解中國傳統繪畫的審美標準、歷史發展,了解作品與我們人生和生活的關系,那么他很難走入古人的藝術世界,理解古人作畫和讀畫的樂趣的,當代觀眾需要有深入淺出的展覽作為他理解傳統藝術的橋梁。

在當下,觀眾可能最需要這樣的展覽:首先是一個長期的陳列,觀眾可以通過多次的反復觀看,逐漸建立對于藝術作品的整體認識;以藝術品出現時間先后為順序,有一種通識性的展覽;可以引領觀眾體味古人的視角和心境,深入淺出地來欣賞作品;既有一定的常識介紹,解答普通觀眾在觀展中產生的疑惑,同時具備豐富的背景資料和研究資料支撐專業觀眾的深入探究。

“古意的生成”線上虛擬陳列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外景

基于以上的觀察和思考,此次展覽希望以自有館藏資源為依托,探索美術館利用自身館藏策劃有獨特學術角度的藏品陳列方式,策劃一個能夠幫助觀眾建構自己對于中國傳統繪畫整體認識的展覽。本次展覽在2018 年編纂的《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精品大系·古代書畫卷》的基礎之上,通過對藏品進一步研究、挖掘,將展覽策劃的視點聚焦于“明清”這一中國書畫傳統成熟的關鍵時期。

“崇古”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重要的思想,獨特的歷史與文化形成了關于“古”的特殊哲學?!肮乓狻币彩枪湃藢λ囆g的至高評價,元代趙孟曾說“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肮乓狻贝碇浀?、正統、理想,但不同時代、不同流派、不同畫家心目中的“古意”又有所不同。對“古意”的追求在明清時期尤其興盛,也成為繪畫中的重要藝術探索方向。明朝在文化思想上崇古、復古思想濃重,這股思潮在文學、書法、戲曲、繪畫方面影響都很大。這個風氣,在清初再度興起,成為封建社會末期強大的文化思潮。正是在對于“古”的追尋和實踐之中,出現了明清繪畫的繁榮與眾多流派和高峰;也正是在明清時期,藝術家對于“古”的追求、整理、積淀和揚棄中,形成了當下我們所認識的中國書畫傳統的基本面貌。

二、展覽內容的組織

展覽通過以明清時期書畫創作的“崇古”道路為線索,探求明清書畫家心中“古意”的內涵,追尋畫作中間“古意”的不同生成過程。共展出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明清書畫精品九十一件(套),從明初院體繪畫到清末海派,展品的創作時間跨越五百余年,貫穿整個明清時期。

在展覽的具體實施中,首先,展覽設置了“古意概念考”板塊作為展覽的序篇。分三個層次介紹在中國傳統思想中“古意”的概念和意義,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當中“崇古”的文化根源,所崇敬的“古”指什么,藝術中的“古意”的含義。通過對于傳統語境下“古意”概念的梳理,讓觀眾在欣賞作品之前,就有一個對于“古意”的概念的基本認識,便于觀眾進入展覽的語境。

在展覽作品板塊劃分方面,尋找明清美術史發展的最基本特征,以包容度最大、時代特點最鮮明的原則劃分展覽板塊,最終分為“崇古循理”“法古尚意”“化古創新”三個板塊,希望通過展覽板塊的劃分,向觀眾傳達明確的時代信息—不同歷史時期對于“古意”有著不同的態度和創作特點,為觀眾觀看展覽建立最宏觀、最粗線條的美術史認識。

『古意的生成』線上虛擬陳列的『古意概念考』板塊

第一板塊“崇古循理”,主要展示明中期之前的作品。本板塊精心挑選了十六件(幅)作品,力求從作品的繪畫技法和題材選擇上,體現明初繪畫追尋宋代理學,“成教化、助人倫”作用的時代特征,主要是院體繪畫和浙派作品,比如佚名《耄耋圖》、佚名《九人像》、任仁發款《二仙浮海圖》、佚名《唐人磨劍圖》、佚名《人影像》、佚名《樓閣人物》等院體繪畫,林良《古木寒鴉圖》、鄭文林《二仙圖》《女仙圖》、張路《放牧圖》等浙派繪畫。題材包括祥瑞題材、風俗題材、道釋題材等。

其中佚名《耄耋圖》,為矩形構圖,尺幅較大,尚有宋人風格,可能復制自宋代的屏風,三只貓的神態、體型和毛色質感都表達得很生動。是院體花鳥畫的代表風格,繪制極為精細、生動。對于這幅作品的年代有著不同的意見。1982 年謝稚柳先生對此畫大加贊賞,“明朝畫,宋不夠,好得厲害”。徐邦達先生則以為清代之作。目前畫面中的朱文長方印“三河孫氏東瀛珍藏”是年代最早的一枚鑒藏印,此印在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宋代崔白名作《雙喜圖》 中也可見到?!叭訉O氏東瀛”指的是明代孫?。s1530—1609),為明代著名宦官,經嘉靖、隆慶、萬歷三朝,司禮監太監,監理稅務,又獨攬江南織造,萬歷年間曾斥巨資復建西湖十景。孫隆在江南期間,四處為神宗皇帝搜羅奇珍異寶,鑒藏過很多名畫。由此可知中央美術館藏此幅《耄耋圖》應為明萬歷之前作品,能否到宋還需考證。

第二板塊“法古尚意”則主要關注明中期成為畫壇主流的以吳門畫派為中心的文人繪畫。本板塊精選十八件作品,展示以吳門畫派為代表的明中期之后的文人畫面貌。其中展示了沈周、陸治、謝時臣、沈仕、張宏、袁尚統、陳煥、張復、趙左、文伯仁、周之冕、藍瑛等吳門畫派作品或受其影響的名家作品,可以看到其中的傳承與發展,繪畫樣式也更為多樣,既有大幅立軸、長卷,又有冊頁、扇面,可見繪畫與文人生活聯系之緊密。畫作之中更多了文人對于人生和自然的思考,追求理想中的古人之意。

沈周《云水行窩圖》是最知名的作品,此作創作于明弘治十六年(癸亥,1503,沈周時年七十六歲),為晚年精品。沈周題跋:“執柔丘先生有《云水行窩》,存時嘗以圖引相托,荏苒不能畢其事。先生觀化既久,其主器書來以申初意,遂復此紙。然先生詩道好于預期,今鳴于湖,其吟魂亦當不泯,按圖而指之,或出于云水之間也?!蔽膹暮嗁澰唬骸按司碇钅尚稳?,惟愿坐臥其下?!毖τ滥暝u價此卷:“景物空曠, 畫云水扁舟,云氣低垂,中鋒勾流云,轉側粗筆畫煙氣,筆墨富有書法意味,層次分明,變化多端,此圖從畫法到構思,都在沈周作品中別具一格?!倍水嫷奶貏e之處在于它是一幅“圖引”,這種特殊的實用型圖畫形式經陳正宏先生研究,至晚從明代中葉開始在繪畫領域里出現,其功效在于為文字性的詩文卷子作圖解性的導引;在書畫合璧的卷子中,圖引的位置處于書卷之前,相當于一般手卷里引首的地位。

第三板塊“化古創新”呈現的則是明后期至清朝的繪畫面貌。展覽選擇了相對最有代表性的變形主義、青綠山水、四王、四僧、金陵畫派、揚州畫派、新安畫派、常州畫派、清宮廷繪畫、海派等畫派的五十七件(套)名家作品,展現此時期多元繁盛面貌。

其中展出的龔賢《天半峨眉圖》三條屏、丁云鵬《羅漢圖》四條屏、袁江《仿宋人山水筆意圖》十二條屏都為大幅作品,而以袁江的作品最為突出,此作縱231 厘米,橫673 厘米,尺幅巨大。此作是氣勢磅礴的通景屏,屏風雖經裁割重裱,品相仍堪稱完美,是存世袁江作品中的頂級精品。袁江上款“辛酉花朝前三日”,花朝為中國傳統花朝節,清代江蘇地區花朝節為農歷二月十二日,而此畫題“花朝前三日”,推測作品為農歷二月九日作。通幅以山水為主,人物樓圖起點景作用,但刻畫極精,一絲不茍,與整個氣勢上的雄渾相得益彰,也反映出作者晚年嚴謹的制作態度、深厚的功力和處理大畫面的能力,畫面極為壯觀。

三、虛擬展示中的交互功能思考

良好的用戶體驗,是美術館舉辦展覽的最終目的。真實和沉浸感是考察一個展覽質量的重要指標。此次展覽為線上虛擬陳列,不同于線下實體展覽,對于追求真實更是本次展覽的一個重要方面。

本次展覽美術館與專業技術公司合作,采用3D 建模、貼圖渲染的方式,按照美術館實際展廳的比例進行建模,營造一個仿真的虛擬展示空間。為了給觀眾以真實而方便的觀展效果,在展覽的細節考慮上,展覽策劃團隊試圖通過增加展覽內容的層次,增加更多的交互功能,為觀眾提供更優質的觀展體驗,這種體驗更突出線上虛擬展覽的獨特性和區別于線下實體展覽的優勢。

明 沈周 云水行窩圖 33cm×164cm 紙本設色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首先,充分滿足觀眾的視覺、聽覺需求,提供最佳觀展體驗。作為虛擬展覽,真實的沉浸感是最重要的,美術館希望能讓觀眾感到此次展覽像在實體展廳中觀展一樣自如和舒服。一方面,在展場搭建上,高精度地還原美術館的原有空間,在展臺和畫框制作等方面,也力求做到盡量真實。另一方面,中國傳統繪畫有一整套的文化,從裝裱到展示方式、從題跋到印鑒位置等方面都有講究,本次展覽美術館精選了參展作品的最高清圖片,力求原貌完整展現,為觀眾提供更豐富的文化信息。清晰的畫面滿足觀眾品味作品細節的需求。擺脫了線下實體展覽中展柜玻璃的隔離和反光對于觀賞古畫的一些障礙,許多作品放大后絹底的紋路都清晰可見,觀眾可以充分放大作品,欣賞作品細節的精妙,細細品讀、體味,可以很好地領略中國古代繪畫的魅力。

展覽還提供了展覽廳背景音樂,為每一件作品提供了語音解讀導覽,并制作了自動觀覽的導覽知識片。還有通過地圖、作品列表、搜索等不同方式的觀展方法,盡量做到使觀眾隨心所欲地參觀展覽,突破了線下展覽的空間限制。

其次,為觀眾提供盡可能豐富的作品信息和知識。展覽面對的既有普通社會公眾也有專業學者和學生,一個有價值的展覽一定是要帶給觀眾新的知識、新的體驗。針對線上虛擬展覽可以設置擴展界面的特性,展覽的拓展內容不受空間的限制。本次展覽力求將作品的相關知識最全面地進行展示。每一件作品都有獨立的詳情頁,不僅列出了藏品的名稱、作者、時代、尺寸、材質等最基本信息,還充分利用研究成果,將款識、題跋、印鑒全部釋讀,并將畫中的款識題跋局部和印鑒的局部的高清圖片清晰呈現,這是在線下展覽中難以做到的。每一件作品,美術館都提供了出版記錄,并設立作品的作品內容解讀和相關研究拓展板塊,介紹與作品相關的繪畫題材的知識,畫作流傳經歷的考證,畫作研究的最新進展,等等。發揮線上展覽作為一個小型數據庫的作用。

通過方方面面傳遞知識,可以滿足許多觀眾對于藏品深入了解、研究的需求,提高觀者在展覽中的獲得感。

最后,注重數字虛擬展覽所特有的成長性。線上展覽相對于實體展覽有很多操作上的便利條件,此次展覽開放了反饋按鈕,搜集觀眾意見,通過對于觀眾意見的收集,為展覽團隊提供有效的建議和方向,改進展覽。美術館還準備根據研究成果,不斷豐富展覽內容,使之成為觀眾真正喜歡,能夠有所收獲的長期陳列。通過不斷建設使展覽成為一個可以生長的展覽。

猜你喜歡
古意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中正平和——王棟山水畫中的古意
尋找古意的配色
古意流轉——評改琦《紅樓夢》畫的藝術風格
去美術館游蕩
美術館
張青簡介
美術館里遇到的數學
寇月朋作品欣賞
加州美術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