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校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價值及路徑探索

2020-05-03 13:48祁燕蘋
青年與社會 2020年9期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信仰高校大學生

摘 要:馬克思主義信仰對新時代青年人的成長成才、高校意識形態陣地的堅守和“中國夢”的實現具有重要的意義,高校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在取得長足發展的基礎上依然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寧德師范學院立足當地,探索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實施路徑,通過“課程思政”建設、搭建思政育人特色平臺和重視網絡宣傳陣地建設等手段,充分發揮高校思政育人主渠道作用,筑牢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之基石。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

一、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現實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信仰影響著青年人成長成才

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青年的思想價值觀念影響著青年個人成長發展,更影響著社會進步、民族復興的穩定性和堅定性。因此,用什么樣的思想武裝青年人的頭腦茲事體大。

馬克思主義信仰是科學的信仰,馬克思主義是構建理論自覺、完善思維方法的科學理論,學習馬克思主主義就掌握了觀察世界、分析問題的有力哲學武器。因此要引導青年人學習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論,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青年人只有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才能夠主動將個人成長成才與社會需要、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緊密結合起來,在參與新時代國家建設的過程中實現個人理想,在追尋個人理想的過程中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年之力量。

(二)馬克思主義信仰影響著高校意識形態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新時代背景下,伴隨著社會經濟的騰飛,思想的多元化給意識形態工作帶來嚴峻的挑戰。面臨新形勢,高校必須要堅持“四個服務”,進一步強化思想引領,牢牢把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高校只有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方法,加強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應對好西方意識形態攻擊,堅守政治底色,筑牢思想之基。

(三)馬克思主義信仰對“中國夢”實現的意義

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與探索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創造性地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歷史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是完全正確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中國中產黨的指導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它將為中華兒女是實現“中國夢”指明前進道路。因此,新形勢下馬克思主義信仰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繼續前進的核心動力源泉。

二、新時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困境剖析

新的歷史方位下,國家高度重視高校意識形態建設,密切關注大學生信仰教育。高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根據高校一項大學生馬克思信仰狀況調查研究顯示:選擇馬克思主義作為人生信仰的占63.79%,選擇宗教信仰占3.49%,選擇其他信仰占2.54%,無信仰占30.19%,其中選擇“宗教信仰”“無信仰”或者“其他信仰”的大學生中,絕大多數人表示認同馬克思主義理論,并愿意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由此可見當前大部分學生還是能夠選擇將馬克思主義信仰作為個人人生信仰的。同時,部分目前沒有將馬克思信仰作為人生信仰的學生有相當大的教育空間,經過高校的合理教育引導,也很有可能轉變為馬克思主義信仰者。但是這組數據也折射出高校在加強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方面依然存在提升空間。

(一)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與學生需求脫節

高校思政課主要面向大學生教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方法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是大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知識基礎,因此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可以滲透在高校思政課程教育過程中。目前高校思政課教學形式依然較為單一,課堂枯燥無味,嚴重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同時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將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與現實充分結合,對于一些大學生關注的社會問題涉及較少,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了解多停留在空洞的理論層面,影響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消化吸收和運用,導致馬克思主義無法對大學生進行充分的行為指導和價值觀塑造,進而影響大學生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認知基礎上升華為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堅守。

(二)校園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品牌化程度不夠

通過對高校抽樣調查發現高校在以馬克思主義信仰為主題的思想政治教育多集中在如“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等特殊時間接點,許多高校沒有形成相關校園品牌特色活動,建立長效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平臺。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還多停留在讀“文件”、學“講話”、寫“文章”、談“體會”的層面,多以班會、讀書會、征文、演講比賽等形式開展,盡管活動形式已經相對豐富,但是將馬克思主義與大學生的生活實踐相結合的程度依然不夠,進而影響活動在大學生中間的推廣度和認可度。同時,校園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活動多由高校輔導員隊伍組織開展,然而目前高校很大部分輔導員沒有思政專業教育背景,專業理論水平限制了活動組織開展的質量,進而影響校園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特色活動品牌的打造。

(三)網絡信息技術發展給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帶來嚴峻的挑戰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給社會經濟發展和信息資訊傳播提供了極大便利。特別是微信、微博、抖音等自媒體的出現更是極大程度拓寬了人們傳播和獲取信息的渠道,同時伴隨而來的是網絡信息泥沙俱下。其中不乏西方國家以虛假的“人權”作為粉飾,將“民主、自由、公平”作為掩護,大肆輸出和滲透資本主義偽善意識形態。同時伴隨著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上出現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普世價值”等錯誤的價值取向在網絡上肆意傳播。還有部分別有用心的人以歷史虛無主義、黨內個別同志腐敗案例、新自由主義等來歪曲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理。大學時期的青年人生理發育已趨于成熟,但心理成長尚未完成,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階段,他們的人生閱歷尚欠,知識儲備不足,加上青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特點,成為互聯網意識形態攻擊的主要對象。這為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帶來嚴峻的挑戰,同時也進一步體現出馬克思信仰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三、高校培養大學生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現實路徑——以寧德師范學院為例

新時代,高校應該明確青年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重要性,主動發力,積極探索,多措并舉,筑牢馬克思主義信仰之基石。寧德師范學院地處閩東革命老區,堅持以“為地方發展服務,為學生成長長才服務”的辦學宗旨,突出師范性、地方性、應用性,著力為地方經濟、社會、文化發展貢獻高校智慧。學校將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作為思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中,著力提升大學生理想信念,培養新時代地方發展的合格建設者。

(一)構建“三全育人”體系,充分發揮高校思政育人主渠道作用

新時代背景下,首先要求高校思想教師進一步提升理論學養、道德修養和業務素養,深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徹底性。思政課教師要積極探索創新思政課的教學模式,選取當下時政熱點素材、大學生關注的社會問題融入思政課堂教學,讓馬克思主義觀點方法入腦入心,引導大學生用馬克思主義觀點來分析問題,讓學生不僅從理論層面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更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利用到解決現實問題中,進一步增強馬克思主義對高校青年理想信念的影響力。其次,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將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融入到課程思政建設中。高校是思政育人的主陣地,提升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不僅僅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事,更是全體高校教師的責任。在專業課程教學中主動融入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引導學生用馬克思主義觀點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推進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同行同行過程中,實現在學術育人的同時厚植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最后,高校應主動拓展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形式,尋求“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融合,同時加強網絡教育平臺“第三課堂”的充分應用,構建“三全育人”格局,充分發揮高校在提升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二)多方位搭建思政育人特色平臺,積極營造“愛馬、護馬、信馬”的校園文化氛圍

信仰教育想要真正根植于人心,必須有與之相配套的文化環境和實踐行為,讓信仰在實踐中得以強化和應用。高校作為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主要場所,配合“第一課堂”的教育,以“點——線——面”多方位結合搭建思政育人特色平臺,積極營造“愛馬、護馬、信馬”的校園文化氛圍。首先,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和革命文化這結合地方資源,主動在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與革命文化。在校內重點打造閩東畬族文化教育中心和閩東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利用閩東當地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內涵和外延。閩東地區依山傍水的環境滋養了畬漢交融的民俗風情,經歷了紅旗不倒的斗爭歷程,孕育了閩東人民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善良質樸的寶貴精神品格,樹立了“弱鳥先飛”的追趕意識和形成了“滴水穿石”的閩東精神。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程中優秀的地方實踐經驗成果,它更加貼近現實,更加容易在學生中引起情感共鳴,是學校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提升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重點特色平臺;其次,以黨支部立項活動、團支部創建活動為載體,在全校范圍內掀起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浪潮,各團支部結合專業特征、黨支部結合支部特點開展“愛馬、護馬、信馬”活動,讓師生群體在對馬克思主義的學、思、用中完成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縱深發展;再次,在專業思政教師的指導下,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以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為主題的辯論賽、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理論宣講等校園活動,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豐富和補充“第一課堂”教育,全面激發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興趣。

(三)重視網絡宣傳陣地建設,充分利用互聯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目前互聯網已經密切融入大學生的學習生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是學生在哪里,“陣地”就在哪里。因此,高校應該主動加強互聯網宣傳陣地建設,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

首先,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加強學校網絡輿論陣地宣傳規范,建立網絡宣傳審核制度和網絡輿情預警機制,對學校各部門、各學生組織的網絡宣傳平臺嚴守學校網絡宣傳陣地,確保學校正確的網絡宣傳導向。其次,有針對性地對西方意識形態滲透、拜金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進行批判, 培養大學生提升網絡信息甄別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幫助大學生樹立文明上網的意識,學會用馬克思主義觀點認識世界、武裝頭腦,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再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重大理論成果,是共產黨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理論深化。學??沙浞掷没ヂ摼W新技術,搭建校園特色的互聯網宣傳平臺,挖掘身邊的正能量,在校園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例如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師生制作的《寧師視線》校園新聞等,充分利用互聯網新技術,與時俱進,勇于創新,在互聯網世界揚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旗,引導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努力成長為社會主義優秀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7.

[2] 姜茹茹,新時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9:66.

基金項目:文章為寧德師范學院2018-2020學年黨支部工作立項課題《新時代馬克思主題信仰教育路徑探索》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9XDZ13。

*通訊作者:祁燕蘋,寧德師范學院。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義信仰高校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網絡多元時代如何堅守馬克思主義信仰
馬克思主義信仰缺失問題的哲學思考研究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