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魚共生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及經濟效益的探析

2020-05-11 12:08徐海燕
農家致富顧問·下半月 2020年2期
關鍵詞:生態系統經濟效益

徐海燕

摘 要 稻魚共生理論是在種植水稻時放養魚類使魚類和水稻共同生長在稻田中,從而形成一個人工的稻魚共生生態系統。魚類能有效促進稻田間的物質循環,使稻苗健康茁壯成長,實現增產增收。本文將對稻魚共生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及經濟效益,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 生態系統;經濟效益,稻-魚共生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稻田養魚技術的國家,據記載我國稻田養魚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近年,在國家發展中提倡生態保護,而稻魚共生理念有著“保護環境、美化環境、生物防治、綠色產品”的生態優勢,因此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和推廣,并且不斷改進技術,實現稻魚互利共贏雙增收的目標。

1 稻魚共生的生態系統

稻魚共生生態系統是一種典型的人工生態系統,其中非生物因子有水、氧氣、光、二氧化碳和一些無機物質等,生物因子分為生產者、分解者和消費者,其中生產者為水稻、水藻和雜草,它們通過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參與碳素循環,以此向消費者和分解者提供能源。消費者的數量和種類則比較多,例如浮游生物、魚類、泥鰍、蚊子等。

例如在水稻生長季節,水稻、魚類共同生活在稻田這片生態系統中,只有在時間和大小數量配比得當的條件下,才能發揮兩者之間互利共生的作用,更能有效的發揮魚類對水稻的增產作用,如果魚類的數量過多,量變不會質變,反而會破壞稻魚共生的生態系統。當在插秧4-5d后,田中的浮游物達到最高峰,這時放入4.5-6.5cm長的田魚,田魚可以捕食浮游生物得到生長,在兩天后稻田中的雜草開始和水稻一起生長,和水稻在爭奪肥料、生存空間和陽光,而且有些雜草還是水稻病蟲的寄生者,而田魚為了自身生長,就吃雜草和浮游生物,排泄物又成了很好的肥料供水稻吸收。因為有了田魚的加入,加速了水稻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使生態系統運轉更加合理。

2 稻魚共生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

稻魚共生系統通過生物鏈的方式,在這個微觀生態系統中魚就是站在生物鏈頂端的生物,通過捕食昆蟲、水生浮游物、雜草來達到自身生存,又通過自身的糞便來反哺稻田的土壤,起到增肥保肥的作用,而且魚還能松土,不僅提高了土壤通氣性,而且還改善為了土壤的環境,以此達到一個生態系統循環,這就不需要使用化肥農藥,就能使農田達到生態平衡。這種稻魚共生的生態系統的優點在于它是人為控制和調節下達到平衡的,因此人們可以有效控制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和能量交換。

例如,在魚稻共生生態系統中,水稻和雜草等這些生產者生產的能量被浮游生物和農業害蟲等初級消費著消耗著,而魚這個頂級消費者又將浮游生物和農業害蟲消滅了。而且田魚主要還是食用雜草,而雜草在一般情況下每年能奪取稻田產量的10%,甚至是30%。田魚通過食用雜草,就能每年給稻田增產10%以上。田魚在食用雜草、浮游生物時不斷增長,捕食量就越來越大,所以糞便也就越多,這些糞便中含有豐富的氮磷鉀肥,為水稻提供了生長需要的能量。在稻田未養魚之前,雜草通常是被拔除的,這就造成了水土流失,從物質循環來看,這是一種資源浪費,而稻田養魚后,就可以截流這部分原來浪費的物質能量,使之通過物質轉換成為魚產品,人類不僅可以食用魚產品,還可以實現稻田增產增量,一舉兩得。魚類在稻田中生存還會增加水與空氣的接觸,使水中的含氧量增加,而且在魚活動的過程中使水中的氧氣均勻分布,并且翻動土壤改善了土壤的供養情況,使有機物更快溶解,有利減少土壤還原物質,實現水稻增產。

3 魚稻共生生態系統中的經濟效益

3.1 一地多用,增產增量增收

將水稻和魚類放在一片田地養育,進行立體的開發,魚類通過日常捕食,消滅了水稻的害蟲和與水稻競爭氧氣、營養、空間的雜草,這樣在不影響水稻收成的情況下,還能對水稻實現消滅天敵,并且魚類在捕食過程中,也茁壯成長,且魚肥味美。

例如,在我國苗族聚居區,當地居民在稻田中放入田魚,這種在稻田中長大的田魚相比普通田魚,市場價格往往高于普通的田魚價格。這是因為其田魚自小在稻田的環境中成長,以蟲和雜草為食,它的口感就要好于飼料喂養的普通田魚,并且肉質鮮美,而且這種田魚在當地市場并不多見,主要是為日常使用和當作佳品招待親朋好友,很少有家庭拿入市場售賣,因此奇貨可居,價格自然高漲。對農戶來講,加入田魚不僅不會降低水稻的產量,相反還能保證產量的同時額外增加田魚的收入,這就是增本保量的最佳選擇。

3.2 降低對水田的投入成本

稻魚共生生態系統不僅降低了稻田對農藥和化肥的需求,而且還節約了人力成本,人們不用親自去田間除草、施肥、噴灑農藥等。稻魚共生利用了生物之間的廢物利用,即魚類的糞便為植物提供充足的肥料,植物、水生物為魚類提供豐富的食物,因而減少農田中農藥和化肥的投入,在稻田中實現生物鏈和物質能量循環。

例如,根據水稻的生長中的常見病害和化肥的需要,一季凈作水稻生長中,約需要尿素400kg/hm2,磷肥300kg/hm2,氯化鉀120kg/hm2,才能滿足水稻最基本的對肥料的生長需求,而且在蟲害季節,還需噴灑3次防病藥,3次殺蟲藥,才能基本防止蟲害,而且為了節省人力,還需對農田施加除草劑,這些算下來大概1hm2凈作水稻需要投入化肥農藥2000多元,和稻魚共生生態系統相比,魚的糞便為蹈田施加了主要的營養成分,農肥就成為輔助化肥,從而大大減少了農家對化肥的資本投入,雜草、稻蟲成為魚類的食物,但還要防治稻飛虱等蟲害,還會噴灑一些低毒農藥,這樣一來同樣減輕了農家對農藥的資本投入。

總之,稻魚共生生態系統將魚與水稻之間的生物特性巧妙的結合在一起,形成水稻害蟲、浮游生物-魚類-糞便肥田的生物鏈,在水稻產能作為主產能的前提下,還能一田多用,一田多產,實現農田增肥保肥。而且產出的水稻、魚類符合綠色健康的標準,無農藥殘留,提高了農田的利用價值,增加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殷建平.淺談稻魚共生的技術措施及效益分析[J].中國水產,2018(2):78-79

[2]馮偉.豫南稻區綠色高效“稻蝦共作”生態種養產業模式研究[J].河南農產,2019(11):53-54

[3]左代銀.山區微流水生態型稻魚共生種養技術研究[J].種子科技,2019(08):53-54

猜你喜歡
生態系統經濟效益
提高建筑經濟效益研究分析
新常態下會計與經濟效益關系辨析
“互聯網+”下醫藥電子商務生態系統的構建與發展路徑
生態系統理論視角下醫院志愿者角色和功能的研究
生態系統視角下:農村留守幼兒情緒問題的形成
基于價值共創共享的信息服務生態系統協同機制研究
電廠燃煤管理方法探討
網絡空間的生態化治理研究
各種農作物是否使用化肥精經濟效益對比情況一覽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